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5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宏兴元年二月,会试正式开始。

徐晖缓缓打开考卷,出现一句话:“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书中的《公孙丑篇》,意在强调仁政的力量和效果,即不必通过扩大土地或增加人口来实现国家的强盛,只要实施仁政,赢得民心,就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无人能敌。

徐晖看到这里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轻轻笑了笑。

若是以前的自己,可能会顺着题目,以仁政为论点,开始大书特书,皇帝不要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要施以仁政,权力下放,给百姓充裕的生存空间……

可是,经历了白鹿书院的事,他才发现,以前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究其原因,孟子书中的民,并非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而是有身份的人家,也就是大明朝的士绅地主。

他们之所以称之为民,只是因为没有官阶,仅此而已。

这次主考官是翰林学士黄淮,此人是典型的士绅家族代表,自然要为自己的利益站队。

这句话看似宣扬仁政,其背后隐含的意义,就是劝告皇帝,最近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步子迈得太大了,而且是在与民争利。

查走私,开海贸,发新钞,设立科学院,所有的动作都表示着,皇帝朱允熥正在脱离士大夫的掌控,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试图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皇帝太强势,对于官员士绅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伙都要吃饭的,你这个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都小小捞一点,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如果你盯得太紧,那就不好办了。

因此,这道考题的隐含之意,就是劝诫皇帝应该收一收心,不要搞什么大动作,像版图扩展,海贸,科研……总之,劳民伤财的事不要搞,专心盯着面前的一亩三分地,给士大夫阶层足够的利益,这才是个值得后人称赞的好皇帝嘛!

徐晖很快想明白这一节,因为他本身就是地主出身,只不过,是个小地主而已。

他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认为所谓的仁政就是放下刀兵,与民休养。

当然了,这里的民,指的还是士绅地主阶层。

田里的那些叫泥腿子,不算民。

可是,在白鹿书院,自己堂堂当朝举人,几乎被人家吃干抹净,只因吐槽一句,山长最近写的书有点水,就被人扭送官府,甚至要革除自己头上的举人功名!

虽然周居农没这个权力,但是,凭着他的人脉和后台,他完全可以做到。

在这些人面前,大明律法已经失去作用,所谓的公平正义,已经荡然无存。

这件事足以说明,权力不能放!

如果皇权下放,就会让底下的人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拿到权力后,不会去做利国利民之事。相反,他们只会滥用职权,满足一己私欲。

皇帝必须效仿朱元璋,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

谁让染指,直接诛你九族!

只有大权在手,消灭特权阶层,天下之民才会老实本分,在大明律法面前,所有人才能一视同仁。

这样的皇帝更需要大局观,如果一个帝王没有囊括四海的报复,只盯着面前一亩三分地,就算实施再多的仁政,最后也是徒劳。

整理好思绪,徐晖开始动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权之至大,疆域之无垠。然何以致此?非因兵力之强盛,亦非因土地之广袤,实乃王者以德治国,行仁政以化民,故天下归心,四海宾服,而王土自然广矣……”

既然你说皇帝不该开疆拓土,那我就说,全天下都是皇帝的领地,何来开疆拓土?

破题之后,开始展开,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

从考场出来,周围冷冷清清,看样子自己是第一个交卷的。

徐晖也不在意,兜兜转转来到附近一家酒楼。

等了许久,谢芳才姗姗来迟。

两人打过招呼,一边小酌,一边闲聊。

“你去化学所报道了吗?”

谢芳点点头,说道:“我去了化学所之后,才发现那里都是人才,他们研究的配方比我知道的高明太多,真的是大开眼界。这次多亏了你,就算考不上我也认了,以后就留在化学所,哪里都不去!”

徐晖又问道:“给你安排具体工作了吗?”

“已经安排在了颗粒火药项目组,就是研究如何将黑火药进行颗粒化。”

“颗粒化?有什么用?”

“我跟你说,用处可大了!”

谢芳顿时来了兴致,说道:“黑火药是粉末状,压实之后,燃烧的不充分,也就影响了火药的威力,如果做成颗粒状,燃烧效率高、威力大、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总之,全都是优点!”

徐晖有些迷糊,毕竟术业有专攻,自己研究机车的,确实不懂这些。

谢芳只好说道:“你只知道威力跟大就行了!”

徐晖便不再纠结这个话题,问道:“行了,说说科举吧,你是如何破题?”

谢芳哈哈一笑,说道:“你不说,我都忘了,我写的是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不过,我觉得这道题有坑,所以我写的时候尽量避免政治观点,只写仁政。”

徐晖脸色变了变,问道:“你也觉得有坑?”

“那肯定!”

谢芳露出轻蔑的笑容,说道:“当今陛下颇有太祖遗风,从设立科学院就能看出来,日后必然要搞点大动作,可是,陛下的手笔越大,那些大老爷们越不情愿,这道题如果顺着陛下,就得罪大老爷们,到时候人家审卷不给过,可是,如果反对陛下,就莫名成了代人捉刀,里外都不划算。”

徐晖忍不住笑道:“你倒精明的很,哎,周先生如何了?”

“他啊,现在还躺着呢,据说在京城寻了最有名的郎中,人家一看那身伤,直接建议送去科学院,说你们这边擅长治外伤。”

徐晖很意外:“还有这种事?”

谢芳说道:“是真的,人家真的这么说,文韬那些人都傻了,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治疗,到今天还没下床,我估计是废了。”

徐晖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我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再有什么事,跟我就没关系了。”

谢芳端着酒杯,说道:“你想得美,人家周先生说了,跟你没完,你等着吧!”

徐晖问道:“怎么,他还想跟我打官司?”

谢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据说已经写好了状纸,送去了应天府,我估计就等着考完,也就该传你过堂了。”

徐晖好气又好笑,说道:“那好啊,我奉陪到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