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覆唐,我刘备三兴炎汉 > 第28章 孤家寡人

杨国忠确实向吐蕃借过兵,次旦桑杰承认了。

御座之前,明晃晃的烛火下,刘备看着次旦桑杰的面貌,问道:“借成了吗?”

“当然没有!我们吐蕃只借兵给你们大唐天子。”

“陈将军忠于陛下,定不会被杨国忠所惑。”刘备说道。

对于刘备这般模棱两可,不知道是何种目的的说话,众人却有些迷糊。

“将军何意?”高力士眯起眼,声音有些尖锐。

刘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旁边的韦见素,又看向了对面的高适。

观察到这一点的高力士微不可察地有些警惕。

圣人已经决断由李亨与杨国忠共同背这个锅。那这案子再如何,也动不了圣人心意。

此案还在争的不过是大势,圣人想的是敲打朝中重臣,韦见素想得是与杨国忠划清界限;而高适等人想得是除去尸位素餐之徒,不让天下人再心寒。

而面前这人又想的是什么呢?

高适盯着刘备,冷冷笑道:“刘将军,我问你,你是否与杨逆同流合污,图谋不轨??”

“我确有参与,杨国忠称其有圣人的密诏,让我忠于王事。”刘备垂着眼。

“好!臣高适奏请圣人,将这刘玄佐下狱……”

“马嵬驿之变,禁军大乱,太子叛逃,末将确实需要负些责任。”刘备接着很清楚地说了出来。

他起抬头,继续说道:“而太子早有诛杨国忠之意,国忠也欲图之,只是太子先发制人,杨国忠那时也是惊慌失色。”

“你如何得知?”

“此乃我亲身所历。”然后刘备突然再指向陈玄礼,喝问道:“太子掩杀而来时,我军要败,你为何扣住精兵不动,但在两军搏杀俱无法脱身时,才率吐蕃骑冲杀太子!”

“一击而中,有何不可?”

“吐蕃骑为何会与你而动!”刘备猛地一把抓住了一旁的次旦桑杰,问道。

“我……”次旦桑杰被吓了一跳,但马上遮住了嘴,不肯言语。

“吐蕃人明大义,为圣人护驾而已,我指挥得动有何不可?”陈玄礼往前一步,针锋相对道。

“我看你陈玄礼是想杀太子灭口,想遮掩一些事!”

“胡说!”

“你手中禁军为何不动,杨国忠在和你争什么?为什么他与你争完后你才参战?你可敢说?!”

陈玄礼的眼珠渐渐变红,冲胀着血丝,对着刘备怒吼说,“信口雌黄,你胆敢诬陷于我!我却是想遮掩什么事?”

“阵前杨国忠警告于你,他手中有你与太子勾结的证据!”

陈玄礼脸色狂变,刘备怎么知道这件事!

“你与太子合谋,欲杀杨国忠,欲杀杨玉真!”刘备大喝道,然后他又将手指向了站在外围的众臣们:“而朝中还有人在协助此事!”

这时候在场的人,包括韦见素、高适在内,无不脸色微变。

杨玉真还活着呢。

杀杨国忠是一码事,但杀圣人的女人,这又是另一码事了!

高力士看着刘备,一会儿后发出了两声干笑,“你真是个武夫啊,胡说八道,陈将军服侍圣人与贵妃多年,怎么会有这种心思?”

“我确是得了杨国忠的授意,太子也确是想杀杨国忠,还想杀贵妃......”

屏风后的李隆基的身子突然抖了一下。

“闭嘴!”高力士厉声斥责道。

高力士皮笑肉不笑,带着淡然森森语气说道:“一派胡言!太子与杨国忠本就是一党,意图谋逆,怎么会杀贵妃?”

旁观的韦见素忍不住了,他走前一步,说道:“太子与杨国忠一党,你太年轻,没有看出来。”

“杨国忠本已位极人臣,他与太子合谋图什么?那贵妃知不知情?”刘备逼问。

图穷匕现!

此时,有几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须知,圣人今日说这件事,高力士来回敲打,可见决意把锅甩在杨国忠和李亨身上。

圣人不关心真相,圣人只想有一个体面的交代。

总之,旁的都无妨,若贵妃与杨国忠交构会如何?

杨国忠谋反,那贵妃怎么办?

恰似此时,刘备话里话外只一个意思“贵妃可能与杨国忠联手谋逆!”

这事谁敢查?

谋反要诛九族,那贵妃诛不诛?

谁又敢动圣人的女人?

……

有人敢动!

“刘玄佐斯言有理!”忽然,人群里的高适,扯着洪亮的嗓子,首先喊出了这句话来。

世途多舛,而谏议之臣未尝乏也!

旁边有人不断做手势,想要他不要出声。但高适不理,往前一步:“杨国忠谋逆,贵妃可否知情!”

高力士立马面色大变,喝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此事与贵妃无关!”

高适道:“国忠谋逆,贵妃在陛下左右,天下忠臣岂敢自安!”

他再往前一步,大声道:“圣人乃天下共主,应以国家社稷为重。贵妃有嫌,陛下应洞察时局,以国家大事为先,远离声色之娱,专心于朝政……”

“够了!”高力士拍案叱道:“妄自指责贵妃,大胆!”

高适腰板笔直,面无惧色地应道:“荔枝千里路,俊马死征途。臣深心忧国事,不得不发。”

说完,高适跪了下来,摘下头上的幞头,一副任君发落的样子。

台上的高力士的手心已经攥出汗来了,他的脸变得极为惨白。

所有人都发觉情况的不对了,有几个年轻官员的神色亢奋了起来,旁边的韦见素却是阴晴不定。

李隆基还是没有说话表态,依然沉默着。

刘备看着跪下的高适,心中却已肃然起敬。

世之纷扰,不乏直言之士。

这人年近五十,却的确是一刚正不阿之臣。

但细想起来,自己其实是利用了他。

刘备往前一步,从自己铠甲里贴身的袍子当中,慢慢地摸出了一个金色的鱼符,所有人再次看向了他。

他沉声说道:“这是杨国忠给我的信物,但是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信物是并非其所有……”

台上的高力士,顿时觉得脑中晴天霹雳,自己天旋地转起来。

“还有人告诉了我一件事,他探得太子起事前,曾谈论骊姬之事。”刘备用手摸着鱼符说道。

骊姬之乱——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其诸子,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而后晋国乱。

杨贵妃类骊姬否?

“我听不明白,请刘将军细言!”跪在地上的高适,也好像要把潼关一路行来的愤恨,都要发泄一般,他眼光带着无限的光彩,语音和手都颤抖起来,带着那些激烈的兴奋,要求刘备继续。

“世之纷扰,不乏直言之士。”有人突然大喊。

“胡闹!”韦见素悲呼。

有几个官员突然也跪了下来,眼神灼灼地盯着上方。

“杨妃误国,请圣人醒悟!”又有人喊道。

“闭嘴!闭嘴!”

高力士勃然大怒,指着刘备怒吼道。

情况一下子乱了起来。

旁边有禁军冲了过来,一用力踹在刘备膝弯处。

刘备硬挨了,却不肯跪,他继续说道:

“吐蕃军被调动,杨国忠不知,要么是贵妃劝圣人动了吐蕃军,要么就是……”

“够了!”

一阵暴喝响起!

屏风后有李隆基站起,他眼中似有精光闪烁,他直接了当命令道:“你不准再言。”

起身,过了许久,李隆基淡淡问道:“刘爱卿,你可知贵妃常在我面前夸赞你?”

刘备默然,低头回道:“臣愚钝。”

“确实愚钝,也不明事理,只是强装率直坦荡?”

听得这言,旁边的禁军松开手,放刘备起身,李隆基又淡淡道:“那我给你一个为朕办事的机会,今夜朕遇袭,你来查明此事。”

“此事我与张司丞却已查明了一二。”

“哦?”

“张司丞查得此乃杨国忠逆党做的,行事之人为剑南军士卒。”

李隆基沉默了好久,道:“好,叫那张小敬列个折子上来。”

“喏。”

“逆太子谋逆,皆有实证,此事你们定个章程……”

这话是对韦见素说的。

李隆基叹道:“太子李亨,身为国储,然其心怀叵测,勾结乱党,图谋不轨,朕深感痛心,不得不痛下决断。”

韦见素低头躬身,听李隆基言。

“谋逆大罪,乃朕亲历,不容狡辩。朕依律将逆太子废黜,削去一切封号。其党羽人等,亦按罪行轻重处罚,以儆效尤。”

圣人的视线看向了韦见素,朝他吩咐道:“但国难之时,也勿要扩大了。”

李隆基垂着头,仿佛在看着刘备手里握着的吊坠,接着又仰起头,嗓音都发生了变化,“回。”

李隆基却是没有提杨国忠的事。

……

李隆基径直离开,厅内诸臣各有心事,气氛低沉无比,竟然都没人说话。

今天这事情,的确有些莫名其妙的。

高力士厌恶地看了刘备一眼,干脆绕过他,给韦见素低声说了几句。

韦见素点头,送走了高力士,复杂地看了眼刘备,走了过来,叹道:“你想让圣人当孤家寡人,你圣眷已失啊。”

刘备起身,行礼道:“末将不敢。”

韦见素看他有些寡言木讷的样子,叹了口气。

太直了。

今日之事,他算是把圣人和贵妃得罪死了。

想到这,韦见素觉得这刘备也没了什么前途,本想手掌轻拍以示安抚,但最后还是随意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离开。

背后跟着他的官员,也都没看刘备一眼,跟着走了出去。

刘备看着他们的背影,轻叹一口气。

他确实不知分寸。

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几句话是痛快了,但真相,真相就是圣人昏庸,德不配位。

“刘将军今日可算是出尽了风头啊……”

厅堂外,张小敬笑眯眯地看着他。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