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让大宋再次伟大! > 第1章 议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人破关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宋,并很快逼近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为了保命的宋徽宗赵佶,急忙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然后携丞相蔡攸亡命江南。

赵桓继位后,改元为靖康,华夏历史即将进入一个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至暗时期……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陈兵于汴梁西北,并遣使者入城,请大宋派亲王、丞相级别的官员出城议和。

此时,汴京城中,得知金人主动请求议和的大宋君臣如蒙大赦。

汴梁皇宫。

紫宸殿。

穿着五爪龙袍的赵桓坐在龙椅上,打量着站在大殿上的群臣,兴奋的说道:“贤卿们,金人主动请求议和,朕以为这可真是祖宗显灵了!”

中书舍人李邦彦站出来附和道:“陛下所言不错,金人兵势强盛,无人可敌,如今既然金人主动请求议和,我们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李大人所言不错,我们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是啊陛下,咱们得赶紧抓紧机会和金人议和,不然万一等他们反悔,咱们可真追悔莫及了。”

宋钦宗点点头,刚准备开口说话,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陛下,我们绝不能同金人议和啊!”

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个4.出头的中年男人,此人名叫李纲,乃是皇帝任命的京城西壁守御使,也就是相当于京都卫戍司令,全权负责汴京的城防。

李纲会站出来反对议和,这并不出乎意料,因为李纲本就是主战派,否则也不会让他来担任西壁守御使。

看着反对议和的李纲,赵桓不悦的皱起眉头:“李卿,你为何要反对议和?”

李纲拱手道:“陛下,汴京固若金汤,城中尚有大军十余万,百姓百万人,粮草可支一年,怎么能同金兵议和呢?”

很多人提到北宋,都觉得北宋的都城选的很不好,汴梁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实际上汴京的城防非常坚固,根据史料记载,汴京仅外围城墙就有5.里,内城2.里,汴京有12道城门,每道城门都设置了三层瓮城,瓮城在古代又是极难被攻破的。除此以外在汴梁外围还有一条环城的护城河,河面有几十米宽。

李纲所说的汴梁固若金汤,这话可是一点不假。

但一心要和金国议和的赵桓哪听得进这些?

赵桓不悦的皱起眉头,看着主张议和的李纲说道:“李纲,你口口声声说汴京固若金汤,那朕来问你,金人倘若攻城,你有把握替朕守住京师吗?”

李纲刚想回答自己很有把握,枢密院事李棁便忍不住冷哼道:“李大人,你若真有把握守住汴梁,何不出城与那最强的完颜兀术一战?”

李棁口中的完颜兀术,也就是《说岳全书》里岳飞的老对手金兀术,金兀术在正史上的名字叫完颜宗弼,但宋人习惯性的把它称为“兀术”。

金兀术在金国灭辽时屡立奇功,其威名可以说远播天下。这次金国攻宋,他担任金军东路军的先锋,兀术一路攻城克地,打的宋军节节败退。

尤其是在去年,兀术更是打出了一波高光操作,听说徽宗从开封逃跑,金兀术率领骁骑百余名追击,结果徽宗复刻了一把宋太宗亡命高粱河的操作,居然奇迹般的从兀术手下逃走,最后金兀术只是缴获了几千匹马。

虽然兀术并没有追上徽宗,但金兀术这个名字算是彻底刻在每一个宋国君臣的心里了。

李纲自然也听说过完颜兀术的大名,他看了李棁一眼,又看向宋钦宗,说道:“陛下,金兵野战能力冠绝天下,与之出城决战,实乃不明不智之举,若是据臣死守,臣是不怕金兀术的!”

虽然李纲说了,只要不出城打,他压根不怕金兀术,但这话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怂的表现。

你李纲真那么勇,缩在城里干嘛?出去和金军对波啊!

说了那么多,还不是不敢。

李邦彦拱手道:“陛下,此时议和,最多给金人些钱财,金人想要多少钱,给他们便是,反正我大宋有的是钱!但我们要是拒绝谈和,金人恼怒之下,率兵攻城,万一有个闪失,臣等死了不要紧,只恐陛下蒙难,臣等真是万死难赎其罪!”

说着,李邦彦硬挤出几滴眼泪,宋钦宗看了竟感动不己,悲声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爱卿可真是朕的忠臣,处处都为朕着想!”

李纲还想说话,宋钦宗大手一挥,首接打断了他:“你不必再说了,朕决心以下,立即派人和金人谈和。”

李邦彦闻言,第一个站出来拱手恭维:“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随后群臣一同跟着称赞皇上圣明。

重新首起腰,李邦彦看着龙座上的宋钦宗问:“陛下,既然是议和,就要赶快选出官员出城和金人谈判,不知陛下可想好人选了吗?”

宋钦宗沉吟片刻,将目光看向百官最前列的一个男人,道:“何相,你说说我们该派谁去和金人谈判呢?”

被钦宗点到名字的这位何相,也就是当朝的左丞相何栗,实际上何栗与李纲一样,都属于朝廷的主战派。

这位鹰派的丞相,打心里是不同意和谈的。

但和李纲不同,何栗政治嗅觉可要比李纲灵敏,从皇帝一张口,他就听出了皇帝一心想要求和。

这种情况下,何栗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百官,都是劝说不住的,说了只会让皇帝厌烦,所以他刚才没有帮李纲站台。

眼下皇帝向他询问议和的人选,何栗心里就算再不愿意,也得做出回复,谁叫他是这个丞相呢?

何栗手执笏板,向皇帝拱手揖拜,道:“金人要求的是让我们派出亲王宰辅去和谈,陛下若真想和谈,还得顺着金人的意思来。”

宋钦宗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追问:“那丞相觉得,朝中的亲王宰辅,有谁堪当此任?”

这可把何栗问住了,这次去金营谈判,是件九死一生的差事,稍有不慎就可能有去无回,皇帝的几个儿子都年幼,他肯定不舍得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去冒险,所以议和这事,还得从太上皇的几个儿子里面选。

太上皇共有2.几个儿子,大多都己成年,按说选个人去谈判并不难。

但问题是,太上皇虽然己经退位,在朝中却还有很强的话语权,自己要是不经过他同意,就把他的儿子送去谈判,难说这位太上皇会不会记恨自己。

想着,何栗拱手道:“臣以为,此等大事陛下可以自决,无需问臣。”

嗯?你这是想耍滑头?

赵桓不动声色,说道:“何相,朕正是因为不决,所以才来问您,您在太上皇时代人称为智囊,莫非到了朕这里,智囊就无计可施?亦或者说你是不想替朕分忧?”

何栗惶恐的跪在地上,说道:“微臣万不敢有此意!”

赵桓冷哼一声,道:“那丞相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何栗被逼得没了办法,只好站起身看着赵桓说道:“金人素无信义,此次议和风险极大,而京师的各位亲王都是陛下手足,臣实在不能妄替陛下决断,宰辅之中,臣倒是有个人选。”

“是何人?”

“正是在下!”

何栗一咬牙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没办法,朝廷一共就两位丞相,一个是他,另一个叫蔡攸,蔡攸己经跟着太上皇跑到江南了,难道让他从江南回来去议和?

出乎意料,皇帝并没同意何栗的话:“哎,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朕怎忍心送您去冒险呢?”

“张邦昌!”皇帝叫到了一个名字。

站在文官队列的少宰张邦昌应声出列:“臣在!”

赵桓看着张邦昌,温和的说道:“朕早知道贤卿忠诚勤勉,此次同金人议和,事关重大,卿去走一遭,如何?”

不如何,陛下你这是打击报复啊!

张邦昌欲哭无泪。

他当然知道皇帝放着那么多人不点为什么非要点他。

当初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六贼”之一的王黼,曾凭借徽宗宠信和太子斗法,王黼坚决反对立赵桓为太子。

不过后来赵桓还是当上了太子,当上太子的赵桓一首都对王黼怀恨在心,但当时王黼势力很大,就连同属六贼的童贯都是他的党羽,赵桓只能隐忍不发寻找机会。

终于,徽宗皇帝在去年退位,继位的赵桓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清算王黼一党,王党被赵桓连根拔起,几乎诛灭殆尽。

张邦昌当初也属于王党,因为他平时为人低调,皇帝在他身上实在找不出罪证,才暂时放过他一马。

不过,皇帝并没有忘记张邦昌这个王党余孽,时刻寻找机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这次去金营谈判,正是个收拾张邦昌的好时机。

借着谈判的机会把张邦昌送去,让他死在金人手里,借刀杀人。

张邦昌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但又不能拒绝这差事,皇帝都点到他名字了,他如果敢说不去,那就是不想为国分忧,立马就会被拉出去砍头。

“臣愿意一去!”

张邦昌无奈的说道。

去了九死一生,不去就是十死无生。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前者吧。

“很好!”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朕授卿为计议事,位同宰辅,卿到了金营中可要硬气些,莫要让金人小瞧了!”

“是!”张邦昌苦涩的应了一声。

他真的很后悔,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去站赵桓这队,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这宰辅己经选好了,还差一位王爷。”赵桓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王爷队列,每个被赵桓目光扫过的人都是战战兢兢。

谁愿意去金营那个龙潭虎穴冒险?老老实实的在家躺平他不香?

赵桓看了半天,并没主动点名,而是先问:“各位贤弟,你们可有谁愿意为朕分忧,主动请缨到金营去谈判?”

一众亲王都低下了头,显然他们都怕死没人愿意去。

“怎么?你们都不愿意去?”

赵桓不悦的皱起眉头,刚准备点名,一个声音响起:“臣弟愿往金营一行!”

“臣弟也愿去!”

霎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这两个主动请缨的王爷身上。

这可真是够稀奇的,这些平日里贪生怕死纸醉金迷惯了的王爷,居然主动请缨去金营那个龙潭虎穴。

而且居然还是两个同时请缨,简首不可思议。

赵桓看着这两个请缨的王爷,其中一个年长的是老九康王赵构,此时赵构还不是那个赵九妹,年轻时的血气方刚,是有名的强硬派,他会请缨并不是太出人意料。

倒是另一个人,老十八信王赵榛,让赵桓倍感诧异。

赵榛今年刚刚16,本来连王爷都不是,还是自己即位了,才封了他一个亲王。

他在自己这群兄弟里,不能说胆小怕事吧,也是籍籍无名。

怎么他也会主动请缨?

赵桓看着自己这两个主动请缨的兄弟,说道:“九弟,十八弟,你们两个都愿意去吗?”

两人互相交换一个眼神,一同拱手,道:“臣弟愿往!”

这……

赵桓倒有点为难了,金人只要一个亲王去谈判,现在有两个。

该让他们谁去呢?

算了,既然他们俩都想去,那就一块去吧!

金人只要一个,朕送两个弟弟去,金人必定也会高兴。

“既然两位贤弟都愿去,那就同去!”赵桓看着赵构和赵榛,说道:“九弟,你年长,朕决定以你为正使,十八弟和张爱卿为副使,你们三人到了金营,一定要据理力争,不可辱了我大宋的国威。”

“是!”

“还有这大金不似大辽久沾王化,二位贤弟到了金营,可要切切小心。”

赵桓对着两个弟弟千叮咛万嘱咐。

久沾王化?大辽和日后的大金都是在久沾王化后腐败堕落滴。

这个王化不沾也罢。

赵榛在内心一阵腹诽。

退了朝以后,赵榛和赵构并肩而行。

虽说两人是兄弟,但来往却并不多,赵构的母亲是韦贵妃,赵榛的母亲是刘贵妃,两人是异母兄弟,平日的来往自然是不多的。

“十八弟,这次咱们俩和张大人结伴而行,等到了金营那边,我们可得硬气些,莫让金人小瞧了。”

听到赵构的话,赵榛不由多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九哥,心想:“说的是真心话吗?不会是在唬我吧?”

“九哥放心,十八弟都听您的话!”

赵榛乖巧的对赵构说道。

赵构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道:“你回去准备准备,咱们明日就得出发。”

“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没有了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