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04章 史称永乐盛世

随后,朱棣只留下方孝孺,甚至连宫女内侍都不留,就一个郑和陪同身边。

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朱棣估计是有些话不方便让别人听到,想独自问国师了。

朱海军这边,自然是无所谓的。

果然,等到大殿内就剩下三个人时,就听朱棣亲切地对方孝孺说道:“方卿帮朕传个话,朕想和国师聊一聊。”

听到这话,朱海军不等方孝孺转述,就直接说道:“是有什么事情想问,那就问吧。”

方孝孺一听,便转述给了朱棣,开始充当洪武位面朱标的工具人角色。

朱棣听了,便带着一些好奇问道:“不知道朕最后结局如何?”

这其实也算是人之常情了,知道有人可能会知道自己一生的人,很难不问问情况,比如发财没有,做官了么,怎么死的,等等。

对朱棣来说,他最关心的,自然是他怎么死了。

从这点来说,朱棣不如他爹。

朱元璋就没问过。

此时,朱海军听到这话之后,看到朱棣的表情,有点期待又有点担心的样子,便去电脑上查了下,然后才回答道:“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你北征草原返师途中病死,享年六十五岁.“

方孝孺对于朱棣的臣服,主要是因为太祖皇帝说了话。就他个人来说,对于朱棣其实真不感冒。

但是,此时听到朱海军的这个话之后,知道朱棣五征蒙古而死,这也算是一种殉国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帝王能做到这样的?

因此,方孝孺心中对朱棣多了一份恭敬,当即转述了朱海军的话。

朱棣听了之后,不由得有点遗憾,没他父皇长命啊!

随后,他就马上问道:“那是什么病?”

提前知道的话,或许可以医治。

朱海军也知道他估计是想什么,便只好遗憾地说道:“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就只是说病死了。”

说完之后,他想了下,又补充说道:“如今因为我的出现,影响了你那边,因此,你未来的命运如何,就不知道了。”

朱棣听到这话,心中涌起和朱标一样的念头,这些史官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连个病因都不记下来!

然后,他马上笑着回答朱海军道:“那是当然,以后在国师的帮助下,肯定会比原来更好,是吧?”

朱海军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那是当然,有我的帮助,你都不用五征蒙古了,回头我就保你轻松剿灭蒙古鞑子。”

有洪武位面的经验,他就有信心说这个话。

朱棣一听,很是高兴,便又带着好奇问道:“那朕这辈子还干了什么事情,你们又是如何看待朕的?”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可以不在乎身后名,只要江山稳固。但是对朱棣来说,他是从他侄子手中夺取的帝位,哪怕朱元璋已经替他正名了,他依旧还是很在乎他做的怎么样,后世的人又是怎么看待的?

听到这个问话,方孝孺都很好奇,看着朱海军,等他回答。

朱海军听了,倒不用查电脑,马上就回答道:“你的年号是永乐,你当皇帝的时候,史称永乐盛世……”

一听这话,传话的方孝孺都愣了下。要知道,某某盛世的话,那就是对当时的皇帝最高的赞誉了!

他没想到,他之前否定的皇帝,竟然能得永乐盛世的赞誉!而这个永乐盛世中,就没有他的贡献!

他这一愣,朱棣看到他没有同步传话,却不由得心中一紧,以为他这个皇帝没当好。于是,他便连忙追问道:“方卿,怎么不传话了?”

方孝孺听到他说话,回过神来,便看向他,带着敬佩中又夹杂着复杂的表情说道:“……,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一听,顿时两眼放光,明显看到他一下就非常开心起来。

只听他连忙问道:“国师,那朕具体干了什么事情,故得此赞誉?”

朱海军看他那意思,好像是在说,来啊,快夸我啊!

得,那就先让你高兴高兴吧!

于是,朱海军便给他说了起来道:“第一你当然是开疆拓土了,比如说在辽东那边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使得大明朝能号令的疆域直达北冰洋,估计你不知道北冰洋是啥,就是最北方的大海。然后南边你打下了安南,使得这块领土重新回归中原王朝所有。”

朱棣听到这话,脸上露着笑容,很是满意。看来还行,开疆拓土之功,是无论如何都是了不起的。

他心中如此想着,便继续竖着耳朵听着。

“另外,你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远到中东,甚至到了北非。我说了你估计也不知道在哪里,总之,就是非常远。以至于沿途的番邦小国都知道东方有个强大的大明朝,纷纷前来朝贡。”

当朱棣听到这话的时候,不由得看了下身边站着的郑和,微笑着伸出手,拍了拍郑和的手,示意他干的不错。哪怕其实这个时候并没有发生,也没妨碍他有好心情。

郑和自然也是高兴,连忙躬身向朱棣行礼了下,低声说道:“还得皇爷信任,奴婢才有机会。”

朱棣听了,又是拍拍他的手,然后继续听着。

“你五征蒙古,打得蒙古鞑子不敢南下,保了十几年北方疆域的太平。是历史上大一统皇帝中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

“你还迁都北平,使得明朝的政治中心迁往北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弥合南北汉人从宋元以来的隔阂,为华夏真正统一做出了贡献。”

“你还下旨编撰了《永乐大典》,就是把华夏流传下来的书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统一编排,为华夏文明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朱棣听着这一件件事情,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心中想着,难怪会被后世称之为永乐盛世,原来自己干了这么多,别的皇帝很难干得出来的事情。

朱海军看到他很开心的样子,便决定要打击一下他,免得他得意忘形。

在说的差不多之后。就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后世也有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不知道你要不要听一听?”

任何人听到这个话都知道,接下来朱海军如果要说的话,那就肯定不是说好话了。

此时,朱海军把选择权交到朱棣手中,就看他是不是有这个心胸听听不同的看法。

朱棣听到这话,先是脸上有点愕然,然后似乎稍微想了一下,才对方孝孺说道:“请国师尽管直言!”

朱海军听到这话,那就不客气了,当即对他说道:“有不少人说,你之所以能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开创永乐盛世,其实是因为你父皇给你打下了底子。就和汉武帝之所以能辉煌,就是因为有文景之治的底子。”

朱棣听到这话,想了想倒也没否认,还是微微点头,算是承认了这一点。

方孝儒看到之后,心中不由的对这个新皇帝又多了一份好感。

朱海军这边,还在继续说道:“你设置了奴儿干都司,但是却没想过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治理。所以在大明朝的实力一旦削弱之后,造反闹得最凶的就是努尔干都司这边,甚至最后灭亡明朝的部族,就是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

听到这话,朱棣脸色一黑,然后连忙问道:“是哪个部族?”

朱海军看他这个样子,感觉他如果告诉朱棣是哪个部族的话,说不定他可能马上会派兵去灭了那个部族。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对朱棣说道:“那都是两百多年之后的事情了!你不会现在想派兵去灭了吧?这有什么用?你更应该是想着怎么治理好那一边!”

朱棣听到这话,大手一挥,当即回答道:“那就听国师的!”

他还真是不避讳,直接就表明了,他刚才还真想这么做!

随后,朱海军又继续说道:“你虽然把安南收回来了,但是也不会治理,导致安南那边不断的叛乱,然后你就只能不断的派兵过去镇压。等到你孙子继位之后,他们就觉得安南那边如同鸡肋,最终自己主动放弃了!”

朱棣一听,一下就无语了:不知道是哪个孙子败家子,回头再问问。

“你继位以后,也开始实施削藩,把藩王的权利全部剥夺,只给他们荣华富贵,把他们当猪养,最终大明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你这个藩王策略。”

朱棣听到这里,便忍不住了,直接问道:“为什么?”

把大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他,这是他没法忍受的,所以要问个清楚。

朱海军听了,便回答他道:“你自己算算吧,两百多年之后,会有多少藩王,还有藩王下面领俸禄的其他爵位!”

说完这话之后,他考虑到朱棣好像更多的是个武将,便提醒他道:“明朝的爵位都是世袭罔替的,皇帝生藩王,一个皇帝一群藩王,一个藩王下又一群郡王,如此等等。你自己好好想想,两百多年之后,会有多少?”

朱棣听到这话,不由得用手去挠自己的后脑勺,不过手刚伸出去,碰到帽子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是皇帝了,便又放下了手。

就见他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再偷偷用眼看看郑和,很明显,这家伙算不出来。

郑和见了,便只好凑近朱棣,低声说道:“按照国师如此算法,可能会有百万以上。”

朱棣听了,想了想,还是再低声问道:“会很严重吗?”

郑和刚站直身体,听到他又问,便只好又凑过去,然后再低声回道:“奴婢想来,那么多藩王宗室的俸禄加起来,可能国库收入都不够付。”

如果说数字难以理解的话,国库收入都不够付的结果,任何人都知道是非常严重的了。

这不,朱棣听到这话,嘴角都不由得抽了抽,真到了那一天,大明亡国的话,还真的要背锅了!

随后,他抬起头来,看向方孝儒,正要想说话时,忽然又站了起来,然后向方孝儒这里抱拳一礼道:“朕可能有些事情做得不好,还请国师指点一二。”

很显然,他这抱拳一礼,是给朱海军的,而不是给方孝儒的。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回答道:“我能跟你说这么多,当然是想帮你的,你现在要听,那我可以给你点评一下你的这些国策。”

做完之后,他就开始说了起来。

“藩王之策,你父皇和大哥已经说过了,那就不用再说了,分封海外建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朱棣听了点点头,然后继续用心的听着。

“还有开疆拓土这些,这也和藩王海外封建建国联系起来,如果是要收为本土疆域的话,那就要学你父皇当年收服云南、大理那样,必须使用我们华夏的文字语言,然后把当地人迁出来,把我们大明的百姓迁进去,这样才能成为永久的大明领土。”

朱海军说到这里,又补充说道:“比如说安南,就不宜分给藩王,可以用这个政策。”

听到这话,朱棣点点头,然后又请教道:“那辽东那边的努尔干都司呢,也是要迁移吗?”

朱海军听了,稍微想了一下,才回答他道:“那里就目前来说,地广人稀,不是很适合人类居住,但是你要发展交通,使得那边和关内来往方便,再去开发那边,同化那边。我就和你说吧,那里的平原都是肥沃的土壤。等到了我这个时候,那里就是天下粮仓。”

朱棣听得非常诧异,在他想来,辽东那样的苦寒之地,还能成为天下粮仓?要不是这话是国师说的,他绝对不信。

此时,朱海军这边,接着继续说道:“另外,我建议不用迁都北平。因为以后的大明朝是世界的中心,要管辖更大的疆域,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长江边的都城,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原本历史上朱棣迁都,有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因为北平是朱棣的老巢,他在那里当皇帝更安心。在他死后,他儿子就想把都城迁回来,但是短命,没来得及迁就死了,最终没迁成。

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因为有时空通讯的原因,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朱棣都没想过迁都,自然也不会坚持了。

朱海军看到他每说一方面,朱棣都赞同,他也就说的舒服,便对朱棣说道:“至于其他,你大哥都给你说过,他那些举措,大都是我给他建议的,你照着做就可以。就是还有一个事情,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你会设立内阁制度,我建议你完善一下,变成这样……”

他就把向朱元璋建议,但是朱元璋一直没有实行的那个内阁制度给朱棣说了一遍。这个朱棣,果然和他父皇不同,听到这个制度的好处之后,他就连连点头。

就连当传话工具人的方孝儒,听到这个内阁制度之后,那眼睛也是真的贼大。很明显,这是给文官的权利,利好文官的。

朱海军也不想重复说朱标说过的那些政策革新,免得被朱棣误会,以为他顾着显摆,就最后说道:“你先把你大哥说的,和我补充的这些都理一理,回头我和你大哥,还有你父皇商量一下,再把他们那边已经在做的一些东西传给你这边。就比如说科学学问.”

朱棣听到这话就有些惊讶了,当即问道:“我父皇和大哥不是在天上吗?他们也要学科学学问?”

朱海军听了,想了一下,如实说道:“在你那个世界,你父皇和大哥是已经死了的。你看到的父皇和大哥,是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就好比你们对我来说,其实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通过时空通讯和你们联系上了。同样的道理,我也通过时空通讯,和洪武年间的你大哥和你父皇联系上了,你能想明白吗?”

不要说朱棣了,就连方孝儒听了都懵。

从来不知道时空概念的,这是真没法理解的。

朱海军没办法,就把当初给朱标和朱元璋解释的时空理念,又和朱棣这边说了一遍。

但是最终,不管是朱棣还是方孝儒,还是有点懵。

不过朱棣有他自己的逻辑,就见他看了下方孝儒,然后说道:“不管是来自哪个位面,他们都是我父皇和大哥,别的不用多想,就这么简单!”

他是咬死了那是他父皇和大哥。这样的话,通过投影仪说的那些话,就有效果;否定投影仪播放出来的朱元璋和朱标,那就是否定他自己皇位继承的正当性,他显然不傻!

朱棣这个话,其实也是说给方孝儒听的。

他看到方孝儒并没有反对他这话,心里就放心了。因为他知道,他以后这个皇帝当的怎么样,方孝儒就变得非常关键!

他只有得到方孝儒的拥戴,全力配合,他才能得到国师的帮助。

朱棣觉得方孝儒没有问题之后,便开始搞定朱海军了。

就听他用非常诚恳的语气问道:“虽然朕称你为国师,但是事实上,朕没有一点好处给你,朕对此很愧疚,不知道国师想要什么,请尽管直言!”

此时的他已经知道,肯定不是烧香塑金身之类了。但是他又想不出来,该怎么拉拢朱海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