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卧龙姐夫 > 第168章 周瑜吐血:萧方你要克死我吗?还想忽悠咱们?杀他个片甲不留!

“都督!”

贾华脸色亦是骇然大变,忙是冲上前去将周瑜扶住。

周瑜则跌坐在地,神情错愕扭曲,眼珠爆睁到仿佛见鬼一般。

“韩义公全军覆没?”

“父子皆死?”

“柴桑城为黄忠袭破?”

“这,这,这……”

万千个惊悚的疑问,惊雷一般轰击着周瑜,令他陷入了无尽的愕然之中。

突然。

他抓住贾华,挣扎着起来,跌跌撞撞冲到信使前,一把将对方抓住。

“为什么?”

“这到底是什么?你告诉我?”

周瑜面目扭曲狰狞,声音嘶哑激动,已是气度尽失。

“小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啊。”

“小的只听说,那黄忠是率五千敌军,从柴桑南面出现,用韩综骗开了我们城门!”

“张承将军力战不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方才来不及关闭城为,被那黄忠率军杀了进来。”

信使是结结巴巴,苦着脸回答道。

周瑜松开了信使,艰难的转过头去,目光望向了柴桑方向。

尔后再颤巍巍转过头来,看看江上耀武扬威的刘备水军。

疑云一点点驱散,真相终于浮现于脑海。

“难道那大耳贼,只是佯攻我阳新塞,实则与我用了同样的声东击西之计,竟令那黄忠率军走陆水道,欲偷袭我柴桑城?”

“韩义公在半路上,正好与那黄忠相撞,才被设伏围杀?”

“难道,这又是那萧方的手段?”

“我周瑜,又一次被那乡野村夫戏耍?”

周瑜连打几个寒战,额头冷汗直滚,再一次缓缓的跌坐了下来。

此时此刻,他整个人已如虚脱一般,变的前所未有的无力,就连咬牙切齿,拳头紧握来发泄悲愤的力气也没有。

“为什么我会一次次败给那乡野村夫?”

“他一介寒士,乡野村夫,我为什么就不如他?”

“贼老天,你为何要降下这么一个人,专来克制我周瑜!”

“为什么——”

周瑜仰头悲问苍天,无尽的愤怒与不甘,如一柄柄重锤,无情的轰击向他的心头。

突然。

一股怒血狂涌而上,瞬间顶到了嗓子眼。

“啊呜——”

周瑜身形猛的向前一扑,一股老血便喷了出来。

“都督,都督~~”

贾华大惊失色,急是上前再次将周瑜扶住。

周瑜吐血过后,仿佛心底郁积之气,得以宣泄了出来,精神情绪反倒是平伏了许多。

“都督,柴桑城已然失陷,都督你又成了这样,大势已去啊!”

“咱们速速弃了阳新塞,往虎林去与主公会合吧。”

贾华扶着周督,苦苦相劝。

周瑜却挣扎着坐起来,咬牙道:

“伯符对我万般信任,令我镇守柴桑,我今若失了柴桑,还折了韩义公,还有何面目去见他?”

“我定要夺回柴桑,一定要夺回柴桑~~”

贾华却吃了一惊,急道:

“柴桑城已为敌军攻陷,我们眼前又有刘备主力压境,这还怎么可能夺回柴桑啊。”

“都督,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才是。”

周瑜拭去了嘴角血渍,却冷哼道:

“黄忠窃夺我柴桑的消息,必定还来不及传至大耳贼。”

“我率八千水军,今晚趁夜色掩护离营,贴着南岸直奔柴桑,趁着黄忠那老匹夫立足未稳攻城,未必没有夺回柴桑的机会。”

“你就率两千兵马留守阳新塞,虚张声势佯装我大军尚在,给我拖住那大耳贼!”

贾华心头一震,总觉得周瑜此计有些冒险托大,却又说不出险在哪里。

“都督当真要夺还柴桑么,末将以为,我们退往虎林才更稳…”

“我若不夺回柴桑,有何面目去见伯符!”

周瑜打断了贾华的规劝,挣扎着站起身来,决然道:

“这场仗还没结束,我还有扭转乾坤的机会。”

“我意已决,你休得再劝!”

贾华眼见周瑜如此决然,遂不敢再多嘴劝说。

周瑜目光再次望向江上刘军,脸上重燃傲色,冷哼道:

“萧方,我还没有输,我就不信,我周瑜的智计,当真就不如你!”

当晚。

周瑜便率八千水军,趁夜离营,顺流东下急往柴桑。

贾华则率两千兵马,继续虚张声势,留守于阳新塞。

次日,天明时分。

五百余艘刘军战船,继续由北岸而来,向着南岸阳新塞逼近。

此时江东军刚埋锅造饭,等着吃早食,却不想刘军大举逼近,只得匆忙间赶赴江滩布防。

贾华策马赶到江边,大叫道:

“快,把昨日扎好的草人,披好了衣甲,速速搬至江边放置好。”

“还有旗帜也多树一些,切莫让敌军看出我军虚实!”

贾华挥舞着马鞭,冲着仓促赶至的士卒大喝。

两千余江东士卒,手忙脚乱将数千假人搬至江边,扎在了江滩之上,假人与真人混在一起,结成了阵形。

贾华则提枪立马,驻立于江滩,忐忑不安的目光望向江面。

“都督说那大耳贼,只是虚张声势佯攻,并不会真对我阳新塞发动进攻。”

“既是佯攻,那我树的这些草人,应该能骗过那大耳贼,令他不知都督已率主力回救柴桑吧。”

“希望都督的决策是对的,当真能及时收复柴桑…”

贾华思绪飞转,心中暗暗安慰着自己。

于是将不安强行压下,挥枪喝道:

“传令下去,各军不得慌张,敌军只是虚张声势,绝不会强攻。”

“谁敢擅动,乱了阵脚,斩无赦!”

两千江东卒在他喝斥下,只得强打起精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气,只看着对面刘军水师逼近。

大江之上。

旗舰上方,刘备与萧方并肩而立,照例在远望敌营形势。

“阿亮应该在几天前就追上了汉升他们,只是不知他们与韩当所部的遭遇战结果如何……”

刘备眉头微皱,言语之间隐隐流露着几分担忧。

萧方看出老刘担忧,便笑着宽慰道:

“主公莫要多虑,以阿亮的智计,收拾一个韩当还是绰绰有余的。”

“咱们现下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汉升阿亮他们,是否已袭取柴桑。”

刘备眉头松展,点头道:

“景略言之有理,你身边之人,皆乃世之大才,何况阿亮的智计是有目共睹。”

“有他去给汉升出谋划策,备确实没什么好担心,该当考虑的是他们何时破柴桑。”

刘备遂收起了担忧,目光再次望向敌营。

身旁诸葛瑾则一指敌营,说道:

“若是黄老将军和阿亮他们攻下柴桑,周瑜闻讯必会弃营而走,要么去夺回柴桑,要去逃去虎林与孙策会合。”

“现下看敌营这阵势,想来柴桑还未失陷。”

刘备细细打量一番,约莫估算江东军数量,仍有一万多人。

这证明周瑜乃全师在此,那么照诸葛瑾的推算,柴桑现下自然应该还未易手。

刘备微微点头,遂道:

“既然周瑜主力尚在,那我们今日便照旧只是佯攻敌营,没必要徒损士卒性命。”

就在左右要传下号令之时。

萧方却眼眸一聚,斩钉截铁道:

“阿亮他们必已攻下柴桑,周瑜昨夜定已率主力去夺还柴桑,城阳新塞中残留兵马不足两千。”

“主公,即刻下令,全军攻上南岸才是!”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

刘备回望向萧方,奇道:

“军师,你何以断定柴桑已破,周瑜竟已率主力离去?”

左右诸葛瑾等人,皆是满怀好奇的望向萧方。

萧方羽扇向着敌营一指,冷笑道:

“我军选择佯攻的这个时间,正是敌军埋锅造饭之时。”

“埋锅造饭必然要生火,生火就必有炊烟,我适才粗略的数了一下,敌营后方炊烟数量,比昨日大减,最多只够两千人所用。”

“故我料想柴桑定已易手,周瑜不甘心就此失了如此一座重镇,便率主力趁着夜色掩护,昨夜乘船贴着南岸东去。”

“周瑜何等聪明,自然怕我们趁势破了阳新塞,一路追击去柴桑,便才留下两千兵马继续驻守。”

萧方不紧不慢一席话,道破了玄机。

刘备恍然大悟,忙是数起了敌营上空的炊烟,果然如萧方所说,比昨日大减。

“景略当真是思虑周密,竟能想到从炊烟之数,来判断敌营虚实!”

“如此看来,汉升他们果真已经攻取了柴桑,那周瑜已不在阳新塞!”

刘备惊喜的看向了萧方,口中叹服不已。

诸葛瑾亦是恍然省悟,却又指着敌营道:

“既然周瑜已率主力离去,那岸上那么多敌军,又是怎么回事?”

萧方不答,却笑而反问:

“兄长,你想想看,倘若你是周瑜,既想率主力开溜,又不想让我军看穿虚实,你会怎么做?”

诸葛瑾神色一怔。

咀嚼着萧方之言,沉思半晌后,蓦的眼前一亮。

“妹夫你的意思是,岸上那些江东军,皆为假人?”

“这是留守的江东军在虚张声势,蒙骗我军之计?”

萧方微笑着点了点头。

毕竟是诸葛家的人,天赋资质虽比不上小舅子,但底子还是在那里的,稍稍一点便通。

老刘此刻也省悟过来,再无顾虑,当即拔剑大喝:

“传令下去,全军即刻进攻!”

“一鼓作气,杀上南岸!”

号令传下,战鼓声响起,打破了江上的沉寂。

甘宁,徐盛等诸水将,统领着水军加速驰疾,向着阳新塞袭卷而去。

岸上。

留守的两千江东士卒,已是军心大乱,一片惶恐。

“怎么会这样?”

“难道刘备看穿了我是虚张声势不成?”

“可我伪装的如此天衣无缝,他们怎么可能看出破绽?”

贾华看着冲向水营的刘军水军,已是惊到嘴巴大张,目瞪口呆。

直到无数箭矢呼啸而来,将左右的士卒射到人仰马翻,惶恐四散之时,他才反应过来。

“不许后退,守住阵线!”

“不许退,把敌军赶下江去~~”

贾华挥舞着大枪,嘶哑愤怒的冲着崩溃的士卒大吼。

前方处,十余艘刘军战船,已是势不可挡,闯入水营,冲上了江滩。

甘宁跃马提戟,头一个跳下了船,向着岸上狂杀而上。

手中铁戟狂舞,将溃散的江东士卒,皆如草芥般斩翻在地。

血雾之中,他一眼寻到了正在挥舞大枪,喝斥溃散士卒的贾华。

“江东鼠贼!”

“受死!”

一声咆哮如雷。

甘宁纵马拖戟,如杀神一般冲向了贾华。

当贾华被暴喝声所惊,猛然抬头之时,一具巍然如铁塔般的身形,已横亘在眼前。

手中血戟,如雷霆般横斩而来。

贾华大惊失色,匆忙间挥枪试图抵挡。

枪式及起,戟锋已至。

贾华一颗人头,瞬间飞上了半空。

甘宁马不停蹄而过,挥舞着血戟,继续杀入了敌营腹地。

身后无数刘军将士,如潮水般漫过,踏着贾华坠地的尸躯,漫入了敌营。

朝霞东升之时,阳新塞上空,“刘”字旗已升起在血雾之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