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72章 不一样的考试

朱允熥给徐晖留下一张图纸,并且讲解了很长时间。

蒸汽机车现在是能动了,但只是个玩具,根本无法转化成为运载工具。

在这个时代,受蒸汽机的技术限制,这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可以将眼光放开,汽车不行,那就造火车!

锅炉占空间,那就单独用一节车头,用装锅炉和煤炭。

动力转化不够,那就铺设铁轨,减轻摩擦力。

徐晖听完后,直接惊呆了,似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蒸汽火车能够成功,对于大明来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试想一下,北平出现战事,朝廷从京城征调兵马,还要粮草先行,一路开过去,随随便便几个月时间过去了。

如果改成火车运输,无论是调兵还是调粮,三五日便可以抵达。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简直不敢想!

朱允熥知道造火车不急于一时,将各中细节交代过后,说道:“朕给你三年时间,可以完成吗?”

徐晖却呆呆不说话,似乎还在沉浸在奇思妙想的世界里。

解缙见状,便上去捅咕了一下,说道:“陛下问你话呢!”

“三年……多了!”

徐晖突然说道:“只需半年,样车就能出来!”

解缙忍不住皱眉道:“你能不能清醒些,大白天的说胡话呢?”

研究了三个月,就弄出来这么个锅炉车,有什么资本说半年就搞出火车?

徐晖摇摇头,说道:“陛下给的创意非常好,我们现在蒸汽机已经做出来了,接下来要做铁皮车,再铺设一段铁轨,我粗略估算了一下,现在最需要的问题,是车厢组装。”

解缙说道:“即便是让你造个铁皮车,还需要多少时间呢?更别提其中的配套全都要考虑。”

“您说得对,不过,我们可以分开实施!”

“什么……分开试试?”

徐晖看向朱允熥,郑重道:“臣有个主意,但是需要更多人手,斗胆跟陛下要些人。”

朱允熥问道:“要多少?”

徐晖说道:“铁匠五十人,生员五十人,各种杂工两百人。”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朕没那么多现成的铁匠给你,不过,朕有钱,你可以自行招募,想招多少招多少!”

徐晖行礼道:“臣谢过陛下!”

“你刚刚说的分开……怎么分?”

“就是分成各个专项小组,比如说,第一组负责整体设计,第二组负责蒸汽机,第三组负责车厢组装,第四组负责锻造精铁,第五组负责铺设铁轨……”

徐晖将心中的想法讲述一番,如果这些小组同时进行,确实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朱允熥微笑着说道:“朕准了,就按你说的做,要多少钱直接去户部!”

徐晖非常激动,俯身拜倒:“臣叩谢圣恩!”

朱允熥神情大好,说道:“如果你能在半年内造出样车,应该是朕谢你才对!”

“臣不敢当,这些都是陛下的启发,臣等受益匪浅……”

“好了,你就别谦虚了,朕要看到结果!”

“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圣恩!”

“不过……倒也不用急于一时,这两天还是准备殿试吧!”

徐晖兴奋道:“臣已经决定,放弃殿试,全身心投入蒸汽火车的研究!”

“这不是胡闹嘛!”

朱允熥摇了摇头,说道:“该准备还要准备,朕等着你!”

徐晖再次行礼:“是,臣遵旨!”

三月初十,殿试和基层选拔考试一同进行。

贡院内,三千名举人看着面前的考题,陷入沉思。

大明的科举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为基本范畴,从中找一句话做题目,还要求考生引用书里的原文进行解读,名曰代圣人立言。

然后,众人看到的考题是:

如何丈量田亩?

交税过程中的作弊手段有哪些?

如何提升百姓的收入?

分析百姓从农户转为工商的利弊……

……

总共二十道题目,只有两个时辰。

没有八股文,没有儒家经典,全是大白话!

更加离奇的是作答方式,不需要引经据典,不需要骈文对仗,描述清楚即可。

这种考试还真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有些人已经看懂了,这些东西,全都是在县衙任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丈量田亩,瞒报收税,农转工商……

从题目上就能看出,陛下接下来的打算。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到了县一级,特别是偏远地区,皇命已经不重要了。

在那些地方做官,想要混出点成绩,必须仰仗当地乡绅。

首先,当地的土地、经济全都掌握在乡绅手中,人家是纳税主力,而且,这样的人家或多或少都在朝廷有点关系,说得难听些,如果县太爷和当地乡绅不对付,结果很有可能是县太爷卷铺盖走人。

能成为一方势力,在当地站住脚,都不是好惹的。

可是,这些考题直接说明,陛下想要选拔的,不再是精通四书五经的文人,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一方百姓的实干者。

众学子亦是感触良多,他们想到自己在家乡所见所闻,那些因土地兼并而困苦的百姓,心中纷纷涌起一种莫名责任感。

考试时间渐渐流逝,贡院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这些人打小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是仁义礼智,如这般作答,还是第一次。

他们第一次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如果身为一县父母,遇到乡绅兼并土地,瞒报税收,欺压百姓的时候,会怎么做?

是妥协,以取得当地士族的支持,还是据理力争,为百姓做主?

一张考卷而已,却不知为何,能引人深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是每个读书人的理想,可直至今日,众人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韩颓之坐在主位上,看着奋笔疾书的众学子,露出会心的笑意。

以往为官者,就怕和当地乡绅搞不好关系,因为在偏远地方任职,大多没有后台,还指望当地乡绅帮衬一把。

然而,这些人不同,他们都是天子门生。

从今以后,大明的天要变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