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没有人能杀死我 > 第七章 三岁之劫(上)

垃圾堆里面不知道谁扔了一包打碎的玻璃,身长只有七十多厘米的我,上半身正好扑在这包玻璃上面。

这样的伤害,对于任何人类来说都无异于酷刑。

好在,我是那种特别容易便死掉的体质。

恍惚之中,我回过神来。

这一次,我清楚地听到自己喉咙里发出来的声音。

话确实是对母亲说的,却不是委屈或哭喊。

那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字眼,“外,外!”

这一次的“复活点”,在这个位置吗?

这么看来,我出门是必然成行的事件,想要通过改变行为模式避免是行不通的。

因为,我的母亲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

在我表达完外出的欲望之后,母亲只回答了一个好字,随后便举着我下了楼。

在此际的母亲眼中,自己穿着的清凉套装并没有任何不妥。

因为我的外婆从小就教育母亲:没结婚的姑娘是金个个,结了婚以后就是银个个,等到生完孩子,那就是狗个个,狗个个没有人稀得看。

母亲开始并不这么认为,在当众为我哺乳几次之后,也便接受了这种粗俗的逻辑。

更为重要的是,夏季对于母亲来说非常不友好。

她一方面要抱着我,另一方面还要爬楼梯,最重要的是需要和自己的体重做对抗。

与其任汗水打湿复杂的衣衫,倒不如穿得简单一点来的舒服。

为了让母亲能休息一下,我还是壮着胆子来回绕着居民楼转圈。

路过垃圾道出口的铁门时,我小心谨慎地一个一个仔细观察。

我单纯的认为,只要我观察到了那一包碎玻璃,我便不会重蹈覆辙。

我的举动被妈妈看在眼里,她开始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我每一个垃圾道都要观察一下,便开口问我。

“阿福,你在找什么?”

眼前,是我仔细观察的第六条垃圾道,我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母亲,同时听到垃圾道里面滚落垃圾的声音。

单元房一共七个门洞,也就拥有七条垃圾道。

我此刻站的位置,距离母亲所在的房头,只隔了最后一条垃圾道。

母亲很明显也听到了垃圾道里面发出的碰撞声,她下意识地向我跑来。

我本能地转身回避,正打算跑,一头便撞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

毫无悬念,垃圾道里滚落的正是那一包碎玻璃。

塑料袋包裹的碎玻璃,从垃圾道出来时,便摔了个七零八落。

一些碎片溅起,四散乱飞,将母亲保护我的胳膊擦伤了好几条浅浅的伤口。

其中一片较大的,刺进了我的皮肤。

虽然不深,却留了疤,长大以后一直有一道浅浅的印痕。

母亲看到我出血了,立即就慌了神,也顾不得找寻丢玻璃的罪魁祸首,赶忙抱着我去了旁边的医院。

好在,医院到我家,距离不过三百米。

医生安慰了慌张的母亲,表示只是皮肉伤,小孩子恢复快,大了不会影响活动。

母亲抱着我回家时,路过二号楼门,正好看见有一位师傅蹬三轮来送玻璃。

愤怒的母亲跟着送玻璃的师傅一起上了楼,与二楼的杨家妈妈发生了冲突。

原来,住在这里的是杨光,一个比我大两岁多的小男孩。

在他家分房时他已出生,所以分到了被称为“偏单”的两居室。

杨光小哥哥今日顽皮,打碎了厨房的玻璃。

杨母为了不伤到家人,特意将玻璃收好,用塑料袋装着丢进了垃圾道。

而来送玻璃的师傅,就是她刚刚找来为厨房换新玻璃的师傅。

母亲和杨母之间的冲突,在一瞬间爆发。

杨母一开始还显得有些歉疚,见母亲语气不善,便耍起了无赖。

工厂家属楼的一大特色,便是什么样的热闹都有人来看。

杨母见楼上楼下渐渐聚集起人墙,自觉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

“哎~!”

这一声喊,杨母吐气开声,叫得是又长又尖。

不熟悉她的人,完全无法想象他那塌缩得和小男孩差不多的身材,居然能发出这么刺耳的声音。

当众人完全安静下来,集体将目光凝注在杨母身上时,杨母才开腔。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今儿个人也来了不少了,不如叫大家伙儿给评评理。

你说你孩子屁股给玻璃扎了,怎么就知道是我们家的玻璃?

碎玻璃我扔土道里了,你们家养活孩子在土道里面啊?

咋滴,单位分的房不够住啊?

你咋那么会占公家便宜呢?”

这一套连珠炮似的输出,在目前看来,既颠倒了黑白,又反扣了帽子。

偏偏,看热闹的群众还觉得这话说得在理。

母亲很不喜欢这种场面,只是为了我,她不得不冲在前面罢了。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正要反击,杨母却抢先控制住了话语权。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们家愿意住土道底下,我正常扔垃圾有什么错呢?

你要找人打架,也应该是去找房管站,问问他们清垃圾的人为什么不关土道房的铁门!

你跑我这干什么来了?

咋滴,我们家是房管还是环卫啊?

你别瞅我,瞅我我家也变不成哪个衙门。”

母亲瞪杨母,是出于愤怒,她明显没有做好打这种嘴炮的准备。

沉默了良久,待杨母尽情输出完毕之后,母亲只是冷冷地看着前者,不紧不慢地发声。

“无妨,咱们报个警,叫警察来看看带血的那块玻璃碴子,能不能跟土道里的玻璃拼成一整块。

顺便这换玻璃的师傅也在这,让师傅受累给量一下,看看拼好的玻璃跟你家的是不是一个尺寸。

住楼房顺着土道扔玻璃还有理了?

你家这是住的二楼,也就伤到了路过的我们娘俩。

若是你家住六楼,下面住的岂不是都不能倒垃圾了?”

母亲的反击,条理性很强,逻辑性优于情感上的输出,一下子便控制住了场面。

与此同时,楼长已经率先跑去居委会找来了主任。

主任是一名精明的中年妇女,有着劳动人民特有的肤色,精壮的身材搭配着精明的眼神。

那感觉,就好像是她专门为城乡结合部生就了自己一般。

主任一来,便大声呵斥:“在干什么?!

街里街坊的,还都是一个厂子里的家属,报警了你们自己家爷们脸上好看吗?

明个上班见了面,他们还说话吗?”

主任调解纠纷的角度非常新奇,也着实有效。

不管是我母亲,还是杨家妈妈,都有些不好意思再争执。

不过,母亲看了看怀里抱着的我,还是争辩了一句。

“我们家阿福就这么白挨扎了?”

居委会主任上前查看了一下我包扎着纱布的屁股,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示意母亲稍安勿躁。

“这么点小事,怎么这么多人在这围着?

我说你们也都是自行车厂的家属,怎么就这么看热闹不嫌事大呢?

我跟你们说,你们以后要是再聚在一起看热闹,没有人帮我压事,别怪我记着你们。”

被居委会主任记住,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她作为社区内最低级别的公务人员,并不会做出什么有损声威的事情。

就是吧,这年月无论办什么事,都少不了跑去居委会开证明。

你若是让她记住了你,见面就唠叨你几句,你想不想听都难受不是?

万一遇到可开可不开的证明或者材料,主任这边不配合,另一边又催着要。

折腾你来回来去跑不算什么,耽误了事情可怎么办?

刚才跑去请主任的楼长,也在一旁帮腔,组织人员疏散。

有些邻居或许敢不给主任面子,但楼长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只要住在这里的人,没有人会不给他面子。

当然,看热闹是国人的天性,你不让我围观,我就躲在家里听着。

尤其是同一层另外两间屋子里面的住户,几乎是趴在自家门背后屏气凝神,生怕错过了什么。

见人群散去,主任把母亲和杨母一起拉进了杨家。

三人在杨家的饭桌边落座,主任一手一个地拉住两位母亲。

“垃圾房没关门,这个责任街道和居委会不会逃避。

石家媳妇,等你爷们下了班,可以让他去居委会找我。”

两句话,首先为这件事情定下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基调。

“不过,你们两个,也不是没有问题。

杨家媳妇,你们现在进城了,不比在乡下,应该懂城里的规矩。

玻璃这东西,可以从土道往下扔吗?

你就算今天没有伤到阿福,明天环卫工人来了,伤到人家也不好啊?”

杨母显得很委屈,她表示自己是按照城里的规矩丢的垃圾,不应该但责任。

主任很生气地拍了下桌子。

“我现在跟你们讲道理,你跟我讲规矩。

那好办,规矩就是邻里和睦,团结友爱。

你扔玻璃之前考虑过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了吗?

你若不这么自私,能有今天的事情吗?”

杨家妈妈低下了头,她知道在不骂街的前提下,自己不可能吵赢每日都在做调解工作的主任。

母亲觉得主任在为自己撑腰,也抬头挺胸,展示出得意的姿态。

不想,主任话锋一转,又批评起妈妈。

“还有你,石家媳妇。

你带孩子在哪玩不好,非要去垃圾房玩?

没出事时就不言声,出了事就找这个找内个的?”

主任“压事”的手段其实很朴实无华,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在那个年代,却已经算得上工作手段强力。

为街区的和谐与稳定,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至少在她负责的范围内,民事纠纷的报案率非常低。

关于我受伤这件事,在主任的调解下,杨母最终拿出五块钱作为医药费赔偿。

主任大包大揽地表示,如果后面换药时发现钱不够用,随时可以去居委会找她实报实销。

母亲出于对街坊的维护,更因为她不是个讹人的人,便接受了这个调解意见。

只有杨母耿耿于怀一件事,她觉得赔偿给我的医药费,比她家换玻璃贵多了。

为此,当天晚上她就拎着自己四岁的儿子打了一顿。

在那个年代打自己家孩子,可没有人管闲事。

并且,也没有孩子知道,被自家家长打了,还能找警察叔叔撑腰。

那时还不太记事的我,却并不知道,这次的事件,也让话都说不利索的我,被人记恨了很长时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