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伍天锡的实力,这些战将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当他挥舞双镗,便是在此大开杀戒,屠戮万军,宛如一尊杀神。
而杨林也顾不上回身迎战了,方才与伍天锡厮杀,他深感无力。那种绝望的感觉,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这让杨林回想起,先前在岭南之地的时候,他面对雄阔海也是这样的感觉。这伍天锡的战力,必然不逊色于雄阔海。
无论杨林是否甘心,他都必须接受现实,若是他继续留在战场之上,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如果他战死当场,那大军必然溃败,朝廷的局势,将会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如果他还活着,那就尚有一线生机。
当杨林抬起头,原本困守于城池之中的义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城门,他们开始了反击。
显然,他们发现了伍天锡的到来,也看出朝廷一方的被动,他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开始了全面反击。
原本朝廷一方,占据绝对的优势,可是现在,因为伍天锡的出现,反而让朝廷大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后军所在,伍天锡正在大显神威,他挥舞兵器,在战场上往来冲杀,无人是他一合之敌,到处尸横遍地。
杨林心知肚明,这样的局势再打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朝廷一方损兵折将,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只是瞬间,杨林便做出决断,他直接高呼一声:
“全军撤退,不要恋战。”
现在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暂避锋芒,没必要和敌军死磕。
仅凭杨林一方兵马的力量,想要彻底剿灭反贼,已经成为妄想。
他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传回大兴城,让杨广调遣大军前来助阵。
只要有人能够挡住伍天锡,这场战斗的胜利,必然是属于朝廷。
若是没有,情况就难了。
杨林并非甘心示弱,而是现实如此,打不过就是打不过,非要硬上只是找死。
当然了,就算杨林无法彻底剿灭反贼,可他却有把握,能够挡住敌军的攻势。
现如今,河北之地有大半城池,都已经被杨林夺回,他完全可以整顿兵马,构筑防线,抵御反贼的进攻。
那伍天锡虽然强大,但比之单进还是远远不如,想要席卷河北,没这么简单。
杨林作为大隋老将,经验何其丰富,他并不会逊色于贺若弼。
当初贺若弼在岭南之地,能够牵着单雄信鼻子走,杨林自然也能做到。
毕竟,这伍天锡所带来的威胁,比之岭南反贼,还是差之甚远。
就这样,杨林下定决心,他要尽快撤离战场,到城池构筑防线。不管他能否彻底剿灭反贼,也不能让他们继续壮大了。
同时,必须马上将消息告知杨广。
——
朝廷大军狼狈而逃,他们得到杨林命令,自然不敢恋战。
如今城中守军倾巢而出,他们向着朝廷大军追杀而来,这个时候如果胆敢迟疑,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高谈圣面露振奋之色,他亲自率领大军,冲出了相州府城。
在此之前,他已经感受到绝望。
杨林攻势太过猛烈,恐怕用不了多久,相州府城就要被攻破了。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危急关头,援军终于出现了。
虽然只是一路兵马,更是只有数千人,但当他们出现在战场之上,竟是硬生生打乱了杨林的部署。
城楼之上的高谈圣,看见朝廷后军陷入混乱之中,便知道机会来了,他并没有优柔寡断,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如今的高谈圣,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他想要保全性命,那就必须不断壮大势力,让义军变得更加强盛。
他这个义军之主,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若是义军被朝廷剿灭,那他这个贼首,必然遭受极刑,死得无比凄惨。
他隐忍了这么多天,终于看到了机会,怎么能够错过?
就算他只是一个文官,这个时候也得拼命了。
正因为有高谈圣亲自率领,所以义军上下,才能同仇敌忾,他们士气高涨,拼死而战,只为了取得胜利。
没有人想要死在战场之上,他们想要活着,正如当初他们忍受不了杨广的压榨,才决心揭竿而起。
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们岂能退却?
看着前方,正不断溃逃的朝廷大军,高谈圣不由的松了口气,这场战斗,终究还是他们赢了。
念及此处,高谈圣振臂高呼道:
“义军必胜!义军必胜!”
在义军建立之初,他们发展得十分顺利,并没有遭受任何阻碍,杨林是他们面对最强大的敌人。
如今他们战胜了这个强敌,取得了胜利,怎么能不齐声高呼呢?
虽然这场战斗,胜利的关键并不是他们,而是伍天锡,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既然伍天锡来到这战场上,无疑表明了他的立场,有了这员大将相助,日后的义军必将更加强盛。
再也不至于陷入这般被动的境地了。
当高谈圣开口后,众人也是呼喊起来,让这片天地,都响起高亢的声音。
——
洛阳城所在。
杨素稳守洛阳,已经很长时间了。
虽然在上次,被杨广调遣各路大军包夹之后,杨素别无选择,只能退守洛阳城内,但是朝廷一方,同样奈何不了杨素。
洛阳城高坚固,想要攻下这座城池,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杨广不敢冒险,双方便一直僵持到现在。
只不过,杨广始终对杨素抱有极大的戒备,他调遣了数员大将,围困洛阳城,防止杨素突出重围。
按照杨广的计划,只要将杨素困死在城中,等到其弹尽粮绝,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将之剿灭。
如果天下局势稳定,不发生任何变故,或许杨广的计划真的能够成功。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单进起兵之后,朝廷一方调遣大量兵马前往南方。想要镇压上单进,平定叛乱,却始终无功而返,损兵折将。
让朝廷一方处境颇为被动。
可就算如此,杨广仍旧没有掉以轻心,他并没有调动围困洛阳的大军。
因为他知道,杨素并非等闲之辈,这位曾经的大隋老臣能力非凡,要是给他机会,那必然会给朝廷造成更大的麻烦。
要是只有一个单进,或许朝廷一方还能勉强应对,但是现在河,北之地乱作一团。无数开河民夫揭竿而起,闹得天翻地覆。
朝廷几乎完全失去对河北的掌控。
若非杨广反应及时,第一时间调遣靠山王杨林,前往河北剿贼,恐怕反贼不仅仅局限在河北,他们还会向外界扩张。
可就算杨林稳住局势,甚至是反压河北反贼,对于天下的震动也非同小可。
如今的大隋到处都是叛乱,那些野心勃勃之辈,纷纷采取行动。
他们意识到,如今这天下已经不安稳了,不管曾经的大隋有多强盛,都已经是过去式。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或许他们能够在乱世之中,寻得一世富贵,逆天改命。
而勉强维持着平衡的洛阳城,天平亦是逐渐倾斜,朝廷兵马受限,单进令杨广焦头烂额,这无疑是杨素的好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洛阳城内储备的粮草,确实已经不多了。
所以,杨素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下去了,他必须找到机会,打破僵局,重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洛阳城府衙之中。
杨素父子聚集于此。
虽然他们被困在城中,但他们对外界的消息并没有断绝。
所以,杨素已经知道,如今杨广派出的三路大军,仍旧没有取得战果,反而损兵折将的消息。
也知道如今的河北,在世家之人的组织下,彻底乱做一团的事情。
本身杨素造反,就是世家之人一手促成,要不是世家先诱使杨玄感,或许杨素还不敢下定决心作乱。
那时候大隋国力强盛,想要应对朝廷大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世家之人,直接断绝了杨素的退路,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好在如今的局势,终于有了变化。
随着各路义军的出现,朝廷再也无法像往日这般强势。
他们的兵马,已经有些捉襟见肘,想要镇压反贼,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信手拈来,反而面对极大的压力。
杨玄感面露振奋之色,他迫不及待的说道:
“父亲,太好了,杨林在相州府城受挫,我们的机会来了!”
当初在世家之人的推动下,河北民夫聚众造反,他们推举相州刺史高谈圣为首,声势极大。
整个河北都乱作一团。
但是,在杨林领兵抵达河北之后,却一路高歌猛进,打得河北义军狼狈不堪,毫无还手之力。
当杨素父子得知此事,也是一阵无奈。
他们原以为,朝廷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但是像杨林这等老将,依旧彰显出非凡的盛世。
就凭义军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如果河北义军被镇压,那杨素父子想要突围,重整旗鼓的计划,恐怕也会受到影响,无法真正实施下去。
幸好,如今最新的消息传来,义军之中出现一员大将,竟是硬生生击败了杨林,让义军扭转局势。
现在是杨林倚仗城池,构筑防线,来抵御义军的攻势了。
朝廷陷入被动,对杨素父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当杨素听得杨玄感之言,亦是微微点头道:
“杨林虽是老当益壮,但天下猛将何其之多,单进能够横空出世,有其他高手,亦是合情合理。
杨林无法一鼓作气,镇压河北义军,杨广若是得到消息,必须采取行动,只要他抽调洛阳城外兵马,我们就有机会了。”
杨素很清楚,现在摆在杨广面前的选择并没有多少。
如果杨广想要尽快稳住局势,那就必须速战速决,先将河北稳定下来,才能全力以赴应对单进。
如果河北乱局不定,又面对单进的汹汹攻势,杨广必然捉襟见肘。
因为,如今的情况显而易见,虽然杨广全力以赴,想要剿灭单进,却无异于异想天开。
在此之前,杨广已经失败数次,损失惨重。如果他分不清主次,非要死磕单进,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这个时候,先调遣精兵悍将,剿灭弱的反贼,同时让人拖住单进,才是最明智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如果是杨素在这个位置上,他肯定会这样做。因为,除非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对单进用兵,只是自讨苦吃。
此前的战果,已经足以说明单进的强大。任何人胆敢轻视单进,都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现实。
以杨素估计,不出意外的话,河北的消息,应该就要传到杨广面前了。
只要城外兵马有所异动,他便会立刻采取行动。就算单进崛起之后,杨素已经不想着横扫天下,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哪怕争不过单进,但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实力,有朝一日面对单进,也有谈判的资格,不至于任人宰割。
总之,在杨素父子商议妥当之后,城中兵马迅速调动起来,一众经过长时间训练,日渐精锐的士卒蓄势待发。
显然,被困在洛阳城的这段时间,杨素并没有闲着。虽然他没有对外征战,却是操练兵马,提升己方战力。
如此一来,到了关键时刻,才能一锤定音,打破僵局。
——
正如杨素预料那般。
一匹快马飞驰而来,将一消息,送入大兴城中。
有路上百姓,看着快马之上的人影,却显得有些麻木。因为最近这段时间,这样的事并不罕见。
也不知道,这信使送来的是什么消息。
这样一封急报,经过层层上传,一直送入皇宫之中,送到杨广面前。
原本一番翻云覆雨,正在龙床之上休息的杨广,在得知消息之后,瞬间惊醒过来。
杨广看着这封急报,脸色难看至极,他确实没想到,原本顺利的河北战局,会突然发生变故。
杨林征战受挫,河北反贼再度活跃起来,这可不是小事。
唯一值得庆幸的,便是杨林没有一败涂地,还在倚仗城池坚守。
明白事情严重性后,杨广便是立刻下令,召集群臣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