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44章 怕他作甚

知县秦子孟很纠结,因为事情似乎很严重。

夜深人静,他独自坐在书房中,心绪万千,眉间尽是忧虑。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徐晖叫到跟前,亲自过问。

“徐晖,你可知罪?”

徐晖拱手回道:“学生在白鹿书院的言行冒犯了山长,可是,我大明自有律法,书院无权革除学生的功名。”

秦子孟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变得柔和了一些,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件事可大可小,以白鹿书院的影响力,这件事若逐级上报,布政使学官很可能会将你的功名革除。”

徐晖闻言,心头一震,脸色变得惨白。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被革除功名,那么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努力将全部化为泡影,这样的结果对于他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秦子孟看到徐晖的神色,心中亦是纠结。他不愿看到这样的年轻才俊因此陨落,但也深知白鹿书院的影响力,尤其是周居农与衍圣公府的关系,就算告到山东布政使,谁敢不给衍圣公府面子?

这时候,秦子孟突然想到前不久朝廷下发的文书,便问道:“你对《梦溪笔谈》是否有些心得?”

徐晖点点头,恭敬地回答道:“学生只是闲暇时间略有涉猎。”

秦子孟微微点头,然后从书桌上翻出一份考题,说道:“这是科学院出的考题,共有九科,你可以自选一科。”

徐晖接过考题,仔细看了看,疑惑道:“试卷上引用的书籍很奇怪,科学院又是什么衙门?为何学生从未听闻?”

“这个你别管,只告诉本官,能不能答?”

秦子孟的语气变得急切,这是保住徐晖唯一的机会。

徐晖眼前一亮,当初读《梦溪笔谈》的时候,被其中的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深深吸引,做了不少笔记,如今这些知识在他脑海中如潮水般涌现。

“学生不敢保证全都会……”

秦子孟摆摆手,说道:“任选一科,只要能答出五道题,就算通过。”

徐晖心中一振,说道:“学生可以试一试。”

“那好,现在做答,本官亲自监考!”

徐晖顿时有些紧张,不过,很快就被试题吸引,开始奋笔疾书。

他选的是物理学,第一道题,简述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这是《梦溪笔谈》第一卷的内容,徐晖记忆犹新,下笔如有神助,不多时便写满了一整页。

秦子孟在一旁静静观察,看到徐晖的答题速度和内容,不禁暗暗点头。

此人的才华确实不容忽视,或许正是科学院要招揽的人才。

虽然不知道科学院的品轶和定位,不过,能在京城有条门路,总是好事。

如今徐晖正值低谷,自己拉他一把,定会记着这份恩情。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徐晖已答完五道题,他放下笔,抬头看向秦子孟,略带紧张地说道:“秦知县,学生已答完五题。”

秦子孟接过考卷,仔细翻看,徐晖的回答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虽然很多词汇晦涩难懂,但是从行文来看,每条论证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他沉吟片刻,说道:“徐晖,你的才华不俗,若能用心钻研,将来必有一番成就。但你在书院中的行为,实在令人为难。”

徐晖低头道:“学生知错,恳请秦知县给学生一次机会。”

秦子孟悠悠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此事非本县能决定,按理说,本县需上报府衙,再上报布政使司,最终由布政使决定。但在此之前,本县给你指条明路,或许能争取一线生机。”

徐晖大为感激,躬身行礼道:“多谢秦知县!”

“你先别急着谢,本县只能给你指明方向,接下来何去何从,还需你自行决断。”

“请秦知县指点迷津!”

秦子孟点点头,说道:“本县刚刚提及,朝廷刚刚成立科学院,品轶与翰林院大致相当,如今正在全国招揽贤才。你现在拿着这份答卷,直接去应天寻科学院。本县给你发路引,若路上有人问起,就说奉本县之命,前往朝廷公干。”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本县尚不清楚科学院的机构设置,官员品轶,你过去后,有可能只是个无品无级的学员,也可能是按照人家的要求参加春闱,如果运气好,直接给你个一官半职,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些都只是本县的推测,你要过去才知道结果。”

徐晖一撩衣摆,单膝跪地,感激地说道:“秦知县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大恩不言谢,学生记下了!”

秦子孟挥了挥手,示意他起来,说道:“以后的路需要自己走,好好把握机会。”

徐晖站起身来,再次深深一鞠躬,然后说道:“学生定不负秦知县厚望。”

秦子孟担心路上有变,专门安排了两名衙役沿途护送。

忙完这一切,县丞范云川凑上前,问道:“知县放此人离去,不怕得罪了白鹿书院的周先生吗?”

秦子孟淡淡一笑,说道:“本县做事,为何要看前任的脸色?”

“周先生的后台是衍圣公府,还望秦知县三思而行。”

“衍圣公府再大,还能大的过朝廷?”

“可是……这个科学院究竟是何神圣,目前尚未可知,为了一名举人得罪白鹿书院,恕下官直言,这笔买卖不划算。”

秦子孟想了想,说道:“劳烦范县丞代本官去一趟白鹿书院。”

范云川眉头微微皱起,问道:“秦知县准备如何答复?”

“很简单,就说朝中来了人,是科学院的,奉旨前来各州县挑选人才,正巧碰见徐晖,三言两语交流一番,直接将人要走了,本县不敢忤逆朝廷,只能放人。”

范云川沉吟片刻后,又问道:“若周先生问起,这位科学院的官员叫什么,身居何职,下官该如何回答?”

“你就说不知道,他能奈你何?”

“这……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大明几百个州县,派到县衙的只能是不入流的差役或文吏,一个跑腿的有没有名姓,很重要吗?”

范云川点点头:“秦知县所言极是,下官明白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