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小小知县 > 第一百四十一章、议事会

十天之后,在襄阳的暗线将这份军情传到了钦州。

陆鹏看了这军报后沉吟了许久,便传令将文天祥、顾潭秋、杜和、杜同、蒋都头、姜西平、阮光和等悉数请来,此外还有邵文沧和邓光荐作为州府成员到场。

目前钦州核心成员全数到场,这应该算是陆鹏召开的第一次重要议事会,毕竟,这次事件对钦州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众人传看了那份军报后,表情都有些异样,邵文沧向众人看了看,咳了一声笑道:“看起来,这朝廷的军队还是有些实力的嘛。”

安阳滩之战,宋军依靠着水军的优势,这一场伏击战打得相当不错,蒙古方面似乎是略吃了点亏的。

陆鹏点头道:“朝廷的水军目前还是有优势的,但忽必业肯定不会坐视。在围困襄阳的同时,也会大力训练水军。”

众人都纷纷点头,陆鹏看了看各人的表情,不由感觉有些讶然。他发现除了自己和文天祥以外,所有人稍微凝重了一下,随后便轻松起来。

仔细一想,陆鹏也就明白过来。这就是这个时代宋人的心理吧。

蒙古与宋朝交战已有三十年,先后数次无功而返,更连前任大汗都死在战场上,越发让宋朝人觉得蒙古虽强,但己方却是有天命的,绝对不可能有国灭之危。

在宋以前,中原正统王朝,从没真正被异族灭亡过。即便是东晋南北朝那段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南北对峙的局面。因此这些人抱着这样的思维定势,也是难怪的。

除了极少数一部分人有忧患意识外,大概大多数人都是这心态。

陆鹏看向杜和,点名道:“杜大哥,你对此战的前景如何看?”

杜和怔了怔,站起身来,下意识道:“俗话说得好……”

但脑子里转了一会,却是想不到应景的俗话,只好道:“这个……某以为,这蒙古人向来不擅攻城,而襄阳城是朝廷苦心经营多年的,粮草军器必然极多。某觉得蒙古人是很难攻下襄阳城的。”

好几人都微微点头,陆鹏向其他人一一看了一遍,沉声道:“杜大哥所言,也是不无道理。但是,忽必业却不是一般人物。从数年前开始,他在襄阳城外设榷场,就已筹备对襄阳的围困了。他能耐心筹备这么久,又岂会轻易放弃?只需要将襄阳围困几年,设伏打援,襄阳城再多的粮草又能消耗多久?”

这些话他当日曾对周宏义讲过,首次向其他人提起。众人听后,都不禁陷入思索中。

好一阵后,顾潭秋叹道:“以相公看来,这襄阳城是守不住了?”

陆鹏苦笑道:“不只是襄阳城……”

他没有说下去,但众人也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时人人面露惊骇之色,堂中针落可闻。

众人都不太敢相信朝廷会覆灭,虽然临安相隔数千里之遥,但在座除了极个别外,自我认知仍是宋朝的子民,是以听说后都不免有些震撼和惊惧。

但是他们更信任陆鹏,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身边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陆相公是绝不会出错的。

陆鹏看着气氛凝重起来的众人,咳了一声道:“所以,我请诸位来便是如此。留给我们的时间,恐怕已是不多了。”

历史上襄阳失陷后,临安很快陷落,随即蒙古大军根本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一路追着几个小皇帝直到崖山。

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快则三五年,慢则六七年,临安朝廷就会覆灭。

对此陆鹏不会去管,也没有能力去管,小小的钦州,只有拼命发展,力争数年后有站在那庞然大物身前,为汉家天下拼死一搏的机会。

今日将这些人召集起来,也正是让他们明白时局的危险,明白时间的紧迫。

他敲了敲桌子,沉声道:“从即日起,我钦州便要进入外松内紧的状态。不要让民众感觉到紧张的气氛,但我们这些人,心里要有根弦绷着。州中的民政事务,交由履善兄总理;钦州军即日开始扩军,暂时先以三千人为限,杜大哥务必要加强新兵的训练和思想教导,给农有方的待遇和军中级别都提一级,他做得相当不错;棉花可以继续播种了,从去年的经验看,以我们钦州的气候,是可以收获两次的。”

他一一发令,说的都是钦州最要紧的大事,众人纷纷起身应承。

随后,陆鹏沉吟了一会,又看向顾潭秋道:“潭秋你再选一批精练之人,对外的探查情报要加强一个等级了,除了襄阳和临安以外,也可适当向两湖、川中、广东诸地以及安南派遣一些。”

顾潭秋起身领命,神情间却微微有些迟疑。陆鹏知道他心里的疑虑,但也没有多说,这项工作目前只能让他先兼着。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事务,现在只能陆鹏自己去处理。

解散这场议事会议后,陆鹏看着留下来一脸忧色的文天祥,笑了笑道:“履善兄心有疑虑吧?”

文天祥叹道:“贤弟分析的局势,我深以为然。但以我钦州这弹丸之地,便是再多十年二十年,又如何能与天下抗衡?”

陆鹏却是有些欣然,文天祥能自我代入到钦州立场,而不是替临安朝廷忧虑,这自然是好事,说明他的忠贞,是忠于汉家江山,而不是赵氏朝廷。在临安这些年,文天祥看来也早就对这朝廷失望透顶了。

陆鹏略一沉吟,站起身笑道:“履善兄,走,跟我去一个地方看看吧。”

他带着文天祥,一行人出了钦州城,向西一直乘马行了小半日,来到了一片山岭间。

文天祥本是一脸茫然,忽然见到这山间出现了一大片房屋。

陆鹏下了马,带着他向里走去。

这山间开辟出了一片极大的空地,文天祥只见场地中有大量的人在忙碌着,而场地中间,矗立着一栋圆楼状的建筑物,有四五人高,好几人合围的粗细,形状十分奇特。

文天祥不禁诧异道:“贤弟,这是何物?”

陆鹏大步走过去,站在这碉堡一般的建筑物下面,笑道:“履善兄,这是我们的第一座新式高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