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11章 一天回本?

王承恩作为曹化淳带出来的人,同时曹化淳又是崇祯现在器重的人,这样的情况下,王承恩当然不会隐瞒。

于是,王承恩将崇祯偶遇仙师徐浪,徐浪能知晓过去未来,等等事情,除了某些不和谐的细节,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曹化淳。

听完王承恩一席话,曹化淳恍然大悟。

他们这几个太监同时受到重用,原来是受了仙师的提点啊。

皇爷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原来也是受了仙师的提点啊。

从这一连串操作的效果来看,这个仙师,果然非同寻常。

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必须多亲近亲近这个仙师才得了。

……

第二天下午,崇祯拿到了将作监赶制出来的金字牌匾。

带上手谕和银子,冒着鹅毛大雪,再次启程,去往西峪村。

牌匾,手谕,入股,正是徐浪对崇祯提出的三个要求。

现在崇祯一一的给与满足,只要能够拯救大明,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

其他的都是原班人马,一回生两回熟,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去西峪村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但是刚刚调过来,担任崇祯贴身护卫工作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却是非常的懵逼。

“王公公,不知陛下这是去往何处?”

趁着中途歇息的时候,李若琏悄悄向王承恩打听。

这是去往大明历代皇陵的路,但是,随行人员根本没带祭祀的用品啊。

明显不是去祭拜的。

而且连銮驾都不带,所有人都是一身便装,神神秘秘的。

都是经仙师推荐,入了皇帝法眼的人,王承恩决定向李若琏透露一点消息。

“陛下这是去寻访仙师呢。”

“李同知可能还不知道,你之所以受到陛下的看重,正是受了仙师的推荐。”

要不然,你小子云里雾里的,发达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仙师的提携之恩,必须要记住了。

李若琏震惊:

“仙师是何人,他认识李某人?”

王承恩提醒道:

“仙师能洞察天机,知晓过去未来,明辨忠奸。”

“仙师说你能够以身殉国,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所以陛下才会重用你。好好珍惜这份机缘吧!”

李若琏如梦初醒:

“谢王公公提点!”

“不知待会儿,我能否当面向仙师致谢?”

李若琏其实是今年刚刚通过武举考试,拿下武状元进入的锦衣卫。

但是由于跟脚浅,又没有靠山,虽然获得了指挥同知的官职,但是,锦衣卫上上下下其实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

所以接到调任的时候,李若琏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怎么就被皇帝看重了呢?

要知道,贴身侍卫那可是皇帝最亲信的人,才可以担当。

他一个今年刚刚入职,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新人,何德何能?

现在终于明白,原来是受到了这位仙师的举荐呀。

“近期应该不行。”

王承恩估摸着,答道。

万岁爷还要在仙师的跟前装徒弟呢。

除了之前的方正化,也就是他这个大伴可以见仙师的面。

方正化那是误打误撞没提防,如果可以的话,万岁爷肯定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他屈尊纡贵给别人认小的事情。

李若琏很遗憾:

“有机会,我一定要当面致谢仙师。”

如果不是仙师的举荐,他这样的角色,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出头呢。

而且,连皇帝都如此言听计行,这位仙师绝对是一位世外高人啊。

能瞻仰一下仙师的风采,沾沾仙师的仙气也好啊。

到了西峪村的外围。

崇祯停了下来:

“李若琏,你在村子外面警戒就行。没有我的命令,不得进村,更不能扰民!”

这要是惹恼了仙师,或者漏了陷,大明都可能要完的。

“遵旨!”

李若琏连忙领命。

丢下了李若琏和他带来的一个总旗的锦衣卫,崇祯这才下了轿子。

只带着王承恩一个人进村。

大雪的天儿,大明皇帝只带一个太监出行,饶是王承恩已经事前提了醒,此时看着崇祯的背影,李若琏还是被惊掉了下巴。

百官若是知道这个事情,估计要三尸暴跳。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这位仙师圣眷之重,即使昔日帮助太祖开国的刘伯温,恐怕都要有所不及。

一波熟悉的送礼操作之后。

崇祯来到了徐浪的庄园里。

却发现,徐浪正躺在厅子里的躺椅上睡着了。

王承恩就想上前叫醒徐浪。

崇祯拦住了王承恩。

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也必须要有一个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姿势才行,对不?

君不见周文王为姜子牙拉车八百步,刘备为诸葛亮三顾茅庐?

足足一刻钟之后。

徐浪才悠悠醒来:

“哟,徒儿来啦?怎么不进来啊。”

睁开眼睛,看到崇祯和王承恩站在外面,徐浪有点不好意思。外面下着雪呢。

他就是躺着躺着睡着了。

也就是他没睡太久,要不然就太失礼了。

“师父,您醒了?”

见状,崇祯才笑吟吟的走了进来。

“师父,这次我给您带来了好消息。”

“您看这是什么?”

在崇祯的示意下。

王承恩扛着牌匾走了进来。

一看这个架势,徐浪难以置信:

“你是说,崇祯皇帝答应我的要求啦?”

崇祯的脸上,带着得意:

“崇祯皇帝不但一一的重用了你推荐的人才,而且还全部答应了你的条件。”

“看吧,这是崇祯皇帝亲笔题名的金匾,师父你可以放心了吧?”

朕可是一个从善如流的明君呢,哪里是你口中的那个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的庸君?

崇祯亲自揭开了牌匾上的红布。

然后又将手谕和几张银票,放在了徐浪的面前:

“这个是崇祯皇帝的授权手谕。”

“这是皇帝和王承恩入股的本钱,全部用的华商钱庄的银票。在钱庄的任何一个分号,师父可以随时把银子取出来。”

看着眼前的金光闪闪的牌匾,明确授权的手谕,以及两万五千两的银票,徐浪有点怀疑人生了。

崇祯皇帝竟然全部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画风……似乎有点不对啊。

历史上的崇祯,生性多疑,求全责备,官员稍有闪失,就会被下狱问斩。

但是自己遇到的这个崇祯,怎么这么好说话呢?

莫非,自己遇到的,是一个假的崇祯?

但是看着金子牌匾上的字迹,徐浪可以断定,这是崇祯的亲笔真迹无疑。

前世徐浪是看过崇祯的书法真迹的。

《九思》《行书七言联》等书法作品,足以让那些现代书法家汗颜。

“崇祯真的全都答应了?”

徐浪兀自不敢相信,瞪着牌匾银票发愣。

“不信你可以去打听打听,这是不是崇祯皇帝的手迹,我想,这个天下还没有谁胆敢假冒皇帝的笔迹。”

崇祯不厌其烦的,给徐浪解释。

能克服心魔,做出这些事情,崇祯都替自己感到自豪。

朕为了大明,为了华夏,还是可以牺牲自我的!

“这两万两银票,是崇祯皇帝的。这五千两银票是王承恩的。有皇帝和王承恩撑腰,师父可以放手施为了。”

“也罢!”

徐浪这时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

或许是他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个崇祯比历史上的崇祯,好说话多了。

“师父我为了华夏之气运,就拼一把吧。”

说实话,如果崇祯皇帝和历史上一样刻薄寡恩,多疑嗜杀,徐浪绝对不敢趟这个浑水。

什么家国大义,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吗?

但是现在气氛都衬托到这儿了,徐浪就没有理由退缩了。

“即日起,我将成立‘大明皇家农投公司’,推广土豆种植。”

看到徐浪的表态,崇祯心中大喜。

这样一来,大明有救了!

徐浪也不含糊。

立即拿出纸笔,写了一份出资入股协议书,交给徒弟:

“这个你转交给崇祯。”

想了想,徐浪又道:

“如果你信得过师父,多少投点银子进来。有赚无赔。”

毕竟凡事都需要这个徒弟上达天听。

不给徒弟一点好处,万一这个徒弟半途撂挑子不干就麻烦了。

崇祯心中一阵肉痛,都说了国库内帑都要饿死耗子了。

朕哪里有那么多钱投进来?

但是于情于理,他这个徒弟如果不投一点钱进来,好像又说不过去。

“徒儿身上没带钱。”

徐浪摆手:

“没事。你我是什么关系?赊账都可以。”

“本钱可以从未来的收益里面扣。”

崇祯喜出望外:

“这怎么好意思?”

实际上,他那两万两银子,都是典卖了皇宫里的值钱物件换来的。

能省个几千两,那也能缓解他不小的压力呀。

徐浪淡淡一笑:

“没事。这样吧,你也和王承恩一样,出资五千两,占股5%怎么样?”

股份和王承恩持平,师父也算是对得起你这个徒弟了。

崇祯连忙点头:

“够了。”

这个农投公司到底能不能成,多少还有点疑问呢。

此时的崇祯,可不敢贪心。

紧接着。

崇祯趁机问出了他最关心的其中一个问题:

“师父,你说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法子是什么?”

徐浪淡淡一笑:

“这个其实简单。”

“依葫芦画瓢,再成立一个‘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就行。”

“商贸公司?”

崇祯不明白徐浪的意思。

徐浪把小煤炉,放到了崇祯的面前:

“这个不就是一个摇钱树?”

“京城百万百姓,冬天每天要烧多少煤?每人买你十颗煤球,一颗煤球赚两文钱,你会赚多少钱?”

“况且,师父赚钱的法子多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酿酒,玻璃,香水,水泥……如果铺开来做,还不财源滚滚?

以前徐浪怕被人当肥羊宰了,即使是酿酒,也只是在西峪村里小打小闹,但是现在,如果有了皇帝的撑腰,徐浪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

闻言,崇祯瞬间瞪大了眼睛。

因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百万人口,每人一天给他赚20文钱的话,一天他就可以赚两万两白银。

他投出去的本钱,一天就可以直接回本!

一个月就可以赚60万两白银!

这个时候,崇祯突然嫌自己的股份有点少了。

大明现在一年的赋税才多少收入啊?不到四百万两!

也就是说,单单一个煤球的生意,一年赚的钱就比大明一年的赋税收入还要多!如果有那么多的财源,他这个大明皇帝,何至于整天焦头烂额啊!

当然了,由于他只占20%的股份,分到他手上的钱,不会是全部。

而且京城百万百姓,也不一定全部买他们的煤球,但是,即使是折上折,煤球这个生意也大有搞头啊!

还有,师父说了,他还有很多赚钱的路子,这要是每一样每年都能够进账几百万两,那往后国库不得富得流油?

不敢想不敢想!崇祯简直不敢想了!

想到这样的前景。

崇祯恨不得立即再给徐浪题字:

“师父,你怎么不早说,我请王承恩让万岁爷直接给你写两个牌匾!”

徐浪摊手:

“我不知道徒儿你这么手眼通天啊。”

连皇帝和王承恩的路子,都可以轻易的走得通。

这个徒弟不一般。

闻言,崇祯高兴的直搓手。

仙师终于开始夸他了,呵呵……

王承恩的下巴,此时也掉了下来。

此前他还觉得,这一回他可能投了冤枉钱。

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他算术确实不太好,但是如此简单的一笔账,他还是算得出来的。

最多两个月,他投资的五千两银子就可以回本。

接下来,他每个月就可以有几千两银子的进账,而且这可是干干净净的钱,有万岁爷背书的。

往后余生,他都不需要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了!

崇祯真想立即返回皇宫。

马上把大明皇家商贸公司的事情,也办好了。

但是大老远的,出来一趟也不容易。

崇祯这时猛的想起了另一个心腹大患:

“师父,你说明年十月,建奴就会入关,我们应该如何抵御呢?”

仙师能够知晓过去未来,但是奈何崇祯还是没有应对之策。

朝中那帮大臣,扯皮吵架争权夺利都是一把好手,但是说到治世救国,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