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22章 勋贵?长城?

没错,徐光启,李标,范景文,李邦华,由于游离于各派势力之外,同时受到皇帝的重用,已经被群臣称为“皇党”。

他们四人,也隐隐的被群臣孤立起来。

李邦华表示赞同:

“也好。”

通过提督太监王承恩,他们已经证实了,自己被皇帝重用,正是由于那位仙师的推荐。

于情于理,他们都应该去拜会一下仙师。

而且,李邦华也想看看,皇帝奉若神灵的这位仙师,到底有何能耐?

李标和范景文也表示了同意。

虽然他们都是耿直之人,但是官场最重这种香火情。

别人提携过你,那是天大的恩情,拜会答谢那只是起步,往后他们都不能做出有负提携之人的事情。否则要被天下人唾骂为无情无义的。

于是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他们相约下午去西峪村,拜会仙师。

在他们的背后。

辅臣韩爌冷冷的看着这一切,脸上阴晴不定。

在韩爌的眼里,不难看出,整顿京营,乃是皇帝在暗中授意。

但是皇帝朝会上的态度,颇为暧昧。

既不肯承担,又不肯放弃。

很显然,现在正是皇帝一方和勋贵集团博弈正酣的时刻。

韩爌打算继续观望。

如果皇帝向勋贵集团妥协,他会趁势出头。因为这足以说明,皇帝还是以前那个能被百官驯服的皇帝。

但是如果皇帝展现出打杀钱谦益那样的魄力,他就要保持中立了。

虽然此时的他,在内阁中地位有点尴尬,按资历,他韩爌就是当朝首辅,尽管另外的几个辅臣不怎么鸟他,但是名义上也是首辅不是?

但是如果他鲁莽行事,一个搞不好,就会被皇帝撸下来。

他刚刚应召回朝做官,可不想屁股还没坐热,又被撸走。

为东林党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那也要自己先站稳脚跟才行啊。

崇祯回到御书房。

闷闷不乐。

在仙师给他描绘的蓝图中,京营可是重要的一环。

要是京营没整顿好,腾骧四卫就不可能无后顾之忧的出击,谈何扫荡天下?

而且十一万京营官兵没整顿好,本身就是一大隐患,要是被有心人煽动利用,后果可就严重了。

一边是大明的基石勋贵集团,一边是宏伟的蓝图。

朕应该怎么办?

看来还是要去请教仙师才行。

崇祯情不自禁的,又想起了仙师徐浪。

幸好朕有仙师帮忙排忧解难,否则,这大明江山,危矣!

……

当天下午。

崇祯再次来到了徐浪的庄园里。

徐浪眼看着大明煤业,已经进入正轨,给徐进秋下达了扩招指示之后,徐浪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又跑回了自己的庄园里。

一看到徒儿再次光临,徐浪隐隐猜到了什么:

“是不是崇祯皇帝整顿京营遇到问题了?”

崇祯立即堆起了笑脸:

“师父真是料事如神。”

当下崇祯以徐希的角度,向徐浪说了一下皇帝面对的难题。

那个转换自然,如果是生活在现代,完全有实力角逐影帝小金人。

徐浪闻言,非常不齿:

“这个崇祯皇帝怎么搞的,话都已经说的那么明白了,他还不懂做?”

说到底,崇祯还是改不了摇摆不定的秉性。

与这样的皇帝为伍,非常的危险啊。

崇祯早料到会遭到仙师的嘲笑,所以心态摆的很正。

他装作是一个旁观者:

“不过,徒儿也很理解皇帝的难处。”

“京营几乎聚集了大明所有的勋贵,一个处理不当,会自毁长城的。”

“哈哈……”

徐浪忍不住笑出声来。

“崇祯皇帝以为,那些勋贵,是保卫大明江山的长城?”

崇祯一脸疑惑:

“难道不是吗?”

说到大明的勋贵,徐浪恨得有点牙痒痒:

“就是那些勋贵,吸干了京营的精血,让这支曾经的大明最强军,变成了枪都提不起来的弱鸡!”

“当建奴入侵围城的时候,皇帝眼中的这堵长城,像个缩头乌龟一样,不敢亮一剑,不敢打一枪。”

“当闯贼兵临京城的时候,皇帝眼中的这堵长城,主动开门迎贼!”

“勋贵中的领头人成国公朱纯臣,打开齐化门,迎接闯贼进京,并上表劝说闯贼登基称帝。”

“勋贵中的头面国丈周奎,先是投降闯贼,后是投降建奴,还把亲外孙皇太子朱慈烺献给了建奴!”

“哈哈,这样的玩意儿,皇帝把他们当做是长城?大明不亡国才怪呢!”

崇祯闻言,几乎站立不稳,一个踉跄!

崇祯对国丈周奎和成国公朱纯臣都是信任有加。

他万万没想到,此二人日后会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

朕回去以后,一定要处置了他们!

徐浪适时的提醒徒儿: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感情深厚,周奎乃是周皇后的生身父亲,你给王承恩说这些话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分寸。否则,恐怕会反噬自身。”

说罢,徐浪不禁叹气:

“咱这个皇帝,优柔寡断的性子是改不了了。未必狠得下心处置周奎。如果有的选,师父真想离开这是非之地啊。”

说实话,徐浪对崇祯有点失望。

话都已经给他说的那么明白了,做什么事情还都是瞻前顾后,拿不定主意。

如果不是崇祯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改革决心,徐浪都想拍拍屁股走人了。

崇祯暗暗羞愧。

朕又让仙师失望了。

看来朕必须要改改自己的性子才行了。

否则,气走了仙师,朕还能靠谁来拯救大明?

“徒儿会注意的。”

“皇帝得获仙师熏陶,性子应该也会慢慢变好的。”

徐浪叹息:

“希望如此吧。”

“不过那些勋贵都是贪得无厌,飞扬跋扈,受到李邦华整顿京营的刺激,肯定会狗急跳墙。到时有了勋贵的罪状,就看皇帝下不下得去手了。”

“如果皇帝还是摇摆不定,当断不断,我们要立即撤离了。”

“否则,被那些勋贵文官东林党合起来一忽悠,皇帝一个反悔,你我性命不保!”

“……”

崇祯大受打击。

想不到时至今日,他这个皇帝在仙师的眼里,还是那么的不堪呀。

就算是头猪,也知道,谁对大明江山有害,谁对大明江山有益啊。

“师父,咱们也不能太悲观。为了拯救大明,我想皇帝能够做出正确的决断。”

崇祯只好给自己说好话。

同时给徐浪斟了一杯茶,递了上去。

徐浪接过茶,抿了一口,意兴阑珊:

“但愿吧。”

……

崇祯没有注意到的是。

他在厅子里的一举一动,全部被候在外面的李邦华,李标,范景文,徐光启,看在了眼里。

他们相约而来拜会仙师。

没想被守在外面的王承恩拦下了。

王承恩之所以候在外面,其实也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学乖了。

仙师对万岁爷总是像对一个小辈一样,毫不客气的“谆谆教诲”,他这个太监杵在那里看着,实在不和谐。

皇帝心情好的时候还没什么,这要是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没准会拿他出气。

谁叫他看了听了那么多不该看不该听的东西呢。

于是这一回,为了避免尴尬,王承恩干脆跑到了厅子外面。

看到李邦华等四人结伴而来,王承恩更加不能够让他们坏了万岁爷的好事。

责无旁贷的,拦下了他们,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然而,厅子的大门是敞开的。

外面可以看到里面人的一举一动。

李邦华等四人,看到他们的崇祯皇帝,竟然像个乖巧的孩子一样,给一个服饰怪异的青年男子点头哈腰,斟茶递水,一个个不禁震惊万分,头晕目眩。

我是谁?

我在哪里?

为何会有如此荒诞的事情发生?

堂上到底是何人?

怎当得起大明皇帝如此的礼敬?

王承恩看到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接受不了。

连忙说道:

“里面那位,就是仙师了。万岁爷在仙师这里受益匪浅,所以对仙师礼敬有加。”

“但是嘛,事关重大,今日诸位大人看到的,万不可对外说。否则……”

李邦华等四人,都是为官多年,这一点起码的规矩,还是懂的。

“当然不会!”

“我们什么都没看到。”

“……”

如此有失皇家体统的事情,怎可对外声张?

而且崇祯皇帝可能会因此砍了他们的脑袋。

他们可没蠢到那样的地步。

王承恩见状,才放下了心。

这都是仙师推荐的忠诚可靠之人,应该也不至于拖万岁爷的后腿。

不一会儿。

崇祯从出面出来了。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崇祯不禁有点小尴尬,这要是自己刚才的举止,被底下的大臣们看到了,以后自己的明君形象,要受损了。

徐光启当下答道:

“禀陛下,我们前脚刚到,就看到陛下从里面出来了。”

闻言,崇祯暗暗松了一口气:

“嗯,既然来了,就好好向仙师请教,态度要尊敬一点。”

“大伴,摆驾回宫!”

走出两步,崇祯突然想到了什么,徐光启等人道:

“对了,以后你们来拜会仙师,先来朕这里报备一下。”

他是堂堂大明皇帝,可不想让臣子们撞见,自己向别人卑躬屈膝的样子。

这让徐光启等人,心中不由一紧。

自己等人此次前来,可别引起皇帝的猜忌才好。

不过好在,崇祯对他们态度和蔼亲切,并没有任何恼火的意思。

这才渐渐安下心来。

“下官徐光启!

李邦华!

李标!

范景文!

求见仙师!”

随即,四人来到徐浪的门前,并排微微鞠躬作揖。

徐浪刚刚送走了崇祯,看到这样的架势,微微吃了一惊。

尤其是听到四人的名字,徐浪顿时就无法淡定了。

这……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能臣贤臣啊!

现在竟然齐刷刷的来拜会他?

在徐浪看来,这是他穿越以来,见到的牌面最大的人物了。

而且看他们那个谦逊恭敬地态度,徐浪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四位大人,快快请进!”

将四人迎进来。

徐浪给每人斟了一杯茶,又搬来几个凳子。

“四位大人莅临寒舍,只有粗茶一杯,请包涵。”

“……”

这让徐光启等四人,都是受宠若惊。

刚才他们在外面看得真切,当今皇帝陛下,在仙师的面前,也只有卑躬屈膝,斟茶递水的份儿,他们这些臣子,如何当得起仙师如此的礼遇?

“下官不敢!”

他们连忙推辞。

这时,还是徐光启第一个站了出来,向徐浪深深鞠躬:

“下官等此时前来,特意拜谢仙师的举荐提携之恩。”

实际上,此前徐光启的仕途,可谓跌宕坎坷。

徐光启此前一直不被看重,有过多次辞官归乡的经历。

这一次骤然被提拔为工部尚书,并入阁参赞机务,可谓是一步登天。

徐光启明白,这一切,都是拜仙师所赐。

其他三人,除了李标本来就是阁臣,李邦华、范景文,都算不上是朝廷重臣。

这一次一步登天,他们对仙师都是由衷的感谢。

李标的情况有点特殊,但是他对徐浪也是充满了感谢。

此前,他担任的是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很清贵,但是权势并不高。

此时他被调整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堪称是仕途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徐浪看到四位历史名臣,齐刷刷的向自己致敬鞠躬,顿时就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不过徐浪很清楚,自己只是占了先知先觉的便宜。

论才学论能力,可不见得比别人强,所以,徐浪也不敢托大:

“四位大人言重了。”

徐浪作揖,向四人回了一礼。

“如今大明风雨飘摇,望四位大人同心戮力,挽大厦之于将倾。”

“……”

徐光启等四人,闻言都有一瞬间的骇然。

他们四人当然都知道,如今的大明,积弊重重,危机四伏。

但是,谁也不敢公开的说,大明大厦将倾。

或许,也只有仙师这样的超然人物,可以毫无顾忌的直言不讳吧。

“谨遵仙师教诲。”

这时,他们对视一眼,都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他们四人都是立志匡扶社稷的忠臣,然而,当今皇帝极度的宠信这位仙师,可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坏事。

如果这位仙师心术不正,就有可能给大明带来巨大的灾难。

比如,这位仙师怂恿皇帝开商铺,此时他们就看不出,这是一个多好的事情。

好在观其言行举止,也是一位忧心大明社稷江山的正人君子。

徐光启随即道:

“下官甫一上任工部尚书,毫无头绪,不知何去何从,还请仙师不吝赐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