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小小知县 > 第一百三十九章、阮光和

进入九月以后,钦州的官道上几乎每日都有大量的人员往来。已将近秋收之时,四处的流民盗匪终于是平息了许多,设在道路上的关卡也撤掉了大半,从广州及其周边诸地蜂涌来的商人络绎不绝。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不由得感叹陆县尊的先见之明了,来往的车辆行人这么多,正是因为修整后的道路,才丝毫不会拥堵,只让人感觉到欣欣向荣的繁盛。

大量的钦州布从厂房里产出后,商人们一涌而上争购。钦州布的质量和价格,让他们欣喜欲狂。在这样疯狂的抢购下,即便厂房全力运作,加上之前积攒的存货,仍然是供不应求。

而有些商人也在钦州内看到了许多商机,他们震惊地发现这钦州的民众比想象中有钱得多。

无论是种棉花的农民,还是城中做小生意的小贩,亦或是靠着力气吃饭的码头工等等,在一切向好,蓬勃向上的钦州,只要肯努力,是很容易就能够赚到钱的。

于是原本德庆、肇庆等地来的张恩三等人,要面临广州商人的强力挑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从安南来的人抵达了钦州城门口。

阮光和今年三十出头,个头不高,长相也不出众,眼睛有些小,可以说貌不惊人。他在安南这些年的经历,也如其相貌般不太顺利。

阮光和是安南陈朝升龙学院的嫡传学子,这间学院在如今的陈朝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朝中有着大量官员有在升龙学院求学或旁听的经历。

安南仿汉制,实行科举,但在开国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这“科举”就被玩坏了。升龙学院凭借强大的影响力和人脉,将这科举玩弄于股掌之间,每次都有着大量的进士出自升龙学院。

可以说,只要你是升龙学院的人,无论才学如何,拜访几个师长,走动几个前辈,考中的概率远大于那些真正用功读书的书呆子。

但阮光和却是个另类,他在升龙学院也是混迹了数年,却屡试不中,除了性格上比较孤僻不合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过于自傲,一心要凭自己的才学考中。

但事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连试不中,阮光和看着这“科举”的种种乱象,干脆也就不考了。四年前,他跟随李江宁一起,去了苏茂州任职。

李江宁是升龙学院出身的当朝大佬,而且不是一般的大佬,此人是被安南朝廷送去参加过宋朝科举的,而且成绩相当好,虽然未有进士之名,但却是因他身份特殊的原因,据说其才华是足以在当届科举立足前三的。

当然,这些也是安南国内自己的传说,具体情况谁也不知道。但总之李江宁是朝中大佬,但可惜在一次朝争中败得一塌糊涂,最后心灰意冷之下,被上皇陈煚指派给陈国宇,辅佐他治理苏茂州。

阮光和跟随李江宁而来,后者很器重他的才华,但自始至终,因为头上有陈国宇这样的一个奇葩知州,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得到好的结果,尤其是在他主理博易场事务后,更是经常被气得想吐血。

这次陈国宇被罢免后,阮光和一并去职,他却感觉到一身轻松,这样憋屈地做官,倒不如回乡种地去。

但陈国宇一封信寄来,他也不得不听命连夜赶到了钦州。安南深受中土影响,在“恩主”、“座师”这些观念上比现在的宋朝还要严重。

比如李江宁,到现在仍是随侍陈国宇身边。

驻马钦州城门前,阮光和看着官道上往来不绝的行人车马,神情复杂,许久后叹了口气,下马入城。

他此前来过钦州城好几次,每一次来,都有种恍惚之感。这座城市发展得太快了,快得让阮光和心惊肉跳,感觉不真实。

到了现在,他感觉便是安南的升龙府,其繁华程度也就差不多这样了吧。这可是一座大宋边陲的小城啊!

阮光和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他再度叹了口气,安南人总喜欢事事都跟大宋比,但又如何比得过呢?

他跟着使者来到馆驿,在这里拜见了陈国宇。后者讶然看着他,笑着说道:“哦,你就是阮光和啊,我认得你。”

阮光和与旁边的李江宁都感觉一阵无语,好歹也在你手下做了几年事情,你认得好像很稀奇是吧?

“你有什么本事?让兄长如此惦记?”陈国宇围着阮光和转了一圈,摸着下巴一脸好奇。

阮光和听得一怔,他知道陈国宇所说的兄长,便是那传说中的陆知县。

这一位的大名他可是听得太多了,在苏茂州,同样是流传着其种种事迹,而且往往带着些神秘色彩。

这不奇怪,这年代绝大多数传闻都是口口相传,最终都会往神秘侧靠的。

这样的人物惦记自己?

阮光和一头雾水。

很快,陈国宇就带着他去见了陆知县。

陆鹏也是好奇地打量着阮光和,这人的名气都是姜西平在他耳边唠叨出来的,具体有多大本事,他自然还是要自己考察一下的。

陈国宇坐在房间里不住地打着哈欠,百无聊赖地听着两人对话,感觉好生无聊。

什么市场什么民生什么贸易,全都好无聊,兄长赶紧谈完来和我手谈一局吧!

而陆鹏则是越来越觉得惊喜,他感觉自己是捡到宝了。这个安南不得志的小官,竟然极其机敏和聪慧,尤其是对商业上许多事务,都有着相当独到的思考和洞察力。

而且,这人竟然还会乘法口诀!在这时代是叫“九九歌”了,陆鹏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能熟记这玩意。

他越谈越是兴奋,完全顾不上旁边陈国宇幽怨的小眼神了,笑着问道:“阮先生,以你看来,我钦州如今接下来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

阮光和愣了愣,这问题可不简单。他向陈国宇看了一眼,沉吟了一会,见屋内没其他人,便又抬眼看了看陆鹏,一咬牙大着胆子道:“在下以为对使君来说,首要的当是得进行一次改制……”

阮光和对钦州的局势相当熟悉,也无比羡慕,在他看来,飞速发展下的钦州,最大的隐患也就是这位掌权者的官位太低,只是一个知县,如何能够驾驭这越来越大的场面呢?

简单地说,你手底下的人做了事,有了功劳,得封赏吧?但你自己都只是一个知县,又能如何封赏呢?

所以,阮光和认为,如果这陆知县真有野心,就该进行一场改制,让钦州现在的权力结构,从当前的官制下跳出来。

这话出自阮光和这样身份的人之口,就难免有些让人有别的想法了。连旁边的陈国宇听了也皱眉训斥道:“你胡说什么?改什么制?大宋的制度需要改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