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29章 重组锦衣卫

“臣弟叩见吾皇万岁!”

“吾弟快请起!”

朱允炆上前拉住朱允熥的手,热情地说道:“你我兄弟多日不见,今日要好好叙一叙!”

“谢皇兄抬爱!”

朱允熥也不客气,他从小没什么抱负,也就养成较为随意的性格,从不瞻前顾后。

如果假意客气,反倒显得有了心机,惹得对方猜疑。

“凤阳大捷的消息,你听说了吧?”

“臣弟今天早上得知,就在皇兄召臣弟入宫之前,刚刚得到一条重要线索!”

朱允熥从怀里拿出准备好的纸条,递了过去。

燕王刚刚大败,还没来得及向京城送信,不过,伪造一封就是了。

反正你早晚都要送,我提前帮你写好,没什么区别。

朱允炆缓缓打开,紧接着,脸色涨的通红。

“送信的人呢?”

朱允熥叹了口气,说道:“臣弟大意了,那人身上藏了毒药,趁人不备,吞毒自尽了。”

朱允炆脸色变了变,又问道:“审过了吗?”

“还没来得及审,不过,皇兄可还记得杨士奇送来的那张字条?”

“朕当然记得!”

朱允炆从案桌上拿出字条,两张放在一处。

“臣弟抓到的那个人叫梁胜,身份是一家绸缎庄账房,今天要去接头的,就是他!”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道:“朕还听说,这个梁胜背后的人叫李承良,是李景隆的侄子?”

“正是!”

“这件事,李景隆究竟参与了多少?”

“四叔的人只知道密信要给梁胜,梁胜全都招了,只有李承良咬死不松口,目前并不清楚曹国公是否参与。”

“李承良算个屁,他无官无职,四叔凭什么找他做内应?依朕看,这件事很清楚了,就是李景隆干的,当初他领着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城,结果大败而归,朕早该想到是他!”

“臣弟抓到梁胜和李承良之后,曹国公派人送了五千两银子,这个算不算证据?”

朱允炆眼皮一沉:“什么时候的事?”

“今天早上。”

“嗯……还有吗?”

“还有就是……哦,有一条,曹国公派人把梁胜全家老小监视起来,却不知是不是准备杀人灭口。”

朱允炆听后,沉吟许久,说道:“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拿下李景隆!”

朱允熥却装作一副纠结的神色,说道:“曹国公乃当朝公侯之首,掌管左军都督府,又是皇兄和臣弟的表亲,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直接拿人,会不会……”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算下来,两人见了李景隆要喊一声表兄。

可是,这年头亲叔侄都干的要死要活,区区一个远方表亲,算个屁啊!

朱允炆缓缓道:“如果朕给你足够的权限,你能拿到证据吗?”

“这个……臣弟尽力而为,却不敢保证……”

“为何不敢保证,你顾虑什么?”

“万一曹国公真的不知情呢?如果是四叔策反了李承良,利用他的关系搜集情报呢?现在直接抓了曹国公,事情会变得很难堪。”

朱允炆眉头紧锁,又说道:“你怎么看?”

朱允熥早已准备好一番说辞:“这件事的背后还藏着不知道多少秘密,臣弟听说过一句谚语,当我们在屋子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这里早就已经有了很多蟑螂。如今连曹国公都有通敌的嫌疑,其他人可想而知?”

“四叔生性奸诈,极善于用兵,不知在京城中安插了多少奸细,只可惜臣弟能做的也只有在南城沿街盘查,运气好能抓到奸细,更进一步的事就没有权限了。”

“比如说那个梁胜,臣弟正在考虑,是该移交应天府,还是刑部?”

朱允炆突然说道:“哪里都不用交,朕可以给你权限!”

朱允熥心念一动,说道:“我大明自有律法约束,臣弟也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特别是面对曹国公这样的勋贵,当谨慎再谨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若是放任他们胡作非为,才真的是不堪设想!”

“皇兄稍安勿躁,莫要气坏了身子,皇爷爷在的时候,还有锦衣卫约束众官员勋贵,后来不也撤销了,这种事……”

“等等,你说什么?”

“臣弟是说,皇兄不要动气,这种事当从长计议。”

“不是……”

朱允炆眼前一亮,问道:“你刚才提到锦衣卫?”

朱允熥脸色茫然道:“对啊,不过,锦衣卫杀戮过重,早就被皇爷爷裁撤掉了。”

“朕知道!”

朱允炆再次陷入沉思,皇爷爷朱元璋裁撤锦衣卫,是因为该办的案子办完了,该杀的人都杀完了,子孙后代可以安安稳稳实行仁政,锦衣卫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如今看来,天下永远不可能安宁。

必须有一把刀时时刻刻悬在百官头上,他们才会安分!

思索良久,朱允炆长出一口气,说道:“朕决定重组锦衣卫,你来负责!”

“啊?”

朱允熥大惊失色,赶忙道:“皇兄三思啊,若重组锦衣卫,百官必然反对,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们凭什么反对?”

“锦衣卫监察百官,可不经程序直接拿人,权限太大,百官必然忌惮。”

朱允炆沉着脸,说道:“倘若人人都安分守己,为何要忌惮?”

“这……”

“就这么定了,朕明日便发下旨意,重组锦衣卫,你要尽快物色人选,指挥使一职尤为重要,你觉得右都督徐增寿如何?”

朱允熥心里一凉,你让徐增寿掌管锦衣卫,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皇兄莫急,臣弟有个想法。”

“讲来!”

“四叔安插奸细肯定会围绕皇兄身边来进行,眼下的情况,我们还不清楚究竟谁是忠,谁是奸,不如让臣弟从吴王府挑人,因为四叔不可能在臣弟身边安插奸细。”

朱允炆想了想,似乎是这么个道理。

燕王是个多精明的人啊,他做事必然是收益大于回报,冒着风险在吴王身边安插奸细,图什么?

“你手底下可有合适的人选?”

“回皇兄,臣弟身边的护卫统领孙虎,曾是锦衣卫千户,当初办过一些大案要案,颇有经验,这些年来,他一直伴随臣弟左右,从不与外人走动,出任指挥使一职较为合适。”

朱允炆努力回忆了一番,好像对这个人有点印象。

皇爷爷从不滥杀无辜,当初杀指挥使蒋欢,是因为此人野心太大,不杀会成祸患。

而留下孙虎,也能证明此人没什么野心,可以为皇家效力。

“朕准了!”

“那好,臣弟即刻去办!”

朱允炆又说道:“重组锦衣卫,第一件事就是查李景隆通敌,朕给你个特权,无论查到谁,该抓就抓,该审就审,不必事事都找朕请奏,朕只要结果!”

朱允熥面露难色,躬身道:“臣弟谨遵旨意!”

朱允炆缓缓出了一口气,话题一转,说道:“吾弟在南城任职这段时间,感受如何?”

朱允熥不假思索道:“臣弟打小没吃过苦,到了南城兵马司,看到市井百姓的真实生活,才知道什么叫苦日子,我朱家有幸坐了天下,却不能苦了百姓,皇兄每日操劳国家大事,臣弟自当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朱允炆似乎没听明白,百姓苦不苦,跟你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这也不是你收保护费的理由啊!

“既然如此,吾弟都做了什么举措?”

“臣弟排查了南城的商户,发现很多从事工商业的都是勋贵士绅,受朝廷优待,可免一部分税,但是,仅仅免税还不够,他们在账目上大做文章,欺上瞒下,恨不得把所有产业都瞒报了,交上来的税至多十之一二。”

“什么?你是说,那些商户在逃税?”

“经过南城兵马司核验,越是大商户,瞒报的税越多,特别是……”

朱允熥说到这里,神色再次犹豫起来,后半句话没有出口。

朱允炆皱眉道:“朕要听实话!”

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比如国舅爷名下的妓馆和赌坊,瞒报的税银超过九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