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47章 暗流涌动

孔衍植沉吟着。

还是没有作出答复。

这个事情,对于孔府来说,无疑是有风险的。

对于传承了两千年的孔府来说,不参与政治斗争,就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们干嘛要作死瞎搅和?

但是现在的情况,又有点特殊。

皇帝近来的举措,看起来确实非常的危险。

如果任由皇帝的恶政推广下去,且不说大明能不能中兴,反正他孔家的士人之望的地位,肯定要不保了。

范文程看到孔衍植似乎有所意动,当下继续游说:

“我后金大汗已经给你许下金口诺言,只要你孔家带头,呼吁崇祯皇帝颁布罪己诏,他日大汗入主中原,定不吝封赏你孔家!让你孔家千秋万代,永保尊贵!”

半晌。

孔衍植终于缓缓点下了头。

“也罢!皇帝德行有亏,我孔家,就站出来为天下读书人声张一回!”

礼制上,孔家此举是站得住脚的。

只要不泄露今日和后金使者的谈话内容,以后不管怎么着,局面都是对孔家有利。

“衍圣公果然心怀天下!”

范文程闻言,不禁哈哈大笑。

“我后金大汗,定会给你记上大大的一功!”

……

十天之后。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已经到了顺天府地界。

这个时候,在孔衍植的暗中推动之下,大批的读书人,同时做出了响应。

这些崇尚儒学的读书人,都信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北方连续大旱,是上天对皇帝德行有亏而降下的天罚。

这些读书人,从各地,同时涌向了京城。

这天早朝。

御史言官们再次发飙了。

“陛下,天下士子集体呼吁陛下下罪己诏!恳请陛下顺应民意!”

“民心所向,陛下切不可一意孤行啊!”

“……”

不管皇帝做的,是否对百姓有利,是否充盈了国库。

反正只要是皇帝违背了祖宗之法,在他们看来,就是倒行逆施!

这让崇祯很郁闷。

因为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定下了不杀言官的祖制。

所以崇祯虽然很恼火这些御史言官们,胡搅蛮缠,但是偏偏还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崇祯只能匆匆退朝。

回到御书房。

崇祯召来曹化淳:

“那些言官们说的,可是真的?”

如果天下士子,真的联合起来反对他,那他这个皇帝的压力也挺大的。

毕竟大明还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曹化淳低眉顺眼:

“禀万岁爷,据东厂番役回报,现在主要是顺天府,山东,山西,河南,这四个地方的士子闹得凶。很多士子都在赶来京城的路上,他们呼号着,要向万岁爷请愿!”

“……”

崇祯默然。

实际上,遭遇严重天灾,皇帝下罪己诏,是以往的皇帝经常做的事情。

强大如汉武帝,唐太宗,都下过罪己诏。

大明朝的正德皇帝,也下过罪己诏。

下罪己诏,不是不可以。

但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在大明江山社稷已经开始转好的情况下,你让他这个皇帝下罪己诏,崇祯接受不了。

“禀万岁爷……”

曹化淳欲言又止。

崇祯有点烦躁:

“有什么事情,直说就是。”

曹化淳硬着头皮道:

“据可靠消息,当代衍圣公孔衍植,也在赶来京城的路上。衍圣公此次进京的目的,就是劝陛下颁布罪己诏!”

“什么!”

这一下,崇祯彻底无法淡定了。

俗话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

自打儒学成为天下显学之后,孔家一直备受推崇。

从汉高祖时期开始,孔家就受到皇家封爵。

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家的地位,更加是水涨船高。

近两千年的传承,熏陶。孔家在士子的心中,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孔家衍圣公说出的话,比皇帝的圣旨还要好使。

但是现在,孔家衍圣公竟然牵头,赴京呼吁他这个皇帝下罪己诏?

崇祯瞬间就有一种,被人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大伴,摆驾,随朕一起去一趟西峪村!”

但是,遇到难题后,崇祯立即就想到了仙师徐浪。

说是习惯也好,说是依赖也好,反正只要崇祯说出来,还没有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

崇祯和王承恩出现在了徐浪的庄园里。

“师父,现在形势有点不容乐观啊!”

见到徐浪,崇祯立即大倒苦水。

徐浪略略思考,顿时察觉出了不对劲:

“那边建奴即将入关,这边士子们就闹腾着,要皇帝颁布罪己诏。”

“你觉得,天下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崇祯也不是傻子,听徐浪这这么一提醒,立即也反应了过来。

“师父你是说,有人暗中沟通建奴,推波助澜?”

只是下一息,崇祯又觉得这样的情况难以解释。

“但是根据王承恩的消息,这一次,是孔家衍圣公亲自牵的头呢!”

“孔家怎么可能会和建奴有什么联系?”

徐浪嗤之以鼻:

“你太高估孔家的节操了。”

“世修降表,了解一下!”

“历史上,孔家多少次投降外族了?”

北宋末,降金一次,南宋末,降元又一次。投降满清是第三次。

但是更加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在原本的历史里,日本侵华的时候,孔家同样投降了日本,匍匐在军国主义的脚下,为虎作伥。

“……”

崇祯一阵愕然。

但是仔细一想,还真是!

“满口仁义道德,忠君报国的孔家,竟然敢如此的没节操!”

然后,崇祯一阵愤怒!

徐浪哂笑:

“徒儿呀,你还是太嫩了。”

“俗话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像孔家这样的大世家,首先考虑的,是他们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

“在他们的眼里,国家是可以覆灭的,但是家族必须要荣华富贵的传承下去。”

“……”

崇祯陷入了默然。

因为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离经叛道的言论!

然而,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史实说明了一切。

“徒儿会递话给皇帝的,请他严查孔家!”

徐浪若有所思:

“其实这也是一个契机。北孔向来随波逐流,膝盖很软。”

“如果皇帝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打压北孔,扶持南孔,对大明来说,或许是一个好事。”

崇祯眉头一挑:

“师父是说,南孔在以后的历史中,一直都很有气节?”

话都已经说到那个份上了,徐浪不想再废话。

掐指一算,郑重其事的说道:

“今日已经是十月二十三日。是时候派出腾骧四卫了。”

闻言,崇祯陡然兴奋了起来:

“师父是说,建奴入侵,就在近日?”

徐浪点头,脸色凝重:

“十月二十七日,建奴将会从龙井关,大安口同时破关而入!”

在原本的历史上,从己巳之变开始,华夏民族一步步陷入了被人宰割的深渊。

好在,在这个时空,由于徐浪这个穿越众,大明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接下来的进程,应该会大不一样。

但是崇祯作为一个想做尧舜的皇帝,闻言却是更加的兴奋。

这就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

痛击建奴,他崇祯皇帝将可以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鉴于兹事体大,崇祯其实早已经派出了东厂密探,前往漠南蒙古刺探消息。

日前得到的回报是,敌酋黄台吉确实亲自带领后金大军,抵达了蒙古草原。而且,除了林丹汗所部,大部分的蒙古部落,已经和黄台吉建立了联盟。磨刀霍霍,意欲南下。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仙师所说,一切都是真的!

“师父,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但是崇祯可没打过仗。

而且,大明军队数十年来,对上建奴,几乎就没有打过胜仗。

所以明知道建奴会入侵,实际上崇祯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徐浪淡淡一笑:

“这还不简单。只需这样……”

在前世,徐浪可是和网络键盘侠论战过的,最终得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现在,徐浪直接就把这套方案,告诉了徒儿。

“现在就看崇祯皇帝,能不能把这套战略方案贯彻到底了。”

说完之后,徐浪难免有些担忧。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尤其喜欢瞎指控。

这要是崇祯皇帝旧病复发,刚愎自用,那一切都是白搭。

听了仙师的论述,崇祯大喜。

当下拍着胸膛保证:

“这个事儿,包在徒儿的身上了。”

“徒儿一定把师父的话,一字不漏的转达给王承恩。”

仙师果然是天纵奇才啊!放着如此奇谋不用,那他这个皇帝,还是趁早上吊得了!

徐浪的手指弹向徒儿的脑门:

“你呀,面对皇家的人,说话可得悠着点,否则,脑袋掉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要把师父的话,一字不漏的告诉王承恩?师父编排皇帝的话,你也说吗?

崇祯安抚了一下,自己并不疼痛的脑门:

“师父放心好了。这个事情徒儿一定给您办的漂漂亮亮的。”

“国运之战啊,崇祯皇帝肯定不会马虎的。”

徐浪深吸一口气:

“希望如此吧。”

……

当天下午。

崇祯在御书房里,秘密召见了腾骧四卫的首领。

并把仙师的部署,向他们交代了下去。

腾骧四卫的指挥使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曹文诏,以及指挥同知曹变蛟,听完崇祯皇帝的安排之后,都是震惊万分。

此时此刻,蒙古前线,并没有军报传回,但是皇帝竟然已经提前预料到了战事的发生,给他们提前做出了部署!

这让他们一时间,一个个呆若木鸡。

不过想到,皇帝的背后,站着的是能知晓过去未来的仙师徐浪,五人这才渐渐平复了心情。

领了皇命的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分头回去,秘密集结腾骧四卫。

随即,崇祯又召来了兵部尚书袁可立和礼部尚书孙承宗。

“这怎么可能?”

听到崇祯皇帝说,建奴即将从龙井关,大安口破关而入,孙承宗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林丹汗是一头猪吗?怎么可能放任建奴过来!”

孙承宗的内心深处,极度的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就是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

如果此事当真,那他花费无数钱粮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岂不是成了摆设?

单单是关宁军的军饷,每年都要四五百万两白银!

为了供养关宁军,向百姓征收的辽饷,甚至在两千万两以上。(这个是向百姓征收的总额,但是饷银沿途经过各级各地官员,山高路远,会有很大程度的损耗。)

这要是建奴真的绕道入关,他孙承宗岂不成了大明的罪人?

要知道,连年征收辽饷,早已经把大明搞得天怒人怨。

崇祯心情复杂的,看着孙承宗:

“根据东厂密探的回报,早在去年,黄台吉就已经收服了蒙古大部分的部落,打败了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陛下早已经得到消息?”

孙承宗,袁可立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发出惊呼。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早作部署?”

崇祯的脸上,带着麻木:

“早做部署,让建奴的奸细知道,我大明早已经有了防备吗?”

如此的大明朝,就像一堵四面透风的墙。

今天崇祯如果敢在朝会上商议建奴入侵,要不了两天,消息恐怕就会传入建奴的耳里。

同时,崇祯心中也悲哀,边军无能啊。

建奴那么大的动作,边军竟然没有传回来任何的消息。

袁可立急切的问道:

“陛下,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大明现在最能打的军队,就是关宁军。

但是现在想调关宁军过来协防,时间上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崇祯知道,自己在这两位四朝元老的面前装逼的机会来了。

胸有成竹的说道:

“袁爱卿,你只需要在今晚调换可靠的人手,配合着让腾骧四卫秘密离开京城就行了。”

“派腾骧四卫秘密离京?”

听到崇祯这样的部署,袁可立和孙承宗再次同时发出惊呼。

在他们的认知里,腾骧四卫,就是京城二十六卫中,亲卫中的亲卫,是负责守护皇帝安全的军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