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67章 方针政策

朱海军虽然可以通过切换模式看到更多,但是也只能是以崇祯皇帝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而已。还有更多的地方,以及各建筑里面,他是不可能看到的,只能通过崇祯皇帝走动来观看。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要求,并没有拒绝,甚至立刻放下碗筷,也不吃了,就四处走动起来。因为他知道,朱海军应该是要知道了全部的情况之后才会给他建议。

中通和申通两个和尚看到崇祯皇帝出门,他们两人便也立刻放下碗筷跟了上去。他们两人的职责不是打仗,只是护卫崇祯皇帝安全。

看到崇祯皇帝出现,那些手下便纷纷见礼。

这让崇祯皇帝很是受用,微笑致意,让他们各干各事,各吃各饭。

朱海军一直在注意观察,他发现,大部分人都在大口吃饭,菜也有荤有素。和上山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原本山寨里的人,有男有女,全部被关在几个大房子里面,门口有人守着。

仓库里的物资有不少,最多的当然是粮食了。

在住宅区之外,是一片片的田地,都有种着东西。

山谷很大,田地也很多。

不得不说,这个山谷有点像世外桃源的意思。

崇祯皇帝绕了一圈之后,便回到他的房子里,也就是原本山贼头目的房子里,是这山谷中条件最好的房子。

此时天色已经黑下来了,房间里面除了坤兴公主之外,也就只有王承恩在了。中通和申通两个和尚见崇祯皇帝回到主房之后,便退了下去,他们两人是住在边上的厢房内。

此时,朱海军才开口问崇祯皇帝道:“你接下来是什么打算?”

崇祯皇帝一听,便兴奋的回答道:“当然是和计划一样,有了这里的粮草物资补充,我们就可以深入山东,在那边重新开始打天下。”

坤兴公主和王承恩听到皇帝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话,便知道天师在和皇帝说话,便都好奇的看着崇祯皇帝。

朱海军这边,听了他的话之后,并不马上表态,而是再问道:“那那些俘虏怎么办?”

崇祯皇帝听了,想也没想,便回答道:“肯归顺的就带走,不肯归顺的只能是杀了,山贼能是什么好人?”

“我看到里面好像有不少女人,那你准备怎么处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稍微犹豫了下,然后便回答道:“她们就……放任她们离去吧,带着是累赘,还耗粮食。”

“好,那我再问你,那些俘虏中原本就作恶多端的人,他们肯归顺你,你就带他们走,而那些俘虏中老实巴交的,没有作恶的人,他们不愿意跟你走,你就把他们都杀了,是这样吗?”

崇祯皇帝又不傻,听到这话就知道不能肯定回答。他犹豫片刻之后,便反问朱海军道:“如果是好人的话,为啥不跟朕走?朕可是大明皇帝!”

朱海军一听这话便忍不住笑了,带着一点讽刺反问他道:“你觉得你这个皇帝就是正义的化身?你把天下治理成如此大乱,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种痛苦你应该也已经尝到过有多痛苦,你觉得天下人还会有多少人服你,认你这个皇帝?”

他说完之后,看到崇祯皇帝脸色一变,变得有点难看起来,便不等他回答,又马上接着问道:“你把天下大乱归咎于贪官污吏,可是这个贪官污吏的官,是谁给的?还不是你!你要是能像你祖宗一样英明神武,这天下还能乱成这样?”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脸色更是难看了,原本想开口说话的他,也闭上了嘴巴。因为他实在找不到理由来反驳这句话,说被臣子蒙蔽?那也是他无能的原因。

“之前那么多民壮,最终只有一半人跟了你,那剩下的一半,他们没吃没喝的,却也不肯跟着你,为什么?你想过没有!”

“还有,如果不是有我的帮助,有我给你传送东西,让他们以为你是有真的天师在帮你,就只凭你自己的话,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你?”

“……”

朱海军每说一句话,就沉重的打击了一下崇祯皇帝,越说到后面,崇祯皇帝的自信心就越加没了,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而坤兴公主和王承恩听不到朱海军的话,但是看到崇祯皇帝说了一会之后,脸色就越来越难看,两人便一下担心了起来,感觉出天师似乎是在和皇帝争吵什么,而且还是皇帝理亏,都说不出话来了。

他们两人也有点紧张了起来,因为他们心中很清楚天师才是他们最大的依仗。他们不能没有天师,只是他们不知道天师和皇帝在说什么,因此没法插嘴,就只能在边上担心的看着。

朱海军等了一会儿,看到崇祯皇帝皇帝低着头不说话,便对他说道:“所以你不要高估你自己的声望,事实上,此时大部分人其实不会鸟你这个皇帝。相信这一点,你自己也有体会,你在京师城破撞钟召集文武百官的时候,可有人来?”

“你自己或许还不觉得,但是包括道衍和尚在内,他们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不建议你赶往南京去。因为,没人鸟你!”

他的话,崇祯皇帝或许不明白其中的个别词是什么意思,但是整体的意思,他却是明白的。想起在京师撞钟的那会儿,崇祯皇帝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他的情绪顿时低落到了极致。

此时的他,是真正的认识到了,为什么之后有人会认他这个皇帝,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有朱海军的帮助而已。

有点绝望之下,他忍不住抬头,带着极度沮丧问朱海军道:“还请天师指点。”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和缓了点语气,对他说道:“所以在我看来,你第一步就是要重建你的声望,让天下人能服你,能认你这个皇帝,只有这样,你才会是皇帝。”

“当然了,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认你是皇帝,服你,听你的话,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你那英明神武的祖宗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你只要绝大部分人能认你是皇帝,这就够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觉得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该怎么做呢?

他一点头绪都没有,便只好再说道:“恳请天师指点,朕该怎么做,才能赢得天下大部分人的认可?”

坤兴公主和王承恩直到此时,才大概明白了天师和皇帝在争论什么?

皇帝怎么样才能赢得天下大部分人的认可?想着这个问题,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崇祯皇帝的期待中,朱海军却话锋一转,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崇祯皇帝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王朝不管多强大,短则几年,几十年,长则也不会超过三百年就会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为什么?”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稍微想了一下,然后便疑惑的摇摇头回答道:“朕见识浅薄,还请天师指点。”

这时候的他,态度已经摆得很低了。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提高了一点声音,用带着坚定的语气对他说道:“不说绝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私有制!”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有点听不懂,便疑惑的问道:“土地私有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那隋唐时候的均田制,并不是土地私有制。为何隋唐也不过三百年便亡了呢?”

坤兴公主和王承恩听到这话,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个的问号,实在猜不透皇帝和天师到底在谈什么了:不是在说怎么样让大部分天下人认可,咋一转眼又说到隋唐为什么亡了?

而朱海军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之后,便马上回答道:“隋唐确实实施了均田制,并不和大明朝一样是土地私有。但是实际上隋唐时候的官宦世家,还是掌握有大量的土地,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土地,从而给了官宦世家吞并他人土地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其实还是转向了土地私有制。”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回答,他其实有点听不明白。对于历史,他真没那么多时间去仔细研究,因此没法反驳朱海军的这些话。但是,他看到朱海军侃侃而谈,就觉得朱海军说的应该是没错的。

朱海军看到他的表情,便继续对他解释道:“为什么土地私有制会有非常大的危害呢?都能决定王朝兴衰!因为私有制,会导致土地兼并,最终土地会慢慢集中到极少部分人,导致大部分人就没有土地,只能仰仗别人求活命。这么一来,只要收成稍微不好,甚至天灾人祸之下,大部分人没有吃,除了饿死之外就只有造反了。”

“再进一步解释,只要土地私有,那么有特权的那些阶层,也就是你能理解的官宦世家,地主豪强,他们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用各种办法去吞并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田地。使得他们掌握的田地越来越多,而普通老百姓最终只能去他们手中租种求活。”

“他们用什么办法来吞并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呢?比如说强买强卖,或者转嫁税收等等,要展开来说的话,根本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你只需要知道。一个王朝经过几百年之后,田地便会集中到少数人身上,大部分农民没有了田地,便成了动乱的根源。”

“农民是占了天下人中绝大部分,一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挨饿受冻,那便是天下大乱之时。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敏锐的抓住了什么,便连忙向朱海军问道:“天师的意思,是朕要赢得农民的认可?”

天下人中最多的人便是农民,按照天师之前的说法,可不就是要赢得农民的认可!

这个问题,他甚至都不需要朱海军来回答,自己就能确认了,因此他就马上又补上一句道:“所以朕要废除土地私有制,但又不是隋唐时候的均田制,那是什么呢?保证每个农民都有田可以耕,并且不会被兼并?”

事实上,他其实有提出过耕者有其田,但是到底怎么样才能耕者有其田,他却是从没想过的。而如今,他和朱海军就讨论到这点上了。

崇祯皇帝其实并不笨,他只是缺乏正确的指导。这不,朱海军并没有说出他的真实意图,但是崇祯皇帝已经大概明白了。

朱海军听到他的问话之后,便才说出他的设想道:“土地公有,也就是说土地归国家所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只要是大明百姓都能分到田地。另外,还要实施分地轮换,而不是耕种一辈子。五年或者几年就重新分一次,并且要求不能再分到原有的田地。”

说到这里,不等崇祯皇帝说话,他就又强调道:“这里的土地是指所有土地,而不是像隋唐时候一样,只是指无主的荒地。并且不能有人豁免土地税收,这样就能保证国家收到应该收的钱,不至于穷死。”

崇祯皇帝一听“穷死”两字,便脸色一红,他知道朱海军肯定是指他。

不过很快,他就沉浸在朱海军的建议中,想了一下就对朱海军说道:“像隋唐时候无主荒地可以收归朝廷分配,这个没问题:但是,有主的地又如何能收归朝廷所有,那些田地的主人不会答应的啊!”

他的这个问话,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隋唐之所以实施那样的均田制,就是官宦世家的势力很大,就算是英明神武能打的李世民,也不可能去和所有官宦世家作对。

但是如今是什么时候,明末乱世!

这不,朱海军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要那些田地的主人答应干什么?他们当然不会答应!”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无语。

朱海军看着他,给他解说道:“你这个时候,天下的土地已经到了极少数的人手里,自耕农,还有多少普通农民有土地的,还能有多少?绝大部分农民,都已经是没有田地的了。”

“你要赢得农民的认可,你就要给农民分田地。又不是要那些极少数的地主认可你。所以我之前就说,不可能赢得天下所有人的认可,但是只要你赢得天下大部分人的认可,他们拥护你当皇帝,你这皇帝才当的稳。你说是不是?”

崇祯皇帝听到这句话,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考虑了一会之后,才认真的点点头说道:“朕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是道理明白归明白,具体到眼下,崇祯皇帝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便只好再接着问道:“那如今朕该怎么做呢?”

边上的坤兴公主和王承恩听到他的这些话,心中都松了口气。还好皇帝不是和天师吵架,而只是天师在指导皇帝做事情。

朱海军听到这话,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当然是要把你的理念传播开来,能让农民知道,这样他们才会跟着你干,跟着你打天下。”

“知道李自成为什么被朝廷官军打得只剩下十三骑,但是最终却能卷土重来,甚至差点夺了天下?因为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所以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联系朱海军之前所说的内容,顿时就恍然大悟,不由得大为感慨道:“原来是这样!”

朱海军看到崇祯皇帝上道,便马上对他说道:“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急着走,而是先整顿你的队伍,并且在合适的时机,你再出山。”

“我看了一下,这个山寨其实挺适合种田的。你可以在这里囤积粮食,训练人马,统一思想。这方面我会帮你,高产作物的种子,我都可以给你。”

“要不然的话,你就算带着这些山寨的粮食走了,遇到大的困难,估计你也难以抵挡。只有整合上下一心,才会无往不利。等以后出去之后,你也可以以此为架构,扩展你的军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乱世中有争霸天下的资本。”

崇祯皇帝听得不由得大喜,不过他也有疑问,便问朱海军道:“这里毕竟就这么一点人,而且天师以前说过建虏很快会南下,平定山东这边的抵抗。如之奈何?”

朱海军听到这话,摇摇头说道:“不急,建虏很快会要求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那个时候,才是全天下都抵抗建虏的时候,天下的百姓才会怀念起明朝的好。等到那个时候,你再出山,就容易事半功倍。”

建虏的剃发易服令,前后两次,一次是1644年,也就是今年;因为反对人太多,就说是自愿了。第二次是1645年,也就是明年,就开始强制推行,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话之后,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平头。

戴假发时又没得洗澡洗头,时间久了后实在太过难受。因此崇祯皇帝自曝身份之后就没有再戴假发,其他几个人也把假发去掉了。

此时的他,感觉自己的平头还能接受,但是像建虏那样的金钱鼠尾,那就是死也不能接受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