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22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范凌孟皱皱眉,幽幽道:“我想去外面看看……”

“外面?难不成是?”范凌恒有些疑惑的指了指大海的方向。

“对,就是那儿!

听说佛郎机人(注1)和红毛鬼的国家都在海的西边。

那里还有个石砖高房、城郭利美全部建在海水中的国家,据说叫什么勿耨茶(注2),那里产出的琉璃天下无双。

还有南边的吕宋(注3)、天竺、波斯我都想去见识见识。”

范凌孟想到这儿不由苦笑,他自小就不爱看什么经学讲义,最爱读的就是各种在正统读书人看来离经叛道的书。

小时候,他爱看《西游记平话》(注4)等离奇古怪的小说,当时就对什么女儿国等地心神向往。

后来,他从家里老书堆里翻出了三本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记录书籍。

从此对广袤的大海心心不忘。

这三本书分别是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

特别是《星槎胜览》,里面记录了西洋四十多个国家的怪奇诡事和山川夷类物候风习。

去年他和爹爹去广州府做生意,见到卫所架着的佛朗机炮,还和香山县的守澳官一起去澳门佛朗机人开的店铺里购买了些透明琉璃杯。

现在就在他的案头摆着呢!

范凌孟想出海,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全是由女人组成的国度;是不是真的有国家所有的建筑全都是建在海上;是不是每一个红发鬼全都是红头发、白皮肤。

听范凌孟讲完他对大海的向往,范凌恒脸上一副古怪的表情。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恐怕这个时间节点,不会有人比范凌恒更了解的了。

他知道,现在西方的航海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史称大航海时代,也叫地理大发现时期。

之前高中男同学在学习这段历史时,对大明“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史实无不痛心疾首。

可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也有对大海如此痴迷的少年。

范凌恒知道大明未来还会开海禁,一直到百年后那些留着辫子头的野蛮人统治了天朝才复又禁海。

他前世没关注过开海禁的具体时间,但大抵记得应该就在澳门被葡萄牙人租借后不久,就在这几年。

16、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决定了未来世界的格局,本来的大明是有机会抓住历史的走向,但愚昧落后的辫子头摧毁了这一切。

但凡学过这段历史的都会为大明错过的机遇感到惋惜,甚至会想,如果工业革命开启在中华大地会是什么样的?如果资产阶级浪潮开启在大明又会是怎么样呢?

范凌恒也不例外,他头歪了歪,嘴角挂上坏笑,脑袋里转过一个念头——或许能给面前16岁连世界地图都不认识的可怜孩子进行一下科普?

想到就去做,范凌恒拍了拍萎靡不振的范凌孟说道:“我昨天去县里买衣服的时候在店里偶然间遇到几个穿黑袍的红毛鬼,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语。”

“哪儿?他们人在哪?”范凌孟激起了兴趣,坐直身体直溜溜盯着范凌恒问道。

“听他们的意思是路过,或许已经离开了吧,不过他们给店里留了几本小册子,我随手翻了翻就被老板丢掉了。”范凌恒撒起慌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肯定是弗朗机人!我在澳门(注5)就见到过很多身着黑袍的弗朗机人从一个顶部有十字的建筑里走出,居守澳官说他们信奉的是一种名叫基督的教派,那个是他们供奉神明的地方,叫什么基督教堂。对了,凌恒,你知道么?他们教堂墙壁上用的全是彩色玻璃!”

范凌孟便回忆起来初见教堂的惊艳,便向范凌恒感叹道。

‘见过,我不光见过,我还到过梵蒂冈,见过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教堂。’

范凌恒心里吐槽,脸上装出一副震惊的表情配合着范凌孟。

待范凌孟把他在澳门的所见全都讲完了,范凌恒施施然道:“我听那几个教徒说,有个名叫麦哲伦的人从弗朗机本土出发,一路向西,横渡大西洋、穿越美洲、渡过印度洋、最后又重新从大西洋回到了自己国家。”

“不可能!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范凌孟先是一愣,随后激烈的反驳道。

“一开始我也不相信这个问题,直到回家时,我背对夕阳,看着地上的影子一点点被拉长,到最后消失不见,我突然就觉得他们应该说的是对的。”

范凌恒举起一根手指指着外面三层高的酒楼问道:“这个酒楼你现在能看到的,过一会儿咱们到学堂了你还能看得到,但是你在家的时候能够看到么?”

范凌孟倏地向酒楼望去,随后摇了摇头。

范氏的村落距离县城二十多里地,别说三层酒楼,就是五层高的富乐院也看不到。

“如果地是平的,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就比如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只时,是不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远去的船只则总是船帆先不见,再是船身渐渐隐没于水平面下。”

范凌恒不由自主用上了当年小学三年级,科学老师讲解地球形状时举的例子。

嗯……因为他觉得小学水平就已经足够了……初中的他怕范凌孟受不了。

范凌孟陷入了沉思,一直到下了马车走进学堂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今日课上,范凌恒继续抄写《孟子》,教谕见状,随口问了梁惠王章句和公孙丑章句里的几篇文章,均是起了个开头,范凌恒就顺着背诵全篇。

孟教谕满意的点了点头,允许他不用来县学上课,可以在家自行学习背诵,等四书背完后再来,到时候直接开始教范凌恒精义。

一番话当着全屋学子的面讲出,不免引来了众人侧目。

即便再迟钝的学生也看得出来,才来县学上过两次课的范凌恒俨然已得到孟教谕的青睐。

其中自然也包括把明年县试案首之位已视作囊中物的盛若海。

他铁青着脸,拿起桌上从浙江余姚县买来的《礼记精义》读了起来,拿起的书册下方是同样从余姚买来的《易书精义》以及从安福县买来的《春秋精义》。

出头鸟朱照也是被范凌恒刺激的不轻,他一贯看不起那些泥腿子,和这种乡下人坐在一间屋子读书他觉得空气中彷佛都弥漫着一股子乡里的臭味。

他撸起衣袖,看着那清晰可见的两排牙印,更是恨得牙痒痒。

朱照看到盛若海青着脸闷头读书,眼珠子溜溜一转,凑到盛若海耳边小声嘀咕道:“盛兄,你看看,你看看,这新来的还没几天,孟教谕就恨不得把他捧上天,明白了以后教谕围着他打转啊!这样一来您可怎么办啊~”

盛若海抬头瞥了一眼教谕,又扫了一眼范凌恒,低下头接着读书,书页遮住了他的脸。

朱照悻悻的把脖子缩了回去,内心不禁暗骂:你这货平时装才子,遇到真才子了怎么就不吱声了!

这时,盛若海瓮声瓮气的声音从书里传来:“不用管他,科举虽然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但连科举考卷都有南北之分,那每个老师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肯定也有高下之分。孟教谕又怎么着?不就是三榜进士,哼。”

说到最后,他不屑的哼了一声。

突然,屋子里发出“啪”的一声巨响,把正在悄咪咪小声说话的两人吓了一跳。

盛若海手一哆嗦,把《礼记精义》甩到了朱照脸上。

后者捂着鼻子哼哼唧唧,但不等他们回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我知道了!凌恒,我知道!”

拍桌者正是范凌孟。

注1:弗朗机——葡萄牙

注2:勿耨茶——威尼斯

注3:吕宋——菲律宾

注4:《西游记平话》——元朝

万历元年(1573年),吴承恩完成《西游记》,乃根据《西游记平话》改编而成

注5:明正德七年至正德八年(1513年夏天—1514年初),第一位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欧维治从马六甲航抵广东珠江口屯门澳,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香料贸易。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

但明朝时期,澳门始终在大明的管辖之下,是葡萄牙人租用的,所以国家仍旧对澳门有主权,此时的澳门并不属于殖民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