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37章 崇祯位面

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朱海军在醒来的第一时间,便伸手摸到了床头的手机,先把闹钟按了,然后打开时空通讯软件。

他先看了一眼新位面的情况,就见还差一点点才完成。根据经验,估计要一个小时。

于是,他也不急了。先把手机丢床上,伸了个懒腰才起床。拉开窗帘看看,发现才刚蒙蒙亮。

这个时间点,除了环卫工之外,估计也就只有古代的皇帝和文武官员起床了。

回到床边坐下,伸手拿起手机,点了洪武位面朱标的名字。

视频一打开,好家伙,朱标在马皇后这边,朱元璋也在。一家三口,都已经穿戴整齐,似乎还吃过早膳了。

虽然主位面和次位面的月份可能不同,但是每天早晚却是一样的。

洪武位面这边,朱元璋专用的户外露营灯亮着,倒也是很亮.

他调转角度,这才看到大殿外,果然发现天色也是蒙蒙亮而已。

由此可见,这一家三口人还真是够早的。

朱标自然也看到朱海军了,便笑呵呵地说道:“贤弟,今天算是起早了吧?”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便回答道:“那是当然,平日里,我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的。”

说完之后,他便补充说道:“估计还有一个小时时间,我先去洗脸刷牙弄点吃的,回头我再联系标哥。”

朱标听了,对他父皇母后说了下,就不管朱海军这边了。

朱海军就关掉了洪武位面这边,然后又打开永乐位面通知下。

这视频一打开,朱海军也发现,永乐皇帝,道衍和尚和方孝孺已经坐在一个殿内等候了。

方孝孺看到朱海军出现,便连忙见礼道:“学生见过恩师。”

朱海军看到他们三个人,也没一点困的样子,都是早起的鸟儿啊!

他自己打了个哈欠,对方孝孺说道:“估计还有一个小时左右才开通新位面,我先起床梳洗,去弄点早餐吃。”

朱棣听到方孝孺的转述,不由得笑着说道:“国师竟然还要亲自动手?回头传送人的功能好了之后,朕选几个最好的宫女给你送过去.“

朱海军听到这话,不由得无语,便问朱棣道:“你确信,要把宝贵的传送机会让给宫女?”

朱棣听到方孝孺的传话,顿时意识到,这个传送功能的条件可能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而是很宝贵的。于是,他有点后悔了。但是,在臣子面前,在国师面前,说出去的话又反悔,那就等于自己打自己嘴巴了。

于是,他把心一横,当即露出笑容道:“朕只是觉得,把宝贵的传送机会用于国师身上,值!”

朱海军一听这话,当即笑了起来,说道:“我妈要是知道我身边多了几个宫女,我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方孝孺听得有点不解,转述之后,朱棣和道衍和尚也是不解。不过朱海军才没理他们了,关了永乐位面的通讯,赶紧洗脸刷牙买早餐去了。

大概二十分钟左右,朱海军已经吃完,便坐在客厅沙发上,选了个舒服的姿势,然后打开了时空通讯软件。

他先看了一眼新位面的情况,不出他所料,现在基本确定,再有半小时就能开通了。

于是,他就直接把洪武位面和永乐位面都打开了。

这一打开,不用说,方孝孺这边就得给洪武位面这边见礼。朱海军这边,就进入了看戏模式。

朱元璋这边,笑着和永乐位面对话,当然,是通过朱标和方孝孺传达的。

“老四,爹现在看不见你,你也看不见爹。但是等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去海军那边,然后我们两人可以好好聊聊!”

朱海军一听,心中想着,这可不是自己说的,是朱元璋自己想到的,或者是朱标,反正和自己无关。

他看到永乐皇帝的脸色微僵,然后才连忙回答道:“儿臣也思念父皇、母后已久。没想到有国师的帮忙,儿臣的愿望要成真,儿臣很激动。”

朱元璋听得很满意,便回答道:“放心,有机会的,除了你大哥之外,其他人都有机会见面。回头你想见谁都是可以的。”

说完之后,他就关心地问道:“对于新位面,你想好怎么做了么?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的,要救也不容易!”

朱标转述之后,加上了自己的话,就听他说道:“父皇这么早放着国事不处理,专门过来,就是想看看四弟你怎么做?”

永乐皇帝一听这话,感觉有点压力,没想到他父皇会监考,于是,他连忙回答道:“儿臣已经让道衍大师通读了崇祯朝的历史,针对崇祯朝的问题梳理了下,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各项措施又该如何革新,大概都有了方案。就等新位面开通之后,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应对。”

朱标盯着那个和尚,不过脑海中却想起他这个位面的这个和尚。据手下报给他的消息,这和尚一直待在国子监学习。也确实是有能耐,中学数学都已经学会,物理进度过半,化学还没接触。

四弟凯旋之后,两人又混在一起,还帮四弟拉拢了一些国子监学生,等回头会去四弟的国度任职。

这个和尚,真不简单,就是可惜,父皇指定给了四弟。

这一次,倒要看看,这个和尚到底怎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挽救大明朝。

心中这么想着,朱标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和父皇都看看大师的能耐如何?”

道衍和尚听到方孝儒的转述,知道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在看着他怎么应付,便合什回应道:“阿弥陀佛,贫僧尽力而为!”

朱棣在边上听了,却是很有把握。毕竟他能以藩王的身份最终夺取了天下,道衍和尚的出谋划策功劳,是绝对排第一位的。

刘备有诸葛亮,但是最终只是让刘备成就了一个地方皇帝而已。而他有道衍和尚,却让他做了天下的皇帝。由此可见,道衍和尚是比诸葛亮还要诸葛亮的。

朱海军听着他们在谈话,也对道衍和尚怎么应对明朝崇祯年间的各种问题感到好奇。

穿越历史书,他也看了不少了。而在穿越的历史小说中,穿越崇祯朝又是一个热门穿越点,甚至还有不少都是穿越到崇祯皇帝身上,然后挽救大明朝的。

朱海军倒是想看看,道衍和尚挽救大明朝,和那些小说中挽救大明朝有什么不同?

听着他们聊了一会儿之后,朱海军感觉有点无聊,便站起来去弄了点花生、瓜子、饮料。

然后又把电脑搬出来,再把手机上面的屏幕投屏到电脑上,这样就大了一些,看着更方便。

一般来说,把手机投屏到电视上,那才是最舒服的。但是遗憾的是,他这个是出租房,而且是农民出租房,并没有新式的大尺寸电视,没法投屏,所以就只能用电脑将就一下了。他的新家已经买好了大屏幕的新式电视,等搬过去之后,就可以投屏到电视上了。

此时,他摆好了电脑的位置之后,便抓了一把瓜子,一边嗑一边继续看起八卦,坐等新位面开通。

…………

在崇祯位面,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五更天,也就是五点左右。

此时,天还未亮,但是在明朝京师的外城,到处都是火光冲天,有喊杀声,哭喊声,还有火铳的声音,混成一团,沿着内城的城墙附近,更是喊杀声震天,回荡在京师上空。

内城里,也到处都是火光,隐约可见,不少人在打砸抢,甚至在杀人都有。这些人中,有穿着普通衣裳的,也有身穿明军鸳鸯战袍的。

任何人都清楚,内城必然守不住,京师城破,只是早晚而已。

这一夜,只要在京师的,不管是人,还有狗,都注定无眠,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事实上,此时的崇祯皇帝也知道城破在即,为避免家眷被贼军羞辱,已经逼死了皇后、太后和妃子,甚至还杀了自己的女儿、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成了孤家寡人。

东边的天空露出了一些鱼肚白,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

可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却绝望到六神无主,像个没头苍蝇一样。

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身穿大红绯袍的宦官,也是带着一脸悲容,还在他身边伴驾,除此之外,再无一人。

这个宦官不是别人,就是后世有名的太监王承恩。

忽然,焦躁中的崇祯皇帝一下站住,带着一点期待,语速极快地王承恩说道:“大伴,如今内城未破,朕亲自去敲景阳钟,召文武百官共商对策,一定要守住内城,等勤王兵马一到,里应外合之下,定能反败为胜。”

说完之后,他不等王承恩回话,就急匆匆走了。

王承恩看着皇帝的背影,心中重重的叹了口气,都到这个时候了,任何人都知道,怎么可能还有希望!

勤王诏书早就下了,皇帝甚至还加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其余总兵也都有升迁,就盼着他们勤王。

结果其他总兵都找借口不来,只有唐通领八千人马赶到。但唐通第一件事情就是讨要粮饷,派他去守居庸关,又压根没守住一日,以至于贼军轻松抵达了京师。

谁都知道,大明完了,谁还会听皇爷的呢!

王承恩心中如此想着,便匆匆跟上崇祯皇帝而去。

晨光照耀之下,两个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独。

崇祯皇帝登上景阳楼,这里原本值守的人,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不过此时的他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一边急急忙忙的扑向撞槌,一边还不忘对王承恩说道:“敲了钟,朕敲了钟,敲了钟就好了,文武百官赶到,我们就一定会有法子的。”

王承恩气喘吁吁的站定,看着崇祯皇帝开始撞钟,心中苦涩:这里的人都跑了,文武百官又怎么可能会听到钟声来上朝呢?

“铛……铛……铛……”

悠长的钟声,远远的传了出去,但是盖不住满城的喊杀声,哭喊声,还有火铳声。

只是在皇城周边,有些人听到动静之后,转头往景阳钟方向看了看,但是随后,他们原来干什么就还是干什么,谁也没有理会这个钟声。

崇祯皇帝本来跑过来就气喘,一口气撞了好多下之后,终于感觉无力而停下,然后看向王承恩,眼神中带着期望说道:“稍微等一下,文武百官很快就会赶来了。”

王承恩听了,连忙回答道:“皇爷所言极是!”

此时,天色已经越发的亮了,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

崇祯皇帝站在城楼上看看,甚至都走到城垛处去看,可是,就没看到一个文武百官出现。

他的脸色明显又多了一些慌乱,赶紧回转身子,匆忙跑向景阳钟,同时对王承恩说道:“大伴,快来,朕一个人力气有限,钟敲得不响,我们两个人一起,就能敲得很响,文武百官就一定能听到了。”

王承恩听了,心中又是叹了口气,正准备上前时,忽然,一道闪电,从天上突然打了下来,直接打到了崇祯皇帝的身上。

王承恩一见之下,顿时傻眼:这是什么情况?皇爷敲钟,没有招来文武百官,反而招来了一道闪电?

他下意识的抬头看天,却发现天上并没有乌云,看样子,应该还是个晴天。

这是晴天霹雳!

想到这里,他回过神来之后,顿时吓得大惊失色,连忙扑上前去,一边哭喊道:“皇爷,您就这么走了啊!皇爷,您咋就这么走了呢……”

在他想来,被这么粗的一道闪电劈中,断然没有幸存的道理。

崇祯皇帝其实也是懵了,刚才明明被一道闪电击中,但是他感觉身上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

回过神来之后,他忽然举手指着天上,悲愤的大声喊道:“贼老天,你也会落井下石了,是吧?朕已经如此凄凉了,竟然还来玩朕,为什么不把朕劈死?也好过落到贼人之手!”

正扑过去的王承恩,突然看到这一幕,就又一下傻眼了。就见他露出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崇祯皇帝,确信崇祯皇帝真的没事。

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明明亲眼所见,就是一道很粗的闪电劈中了皇爷,但是皇爷却没事!

这时候,王承恩心中冒出一个念头:莫非真的是上天都在玩弄皇爷?

随即,他开口对崇祯皇帝说道:“皇爷,这是大喜事啊!连这么粗的闪电都劈不死皇爷,就说明皇爷有祖宗保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悲愤中的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整个人的精气神忽然一下全没了,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喃喃地说道:“大伴不用安慰朕了,都到这地步了,又还能有什么希望?”

他心里其实非常清楚,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把自己的亲人都杀的杀,送走的送走,他只是不甘心而已。

王承恩听到他这话,一下不知道怎么开口安慰了。

崇祯皇帝抬头看看外面,发现还是没有一个文武百官到来,便失魂落魄的下了楼。

他一边走,一边还在喃喃自语:“诸臣误朕,诸臣误朕……”

王承恩默默的跟在他身后,并没有再说话。

不知不觉间,崇祯皇帝又走到了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上。到了寿皇亭这里之后站定。

这里原本是宦官操练的地方,如今已经空无一人了。

此时的崇祯皇帝,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鬓角发白,满脸疲惫,就仿佛被抽干的小老头一个。

他转头看看远处,发现已经有贼军攻入了内城。可以预见,怕是贼军今天便能攻占全城了。

崇祯皇帝再转头看看紫禁城,看着祖宗的江山社稷,最终败在他的手上。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

忽然,他一下愤怒起来,坐在亭子里,架起左腿,同时掀起衣襟,然后又伸食指入口,猛地一咬,顿时咬出不少血。

王承恩看得大惊,连忙喊道:“皇爷……”

然而,崇祯皇帝并没有理他,用他自己的血在衣襟上快速书写了起来:“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王承恩在边上看得心中悲痛,黯然泪下:自己的皇爷,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崇祯皇帝写完之后,看向王承恩,无悲无喜道:“朕身边最终只有大伴一人作陪,真是日久见人心。你自去逃生吧!”

说完之后,他也不再管王承恩,解下腰带,来到亭子外面的歪脖子树前,挂好腰带打结。

然后,他拔掉发髻,头发落下,顿时遮住了他的脸庞。

王承恩看到,自然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不由得大悲,一下跪倒在边上,看到崇祯皇帝伸头到绳套去时,便悲声大呼道:“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