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不择手段 > 第102章 谁愿匡扶大汉社稷?

而当董昭将目光,扫到新任鸿鹄寺少卿司马德身上时。

眼神也是为之一顿!

只见这个年轻人,居然毫不掩饰地和自己对视。

董昭见状也是眼睛一亮,当即问道:

“司马少卿,足下随曹丞相平定荆州。”

“蒙丞相上表请功,才得以封侯拜官。”

“如今司马少卿贵为大汉侯爵。”

“位列朝廷两千石大员。”

“如此国家大事,何不谏言一番?”

此话一出,就连曹丞相蓦然也是睁开眼睛看去。

满朝公卿闻言,也是连忙看向。

这位大汉新任的鸿鹄寺少卿,曹丞相的准女婿!

而司马德见状也是眉头一挑。

他老爹司马防见此情形。

却是连忙挡在他身前,插话道:

“董大夫,我司马家世为汉臣!”

“我儿司马德不过今日才入朝!”

“尚未接过朝廷授印!资历尚浅且名微言轻!”

“此番所论乃是改易九州之大事!”

“让其谏言恐怕不妥吧?!”

这话表面上,是以自家儿子还未正式上任。

以不符合规章流程为由拒绝董昭。

但实际是警告董昭。

你自己想当乱臣贼子,别拉着我们司马家!

休想让我儿子帮你担上恶名!

董昭闻言暗自埋怨司马防多事,真是人老志衰!

你儿子都要成曹家快婿了!

还舍不得出来帮着说几句话?!

但董昭表面上却无话可说,只能暗道可惜。

荀彧见状也是松了口气。

深感汉室朝廷还是有忠良在!

此时更是瞥了董昭一眼,缓缓说道:

“圣人有云‘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还望董大夫不要执迷不悟.......”

这话表面上是在对董昭说。

实际上却是在劝告自己昔日的合伙人——曹孟德!

谁料,就在此时一个苍老的声音。

却是打断了荀彧的话语!

“吕氏春秋有云: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商君书更有云: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更易九州,上为社稷下恤百姓。”

“如此顺应时政,有何不可?”

只见侍中华歆起身出列,举着玉笏说道。

华歆虽然寥寥数语,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把争论的主题从复辟九州。

转移到该不该变祖宗之法的层面上。

这样一来,荀彧便显得势单力薄了。

而荀彧此时见这老匹夫站出来横插一杠。

心中既感到意外又气愤!

意外的是,你华歆毕竟是大汉名士。

受朝廷几番征辟,才来到许都为卿。

竟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反水?

跟着董昭一起欺压天子?

想这华子鱼昔日为豫章太守。

就曾迫于兵势,献地于孙策。

有人说他惧怕强权没骨气。

如今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当年他对孙策逆来顺受。

如今又为行曹操谋朝篡位之事。

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荀彧此时无可奈何把牙一咬,索性挑明道:

“华公所言不错,然复置九州非善举!”

“昔日王莽改制,也曾合并九州!”

“乱易郡县为害不浅,如今我等岂可重蹈覆辙?”

闻言,满座公卿皆是惊讶不已!

身为曹操昔日的好友。

今日荀令君终于亲口说出了这个禁忌。

言下之意很明白,谁要是改了大汉十三州。

谁就是当今的王莽!

谁就是篡夺汉室江山的乱臣贼子!

你们这些人,不就是想让曹丞相一步步走向帝位。

好让你们的身价水涨船高吗?

何必如此假仁假义,遮遮掩掩地说话?

今天我们就直接敞开天窗说亮话!

这下子,就连一直正襟危坐的曹丞相。

也是缓缓睁开眼睛。

心中暗道,这一刻还是到了......

董昭此时也是满脸不悦。

华歆更是一脸地尴尬。

但荀彧都已经撕破脸皮了。

在谋朝篡位这种敏感事情上。

谁都不敢当着满朝公卿的面再说什么。

毕竟谁不敢担乱臣贼子的罪名啊!

二人此时正思量,该如何巧妙地应对?

偏偏在此时,又有一个年轻的声音。

不紧不慢地说道:

“荀令君何必如此大动肝火?”

“昔日武王讨殷商,开周朝八百年之世!”

“当年高祖胜项籍,定大汉四百载之业!”

“莫说九州制当复,以曹丞相今日之功。”

“又岂能屈居列侯之位?!”

“如今在下忝居县侯,当为丞相说一句公道话!”

“以下官之见,九州不过小事尔!”

“当务之急当复五等爵,开其公国以酬大功!”

荀彧闻言忽然感到一阵寒意。

一时间更是五内俱崩!

满朝公卿闻言更是目瞪口呆!

因为说这番话的不是别人。

恰恰是那刚刚被天子封为朝歌侯的司马德!

众人没料到,此子敢在这种问题上站到了曹氏一边!

要知道,他老爹司马防,方才可是已经拦了他一把!

不过,更让众人没料到的是。

他如此坦然捅破窗纱。

公然声称,应该给曹操封公建国?!

你司马家可是世受汉禄啊!

焉能助曹贼行如此不臣之举?

所以就连他老爹司马防,闻言也是惊骇抬起头来。

却只得叹了一口气,干脆装聋作哑。

就连一直在场的曹丞相。

也是对司马德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

荀彧此时也是狠狠看着司马德一眼。

又一脸悲愤地看了天子身旁的曹孟德一眼。

随即转过身来,环视满朝公卿。

此时也是鼓足勇气,声嘶力竭道: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难道如今这天要变了吗?!”

满朝公卿闻言也是脸上发烫。

唯有司马德却是忽然再次出列。

只见他对着荀彧拱手一拜,随后出声问道:

“久闻荀令君,明辨事理。”

“晚辈方才闻令君天下有道之论,深有感触。”

“如今倒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

荀彧闻言也是一脸愤愤不平。

可出于常年良好的修养。

还是让他耐着性子地说道:

“朝堂之上有何不明?你且讲来!”

司马德闻言也是眉头一挑,上前缓缓道:

“追忆往昔桓灵二帝,不修德政汉室将倾。”

“黄巾起义宦官专权,外戚干政董卓造逆!”

“天下叛逆横行,饿殍满地!”

“生灵有倒悬之急!”

“值此国难之际,狼烟四起。”

“诸侯却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人人皆为一己私欲,谁愿匡扶大汉社稷?”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