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196章 恭送太祖皇帝,孝康皇帝

就见方孝孺面前的桌子上,已经多了两样东西。虽然不能近前看,但是也能看出来,这两样东西似乎没见过。

朱棣在这金銮殿上是最有权可以随便走动的,因此,他一见之下便好奇地走到桌子边,眼睛盯着那两样东西,然后问方孝孺道:“这就是传送过来的法宝?”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传说中有神仙,但是真没见过。刚才白光一闪,就多了两样没见过的东西,真是稀罕了。

在后面的人看不到前面,只是听到动静,便低声问道:“不会真是法宝吧,会不会是障眼法?”

方孝孺这边,一边伸手去拿,一边回答道:“这个叫投影仪,另外这个,叫太阳能充电宝。”

说着话,他就先把充电宝连到投影仪上,然后便找了下,找到按钮,按下了开关。

这一开机,有有亮光的。特别是在这种光线不是很好的时候,就很是明显。

朱棣一见,顿时惊讶地说道:“发光了!”

在古代,会发光的东西,除了像火烛一样燃烧发光的,大概也就只有夜明珠了。

但是,眼前这个东西,无论如何都和夜明珠无关。

想到这个,站前面的人想着真可能是法宝时,人群不由自主地往前拥去,想要看个究竟。

一直护卫在朱棣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见,“嗔”地一声,拔出了绣春刀对准文武百官道:“你们要干什么?退后!”

那些锦衣卫校尉也纷纷拔出绣春刀,一下对准文武百官,严加戒备。大殿之内的气氛,一下变得非常紧张起来。

文武百官看到亮刀子,也都下意识地退后,顿时就踩到了后面的人,引发了骚动。

朱棣自己倒是没慌,转头看看有点乱的文武百官,然后吩咐纪纲道:“把刀收了,没事!”

站在最前面的方孝孺和景清一听,不由得都看了朱棣一眼,不过并没有说话。

纪纲得到旨意,便收了绣春刀,但是他同时低声喝道:“我在盯着你们!”

就这会的功夫,投影仪的镜头中便射出了一束强烈的白光,射到了白布上。顿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就这么一个小东西里面,竟然会射出这么强烈的光,你要说,这是方孝孺装神弄鬼搞出来的,谁都不会信!至少他们想不出来,凡人怎么弄出这么一束强烈的光芒。

方孝孺见光线有点斜,便伸手过去,调整了下投影仪正对那块大白布。感觉一切都按照朱海军所说准备好了,他才看向朱棣道:“殿下,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有旨,这是他们的投影,所有人等,无须跪迎,唯须用心听着便好!”

这是朱元璋和朱标商量之后决定的,要不然,他们感觉,一旦他们的影像出现,这里的文武百官就跪迎,但是视频又没法互动,就会比较尴尬了。因此,就索性先说明,让他们站着听就好了。

朱棣一听,便转头看向文武百官,大声喝道:“朕父皇和大哥马上要显灵,有旨意,全都站着听,仔细听,不得有任何喧哗。”

他说完之后,自有人把话往后传,包括那些实在挤不进金銮殿,站在外面的官员也都听到了这个旨意。

这时候,所有人都盯着前面了,就可怜了那些个子比较矮,官位又不高的,就只能看到别人的后脑勺,甚至是看到背,想跳起来看又怕被朱棣治罪,就只能干着急。

景清的位置是最好的,之前因为质疑方孝孺而走到了方孝孺的前面,此时的他,一直睁大了眼睛试图寻找破绽,但是很可惜,就算他差点把眼睛睁成铜铃那么大,也依旧发现不了什么。

朱棣收回扫视文武百官的目光,转头看向方孝孺,脸上露出微笑,和蔼地说道:“方卿,可以开始了!”

见识了投影仪和太阳能充电宝之后,他对方孝孺说话都客气了不少。

方孝孺听到他的话,虽然感觉到他态度变化,却是没任何反应,只是看向投影仪,沉声说道:“小艺小艺,请帮我播放c盘的视频文件。”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方孝孺这是在跟谁说话呢?

这里似乎也没人叫小艺小艺,而且这名字特别古怪,这应该是个名字吧?

也就站在方孝孺边上那些,比如说朱棣和景清等人,看到方孝孺是对着投影仪说话的。

这一见之下,他们又纳闷了。这个不是叫做投影仪么,怎么又叫做小艺小艺了?

还有,方孝孺说出的话,怎么都听不大懂呢,他刚才说的是什么话?

他们自然不知道,为了练习这句话,方孝孺已经练习了很多遍,由朱海军听了之后觉得他的这句普通话没问题了,才算过关。

他们正在想着呢,就听到投影仪里面响起了一个女人甜美的声音:“好的,这就为你播放c盘的视频文件!”

金銮殿内,虽然挤满了人,但是也是非常安静的。因此,就算是站后面的人,也听到了金銮殿上突然响起的甜美女声。

这一听之下,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人,踮着脚就想看看,哪来的女人?声音这么甜美,莫不是很漂亮?

金銮殿上也确实有几个宫女,但是宫女都是哑巴,是没说话的资格。刚才的女声,声音还那么甜美,并且说出来的话,基本上听不懂,明显就不是他们这的人。

但是站在前面的那些文武官员,却是能看到声音是从那个投影仪中传出来的。这一下,他们眼睛立刻瞪得老大,满脸的不可思议,这个东西里面怎么可能藏着人呢?

他们正在想着呢,忽然就看到那块白布上的光芒有了变化。有两个人,突然就出现在了白布上。

因为白布是挂起来的,所有人都是或多或少地仰着头看。因此,哪怕是站后面的人,大部分人也是能看到的。

这一下,所有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定睛看去时,一下就认了出来:一个是太祖皇帝,另外一个是孝康皇帝。

只是让他们有点诧异的是,突然出现的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明显比较年轻一点,不是他们刚仙去时候的年龄。

当然了,也有一些比较年轻,刚进入官场的官员,他们之前并没有见过孝康皇帝。但是,猜也能猜出来,在太祖皇帝身边的,只能是孝康皇帝。

在这金銮殿上,就算其他人都不认识,但对朱棣来说,这突然出现的两个人,就是他记忆中的父皇和大哥。

这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说真的,他也是非常震惊,哪怕他已经有预料,但是,当他看到他父皇和大哥出现在那块白布上的时候,依旧是非常震惊。

至于其他人,除了方孝儒之外,基本上都是没有心理预期的,在他们看来,怎么会有仙去皇帝显灵的事情!

原本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想看看方孝儒到底怎么装神弄鬼,存着心思想要揭穿,或者是看热闹,或者看笑话,种种心思都有,就是没有真的相信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会显灵的心思。

结果呢,太祖皇帝、孝康皇帝,真的显灵了!

于是,整个金金銮殿上,基本上所有人在朱元璋和朱标的影像一出现的时候,就全部目瞪口呆。

如果朱元璋真的是显灵的话,他看着这一幕肯定会先缓一缓,扫视这些人然后再说话。

但是,这只是事先录制的视频而已,所以朱元璋就好像是无视了这些人的反应,坐在那里严肃的说道:“所有事情,朕已知悉。允炆不听朕之告诫而图谋其诸多亲叔,又有奸臣齐泰推波助澜,离间皇家骨肉,因此才有骨肉相残之事发生。”

听到太祖皇帝竟然开口说话,又想起在显灵之前的交代,每个人都立刻看着太祖皇帝,然后竖着耳朵听着。

他们听到太祖皇帝一开口,就把这事定性为皇家的骨肉相残。而原因是建文帝不听太祖皇帝的告诫,不听从太祖皇帝的安排,在太祖皇帝刚驾崩之后就开始图谋藩王,还有奸臣的推波助澜。

从这话的意思来说,建文帝是最大的责任,然后就是奸臣齐泰。

对于太祖皇帝的这个定性,其实大部分人听了之后还是认同的。只不过对他们来说,建文帝的决定他们是没法驳斥的,也只有太祖皇帝才可以指出建文帝的错。

要知道,就算是建文朝中削藩的两大谋主之一黄子澄,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反对削藩的。

根据记载,建文帝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非常忧虑那些藩王,曾对黄子澄说:“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

当时黄子澄对答:“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各藩王的护卫,人数刚刚足够用来保护自己。假如发生变故,朝廷出兵镇压,他们怎么能抵挡得住呢?汉朝时的七国之乱,那些诸侯国并非不强大,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虽然各诸侯国的大小和强弱有所不同,但顺从与叛逆的道理是一样的。

事实上,他的这个看法,应该是代表了当时大部分文武官员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藩王的安排,都是威望最高的洪武皇帝安排的,谁会不服?

结果没想到,洪武皇帝刚驾崩,建文帝就要违背洪武皇帝的安排去削藩了。很多文武官员,对此是不以为然的。也是因为如此,对于朱棣被迫起兵清君侧,有很多文官武将都没有尽心尽力去镇压。

要不然,朱棣当时连控制北平都难,还需要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才能转危为安,更不用说,后面他还能最终夺得天下了。

此时洪武皇帝显灵,给这事情这样定性,对于大部分文官武将来说,也觉得很合理。

金銮殿内,依旧是静悄悄的,就只有洪武皇帝的声音在继续说着:“……如今这局势,燕王已经证明其雄韬武略,足以胜任大明皇帝,朕亦认可,燕王可为大明皇帝。但是,须得做好两件事……”

朱棣听到这里,心中不由的非常激动,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并且,在他看来,他父皇这么做,真的是非常公正,让他信服!就是这样的,就是父皇所说这样的,要不是那朱允炆逼迫,他又如何会冒着全家死光的风险,九死一生地造反呢!

当时起兵,真的完全是提着一口气干的!

不过此时,他心情激动归激动,还是竖着耳朵听着他父皇接下来的交代。

而其他文武百官听到太祖皇帝的这段话,却是不出乎他们意料的了。

毕竟燕王都已经当皇帝了,在如今这种局势中,其他藩王或者宗室中也没有燕王有本事,不是燕王当皇帝,还能是谁当皇帝!对太祖皇帝来说,已经是不用犹豫的。

但是这么一来,很多文武官员就又担心了。

在这四年中,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反对或者为镇压燕王出过力,虽然他们如今已经投靠了燕王,可万一以后燕王给他们算旧账怎么办?

至于那些原先就激烈反对燕王登基称帝的那些,比如说徐辉祖、练子宁等人,他们就有点不知如何自处了。

他们之所以激烈反对燕王,是因为太祖皇帝就这么安排,是让皇太孙当皇帝,而不是燕王当皇帝。可如今太祖皇帝算是改口了,他们也就失去了反对的依据。那回头之后,燕王还能容得下他们吗?

金銮殿内的这些人,全都各怀心思,继续听着太祖皇帝说话。

“……其一,除奸臣齐泰之外,其余不管反对或者支持燕王,皆是大明朝的忠良,不得因过去之事而加以报复,内耗不止,而当量才用人,谨记江山社稷为要!”

金銮殿上这些人,一听太祖皇帝这个话,顿时就激动了,甚至不少人眼眶一下就红了。

特别是那些反对朱棣登基的文武官员,为什么他们要豁出性命去反对?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维护他们心中的信念,是为了这大明江山,而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太祖皇帝说他们是忠良,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在他们听到太祖皇帝对他们的评价之后,他们的心中就有这种感觉。如今有太祖皇帝的这番话,这份肯定,他们就算是死了也是心甘情愿!

要不是太祖皇帝还在继续说话,并且事先叮嘱他们全都要认真听着,估计此时就有不少人要哽咽出声了。

“……其二,燕王登基称帝,此乃特例,皇位继承,依旧是嫡长子为先,后世其余子孙,不得觊觎皇位。所有藩王宗室,分封海外建国,不得留于国内。”

听到这话的前半段,所有人觉得理所当然。唯独有一人,顿时大惊。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他皇爷爷这话一说出口,就等于断了他对皇位的念想,这怎么可以?

结果还没完,朱元璋那后半段话,又是对他一个沉重打击,不但断他皇位念想,还要把他流放海外,这怎么可以!

他正要开口大声反对时,却忽然看到他父皇猛然盯向他,眼神中尽是凌厉的光芒,顿时吓了他一跳,想说的话立刻就说不出来了。

所谓知子莫如父,当朱棣听到他父皇这段话之后,他就立刻知道,他的二儿子估计有问题,于是就立刻转头盯了过去。

在这个档口,他的皇位都还没稳,需要他父皇来背书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容忍他二儿子的破坏。

屏幕上的朱元璋,对所有的一切都视若无睹,继续在那严肃地说着:“……天下之大,海外之繁华富有,远非你们所能想象。大明朝须得继续开疆拓土,为子孙后代谋求更多。”

听完这第二个要求,大殿内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感觉,太祖皇帝这个话说出来,好像有点不像太祖皇帝。毕竟太祖皇帝在仙去之前,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再说了,蒙元的疆域够广吧,也没听说海外有多繁华富有啊!

就连朱棣听了之后,也顿时感觉压力山大:让他继续开疆拓土,光是一个蒙元残余,就是个大难题,还能怎么开疆拓土?

就在他们想着时,就见白布上面的太祖皇帝,转头看了一下孝康皇帝,然后转回头继续说道:“老四,你也不用担心,回头你大哥会教你如何让大明朝更为强大,开疆拓土易如反掌!”

白布上的孝康皇帝在太祖皇帝这句话说完之后,也笑着开口说道:“老四,你等着,回头就教你。”

他说完之后,白布上就突然失去了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两人的身影。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包括朱棣在内,都是愣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回过神来。也不知道是谁先跪了下去,带着哭音大声喊道:“恭送太祖皇帝,孝康皇帝!”

其他文武官员听了,也都跪了下去,跟着一起喊道:“恭送太祖皇帝,孝康皇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