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74章 戚继光的谨慎

待到了客栈,戚继光热情的招呼着小二上酒上菜,这会儿太阳西斜,已至卯时,几人也确实饿坏了,待饭菜端上后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偶然间,范凌恒抬头见一名军士直奔柜台向掌柜的问了几句话,又朝这桌上比划了几个手势,他悄悄看了眼戚继光,只见其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是在确定我们的身份?”范凌恒暗戳戳道。

此时的客栈接待客人,但凡大店,均要登记路引,所以一群人出行,只要进城,也是瞒不了什么信息的。

果不其然,当确定几人确实是从潮阳所来,戚继光以比刚才更热情的态度招待他们一行人。

他不是刚出庐的毛头小子,虽然几人说的言之凿凿,听起来不像是骗人的,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掌柜的,把你们家五年陈的花雕酒上一坛来!”戚继光高声招呼道。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戚继光行伍出身,喝酒如同喝水,他的亲卫热情的更是比烈酒还要热烈,争先恐后的向范凌恒劝酒,唯恐招待不周。

作为唯二的贵客,杨清曦恢复女儿身,稍坐一会儿便回了房间,而仅剩的唯一贵客范凌恒平素就不善饮,这回更是无力招架,勉强支撑了三五回合,便啪嗒一声躺在地板上,呼呼大睡过去。

等他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喝了一碗热乎乎的姜丝茶,感到稍微不那么难受,便吩咐小二帮他准备纸笔,准备给戚继光把新式火炮的图纸画出来。

一根重三十六斤的炮管、一个铁爪钉、一个双尖绊、两个大铁钉,没了。

对,这个未来由戚继光发明并应用戚家军的移动火炮就这么简单,一个非常简单却又极其实用的早期迫击炮。

所以说,很多东西并不是多么的复杂,而在于思想被禁锢了。

这是西方和东方自15世纪后,彻底走上不同道路的最重要原因,当时西方讲究冒险,讲究不尊前人,遇到什么玩意儿都得在前人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的东西,这才有了蒸汽机、燧发枪的产生。

而东方的思想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好的,就是对的,所以我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范凌恒虽然懂得很多东西,但他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比如他知道带有引信的炮弹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也知道一硝二硫三木炭加点白糖可以制造出远超这个时代爆炸当量的黑火药制法。

但谁来告诉他,硝酸钾74.64%、硫磺11.85%、木炭13.51%的质量比,他拿什么去配比?难不成他在做这个之前还得研制出一套成品的化学器具以及包括天秤在内的一系列工具?

开玩笑呢?这得花多长时间?而且,就算范凌恒天纵英才,是动手达人,少则两三年,多则数十年发明出来了这玩意,能带给他什么好处?

哦~锦衣卫见你房间整日火光连连,发现你研制出一款爆炸力极强的火药,怀疑你参与谋反,当天请你喝茶,再过几天就菜市场问斩。

你辛辛苦苦发明的火药拿给皇帝看,皇帝老儿说,特娘的,用这玩意儿做的炮弹能从护城河边上打到我紫禁城了,给我全都销毁了。

改造大明计划——卒。

而且,范凌恒也不可能直接一股脑的都给拿出来让别人实验,在没有势力能控制实验人行为的时候,贸然发展出一些新技术,竟是给别人做嫁衣。

自己能掌握的才是自己的,比如范氏在吕松的船厂,护卫和匠人全是范氏自家人,用的劳力是吕松华裔和当地土著,匠人每个人只记一个零部件,带领分给他的劳工制造船件。

匠人一年一换,再加上人家老小都在范氏的掌控之中,自然大大减少了机密外泄的方法。

当时范清儒给范凌恒讲这事儿,范凌恒听了都直呼内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在什么时代都合适,只不过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更明显罢了。

不论是盖伦船还是虎蹲炮、亦或是纺纱机,这些在范凌恒看来都是无伤大雅的东西,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东西,但某些不能替代的,可以真正改变这个时代的东西,他会斟酌时机再拿出来。

当然,这是后话。

他在当天晚些时候把虎蹲炮的图纸丢给戚继光,果不其然又被行注目礼。

不仅如此,在离开义乌的第三天,范凌恒看着丢下亲卫在外面,坐在他对面的戚继光不由叹了口气道:“戚将军,我真没什么了……”

没错,戚继光以护卫这个他不知道真假的理由,和他们一起踏上回杭州的路,但从出发伊始戚继光就没在马背上呆过。

而范凌恒也真正知道,后世为什么这么多历史书上会留下戚继光善于搞关系,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党的一面。

按理说,两人算是同门,戚继光还比他长了一辈,怎么着也应该在他面前注意点身份。

可现实是,戚继光上了他的马车,不仅悄咪咪的告他说私下两人可以以同辈相称,还热情的说到了杭州,约他去几家上档次的青楼喝花酒。

甚至还邀请他去家中做客,说到时可以向他展示枪法。

这当然不仅仅只是看在一个虎蹲炮,几首诗词和一个不成型的战法面上,更多的还是因为杨清曦的一句话:“他已经把四书五经、各类史书全都背了下来,我父亲说现在没什么可教他的,所以才让他来找唐师公学习。”

后来一打听,得知他有过目不忘之能,认定了范凌恒肯定能高中进士,再一梳理这小子背后的关系。

巴结,从现在就得开始。

自从目睹了好友俞大猷被迫离去和安然出狱后,他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在那一刻他明白,自己固然有着舍身保国的伟大理想,但如果没有靠山,没有关系,俞大猷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从那时起,他便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酒桌上拜把子拉兄弟、给各类文官送礼……应酬成了他除了练兵和打仗外第三重要的事儿。

对于自家的小师侄,肯定是从娃娃就要抓起,因为他对自己这位师侄未来是否能够考上进士这件事毫不怀疑。

而且,他也认定范凌恒未来在官场上的道路,定是一片光明。

无他,因为教导他的人叫做唐顺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