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93章 不一样的技艺

范凌恒拿出刀,把炭头削尖,蹲在地上稀稀拉拉的练习了起来。

他自从大学毕业后已经四五年没有画过画了,手生的很,他又不会用毛笔作画,唯有以炭笔代替了。

徐文长刚想好奇的走过来,范凌恒连忙阻止道:“你不要动,等我画完。”

“你这是做什么?炭笔也能作画?”徐文长立在原地,疑惑道。

“嗯,一盏茶的功夫就好。”范凌恒低头回答道。

只见他三下两下,地上便现出一个浪荡子倚着窗户的图画,模样和神态都极其逼真。

“好了。”不一会儿,他便站起身,随意拍了拍手,招呼徐文长过来。

徐文长走到画像前,不屑一顾道:“就这?”

徐文长都是见过别人研磨作画,他自己倒是发明了泼墨作画的,但平日画上一副画,少则半天,多则数日,可像范凌恒这般神速的线条画却还是头一次见。

而且竟然如此逼真?

“啧啧,就是太简单了,一点儿意境都没有。”徐文长咂了咂嘴,不客气道:“这就是那欧罗巴的绘画技巧?百闻不如一见,见了不如不见。不夸张的说,就这种画,我稍微学习学习使用炭笔作画,一两天就能学会。”

范凌恒没好气的翻了翻白眼道:“我还没画完呢。”

这是他上大学时候学会的素描,当时是为了方便找工作,毕竟技多不压身嘛。

现在嘛,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借着素描画另一种东西。

于是他又低着头开始画起阴影和投影。

一开始徐文长还不以为然,端起桌上酒杯抿着小酒,边喝边欣赏窗外美景,只是偶尔把视线投向范凌恒,但随着范凌恒画作的进展,他的视线越来越挪不开了。

就在范凌恒即将完成之际,他一把推开椅子,轰然倒地的声音在酒楼内引来众人侧目,可他丝毫不在意的走到范凌恒身边,指着面前的画像,魂不守舍道:“这……这是什么?”

范凌恒忙着把最后的阴影涂上,闻言随口道:“这叫3d绘画。”

“为何这等图像能看起来像是真实的一般?除了没有色彩,如果再放大几倍立在窗边,怕是能以假乱真啊!”徐文长身为绘画大师,对作画一道称得上是大师级人物。

但他现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的不是戏法么?

范凌恒起身看了看自己画的这幅3d画,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戏法,这是我画出来的。”

徐文长眼巴巴的看着范凌恒,等着他进一步解释。

“色调和光影也会带来重要的空间信息,一般来讲,高光的部分会被知觉为离我们较近,阴影的部分则会被认为为离我们较远。阴影也可以帮助我们感知物体的形状、体积、纹理等特征。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便可以制造出视觉上的真实效果”范凌恒笑着解释道。

至于更多的什么双眼线索、大脑的感知深度、视网膜上的画面映照等,这些给徐文长说了也白说,倒是遇到李时珍了可以讲讲。

徐文长听完后长舒一口气道:“欧罗巴人竟能提出如此绘画理论,看来是我徐某人坐井观天啊。”

范凌恒听罢也不反驳,虽然这个时间段3d绘画这一概念还没有提出,但自文艺复兴以来,解决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的问题成为整个人类艺术进步和艺术史书写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且,达芬奇在半个多世纪前的绘画理论方面,已经要求画家们具备透视学、光影学、人体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去忠实地反映自然万物的形态。

华夏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像西方那种系统的科学?不就是因为双方意识形态的差距么?

就拿绘画来说,一个写意,一个追求真实,刨去其他因素,范凌恒自己都觉得后者更容易比前者衍生出关于视觉、空间、光影等一系列的研究。

毕竟写意是你今天穿的蓝色,但我觉得蓝色不符合你气质给你换成黄色也可以。

真实是你今天穿的蓝色,那我无论如何都要给你画出来蓝色的衣服,如果没有合适染料,那我们就自己造!

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配位化合物,普鲁士蓝不就是这样子发明出来的么。

当然,意识形态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但这事儿当下舍范凌恒其谁?

况且,素描可不仅仅只有长久作用,放在当下,这也是极其有用的一种技能。

“想不想学?”范凌恒看着一直盯着3d地画的徐文长问道。

徐文长猛一抬头,惊奇道:“你愿意教我?”

在这个各种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年代,徐文长听到范凌恒愿意教他这种绘画技艺,自是大吃一惊。

“嗯,不过我得提前给你说明,这种绘画技巧可不只是用来平日作画。”

他拉起蹲在地上的徐文长,两人坐到桌前,范凌恒看着徐文长正色道:“这等技巧,你想想,除了日常外,最能在什么地方发挥作用?”

徐文长仔细想了想,不确定道:“地图?”

范凌恒一拍大腿,开口赞道:“不亏是你,徐文长,一语中的,是地图,结合制图六体(注1)制作出的小型地图,可为指挥省去不少功夫。”

有什么比让绘画大师学会素描,再利用3d去画出地图更好的主意呢?

更何况,现在的徐文长还不清楚,大明这台腐朽的战争机器已经被范凌恒不知不觉中添加了催化剂,开始慢慢转动,偏离了它应有的轨迹。

至于小而精的地图嘛,用在那些地方小而地形复杂的地方是再合适不过的。

比如——小日本。

注1: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

——《禹贡地域图》序,裴秀(公元224~271年),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