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75章 言多必失

大殿之上,杨士奇等人急匆匆赶到。

在场众人有四名文臣,一名武将,都是朱允熥的心腹。

众人听说了琪格娜的话,全都神色紧张起来。

传国玉玺啊,太祖皇帝数次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就是奔着传国玉玺去的,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当今陛下的皇位虽然没什么争议,但毕竟不是顺位继承,中间还是出了点波折。

如果能拿到玉玺,这点小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相反,燕王正率军在漠北大杀四方,如果让燕王拿到玉玺,事情就麻烦了。

到时候人家来个君权神授,直接在大漠上登基称帝,算怎么回事?

杨士奇问道:“且不论真假,元朝有一百个伯颜,她说的是哪个?”

众人纷纷有同感,蒙古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一百个人里,有二十个伯颜,五十个帖木儿……

韩颓之捻了捻下颌的胡须,说道:“按照琪格娜的描述,这人应该是蔑里乞氏的伯颜,此人来自伊利汗国,奉伊儿汗旭烈兀命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便留在了中原。”

杨士奇问道:“韩尚书,你怎么了解这么多?”

韩颓之微笑着道:“老夫曾参与元史编撰,当时看那些名字,也是头昏脑胀,全都是重名,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修完伯颜,又修了个巴延,老夫校对文稿的时候,总感觉不对劲,比对之后,才发现是同一个人,因此,对这人有些印象。”

杨士奇又问道:“伯颜家族后来如何?”

韩颓之想了想,说道:“伯颜曾帮忽必烈灭南宋,功劳很是不小,官拜太傅,死后还被追封为淮王,谥号忠武,修史的时候,给他按照王侯标准修的,至于其家族的去向,这个就难说了,怕是跟随元惠帝逃去了漠北。”

朱允熥看向耿炳文,问道:“长兴侯,你清楚吗?”

耿炳文刚刚一直在努力思索,皱眉道:“老臣曾跟随中山王、开平王北伐,但是,没听说过北元的将领之中,有什么蔑里乞氏……”

朱允熥又看向解缙,问道:“谢卿家,你现在负责翰林院,能查出来吗?”

解缙说道:“臣这就回去查一下史料。”

“那行,你先去!”

“遵旨!”

解缙告退后,朱允熥又问道:“朕不需要什么传国玉玺,但是,既然有了消息,就不能眼睁睁看着玉玺落入他人手中,诸卿觉得呢?”

耿炳文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传国玉玺干系重大,定不能落入他人之手,老臣愿带兵出征,为陛下拿回玉玺!”

朱允熥说道:“出征之事后面再说,当务之急是将事情弄清楚,然后再做打算。”

耿炳文又问道:“琪格娜是否可信?不如老臣再去问问她。”

朱允熥心中暗道,耿炳文毕竟知道一些元末明初的事,让他再去问问,没什么坏处。

“那好,琪格娜在诏狱。”

“啊……给关诏狱了?”

“朕尚不能确定她说的话是真是假,也不清楚她真正的目的,先让孙虎给她关起来了。”

“如此也好,老臣先去北镇抚司寻武安伯。”

耿炳文躬身告退,这时候,杨荣说道:“陛下,臣有个主意。”

朱允熥问道:“什么主意?”

杨荣看了看身边,只剩下杨士奇,此人是陛下的心腹,自然不需要避讳。

“这件事亦真亦假,在拿到玉玺之前,倒可以做些文章。”

朱允熥听出话中的含义,又问道:“怎么做?”

杨荣说道:“伯颜后人很大可能性在草原上,如果玉玺的事情传开,燕王肯定会得到消息,燕军现在占据草原,可谓近水楼台,占据地利之势。”

杨士奇说道:“玉玺牵扯重大,肯定要保密。”

“这种事,想要密不透风,几乎不可能。假如真的有一天,陛下找到了伯颜后人的下落,准备出兵征讨,燕王肯定能得到消息。”

“那你说该如何防范?”

“不防范!”

“不防范,任由消息泄露?”

杨荣点点头:“正是!”

这下子,给杨士奇给整不会了,问道:“你不会是想主动把消息泄露给燕王吧?”

杨荣笑着道:“差不多。”

“不是,你……什么意思啊?”

“朕听明白了!”

朱允熥突然说道:“你是想借助四叔的力量,把玉玺找出来?”

杨荣赶忙道:“臣正是此意,既然找玉玺费时费力,还要封锁消息,也不一定封得住,何不借助燕王的力量,找起来岂不是更快些?”

“可是……”杨士奇眉头紧皱,“万一被燕王捷足先登,怎么办?”

“燕王在漠北做大,本就是祸患,早晚都要打的,如果燕王真的找到玉玺的下落,陛下顺势出兵平叛,一举两得!”

朱允熥看着杨荣,没好气道:“你倒是什么都算好了,朕是不是该下一道旨意,派你出征漠北?”

杨荣慌忙俯身拜下:“是臣失言,请陛下责罚!”

“行了,起来吧!”

“谢陛下!”

杨荣站起身,这次不敢嚣张了,低着头,不说话。

朱允熥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便说道:“你这番话倒也有些道理,朕认为可行,干脆你来负责,尽快放出风去。”

杨荣行礼:“臣遵旨!”

大殿之上,只剩下杨士奇。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

朱允熥不耐烦打断道:“你有话就说,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啰嗦?”

“是!”

杨士奇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臣以为,传国玉玺听起来神乎其神,其实,不过就是个噱头而已,陛下登基以来,平叛乱,开海贸,办钱庄,查贪污舞弊……全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深受百姓拥护,有没有玉玺,对陛下而言并不重要。”

朱允熥反问道:“你觉得,朕的皇位没问题吗?”

杨士奇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乃孝康皇帝嫡子,建文皇帝驾崩,兄终弟及,完全符合祖制,哪里有什么问题?”

朱允熥轻轻笑了笑,当初查出吕后的问题,还是你去给谷王报的信。

现在这副大义凌然的样子,看来是真的没什么问题。

“朕当然没问题,只是四叔一直抓着朕不放,如果让四叔先拿到玉玺,必定会大做文章。”

杨士奇问道:“陛下何不出兵,前往漠北平叛?”

“时机未到,朕还在等。”

“陛下,小心养虎为患!”

“你不懂,朕并非等四叔,而是等神机营。”

杨士奇想了想,问道:“陛下等神机营做什么?”

朱允熥说道:“神机营的新式火炮还没搞出来,现在出兵,不划算。”

“陛下是准备打造神兵利器,再行出兵平叛?”

“那是当然,等神兵在手,朕便御驾亲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