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42章 李自成

此时,朱海军再问崇祯皇帝道:“去年的那场大疫,情况是怎么样的,你说说看?”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脸上不由的露出了恐惧的表情,稍微犹豫了一会之后,他才回答道:“去年的瘟疫,大概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二月,死的人数最多,外城几乎死绝。据报,京师人口死了二十来万人左右。”

明末的京师,总共也才百万人口左右,死了二十来万人,相当于五个人里面死一个,确实是惨绝人寰了。

朱海军听完崇祯皇帝的话之后,很快抓到一些关键信息,便马上问道:“你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死的基本上是外城的人?”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马上回答道:“那种疙瘩病没法治,这瘟疫一起,就只能是隔离。一开始还在外城进行隔离,但是死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没办法,就只能是以内外城墙为隔,进行隔离。”

朱海军问了,再追问道:“那内城有没有人,能死于瘟疫呢?”

瘟疫这个事情,实在太大了,因此底下人也不可能瞒报,崇祯皇帝就回答道:“也有几处,但是隔离之后,后续没发现再死人。”

听完这些信息之后,朱海军便对崇祯皇帝解释道:“这种瘟疫就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了病菌,咬到人之后传染上的,然后才是人传人。根据你的说法,内城的老鼠应该没有这种带来了鼠疫的病菌,所以在内城应该还没事,但是最好也远离老鼠。”

换句话说,也多亏了内外城之间是有城墙相隔,老鼠过不来,所以内城的百姓才幸免于难,要不然的话,明末都城这么密集的人口,估计会更惨。

或许要是没有这场鼠疫,可能李自成还打不下京师,历史最终会怎么样?还真的不好说。

朱海军还看到过一种说法,说李自成攻入京师的时候,其实是还有鼠疫的,不过已经到了末期,规模不大。

但是随着李自成军队杀进了京师,原本有的隔离又被破坏,所以鼠疫又发挥了作用。这也是李自成军队为什么在山海关败了之后,便一败涂地,也没有像样的抵抗,一蹶不振。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这些解释之后,虽然他听的不是很懂,但是他也听出来朱海军应该确实知道这个瘟疫是怎么回事?大概意思能听懂,便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便带着感激之色对朱海军说道:“多谢……”

说到这里,他就不知道怎么称呼朱海军好,因此便停住了。

因为按照朱海军的说法,可以叫他海军,但是对于古人来说,直呼名字并不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叫法。根据记载,万历皇帝当初称呼他臣子的姓名,被他臣子直接上纲上线批了一顿。

崇祯皇帝想到太祖皇帝称呼他为贤婿,而成祖皇帝又称呼他为国师,他从中得到启发,便对朱海军说道:“朕封你为天师,便以天师称呼你可好?”

朱海军听了有点无语。自己这是升级了?从国师变成天师,那龙虎山的那位怎么办?不过对他来说,这只是一个称呼而已,也不可能有实质的好处,根本就无所谓的。

于是,他便对崇祯皇帝说道:“无所谓,你想怎么称呼都可以。”

听到这话,轮到崇祯皇帝有点无语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是,给不了别人什么,只有一个虚衔,有什么用。

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皇帝,因此,接下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朱海军见了,便对他说道:“现在时空通道能量还不够,没法给你传送东西,估计要到明天才可以。如果你们实在搞不到吃的话,就喝水吧,至少死不了。”

“当然了,最好能够搞到吃的。这样你们吃饱喝足,等到晚上天黑的时候,看看是不是可以摸黑出城。要不然,等过几天,京师不再那么混乱之后,你们要想再出城就难上加难了。”

最后,他又对崇祯皇帝说道:“我得关掉时空通讯了,节约点能量,要不然明天都不一定能给你传送东西。”

说完之后,他看到崇祯皇帝想问话的意思,不过他也没管,就直接关掉了。

因为他知道,要是给崇祯皇帝解释的话,估计一时半会都解释不清楚的。而在他看来,崇祯皇帝也不需要搞清楚事情,如今最为重要的就是节约时空通讯能量。只需要偶尔上去看一看崇祯皇帝的情况,就可以了。

在关掉和崇祯位面的通讯之后,朱海军想了一下,便打开了和永乐位面的通讯,把这个情况通过方孝儒给道衍大师说了一下,看他有什么办法。

但是道衍大师是人,不是神,隔着一个位面,怕是神都没法,他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再怎么样,道衍大师的经验丰富,根据历史记载的情况,也终归给出了几条建议。朱海军听得有道理,便准备回头和崇祯皇帝那边说一下。

再说崇祯皇帝这边,看到朱海军自顾自就消失了之后,他便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抬头看到王承恩躺在床上,但是没有睡,睁着眼睛看着他时,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天师说明天会给我们传东西吃,但是在此之前,如果有能吃的话就最好了,吃饱喝足,等天黑之后或许可以看看怎么逃出城去。”

王承恩没有去追究这个天师的真假,而是听了崇祯皇帝的话之后,便立刻挣扎着起床说道:“奴婢这就去找吃的。”

然而他原本就是强自撑着,然后被崇祯皇帝按到了床上之后,他提着的那口气已经泄了,此时想再起来却是有点艰难。

崇祯皇帝一见,便对他说道:“大伴好好休息,朕以后可离不开你。快睡会,朕自己去看看,这是旨意。”

说完之后,他便站起来,准备转身走向门外。

王承恩见了,感激万分,连忙提醒道:“皇爷,小心一点。要不然您歇一歇,回头奴婢稍微眯一会儿,就可以缓过来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脚步稍微顿了一下,不过没有转身,还是出门去了。

他转了一会儿,也看到了李邦华留下的绝命词,又去门口那边看了看,发现外面有些乱。他也不敢出去,最终又无奈的转回后院。

崇祯皇帝没有去打扰王承恩,而是自己坐在台阶上,看着院子中那刚刚长出来的青菜发呆。

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太没用了,真的是手无缚鸡之力,干啥啥不行。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别人,真的能夺回江山吗?

豪言壮志说得容易,做起来人才知道真的是非常艰难,如今连肚子都没办法解决。

这一刻,他是真的有点沮丧。

…………

而在此时,李自成由一个身穿大红绯袍的明朝太监引领,以胜利者的姿态,领兵从德胜门而入,走德胜门大街,绕了半圈皇城,从承天门入了紫禁城。

他手下大将刘宗敏已经控制了紫禁城,在门口迎住他。

李自成一见,便连忙问出他最为关心的问题道:“可有抓到皇帝?”

刘宗敏听了,摇摇头回答道:“宫里就发现了上吊的皇后,还有两个公主,死了一个,伤了一个,据说是被皇帝刺死的。至于皇帝,还在找。”

李自成听到这话有些失望,便低头看向给他牵马的那个太监道:“王德化,你那皇帝会去哪里,知道么?”

王德化一听,连忙讨好地说道:“奴婢的皇上就只有一个,就是陛下您啊!至于那个狗皇帝,性格偏激,谁说都不听的,奴婢想着,估计去哪寻死了吧。”

站在李自成后面的另外一个太监,听到说话,便开口训斥道:“万岁爷还没说要收你呢,要咱家说,你可是明朝狗皇帝的心腹,是不是你把那狗皇帝藏起来了?”

王德化听到这话,便看向那个太监,脸色很不好看地说道:“杜勋,咱家可是开了德胜门迎陛下进京的,由此可见,咱家对陛下忠心耿耿,又岂会藏那狗皇帝!”

李自成听到他们争吵,便不耐烦的说道:“够了!”

他一发火,不管是哪个太监,都不敢说话了。

李自成看向这些明朝的太监、宦官,对他们大声喝道:“都给朕去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王德化和杜勋等人听了没办法,只好领着各自的手下如鸟兽散,分各个方向去找崇祯皇帝了。

看到他们离开,在李自成身后没说话的军师宋献策,便向李自成建议道:“陛下,如今京师已为我大顺国所有,不宜再乱了。”

李自成听到这话点点头,当即传旨道:“传朕旨意,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想了一下之后,他又再次传旨道:“严守城门,任何人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放出城。”

之前的时候,只要是大顺军的人,出入各城门自然是没问题的。如今李自成看到没有找到崇祯皇帝,他就又加强了戒备。

随后李自成便骑马前行,开始欣赏这个他做梦都没想过,能踏足的地方。

承天门的两侧,分别是太庙和社稷坛,过端门之后,两边便是六科直房。

李自成一行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议论。

他和他的手下至少在进京师之前,最高的也就是牛金星这样的举人而已,压根就没资格来这地方。看着这些以前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办公的地方,他们点评着,心情就格外畅快。

但是当李自成走过了六科直房,要去到午门时,就看到护城河的两岸,有不少军卒都在打捞尸体,大都是宫女服饰。

看到这一幕,宋献策便不由的有点感慨道:“这些女子可比那些没卵的人有气节多了!”

刘宗敏看着那些尸体,却是对李自成说道:“好多还是长得很好看的,死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说到这里,他又兴奋起来,对李自成说道:“陛下,宫里头还抓到了好多宫女,其中有个特别漂亮,就给陛下您留着。”

李自成一听,当即哈哈一笑,当即挥手道:“是么,去看看!”

说完之后,他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打马前行。

一帮子军汉,以刘宗敏为首,便起哄一样地兴高采烈,跟着李自成身后而去。

落在后面的宋献策看到这一幕,欲言又止,最终不敢扫了他们的兴,也没有上前拦阻。

李自成果然看中了一个叫做窦美仪的宫女,给不了皇后,却毫不犹豫地承诺会封她为妃。

其他将领也都有看中的,李自成也很大方,让他们尽管挑。

………………

再说崇祯皇帝这边,饿的实在有点受不了,他记得天师曾经说过,可以喝水充饥,便又去找水喝。

这后院确实也有一口井,但是关键的问题是,面对这口井,他却无计可施,不知道怎么样把水提上来,一个不小心,还把那桶给掉到了井里面。

他气喘吁吁的站在井边,甚至都有一种冲动。自己这么废,直接跳井算了。

正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前院好像传来动静,顿时,他吃了一惊:忙着提水,却忘记了警戒。

于是,他连忙奔向边上架着的梯子,想要翻到隔壁去。

还没等崇祯皇帝爬梯子,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道:“陛下,微臣……回来了。”

崇祯皇帝听这话,便转头看去,发现说话的人,是之前离开的李邦华。

就见他已经换了一身便服,肩上有一个褡裢,鼓鼓的,显然里面装了不少东西。

虽然此时是三月份的天气,还有点冷,但是此时的李邦华,却是满头大汗,汗水沿着他那花白的胡子,往地上流。气喘吁吁的样子,让人看到,怕他下一刻倒下都是有可能的。

李邦华看到崇祯皇帝转过头,便又接着说道:“微臣……微臣带……吃的来了!”

这时候,在房间里的王承恩也被惊醒了,出了房门一看,便连忙过去搭手。

不一会儿之后,三个人便在房间里吃上了。

只是一些烙饼而已,但是崇祯皇帝却吃得很香,吃到后来,他却忽然流泪了:“朕……朕从未想过,这烙饼竟然如此之香!”

说完之后,他看向李邦华,非常真挚的说道:“国难显忠臣,李卿此饼,朕记一辈子!”

李邦华听了,却也非常激动的说道:“陛下相信微臣,此足以让微臣死而无憾!”

本来的话,他一直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刚愎自用多疑的皇帝。但是这次,没想到他走了之后,皇帝真的是相信他,一直留在这里等着他,也不枉他拼了老命来回赶路。

王承恩这边,去打井水没成功,最终是李邦华想办法把井水打了上来,他们一边喝着井水一边吃。

他们三个人中,其实就李邦华的生活经验最丰富。不是说他的年纪最大,而是他当初进京赶考的时候,因为家无余财,是和他爹一起从江西走到京师的。很多事情都得亲自去做,所以动手能力是三个人中最强的。

吃饱喝足之后,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困意又上来了,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毕竟他们两人其实也就只是眯了一会儿而已。

而李邦华昨晚夜宿在这里,虽然睡不着,但是多少睡过一些时间的。

因此,李邦华就对崇祯皇帝和王承恩说道:“陛下先睡会吧,等到天黑了,我们再看看怎么出城。”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在这个时候确实扛不住睡意,便由李邦华看着动静,他们两人只是一躺床上就呼呼睡着了。

看到崇祯皇帝让王承恩也睡床上,李邦华又对崇祯皇帝的印象有了改观。

他默默的看了一会沉睡中的两人之后,便退出了房门,去了前院坐着。

李邦华想着京师的事情,感觉还是前路渺茫。他忍不住在心中问自己:大明朝真的还有希望吗?

崇祯皇帝之前没有听他的劝,让太子去南京那边。如今皇帝和三个儿子都还在城内,真的很难逃出去。如果他们四个人都没能逃出去一个的话。不管是谁继位,南京那边的朝堂上估计都会吵翻天。

就算退一步,崇祯皇帝或者他的三个儿子,有一个逃回去了,就如今朝堂上的风气,估计照样党争不断。

如此危局之下,朝堂上下不能团结一心,共同对外的话,真的是很难中兴大明朝!

当前的局势,和北宋灭亡之时的局势,真不一样。

想着这些,他也愁。

愁着愁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便坐在那里睡着了。

李邦华其实也累,虽然比崇祯皇帝和王承恩要好一些,但是他毕竟是七十高龄了,哪能经得起那么多的折腾。

更不用说,他一路匆忙躲避着贼军回府,然后为了担心泄露消息,也不要府里的人帮,自己拿了吃的,又一路躲着贼军匆匆赶回来,这也费尽了他的心神。

终于,漫长的这一天过去了,夜幕开始降临。

但是,不管李邦华还是王承恩,又或者是崇祯皇帝,都还睡得很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