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之中,众人各抒己见,显得格外热闹。
见到杨广吃瘪,他们自然是再高兴不过。毕竟,如今杨广才是他们最主要的敌人。
就算在此之前,他们对单进也是颇为不满,甚至设计想要除去单进,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自然没什么好纠结。
对于这些世家之人来说,他们当然分得清轻重缓急。就算单进不是好东西,能帮他们对付杨广,就足够了。
他们想要重新掌握主动权,就必须除去杨广,等到天下大乱,他们才能重建秩序,扶持代理人上位。
在首位之上,崔家家主的目光,在众人身扫视而过,终于是开口说道: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如今,仅凭这单进一人,却还不足以让天下大乱。
有他牵制杨广,以及朝廷的大军,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是以,我们也必须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如今岭南作乱,杨广仍旧没有停下开河的意思,他这是在自寻死路。
先前有裴仁基镇守,我们的手段无法奏效,可是现在,开河民夫早就民怨沸腾,他们只等一个契机。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引动民夫造反,同时令人练习杨素,令他做好准备,若是局势有变,不能给杨广反应的机会。”
崔家家主考虑周全,既然要行动,那当然不能优柔寡断。杨广选择与他们为敌,无疑是最错误的选择。
众人听得崔家家主之言,亦是纷纷点头,有人朗声说道:
“崔家主说的没错,如今杨广连一个单进都对付不了,只要我们引动开河民夫作乱,他必然腹背受敌,焦头烂额。”
也有人兴致勃勃道:
“也不知杨广这昏君,到时候会作何反应,恐怕是进退两难了吧!”
众人皆是大笑,对这一幕喜闻乐见。
在他们看来,如今最好的结果,便是单进和杨广两败俱伤,到时候他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总之,各家之人很快商量妥当,他们并没有耽误时间,便是将此事传出,让安排的人手开始采取行动。
这段时间,虽然世家之人并没有大动干戈,却不代表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事实上,世家之人一直在伺机而动,他们早就做好准备。一旦局势有变,就会直接引发民夫的叛乱。
先前朝廷一方,局势稳定,兵强马壮,就算民夫造反,未必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被朝廷短时间镇压。
可现在不一样了,杨广在岭南遭受惨败,一下子折损了几十万大军。
现如今更是调遣三路大军,前往岭南之地征战。他调动的兵马越多,就意味着大隋其他地方的兵马越空虚。
到时候,世家之人采取行动,被杨广招来开河的百万民夫直接造反。
他们会将沿途的百姓裹挟其中,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叛乱。
等到杨广反应过来,想要聚集兵马镇压叛乱,已经为时晚矣。
除开前往岭南的大军,杨广再想要调集一支精锐之师,也没有这么简单了。
这便是世家之人的计划。
他们不需要民夫横扫天下,只要让民夫作乱,引动天下变局。
那些野心勃勃之辈,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必然抓住这个机会,参与到这乱世之中,争夺天下大权。
只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世家之人来说,任何人想要执掌天下,想要恢复秩序,都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如果没有世家,天下必然是一片散沙。
到时候,他们可以对朝廷,甚至是对天下,形成更深入的掌控。
——
远在洛阳城。
杨素最近倒是颇为安心。
虽然被困在洛阳城,不能与外界往来,但朝廷的大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在洛阳城对峙着。
所以,杨素根本不必担心其他问题,只要洛阳城粮草没有耗尽,他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只不过,这并不代表杨素与外界完全没有往来。他能够通过世家的渠道,知道外面的消息,做出相应的判断。
而此刻,世间之人再次将一道消息,送到了杨素面前。
看着这份情报,杨素不由得面露恍惚之色,他喃喃自语道:
“外面的局势,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
回想上一次,世家便是传来消息,说单进已经和杨广为敌,杨广调遣数十万大军,前往岭南剿灭叛乱。
那时候,杨素已经有所猜测。
以他对单进的了解,虽然单进很年轻,但要对付他,可没有这么简单。
就算是贺若弼加上宇文成都,也未必有着绝对的把握。
只是那时候,杨素并没有觉得,这场战斗会很快结束。贺若弼乃是大隋老将,用兵也很稳健,并非等闲之辈。
至于宇文成都,虽然实力逊色于单进,但放眼整个大隋,亦是首屈一指的猛将。
这样的阵容,无疑能够说明杨广的决心。
可是,杨素仍旧认为朝廷一方会输,只是不会输得那么快。
然而距离上次的消息,才过去没几个月,贺若弼就已经一败涂地了?
看到这个消息,杨素怎么可能不惊?
在杨素身边,杨玄感亦是有些疑惑,正皱起眉头问道:
“父亲在担心什么,如何单进击败朝廷大军,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
世家之人已经说了,他们会趁此机会引动民夫作乱,到时候,杨广必然调遣大军,我们就能发动反击了。”
看到跃跃欲试的杨玄感,杨素不由得叹了口气,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这个儿子,虽然有些天赋,但太不稳重了。
有些事情,太过想当然,也太过自以为是了。
若非如此,当初也不会随随便便就被世家之人忽悠,逼得他也不得不造反。
杨素在此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此事。但杨玄感已经被世家掌握把柄,哪怕杨素不反,也会被波及其中。
造反乃是诛灭九族的死罪。
正因如此,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整个杨家,杨素都必须出来主持大局。
叹了口气,杨素才开口说道:
“如果说,单进与朝廷大军纠缠一年半载,方才击败敌军,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你可知道这道消息,距离上次杨广出征才过去多久?
这可是朝廷精锐之师,有贺若弼和宇文成都这等大将率领,却败得一塌涂地,这只能说明单进的强大。
此人的能力,远超为父想象,真是令人难以预料,当初初出茅庐的少年,能够在这几年时间,成长到这种程度。”
杨素有些感慨,他目视杨玄感,神色无比认真的说道:
“或许,我们父子能够趁此机会对朝廷发动反击,但这单进有朝一日,定会称为我们的劲敌,如果真有那一天……”
杨玄感张大了嘴巴,万万没有想到杨素会这样说。
杨素对单进的重视,当真是令人始料未及,可杨素还没有说完,杨玄感顿时心生好奇,忍不住追问道:
“父亲,如果真有那天,我们该怎么办?”
杨素平静的看了杨玄感一眼,却说出令人震惊的话语:
“如果真有那天,就降了单进吧!”
“什么?”
杨玄感难以置信,杨素竟会给出这样的答案,他们父子可是率先起兵反隋的,怎么可能臣服于这单进?
呆了好一会,杨玄感才急切道:
“父亲,难道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吗?”
杨素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他平静答道:
“任何一个乱世,都有一人天命所归,如果这单进半途夭折,只能说明他并非天命所在,你自然无需考虑此事。
可是,如果单进能够从岭南之地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平定江南,横扫荆襄,北上中原,如此大势,谁人能挡?”
杨玄感哑口无言,他明白了杨素的意思。只是他仍旧有些不甘,他不相信这单进能够做到这等程度……
似乎是看出杨玄感的情绪,杨素叹了口气,并没有纠结于此,而是继续说道:
“如果世家的计划顺利,能够引动民夫之乱,这确实是我们的好机会。
杨广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单进身上,能不能突出重围,扭转局势,就看这一战了,我们自然不能错过。”
听到这番话,杨玄感似乎又鼓舞了士气,他振振有词的说道:
“父亲放心吧,此战孩儿定要报仇雪恨!”
——
荆襄之地。
单进从乐山县出发,便是一路向北而去。他知道,杨广在得知岭南战报之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然兴兵而来。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在杨广的大军抵达之前,一鼓作气拿下荆襄之地,将沿途的洞庭湖平原,以及江汉平原纳入掌控,为大军提供粮草。
这次的行动,早在单进预料之中。
杨广想要扫平岭南,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单进的目标,可不只是岭南之地,而是要席卷整个天下。
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单进绝不会优柔寡断,他要彻底改变天下局势。
天下大乱从他开始,也由他来结束。
而此刻,便是他完成这个目标的关键一步,当然不容有失。
这一路上都很顺利。
虽然单进兵马不多,但沿途城池根本无法对他造成半点阻碍。
要知道,如今单进的实力,说是天下第一猛将也毫不为过。
再加上,这些城池守军根本没有防备,他们也不知道单进领兵目的何在,当单进杀来的那一刻,已经为时晚矣。
单进便是靠着出其不意,一路攻城掠地,他现在距离襄阳城,只有一步之遥了。
拿下了襄阳城,单进便算是完成了此战的目标。到时候,将昔日荆州之地,完全纳入掌控,他的实力必将更加强盛。
襄阳城外。
单进正在观望着,他身边,王伯当有些感慨的说道:
“雄义,看来我们的消息已经走漏,城中守军已经有了防备。这一战,想要拿下襄阳城,怕是没有这么简单。”
自从汉末以来,襄阳便是重城,虽然大隋统一之后,襄阳的重要性下降不少,但城防依旧坚固,不容小觑。
想要强行拿下襄阳城,并没有这么简单。
尤其是如今的单进,并没有携带太多兵马。减去沿途留守的兵马,他手中已经只剩下五千人了。
仅凭这么点人,想要拿下襄阳,无疑是异想天开。
但是,不同的人结果是不一样的。
单进自然不会被这点困难吓住,他的目光,仍旧留在襄阳城之上,便是说道:
“其实,守军严加防范,并不代表他们已经知道我军动向,或许他们只是听得消息,知道我们正朝襄阳城而来。
如果不能拿下襄阳,那我们之前的战果,也必然受到影响,朝廷必然发动反扑。
事到如今,唯有一鼓作气拿下襄阳,才能稳住局势,完全控制荆襄之地,就算杨广再兴兵而来,也为时晚矣。”
单进可不是在大放厥词,他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
原本还有些顾虑的王伯当、谢映登,当二人听得单进之言,也是下定决心,他们立刻点了点头,说道:
“雄义你说吧,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看了前方高耸城墙,单进颔首道:
“既然敌军有所准备,那我们就夜袭襄阳城,出其不意。到时候,我只要三千人,你们各自统领一千兵马接应。
此战,我会亲自出手,这小小的襄阳城,还挡不住我们的脚步。”
也没有多说废话,单进干脆利落的将事情安排妥当。
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想要触发[雷厉风行]词条的效果,他只需要三千人。
虽然兵马不多,但对于单进来说已经足够了。正所谓兵在精不在多,三千斗志昂扬的精锐,足以掌控战场的胜负。
当初在辽东城,单进也是用这个办法,一举破城,完全不给敌军反应的机会。
就算襄阳城守军,已经得知消息,可能不能挡住单进的攻势,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今朝廷大军尚未赶到,襄阳城内兵马,满打满算也就万余人。
这就是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