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15章 抢着投降

坐在主帅位置上的,自然是残元开元王纳哈出。

在他的侧前方位置,众将前面还加了两个位置。从这摆放位置上,这两个位置明显比其他人的地位要高一些。

坐在这两个位置的人,一看他们的衣裳发饰之类,就明显和蒙古人不同。

没错,这两个人就是高丽的统军主帅和副帅。一个李成桂,另外一个崔莹。

底下的蒙古将领,看这两个高丽人的眼神都很不对劲。

因为在他们看来,高丽是他们大元帝国的藩属国,就连他们的国王来了,对他们来说,那也应该低声下气。结果倒好,这两个高丽将领竟然还骑到他们头上去了。

倒是他们的主帅纳哈出,却是笑呵呵的端着酒杯对这两个高丽人说道:“如今我们两国联手,不要说辽东了,关内都可以打上几次。来,为两国精诚合作干杯。”

两个高丽人一见,连忙端起酒杯,笑脸附和。

但是其他蒙古将领却是懒得应酬,就当没听到,自顾自的在吃喝。

纳哈出一见,脸色有点挂不住,便咳嗽了一声,目光扫视底下众将。

那些蒙古将领见了,迫于纳哈出的目光,只能端起酒杯来随便应付一下。态度也很明显,就是不怎么乐意。

纳哈出当然知道自己手下这些将领是什么个意思,真要他来自己来说的话,他其实也很不乐意。但是形势比人强,为了联合高丽一起应对明军的攻势,就只能是这样了。

一杯酒落肚之后,纳哈出便对两个高丽将领说道:“如今已经探明,海州那边的明军大概才一万人而已。辽阳这边,明军最多也就两三万。而我们两军加起来,至少三十多万人马。三十对三万,优势很大,很大啊!”

两个高丽将领也都是带兵打仗过的,对于兵事有经验,听到纳哈出的话,心中其实不敢苟同:打仗哪可能只是兵力对比就能得出胜负的?不过表面上,他们却都是笑着附和纳哈出。

因为他们来之前,高丽国王就交代过他们。出兵辽东主要是为了鸭绿江边的地盘。谁胜谁负不重要,回头捞到了好处,再见机行事,向胜利一方该赔罪的赔罪,但是吃进去的不能吐出来。

就听纳哈出继续对两个高丽将领说道:“我们接下来商议一下,怎么攻打辽阳海州吧。”

一听这话,崔莹和李成桂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就由崔莹陪着笑脸对纳哈出说道:“王爷,我们军队才刚来辽东,一路舟车劳顿,很是辛苦,将士疲惫,怕是不能马上攻城……”

说到这里,他看到纳哈出的脸色有点难看起来,就连忙又接着说道:“不过请王爷放心,攻城的活儿还做不了,但是围住辽阳的事情,是绝对没问题的。那些兔崽子要是还敢叫苦,末将便杀人立威,绝不容他们只顾着休整,而不管两军之合作。”

言外之意是,攻城,他们是不会攻城的,也就是可以帮你守一下路口啊什么的,防止明军突围。

纳哈出一听,很不高兴。辽阳可是一座坚城,攻城部队必然伤亡惨重,这是可以预料的。他之所以款待这两个高丽人,也是要他们分担一部分攻城的重担。结果倒好,这话还没出口,他竟然就推卸攻城的事情。

就见纳哈出脸色一变,准备发怒时,那高丽人李成桂却开口抢先说道:“王爷,末将有一计,可无需攻打辽阳这等坚城,而等明军自己出城投降便可。”

纳哈出见是自己非常欣赏的这个高丽将领说话,便按住了怒气,看着他问道:“计将何出?”

李成桂一听,马上就对纳哈出说道:“我军兵力优势甚大,可分兵佯装攻打关内,吸引明军自保而无法增援辽东。然后剩余军队围住辽阳、海州,等其粮草用尽,便不降也得降了。”

纳哈出一听,皱着眉头说道:“如此一来,这辽东战事,旷日持久,耗费钱粮多不算,其他变数也多啊!”

听到这话,崔莹也跟着劝说道:“王爷,这总好过派兵攻打辽阳而损失惨重吧?鄙国是小国,人寡兵少,损失多少,一时半会都难以补上。而王爷这边,相信也是差不多,如果兵力损失过多的话,怕也难以很快就补上了。”

“就算多消耗一些钱粮,不也是好过损失过多兵力。您是知道的,辽阳可是坚城。”

说到最后,他还特意强调了一下辽阳的坚城。

纳哈出听了,有点头疼,他转头看看他的那些手下将领,发现没一个人在看着他。

他心中其实也清楚,他手下的军队虽然说有二十多万,但都是被明军打败后溃逃到关外的溃兵溃将而已。

聚集在他的旗下,不少人只是混日子而已。要是让他们去进攻辽阳的话,估计有很多人都会不乐意。

哪怕他有来自漠北的圣旨,授予他全权处理。如果他杀几个人立威,他都担心这队伍会因此一夜之间散了的。

想着这个,他看向两个高丽人,本来的打算是让高丽人先攻城,然后再由他的手下攻城。结果倒好,这两个高丽人都滑不溜秋的,避而不谈攻城之事,反而献上了围城之策。

原本以为,已经探清了明军的虚实,肯定会士气大振,以多打少,一举击败在辽东的明军。结果,竟然还都是不愿意出死力的,都还想着保存实力。

说真的,此时的纳哈出,对未来的前景实在是有点忧心。他又不傻,这样的军队真的打不了硬仗。

于是,他在心中叹了口气,然后站起来对两个高丽人说道:“我身体有点不适,你们继续吧!”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回复,就转身走入后帐。

崔莹和李成桂一见,便连忙站起来,双手抱拳恭送,态度上是绝对到位的。

等纳哈出一走,没一个蒙古将领搭理这两个高丽人,都一哄而散了。

至于是攻城,还是围城,也是未定,就是再议了。

大约一刻钟之后,在某蒙古包内,两名将领刚入内,就开始骂娘了。

“他娘的,那些高丽人都是些贱人,王爷给他们一点脸色,他们就敢糊弄,要我说,就得杀,杀服了他们,才会规规矩矩。”

“不是,你真想让他们攻城打明军?”

“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看不惯他们那小人得志的嘴脸!对了,明军那边,可有人来联系了?”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早已暗中投靠了明军的纳哈出手下重要将领高八思帖睦尔和洪伯颜帖睦尔。

此时,高八思帖睦尔听到问话,便摇摇头说道:“自从上次联系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了!”

说到这里,他也是奇怪道:“你说,这种局势下,按道理来说,明军应该更是会联系我们,甚至我们要价高点都会答应吧?结果,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真有自信,觉得我们奈何不得辽东这些明军!”

“你以为呢!”洪伯颜帖睦尔听了,有点没好气地说道,“我们能奈何得了辽阳城里的明军?你看看我们的士气,人多有个屁用!”

听到这话,高八思帖睦尔当即“哎”了一声,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坐了,然后说道:“真的是,汉人什么时候那么能打了?如今的我们,竟然只能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而已!”

说着话时,他忽然想起一个事情,便立刻问道:“对了,明国有神仙显灵的事情,是确认真的了吧?”

洪伯颜帖睦尔听了,点点头说道:“没错,应该是确认了的,都是这么说,该不会有错!”

说完之后,他忽然走近高八思帖睦尔,压低了一些声音道:“就如今的局势来说,至少表面上来说,我们声势浩大对不对?”

“嗯?”高八思帖睦尔听了,有点不解,顺口回答道,“声势浩大有个屁用,银枪蜡烛头而已!”

洪伯颜帖睦尔得到回应,反而多了一点兴奋,继续压低了声音说道:“从来投降的时候,都是第一个投降的待遇最好,如今这声势之下,要是我们第一个投降的话,待遇肯定是最好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高八思帖睦尔听了,点点头,随后有点疑惑地说道:“是啊,但是明军援兵又没有来,我们向谁投降?辽阳城里的明军,也不敢接受我们的投降啊!”

洪伯颜帖睦尔却是丝毫没有担心,反而继续带着点兴奋说道:“你忘记了,今日那高丽贱人向王爷献计,说是要分兵去佯攻关内,吸引明军兵力,不让他们增兵辽东。那我们俩就主动请战,这么一来,岂不是名正言顺地可以带人去降明军,也不用耗在辽东担心了!”

高八思帖睦尔一听,顿时大喜道:“对对对,这个法子好。这么一来,绝对是我们第一个投降。”

两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便针对行动细节商议了起来。随后,他们就去找纳哈出了。

当然了,在纳哈出的面前,他们肯定是慷慨陈词,一副为大元帝国血战到底的态度。

还别说,他们两人是最早跟纳哈出的将领之一,因此深得纳哈出信任,在他们一表态之后,纳哈出当即决定,还是用高丽人的计策。

于是,高八思帖睦尔、洪伯颜帖睦尔两人便名正言顺地带着自己的军队,离开了辽阳,绕道草原,入黑山,进辽东走廊,佯攻(投降)明军去了。

…………

这天,朱海军打开时空通讯软件,准备和两个位面都联系下,按照惯例看了下新构建中的位面,发现多显示了一个字,也就是说,已经显示的字是“明朝崇祯”,后面还有两个字看不清。

那就有可能是明朝崇祯皇帝,还有可能是明朝崇祯太子,又或者是明朝崇祯长女?

似乎还是有很多种可能性,毕竟崇祯可以是年号。

于是,也还是按照惯例,先不管了,便点了永乐位面这边。

视频一打开,朱海军就看到方孝儒和朱棣他们在大殿内吃吃喝喝。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人,身穿藩王服饰。

他稍微一打量,便认出来了,就是洪武位面那位周王的年长版,也就是永乐位面的周王了。

听到方孝儒和朱海军打招呼,朱棣便连忙高兴地跟着打招呼道:“国师来了啊,可惜不能过来,要不我们一起吃肉喝酒!”

朱海军:“……”

这个朱棣的风格,真的和朱标太不一样了,甚至和朱元璋都不同,偏向爽快那种,不愧是喜欢待在军中的皇帝。

回过神来,他便笑着说道:“确实啊,你也过不来,否则我这里的美食才叫一个多。”

一听这话,轮到朱棣无语了。

这时候,他也想起什么了,就连忙说道:“国师,如今我大明朝各地名厨都差不多聚集京师,第一次美食大赛很快就要举办了。不管如何,总有几个可以供国师挑选的。”

朱棣之前听说洪武位面那边举办全国美食大赛帮朱海军之后,他也下了圣旨举办美食大赛了的。

此时听到这话,朱海军当然要承他的情,便对朱棣说道:“数理化的教学视频都已经传给你了,还有一门学科,其实也非常重要,本来准备回头再给,但是看到周王在,是周王没错吧,我觉得他有兴趣能牵头学这门学科。”

一听方孝儒转述这话,周王有点惊讶,当即站起来一礼道:“不知是什么学问,我一定感兴趣么?”

朱棣也听得好奇,不过周王已经问了,他就没说话,只是看着。

朱海军便回答道:“生物课,这是基础,然后是医学,近代医学,和你们那个时候的医学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类似用格物学在治病救人方面的知识总结!”

一听这话,周王果然感兴趣,立刻说道:“真得,那还请国师赐教!”

事实上,周王在年轻时候就非常有同情心,看到百姓生病就心生恻隐。

洪武二十二年,他被流放到云南时,周王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就组织人力物力开始医学方面下功夫了。

他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

最终,他牵头下一共出版了四本医书,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其中《救荒本草》要到永乐四年才会出版。

换句话说,如今的周王,正在忙着《救荒本草》的编撰。这本书,主要是记载食用野生植物,历史上从未有过,是周王看到百姓困苦,经常食不果腹,需要采摘野菜充饥,因此才编撰了这本书,算是华夏历史上的一项善意创举。

也是这个原因,朱海军对周王就很有好感。

此时,他听到周王问了之后,便对他说道:“回头我就把全套教材都传给你,还有一些医学实验器皿,包括高倍显微镜这些,你们那的玻璃厂还造不出来的,也传给你。”

洪武位面那边,还没有传这些。因为洪武位面的人才太少,光是之前那些数理化知识,可用人才就捉襟见肘。

但是,等到了永乐位面,那就不一样了。光是周王自己养着的郎中,画师,熟悉种植草药的农夫等等,就有不少。如果有朱棣的支持,在近代医学上的学习,就会很快。

听到这话,不管是朱棣还是周王,都是连声感谢。

因为医学这个东西,不管是皇帝,还是乞丐,都是有需求的。

然后朱棣这边,又安排人表演了战舞。然后,他还提供了各类文章,当然,都是方孝儒等大儒所写,用来发公众号的。

然后,朱海军便关了永乐位面,打开了洪武位面。

视频一打开,朱海军就发现朱标和军队在一起,骑马行军。

于是,他便有点好奇地问道:“标哥,你这是要去哪里?”

朱标听到,便笑着对他说道:“为兄是去山海关,辽东战事差不多就要开始了。”

有关草原上的战事,朱海军当然在日常联系中已经知道的。此时听到朱标的话,他便笑着说道:“那正好赶上了,我下单的十部对讲机已经到货了,我这就给你传过去。”

之前朱标给他说了对讲机的需求之后,他二话没说,就多采购了。

朱标一听,当即大喜,便转头对他身后的徐达说道:“孤要休息一会,你们先行。”

徐达就在他身后,能听到他和神仙的对话,因此,在听到朱标的话之后,却只是吩咐手下照常行军,他和在场的其他国公都要陪着太子。

朱标也不管,就在行军官道外几丈远的草坪,让人铺了地毯,又先让春夏秋冬四个小姐姐表演了节目之后,他才对朱海军说道:“贤弟,那要不传过来吧?”

朱海军听了,便答应一声,去准备传送了。

官道上,明军将士们一边走,一边都好奇地看着,看到太子殿下欣赏了下歌舞,然后,他们正猜测太子殿下还要干嘛时,就见白光一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