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代班暴君 > 第4章:恩科大典

“朕告诉你,你不干大明有的是人干!”

龙椅上朱祁钰大喝道。

群臣惊愕,所有人都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一个小小的徐有贞至于吗?

龙椅上,朱祁钰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开口说道:“既然都请辞了,朕也就恩准了”。

想做朱祁镇的殉道者。

这件事,他朱祁钰实在是有些忍不了。

朱祁镇才死了几天啊,殉道者都来了。

这个效忠叫门天子的人还真有不少,他就想问问凭什么!

不是,凭什么啊!

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这样的一个人凭什么还有人去效忠!

他朱祁钰不理解但大为震撼,而且心里还格外的恶心。

对于这样的人,他也只能有一种处理手段,眼不见心不烦。

不要请辞吗?朕恩准了。

徐有贞眨了眨眼,一时间好像苍老了许多。

“请陛下三思,徐有贞虽然以前主张过南迁,但确确实实是个有才能的人”兵部尚书于谦忍不住说道。

刚要离开的徐有贞愣愣的看着于谦,他没想到于谦竟然会给自己说好话。

就是这话多少有些不好听,直接是直呼其名。

龙椅上,朱祁钰冷笑着说道:“献王还未下葬,徐御史便要请辞,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朕也只好顺了他的心愿”。

“呃.....”

于谦一时语塞,献王朱祁镇,可以说是陛下喉咙里的一根刺。

现在看来,虽然这根刺是被拔了出来,但陛下的喉咙里还是留下了伤口。

徐有贞这一把盐撒过去,陛下立马是急了。

“陛下,徐有贞有治水之才,这样的人,我大明实在是缺少,还请陛下三思”于谦再度开口为徐有贞求情。

现在反而显得是,徐有贞得罪了朱祁钰。

但事情好像也就是这样,若不是徐有贞非这个时候请辞。

朱祁钰说不定还会好生说些什么,不让徐有贞请辞。

毕竟徐有贞确确实实有治水之才能。

于谦说话实在是太过直接,但也确确实实是大实话。

整个大明,能治水的人,一只手怕是能数过来。

天下的学子一心科举,而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八股文,并不重视治水算数。

这也是现在大明人才紧缺的一大原因。

教育的失衡!

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不然从科举选出来的大臣,怕不是大多都是一些个书呆子。

这样的人,念经讲学或许是一把好手。

但要是治理国家,那真是,真是有些为难人了。

龙椅上,朱祁钰做着深呼吸,让自己冷静冷静。

‘不能光要人家夸颜色好,为君者,还要有能容人的肚量’

片刻后。

朱祁钰开口说的是:“于尚书说的是,对于治水这方面,朕确实欠缺考虑了”。

听到这话,于谦松了口气,陛下还是听劝的。

朱祁钰紧接着说道:“不过,徐御史的忠心朕还是看得到的,就让他先回家冷静冷静吧”。

得。

于谦听到这话,也是知道,自己刚刚说的陛下是一句没听进去,不能说是全白说了,也是基本上全白说了。

“退朝!”朱祁钰大声的说道。

他想到了什么,一些关键的东西,只要抓住便能改变一些大明朝的现状。

现在他没有多少心思在意朝堂上的琐事。

群臣面面相觑,陛下真是越来越不一样了。

大多数的群臣不过是来凑个数,现在早点下朝,他们也是乐的清闲。

倒是徐有贞面色古怪的回了自己家。

文化殿。

朱祁钰看着到场的大臣开口问道:“诸位对于算数是怎么看的?”。

“不过是小道,而且颇难精通,算数多是商贾好学,文人雅客多不在意此道”礼部尚书仪铭开口说道。

他说的小道并不是鄙视的称呼,而是在说算数所学的人太少,所以才被称呼小。

户部尚书金濂开口说道:“算数虽为小道,但也是有大用”。

在场的众大臣都是肯定的点点头。

他们虽然都是通过写文章一步步走上朝堂的,但不代表他们会是书呆子。

相反的是,能走到这一步的人,没有一个会是傻子。

他们对于事物的洞悉,往往是常人难以看到的角度。

朱祁钰点点头开口说道:“明算科,在唐代时设立,后在五代乱世之时,逐渐荒废”。

“陛下是要设立明算科?”仪铭开口问道。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科举取士,从设立开始便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而明算科,在历代的科举制度下,都不算特别重视。

在唐代,从事明算科的后来只能做一些小官,比如算术博士,不过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

只能够成为小官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算学是一种自然学科,这种科目出来的人,往往知识面非常狭窄,不擅长文词,缺少处理政务的能力。

所以即使进入了仕途也很难获得成长。因此,很少人愿意将精力花在明算科上,参考该科目考试的人也就很少了。

更别说,官场上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一个只会算数的小官,想要往上升,怕是要难如登天。

朱祁钰开口说道:“朕没有那么急,朕只是说一个建议”。

“建议?”

文华殿内大臣皆是一脸疑惑,什么建议?

朱祁钰继续说道:“算数之所以是小道,主意是在难以精通”

“我大明也可效仿唐朝,只将算数设为小科,不要求学子精通”

听到这话,众大臣脸上皆是浮现思索的表情。

这事能成吗?或者说,这事成了会有什么用?

“陛下,天下学子怕是没有精力再学习算数了”于谦面露苦色的说道。

朱祁钰神色一愣,这倒是他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大明的学子太难了!

“嗯,朕又欠缺考虑了”朱祁钰笑了笑说道。

然后他接着说道:“当然,就像朕刚刚说的那样,这只是一个提议,并不是非要去实行的政令”。

群臣点点头,表示明白。

真要是政令,那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明白的。

朱祁钰看向仪铭开口说道:“礼部要快些准备科举的事情”

“大明还要靠天下学子来治理”

有些话朱祁钰并没说,他早就看某些人不顺眼了,等科举之后,他便能大刀阔斧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