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31章 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

夜幕低垂,黄观宅邸依然灯火通明。

众门生故吏或站或坐,脸上都带着焦虑的神色,聚在榻前。

刑科给事中叶福满脸挂念之色,说道:“恩师,听说您生病了,学生特来探望。”

在他身后,户科给事中陈继之说道:“恩师一定要保重身体,如今局势危急,我等还需仰仗恩师。”

黄观有气无力地说道:“宁波府的失利,说明朝廷开海一事已成定局,陛下只会更是肆无忌惮,若再不采取行动,我们的好日子怕是真的要到头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阵沉默,气氛很压抑。

自有明以来,朝廷对待官员士绅的态度一直很友好。

即便是动辄灭人九族的朱元璋,给大明的读书人开出极优渥的条件,包括免除劳役、法律优待、使用奴婢、减免赋税等等,使得读书人社会地位极高。

到了建文朝,读书人的地位更加强势,甚至已经染指军权,毕竟建文皇帝能上位,少不得朝中官员支持。

然而,这位宏兴皇帝却一改从前,对官员士绅大打出手,几乎就当成砧板的鱼肉,任意宰割。

若再不反抗,恐怕迟早被榨干了油水,然后被当成垃圾一样丢掉。

叶福率先打破沉默,说道:“恩师,我们或许可以去找海寇陈祖义,让他继续派人袭扰沿海百姓,给朝廷制造麻烦。”

“此法不妥。”黄观摇了摇头,说道,“陈祖义虽为海寇,但他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我们现在去找他,只会让他更加坐地起价,说不定是引狼入室,对我们并无好处。”

陈继之焦急地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陈继之随后说道:“不如……我们可以直接去找真的倭寇,他们战斗力强,可以给朝廷足够的压力。”

黄观依然摇头,说道:“无论找陈祖义,还是找真倭寇,都需要时间,现在朝廷的局面大优,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叶福继续问道:“不知恩师有何高见?”

黄观沉思片刻,说道:“当务之急是团结,无论是商贾士绅、官员学子,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念,就是朝廷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我等必须齐心协力;其次,要设法制造舆论压力,让朝廷明白江南百姓的疾苦和不满,只有这样,朝廷才会被迫让步。”

“最后,我们需要做出最坏的打算,迫不得已之下,可以寻求与陈祖义,甚至与倭寇合作,以防万一朝廷真的采取强硬手段,三管齐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恩师高见!”

众人纷纷叹服,可是,问题又来了,究竟该怎么做?

黄观看着众人脸上疑惑的表情,说道:“诸位不妨想一想,我们有什么?”

“我们……有人!”

“还有呢?”

“还有……请恩师明示!”

黄观缓缓坐起来,缓缓说道:“别忘了,我们有钱!”

一边说着话,他吩咐管家拿来一沓宝钞。

只不过,这种宝钞的样式很新颖,与原来的大明宝钞完全不同。

原来一贯钞长一尺,阔六寸,拿在手上像是一页纸。

新的宝钞,面积小了很多,长约四寸半,阔约两寸,拿在手中很便捷。

这种新钞共有五种款式,外观几乎相同,正面着太祖皇帝的头像,背面则是社稷坛、奉天殿等图案。

五种宝钞最直观的区分就是颜色不同,最大的一百两钞是红色,五十两是绿色,十两是青蓝色,五两是灰紫色,最小的一两则是黄绿色。

这就是朝廷刚刚发行的新钞,按照面值大小,可以兑换等额白银。

而且,各个州府都修建了大明钱庄,只要在大明境内,无论何时何处,都能兑换现银。

叶福等人对视一眼,十分不解。

黄观突然笑了笑,说道:“朝廷不是办了钱庄吗,要回收旧钞,而且,新钞能兑换足额白银,你们现在就传话出去,让大家伙拿出所有宝钞兑换新钞,然后全部兑换白银!”

叶福大概明白了,说道:“恩师的意思是将朝廷库存的白银全部兑换出来?”

“正是!”

黄观点点头,说道:“朝廷的新钞需要和白银等额兑换,百姓才会认,如果白银全部流入民间,新钞就会变得和宝钞一样,成为废纸一张,百姓自然就不再认可。”

“秒极,妙极!”

叶福拍手称赞,说道:“恩师此计甚妙,没有钱,朝廷就废了!”

陈继之随后道:“若真的到了那一天,陛下只能收回成命,否则,必会天下大乱!”

其实大明宝钞主要还是集中在士绅手中,因为这玩意最小面额是一百文钱,老百姓平时买卖东西,也就三五个钱,几乎用不到这么大的。

虽然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曾发行过如十文、二十文等小面额,但是,这时候的宝钞已经贬值严重,根本没有流通起来。

因此,无论换钞还是换现银,其实跟寻常百姓关系不大。

对于士绅而言,朝廷这道旨意就像是老鼠钻进了米缸,大家伙正嫌弃宝钞呢,你现在突然说,这玩意能兑换现银,那还等什么,赶紧去兑啊!

众人纷纷行动起来,手里掌握着巨大财富的江南士绅集团终于出手了。

一时之间,各地的大明钱庄突然爆火,每天门口堵着一大群人,排队用旧钞兑换新钞,然后转头就兑现银。

后来这些人嫌麻烦,钱庄也嫌麻烦,干脆直接用旧钞兑现银。

按照一贯旧钞兑换一百六十文的比例,有多少换多少,一车一车的白银从钱庄拉出来,白花花的,尤为显眼。

收上来的旧钞则分批次运回京师,在户部和三法司的监督下,由宝钞提举司统一销毁。

仅仅过了一个月,户部就扛不住了。

夏原吉拿着一份厚厚的奏疏上殿,上面是统计的各地回收旧钞数据,可谓是蔚为壮观。

朱允熥看了一眼,全都密密麻麻的数据,便问道:“你就直接说吧,现在是什么情况?”

夏原吉回道:“自从新钞发行一个月来,各地共回收旧钞六千八百五十三万贯,兑出白银超过千万两。”

“草,这么多!”

朱允熥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国粹脱口而出。

他曾设想过,只要朝廷发行新钞,必然遭到挤兑。

因为在这个时代,银本位尚未建立,民间缺乏对于纸钞的信任。

现在听说能兑换白银,肯定一窝蜂都来兑换。

但是,想要大力推行新钞,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唯有咬着牙坚持,等百姓充分信任新钞,经济才能发展,大明才能腾飞。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江南士绅的实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