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程处默也凑了上来,他大大咧咧地提着一个酒壶行礼道:“殿下。”
李承乾道:“处默,你也在呀。”
程处默尴尬笑着道:“家父让某家带个姑娘回去,可这些姑娘见到某像见到了贼人一般。”
杜荷啧舌道:“你老程家如此,在下又何尝不是。”
程处默正色道:“杜荷公子可有看中的?”
杜荷叹道:“未来的妻子岂是一眼就能看中的。”
李承乾认同地点头道:“杜荷所言不错,一眼看中的,多半是见色起意,或者是心怀不轨。”
闻言,杜荷与程处默都笑了起来。
宁儿很诧异,太子殿下除了在东宫,甚少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这般轻松。
李承乾注意到有个水榭中聚集着不少少年人,本想着事不关己,不想参与,可偏偏在人群中见到了自己的弟弟,李恪。
本来还在与一群权贵子弟玩闹的李恪注意到身后的目光,心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他手里还拿着一支准备投壶的箭矢,手里也抓着一把铜钱。
这一回头,令人错愕当场,呆在原地。
“该吴王殿下投了!”一旁有少年人起哄道。
李恪哪里还能听到这话,他愣在当场,被喧嚣的冷风一吹这才清醒过来,连忙行礼道:“皇兄。”
这处水榭内当即安静下来,所有人看着眼前这位同龄人。
皇兄?吴王殿下的皇兄?哪个皇兄?
再一想还能是哪个,能让杜荷公子与处默小将军恭敬陪同的人?
再一想眼前的人除了太子还能是谁。
“哗啦。”水榭内的一众少年人纷纷起身恭恭敬敬地,不敢吱一声。
李恪支支吾吾道:“皇兄要不要也玩玩?”
李承乾转过头不去看,道:“孤不懂这些的,你们接着玩。”
说完,太子朝着另一边走去。
李恪哪还有心思玩,丢了手中的箭与铜钱,慌忙跟在皇兄的身后。
只是一个眼神,就令人脊背生寒。
足可见这位太子殿下的可怕,这绝对不是同龄人可以表现出来的眼神。
直到太子走远了,这些人还躬身站在水榭内,好一会儿才松懈半分。
李恪不敢再玩了,皇兄的一个眼神他就再也不敢了,只好跟在后方,要多听话就有多听话,哪怕现在的皇兄让他跳湖,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现在的皇兄与以前不同,弟弟妹妹谁敢忤逆?
只要皇兄一个眼神,安分如同一只小绵羊。
直到这处水榭的风波稍停,有人便来打听,消息如蛛网向四周传播。
有不少权贵人家的女子连忙寻着人影看过来,有人找到了杜荷与吴王殿下,便见到了当今东宫太子
“原来他就是太子殿下。”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子张望着,低声道:“看着好不一样呀。”
“对样。”同样又犯痴的女子道:“他一进来小女子便注意到了,如此不凡男子的果然是太子。”
可能是长久锻炼与连年练箭术的缘故,太子身形练得非常好,腰背笔直,身形笔挺。
……
议论太子的人越来越多,只不过李承乾转入一处楼阁中便看不到了。
这里是曲江池的后方,有尉迟恭带队的禁卫看着,外面即便这么热闹,这里还是很清静。
李承乾踩着落叶,走入这处楼阁。
杜荷与处默只能站在楼阁外,两人席地而坐喝着酒水,享受着四周好奇地目光。
李恪跟着皇兄踩着木制的楼梯往上走。
在楼梯的拐角处,皇兄突然停下脚步,李恪也停下脚步,道:“皇兄,弟弟往后不再玩这种游戏了。”
“无妨,你与孤这个年纪贪玩一些没什么。”
闻言,李恪还是低着头,一脸认错的样子。
这也没办法,就算是吴王殿下还想玩,经过今天这次,也没什么人敢与吴王殿下玩闹了。
尤其是太子殿下轻描淡写地一句,你们继续玩。
这话语令人如坠冰窖。
太子是个会扫兴的人,现在曲江池有很多人在议论匆匆走过的太子,也有很多人错过了与这位太子的一面之缘。
只是对太子孤僻又严苛的传言,更多了。
李承乾继续带着李恪走到楼台二楼,父皇,母后,舅爷还有弟弟妹妹都在这里。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孙儿见过舅爷。”
李恪也行礼道:“恪儿见过父皇母后,见过许国公。”
李世民淡淡道:“自己坐吧。”
“喏。”李恪闻言像个护卫一般地站在一旁,他完全不敢坐。
等儿子坐下来了,长孙皇后便低声道:“走了一圈?”
李承乾苦恼地坐着,道:“嗯,走了一圈。”
“都看过了?”
“简单看了一眼。”
长孙皇后笑着问道:“可有看中的?”
李承乾摇头道:“且不说儿臣有没有看中的人,这些看到儿臣躲着还来不及。”
皇后捂嘴笑着道:“你呀,就是疏于同龄人太久了。”
李承乾犯难道:“儿臣实在是……不会挑女人。”
高士廉努着嘴抚须道:“等太子再老成一年两年后,便会挑了。”
“舅爷说的是,孙儿如今还年少,在某些方面与同龄人相差太远了。”
皇后面带笑意,给这个儿子倒上一碗茶水,“你呀不用太放在心上,她们都觉得母后是来为你寻太子妃的,本来母后让你与孩子们散散心,为自己的儿子寻个妻子,岂是三两言语或见一次两次就可以寻到的。”
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点头正色道:“母后的话语,儿臣颇为认同。”
也怕这个儿子太为难,皇后又安慰道:“不用着急,你是太子,那些富贵人家挤破了头想要将女儿嫁进东宫。”
李承乾颔首,“儿臣会谨慎的。”
这个孩子虽说不善交谈,也没有太多的好友,但这是一个令人很放心的孩子,越是这样的孩子,也就越简单。
皇后还是很满意承乾的回话,如果这个时候承乾真说看中了谁家的女儿,那才是真头疼。
李承乾扫视了一眼弟弟妹妹,道:“青雀没来吗?”
高士廉侧卧着,享受着晋王李治这个小外孙给敲着背,闭着眼道:“王珪说青雀近日忙着编撰括地志,多半不会来这里的。”
李承乾微微点头,“是吗?”
高士廉面带笑容,将王珪安排在魏王府,是太子至今以来最妙的一手安排,身为太子的舅爷很是欣慰。
但一想到这个想当皇帝的外孙,将来要抗衡他的父皇,又有些忧虑。
李世民忽然道:“承乾若得了空闲,你代朕去看望药师。”
“儿臣知道了。”
“嗯。”
父子俩简短地交谈了两句话。
李承乾想着父皇话语中的意思,多半是李靖要退出朝堂了,其实现在吧……李靖大将军自贞观四年开始便很少上朝了,据说是因北征突厥,回来之后就落下了病根。
但作为太子也不过只见了大将军一面而已。
不多时,楼台下传来了密集的脚步声,一碗碗菜肴端了上来。
弟弟妹妹早就饿坏了。
长孙皇后低声道:“你父皇特意安排的,说是一定要等你来了再用饭。”
李承乾暗自点头。
这里的菜色很不错,有鹿肉,豆芽菜,羊肉,萝卜,还有炖的骨头。
李治在自己的碗中放了许多豆芽菜,再放了几块肉,便端着碗拿着饼坐在楼台上。
不多时,李慎也坐了过来,兄弟两人坐在一起吃着饭。
小小的两人一边吃着,一边看着下方热闹的景象。
李承乾吃着炖过骨头的萝卜,问道:“父皇,吐蕃的使团要到了。”
李世民颔首,“朕听说了。”
刚说两句,就注意到了母后的眼色,李承乾心领神会也没有再说下去,因母后的意思今天不能议论朝中的事。
高士廉笑呵呵看着眼前父子俩的暗中较劲,缓缓道:“可惜了,你父皇不喜打牌,我们爷孙三人打牌也不错的。”
李世民从羊骨头上剃下一些连着筋的羊肉,放入小兕子的碗中。
这个小妹还不会用筷子,母后又不让她用手抓食物,只能让母后喂着。
李承乾从腰间拿出一个木叉,递上道:“让妹妹试试这个。”
安静的饭桌上,小兕子手拿着小小的木叉,往肉上一戳,举着叉子便将肉提了起来,而后张嘴送入。
看到这一幕,陛下与许国公都笑了起来。
楼台间的氛围也好了起来,小兕子用她不太坚固的牙齿,费劲嚼着羊肉,腮帮子鼓鼓的。
对她来说能够自己吃一块肉,是一件颇有成就感的事,而后她也不管能不能吃得下,只顾拿着木叉到处戳着食物。
一顿饭用完,父皇母后要带着小兕子先回去了。
高士廉要在这里小憩片刻。
送走了父皇与母后,也让弟弟妹妹先回去。
李承乾揣着手看着一旁的舅爷,他老人家十分享受地吃着柿子。
“父皇也与舅爷说起药师了?”
高士廉神色一怔,狐疑地看着这个外孙。
李承乾解释道:“孤没有父皇身边安排耳目,是自己猜的。”
高士廉吃完一只柿子,擦了擦手道:“说了,与老朽说了怎么安排将领的事,李靖麾下的将领都是能独当一面的。”
正说着,杜荷慌忙走了上来,道:“出事了!”
李承乾神色一怔道:“出什么事了?”
“今年科举进士榜首许圉师出事了,他被刺杀了。”
“死了?”
“人倒是没死,只是手臂被歹徒刺伤,大理寺已派人去查了,人刚出曲江池便被盯上,好在是有人发现,歹徒这才来不及下死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忽然睁开眼,沉声道:“好大的胆子!”
高士廉低声道:“许圉师是与人结怨了?”
杜荷解释道:“多半今晚就能找到凶手。”
“许圉师看清楚凶手是什么人了吗?”
“说是对方蒙着面。”
李承乾盘腿而坐,思量着,从当初科举施行糊名,力排众议之后,坊间一直都有议论。
许圉师这个进士榜首是难得的。
现在人来曲江池游园,刚出去就被伏击,还差点丢了性命。
“孤真是越来越喜欢这个世道了。”
没了游园的心思,李承乾起声道:“舅爷,孤就先回去了。”
高士廉还悠哉地吃着柿子点头。
走出曲江池,李绩大将军便等在这里,“末将得知有人行刺,便安排了人手。”
马车四周都是身穿甲胄,腰配横刀,提着弓的禁军。
李承乾吩咐道:“留下几个保护舅爷。”
李绩回道:“殿下放心,长安城已戒严,陛下安排了人手保护曲江池的客人。”
科举刚结束不到半年,就有人敢行刺进士榜首,好大的胆子!
夜里,李承乾没有睡意,而是在东宫等着消息。
一盏灯笼摇摇晃晃靠近东宫,提着灯笼的人对东宫门前的宁儿说了两句。
片刻后,宁儿走入殿下的寝殿中,看殿下赤脚站在窗口,蹙眉道:“殿下,小心着凉。”
“抓到刺客了吗?”
“立政殿的人送来消息,说是刺客自尽了。”
“死士啊。”李承乾叹道:“大理寺怎么说的?”
宁儿回道:“陛下有旨,命大理寺一查到底。”
翌日,长安城的戒严刚刚解除,天亮堂才不久,早晨的朱雀大街上没什么行人。
一队吐蕃的使团进入长安,这些吐蕃使者在一处酒肆吃着酒肉,吃饱喝足,便走到朱雀门前。
李百药带着鸿胪寺的官吏接见。
这一次使团的领头人,正是吐蕃的大臣之一,老相识桑布扎。
领着众人进入鸿胪寺,李百药笑道:“这位吐蕃使者,一年不见了。”
桑布扎回道:“听闻你们唐人与西域人来往多次。”
鸿胪寺的官吏与吐蕃使者坐定。
李百药回道:“那都是正常往来。”
桑布扎板着脸问道:“为何不给吐蕃互市文书?”
看对方脸色不好,李百药拍案道:“是你们吐蕃大相背信弃义在先!”
桑不扎拍案而起,比李百药气势更盛,用流利的关中话,道:“是你们东宫太子让大相收兵就要设计大相!设计我们吐蕃!都是你们的圈套!”
东宫让吐蕃大相向西域收兵?
在印象里,虽说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可两国来往一直都是礼部在办,而自己这个礼部尚书还记得,这件事是陛下让太子安排。
也就是说设计吐蕃大相的不是东宫太子,而是当今陛下。
不仅仅设计了吐蕃大相,陛下也设计了东宫太子?
李百药思考良久,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
可说一千道一万,不管什么阴谋阳谋,反正先背信弃义的只能吐蕃大相,一定要咬死了。
李百药怒道:“休要放肆!这里乃我大唐的鸿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