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77章 唐顺之

“嘿,没想到你第一次吃包子竟然还能吃出老饕餮的感觉。”来回摇晃的马车上,戚继光不由打趣道。

范凌恒揉了揉肚子道:“如此美食,自是应该细细品味。”

不怪他吃得多,只怪今天这顿包子是他今生吃过最美味的包子。

看着戚继光一副揶揄的表情,他赶紧转移话题道:“唐先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今日首次见到师公,心中难免紧张……”

戚继光想了想,缓缓道:“不用怕,先生为人和善,平日里总是和颜悦色的。”

“那不是平日的时候呢?”范凌恒听出了重点。

“额……或许他会让你陪他练枪法……”戚继光脸上惨戚戚,彷佛想到了什么不好的过去。

“嘶……”范凌恒倒吸了一口冷气,杨知县和戚继光都对这位先生如此惧怕,看来自己也得上点儿心。

不一会儿,马车行至到一片红墙联袂的街道前,范凌恒掀开车帘瞅了一眼便再也挪不开。

先路过的是钱塘县衙,行没多远便见到杭州府衙,紧接着便是仁和县衙,三座县衙并列在一条街道,来回巡逻的士兵随处可见。

“这?这怎么三座衙门都在一起?”过了仁和县衙,范凌恒缩回马车好奇道。

“呵呵,原本这里是临安府衙所在地,前些年,仁和和钱塘两县县衙也迁至于此,所以一排看过去,就有三个衙门了。”戚继光笑着解释道。

“胡总督是在杭州府衙么?”范凌恒想到他答应杨知县要开导徐渭,接着问道。

戚继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胡总督平日白天在衙门办公,但他住的地方在王马巷,怎么?还没考上进士呢,就惦记着见总督呢?”

“不不,我不是惦记总督,只是受先生之托,要见一见胡总督的幕僚,徐渭。”几日下来,两人熟稔了不少,说是师侄关系,但更多的反倒是同辈一般。

“嗯……徐渭,我想想……”戚继光抚须沉思。

过了会,他一手握拳击掌道:“想起来了!是那个瘦瘦小小,好饮酒、行事放浪不羁,言辞颇为偏激的家伙吧!”

不怪戚继光记不住徐渭,胡宗宪的幕僚团队有数十人。

徐渭他一是白丁,二来虽有文名,但戚继光又不是那整日风花雪月的才子佳人,故对徐渭印象不深。

“嗯,应该是他。”范凌恒把戚继光嘴里的徐渭和自己之前看过书中的徐渭形象做了作对比,确认道。

“这个好见,徐渭的宅子就在唐先生旁边,你若要见他,我可以带你去。”戚继光身为正四品参将,虽在官场上说话没文官好使,但见个白丁还是不在话下的。

“那可真是麻烦师叔了。”范凌恒谢道。

两人又聊了几句,离开三衙不到一刻钟,便来到一栋古雅的院落前。

下了马车,范凌恒不禁咽了口口水。

“这……这是唐先生的家?”

戚继光指着正门上方的匾额道:“那不是写着唐府么?你等着,我去敲门,门房认识我。”

待两人进了院子,只见院中花间隐塮,水际安亭,荷花塘畔,亭台水榭高低错落,精巧玲珑。

他两跟着侍女轻移脚步踏上青石板,然后顺着水中回廊,只见一路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雕梁画栋遍布整个唐府。

范凌恒不由咂舌,不过想到刚才戚继光给自己说,唐先生祖父曾是皇帝伴读,任户科给事中,他爹曾任信阳知州,管理一洲之地。

这么一想,唐先生在杭州城内拥有这么一座江南园林小院倒也是正常。

这时,范凌恒跟着侍女走到一处位于高处的亭子,往下看,盛夏正是荷花开放的时节,满池碧绿的荷叶中,朵朵娇艳的荷花灿烂地开放,在微风中左右摇曳

他深吸一口气,只觉荷香阵阵,清风怡人,放眼望去,园中景色尽收眼底,大片大片的荷花、曲折回环的长廊、零星分布的假山让他诗兴大发道:“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注1)”

话音刚落,便听得远处一个声音传来:“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范凌恒念叨两遍,随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选了一首夏末秋初的诗词,而且是用的雨声之清爽带来的凉意,可对方随即便选了苏轼写荷花的诗,也是用雨水来描述初秋来临的场景,想必是有些考校之意。

以他性格,本想就此作罢,戚继光看出了他的意图,连忙小声道:“你只管往下接,出声的便是唐先生。”

范凌恒想想,自己好歹顶了个过目不忘的名头,那在此刻必不能胆怯,否则倒显得他有些名不副实。

他稍作思考,连忙接上一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注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3)”唐顺之的声音依旧。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注4)”范凌恒眼睛开始抓耳挠腮起来。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注5)”唐顺之的反应也是极快。

这下,范凌恒沉默了会儿才缓缓道:“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注6)”

唐顺之却没有犹豫,立马接上下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注7)”

范凌恒沉默半天,最后对着远处亭子声音传来的地方深鞠一躬道:“唐师公大才,小子已黔驴技穷。”

随即,一个身着青衫、满身儒雅之气身影出现在亭子旁,高声爽朗道:“来者可是世芳的弟子?”

注1:《夏日杂诗》——清·陈文述

注2:《苏幕遮·燎沉香》——北宋·周邦彦

注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注4:《莲塘雨声》——元·盍西村

注5:《昭君怨·咏荷上雨》——南宋·杨万里

注6:《偶题二首》——唐·来鹄

注7:《赠刘景文》——北宋·苏轼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