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55章 攻城之前

然而,那只是张万春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此时,腾骧右卫的大部队,在城墙两里之外。

城头上的火炮射程,根本就打不着。

与此同时。

曹变蛟的骑兵营已经掉头,快速的回归了大部队。

而长弓营同时小跑向前。

向着城墙冲了过去。

张万春看着这一幕有点懵逼。

明军这是要干什么?

等炮兵装填好了炮弹,长弓营距离城墙,也不过是几百步的距离了。

用火炮轰击移动中的几百人,几乎不可能命中。

但是几百个弓箭手,跑上来又有什么用?

又没有攻城的器具,他们怎么攻城?

和城上的守军对射吗?

但是守军居高临下,明显比下面的明军射的更远啊。

就在张万春愣神的功夫,长弓营已经在城墙外两百步的距离,停了下来。

“准备!”

数百名长弓兵,分作三排排开,同时拉弓搭箭。

“瞄准!”

“射击!”

在指挥官的号令下,数百名长弓兵发出了第一轮齐射。

确切地说,是抛射。

毕竟城头上的守军,都躲在城垛后面,直射是很难打中的。

张万春,赵天福等城上汉奸守军们,都是傻了眼。

这尼玛的,两百多步的距离呢!

就算弓箭能射到,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穿缟了。

他们在城墙上,居高临下,也也不敢这么玩呀!

城下的明军,难道脑子进水了吗!搞不懂,他们真的搞不懂!

不过,仅仅下一息,他们就知道了答案。

一支支重箭,带着巨大的势能,狠狠的砸向了城上的守军。

啊啊啊啊啊……

随即一道道凄厉的惨叫声响起。

非常不幸的,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赵天福的左臂,也中了一箭!

锋利的箭矢,透过札甲的间隙,狠狠的扎入了他的手臂中。

赵天福顿时痛的龇牙咧嘴。

看到这样的情景。

张万春呆愣当场。

这……明军的弓箭,怎么可能射的这么远?

为什么!

作为曾经的明军的一名参将,张万春非常的清楚,明军是个什么尿性。

上了阵,除了能拉稀溃逃,还能做什么!

而且,在明朝上下皆墨,所有人一起贪腐的情况下。

军器制造上,偷工减料,已经成了常态。

军士们手里拿的兵器,不见得比农夫的锄头铲子强。

箭矢的箭杆,很多都是弯的。

甚至明军普遍欠饷,饭都吃不饱。

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然而,城下的这支明军,完全的颠覆了张万春的认知观。

骑兵冲锋,竟然可以完虐建奴骑兵!

弓箭兵在两百步之外,就可以对高处的城头守军,造成致命的杀伤!

这尼玛……你跟老子说,你们是明军?

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洪山口的城头,曹文诏和曹变蛟都非常的满意。

长弓的杀伤力,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虽然守军躲在城垛后面,射箭的效果打了一些折扣,但是已经在城上的守军,造成了大面积的杀伤。

此时,守军哀嚎着,已经乱作了一团。连火炮都忘记打了。

“仙师拿出来的,果然都是神器!”

曹文诏忍不住赞叹。

锰钢兵器,墙式冲锋,长弓,都是足以取得战略优势的军国重器!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这样的情况,只有自己打敌人的份儿。

敌人很难打得到自己。

让城上的守军,调转炮口,轰击长弓营?

别逗了!城上的虎蹲炮也好,将军炮也好,都是很难调整射击角度的。

而且守军已经没有调转射击角度的机会了。

长弓营以极快的速度,射出了三轮抛射。

三轮抛射过后,城头上能够站着的人,已经没几个了!

见状,曹文诏一挥手:

“劝降!”

立即便有一个大嗓门,驱马上前:

“城上的守军听好了!立即缴械投降,打开城门,我们将军还可以对你们从轻发落!否则,城破之时,鸡犬不留!”

“……”

张万春本来已经打算死战到底。

但是现在听说,竟然还可以“从轻发落”?

顿时斗志全无。

其实负隅顽抗,已经没有意义了。

城墙上已经没几个人了。

下面的汉奸守军,获知了建奴主子都已经死光了,全部都已经吓尿了,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城头守城。

这个仗还怎么打?

“明军兄弟,我投降!”

当下张万春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同时给城门守军,下了开场投降的命令。

见状,曹文诏、曹变蛟叔侄,相视哈哈大笑。

“纳降!接管城池!”

在曹文诏一声令下,火枪兵端着荷枪实弹的燧发枪,走在了前面。

在仙师的熏陶下,他们可不相信,汉奸会有什么节操。

对待汉奸,万事都要提放着点。

如果汉奸守军敢耍什么花样,他们不介意将这群汉奸,统统打成筛子!

片刻之后。

腾骧右卫顺利进城。

接管了洪山口的城防。

张万春,赵天福等汉奸守军,则是被捆绑着,集合到了城门处。

曹文诏一挥手。

顿时有一排军士,抽出腰间的横刀,向汉奸们走了过去。

“干什么?”

“你们干什么?”

看着这样的情形,那些汉奸守军们顿时慌了。

但是腾骧四卫的军士们,可不和他们客气。

“跪下!”

一个个抬脚,向他们的膝盖窝踢去。

张万春和赵天福顿时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

“将军饶命!”

张万春大声呼喊。

“将军不是说过,只要我们投降,就可以从轻发落吗?”

赵天福屁滚尿流:

“我们献城有功,你们不能杀我们啊!”

曹文诏上前两步,冷冷的看着他们:

“我确实说过,对你们从轻发落,但是没有说过不杀你们呀!”

“按理,你们这样的出卖祖宗的大汉奸,应该凌迟处死。现在我只是砍下你们的脑袋,这不是从轻发落了吗?”

“至于献城?你们献城让建奴入关,卖国大罪,就是砍你们十次脑袋,也不足以救赎你们的罪过!”

说罢,曹文诏冷酷的转身离去。

张万春和赵天福闻言,双双瘫倒在地。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曹文诏所说的“从轻发落”,只是让他们死的没那么难受而已。

早知如此,万不该投降建奴啊!

可惜没如果!

咔嚓!咔嚓……

军士们挥舞锋利的横刀。

一颗颗汉奸的头颅,纷纷滚烫的,掉落地上!

……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龙井关。

武骧右卫在黄得功的带领下,同样是以清风扫落叶一般的姿势,拿下了龙井关。

并以雷霆之手段,处决了所有的汉奸。

按照仙师徐浪的指定的计划,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右卫,这三卫将在关隘里休整一天。

然后三卫各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守城。

将三分之二的兵力,埋伏在建奴败退的半路上。

……

紫禁城,皇极殿。

大安口失守!

洪山口失守!

喜峰口失守!

马兰峪失守!

潘家口失守!

……

一连串的坏消息,让整个朝堂,都人心惶惶。

这天早朝。

当遵化城被建奴四面包围的坏消息传来。

皇极殿一阵轰然。

文武百官,一个个都被惶恐笼罩!

形势越来越坏,按照这个趋势,遵化城也守不了几天。

一旦遵化城失守,接下来,挡在京城面前的,就只有蓟州和通州,这两座城池。

但是,如果坚固如遵化城,都挡不住建奴,蓟州和通州就可以挡住建奴吗?

“臣建议迁都南京,暂避建奴锋芒!”

一些悲观的大臣,这时提出了迁都的建议。

“臣附议!”

“附议!”

“……”

崇祯看着满朝文武,一个个惶惶如丧家之犬,心中一阵厌恶。

没事的时候扯皮,有事的时候退缩推卸。

一个勇于任事的都没有。

“祖庙社稷都在北京,迁都的事情,日后断不可再提!”

崇祯板着脸一摆手。

“诸位还是议一议,怎么抵御建奴吧。”

李标,范景文,徐光启等人,不禁心生惭愧。

皇帝重用他们,但是面对凶悍的建奴,他们竟然全都无能为力。

袁可立看着群臣的庸庸碌碌,暗暗感叹。

如今的大明朝,真的比不上以前了。

至少万历朝的时候,大明还是人才辈出。

但是看看现在呢,军事上节节败退,财政上日渐窘困。真的有点江河日下的感觉。

如果不是皇帝不拘一格,采纳仙师的计策,另辟蹊径,大明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了。

这时有一名都察院御史站了出来:

“现今满朝武将,尸位素餐,皆是无能之辈!以至建奴破关,朝廷蒙羞!臣建议,先罚全体武将半年俸禄,以示惩戒!”

“臣附议!”

“……”

这个建议立即获得了一些言官和文官的支持。

自太祖立国以来,以文御武是国策,但是现在,眼看战乱四起,皇帝重用武将的苗头越来越明显。

他们无法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

必须要杀一杀这股歪风才行了。

否则,他们这些文臣,以后在朝堂上,还有什么话语权?

这一下,立即激起了武将们的集体反扑。

张维贤第一个出列:

“没有我等武将保境安民,你们这些文官,可以安安稳稳的站在这里吹气吗?”

“军队现在本来就欠饷严重,如果再罚俸,必会激起兵变!陛下万万不可能听信此等谗言啊!”

“……”

武官们一个个都做出了言辞犀利的反击。

国难当头,文臣武将还一个劲的内斗,看着这样的情景,崇祯只想退朝。

但是……

如果不是为了等前线的捷报,崇祯真不想和他们演了。

直接亮出刀子就完了。

……

山海关。

袁崇焕一路疾驰,总算是回到了关内。

而此时,各路汇总上来的信息,也越来越详实。

这一次,竟然是建奴敌酋黄台吉,亲率十万大军来袭!

如何拒敌,这就是一个大学问了。

随即,袁崇焕火急火燎的,将手下的主要将领,全部召集了起来。

张履仁,张私谟,张外加,余永寿等将领,齐聚一堂。

在这场会议上,袁崇焕说出了一路上他思虑成熟的一个战略:

让上述的诸位将领,率领先锋军去驰援蓟镇各处关隘。

他随后带上祖大寿的主力大军,引诱建奴来京城决战。

众将领命而去。

十一月二日下午。

遵化城外。

黄台吉听着各路斥候回报的消息,脸色凝重。

一连三天,都等不到明军的援军来送菜。

也就是说,他这一次的围点打援策略,即将以失败告终。

这让黄台吉的心中,充满了遗憾。

在以往,大金军队抛出这一招,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蠢笨如猪的明军,一次次的掉入大金围点打援的陷阱里。

明廷的精锐,一波波的被大金以这样的方式消灭!

但是,这一次,这一招居然失效了。

明晚就是他和遵化城中的内应,约定攻城的日子。

两军对垒,消息难以传递,改变计划是不可能的了。

况且,再等下去,也不见得会有明军上来送死。

或许是胆小如鼠的明军,早已经被大金对军的赫赫声威吓尿远遁了吧。

明晚必须要拿下遵化城了。

消灭明军的机会,以后多的是。

当下,黄台吉只好将派出去埋伏的阿济格请回来。

十一月三日上午。

黄台吉将请各旗旗主,各部首领,全部请到了他的中军大帐。

“本汗将在今晚子时,对遵化城发起总攻!”

“听本汗军令!!!”

“阿巴泰,阿济格,领所部攻击遵化东城门。”

“岳托,济尔哈朗,领所部进攻遵化西城门。”

“多尔衮,多铎,领所部进攻遵化南城门。”

“代善,莽古尔泰,领所部殿后,激动接应!”

“本汗领军,亲自攻打遵化北城门!”

省略了商议,一道道命令,从黄台吉的口中发出。

“喳!”

各部首领,对于黄台吉的命令,都没有异议,当场就表示了服从。

这样的做派,看在代善的眼里,就非常的不爽了:

“大汗,遵化城的城池,比关宁锦的城墙还要高大坚固,我们强攻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吧?”

“大汗莫非忘了锦州之败吗?”

黄台吉闻言,勃然变色。

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

宁远,锦州城下损兵折将,是黄台吉心中永远的痛。

“你想违抗军令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