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41章 白鹤书院

大明宏兴元年元旦,自然科学院正式成立。

只不过,这个机构暂时只有正副院长各一名,其他职位全部空缺。

有些人脑子活络,开始四下走动,因为大量空缺就代表着大量的机会。

虽然不清楚科学院的主要职责,不过,没关系。

咱不懂什么是科学,还不会混日子吗?

官场本来就是三分本事,七分靠混,只要级别能上去,做什么差事不重要。

然而,不管是谁,只要主动提出要去科学院,迎面就是九张考卷。

杨士奇和解缙早就达成共识,科学院大门敞开,想来可以,你得有真本事。

这些天里,解缙泡在翰林院藏书馆,将科学院的范畴整理归纳,分为天文、地理、算术、物理、化学、医学、农学、治水、翻译,共九个学科。

因此,考卷也是九份。

不限人数,不限官职,不限类型,谁想来都可以,所有考卷都能选。

甚至不限时间,你把考卷拿回去,什么时候研究明白,找到答案,再回科学院报道。

这一套流程下来,还真招揽到了一些人才。

比如说钦天监,本职工作就是观天象,修订天文历法,属于天文学。

还有些打小博览群书,喜欢地理游记,也亲身游历过很多地方,属于地理学。

诸如这般,科学院的班底算是搭建起来。

接下来,就是面对全天下,以州县为单位,开始广揽人才。

-----------------

济南历城,白鹤书院。

书院所收的学生有两类,一是已入学的秀才,为了乡试,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或考试;二是经县试合格的童生,编入生员常课,常年在书院学习。

白鹤书院的山长乃是前历城知县周居农,归隐之后,创办书院,一时之间,当地学子慕名而来,规模达到两百余人。

由于书院的存在,这里很快成为聚居区,没过多久,就出现一个超过千人的白鹤庄园。

周居农的知名度也随之水涨船高,无论是现任知县,还是济南知府,甚至衍圣公府都对之称赞有加。

这一日,知县秦子孟突然亲自登门。

“秦知县,有失远迎!”

“周先生客气了!”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然后来到书院,泡上一壶香茗,对视而坐。

秦子孟开门见山,说道:“宏兴元年的大考在即,不知道今年有多少学子参加春闱?”

周居农淡淡一笑,说道:“不多不少,正好十人。”

“这么多?”

饶是秦子孟早有准备,听到这个数字,还是有些吃惊。

全国参加会试的举人不过五千上下,平均到每个县,至多三五人,就算山东这样的圣人故里,读书人占比较多,历年也不会超过十人。

现如今,仅仅一个白鹿书院便有十人参加科举,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先生在,真乃历城之幸也!”

秦子孟站起身,恭恭敬敬鞠了一躬。

一个小小的历城,竟有十名举人,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周居农起身回礼,然后问道:“秦知县造访,所为何事?”

“哦,刚刚忘记说了……”

秦子孟拿出一份公文,说道:“这是朝廷下发的文书,说是要选拔自然科学人才,请先生过目。”

周居农皱了皱眉,心中暗道,什么叫自然科学?

听着就不像是正经玩意,还是……科学院?这又是什么鬼?

“这个自然科学院……”

秦子孟赶忙解释道:“这是朝廷刚刚成立的新衙门,说是研究自然科学,官员品轶大致与翰林院相当。先生麾下弟子无数,本县拿到公文,便即刻造访,如果有学生能通过选拔,直接进入科学院任职,对于先生而言,也是一桩美事。”

周居农却将公文放下,说道:“老夫观之,尽是些奇技淫巧,旁门左道!”

“先是以为不妥?”

“不妥,大大的不妥!”

周居农摇了摇头,说道:“我等读圣人书,明治世之理,怎可陷入歧途,研究什么算术、农耕……莫非田间老农耕种,也需要进入科学院不成?”

秦子孟讪讪道:“先生说的是,那本县就不打扰了。”

本以为能从白鹿书院挑选几名学子,送去科学院进修,如果能留任,这可是天大的人脉。

如今人家山长不同意,那就算了。

周居农起身相送,顺手拿起一本书,说道:“这是老夫最新撰写的周礼批注,还请秦知县望指教一二。”

秦子孟赶忙双手接过,说道:“先生客气,指教不敢当,学生定用心拜读。”

两人又客套几句,这才告辞离去。

出山门后,秦子孟将书扔给身后的文书。

“秦知县,这书您不拿回去看吗?”

“有什么好看的,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话,拾人牙慧罢了。”

文书不理解,小心翼翼问道:“白鹿书院每年都培养大量学子,今年更是有十人参加会试,给我们历城县争脸了!”

秦子孟却轻笑一声,说道:“你以为那些人都是冲着周居农的才华来的吗?”

“啊,这……难道不是……”

“周居农的女儿嫁给了衍圣公,他的人脉全都来自衍圣公府。否则,任时被人弹劾,贪污大量治河银,为何还能落个告老还乡?”

文书闻言,顿时不敢再说什么。

秦子孟又说道:“回去拟一张告示,按照科学院的要求,广纳人才。”

“白鹿书院已经表示……”

“你管他作甚,我历城县又不是只有个白鹿书院,这么多人,我就不信挑不出符合要求的,哪怕有一个也行啊!”

“小的冒昧说一句,科学院的定位尚不清楚,是否值得劳师动众?”

秦子孟嘴角微微上扬,说道:“且不论这个科学院是做什么的,都是在天子脚下做事,只要能看见皇帝陛下,就有机会飞黄腾达,若本官推荐的人得势,岂不是平白多了一条人脉?”

“就算本官不需要这个人情,日后历城县有点什么事,比如旱涝救灾,治河修堤,需要朝廷拨款的时候,有个人能直接跟陛下说上话,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文书听完,佩服的五体投地:“秦知县说的是,小的受教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