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抗战之我是参谋不带长 > 识字班

且说赵琳在771团驻地,生活上是一点也习惯不了。想想吧,剌嗓子的粗粮当主食,现代人为了营养均衡主动吃粗粮,那吃的也是经过改良口感细腻的那种。买个粗粮窝窝,其实还是以面粉为主,稍微掺点粗粮,还不能搀多,多了不好吃。

可如今呢,天天粗粮窝窝不说,菜也没有多少。在现代几乎很少吃猪肉的赵琳,经过三天的驻地生活,敢发誓现在就是给一盆肥肉她也能干掉。

至于睡的硬板床,农村那种挖个坑的茅厕,草纸,真的要命,不禁悲从中来。但是看看周围战士们,吃的那么差,穿的破破烂烂,还要训练,打鬼子,赵琳就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再坚持坚持。

这两天,赵琳也好好琢磨了一下,扫盲班的课程该怎么教。

问了政委,政委说以前就简单认几个字,什么革命,侵略什么的,让赵琳自己发挥。

赵琳想了好久,决定先挑几首适合当下的短诗,好更加激励战士们与日寇做斗争。毕竟接下来的斗争形式只会越来越严峻。

小日本现在精锐都在中国,直到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军队对日作战起步都是一比五的伤亡比。至于国府军队,不提也罢,丢人现眼啊。像神剧里那种随随便便就可以以少胜多,轻松干掉鬼子,然后缴获大批弹药物资,根本不可能。笑死,如果小日子这么容易打,抗战能打14年?

小日子吃的饱穿的暖,上战场的都是经过充分训练的士兵。蒋军这边虽然装备跟上了,然而稍微去了解一下出名的战役,就会发现,抗战初期还是蒋军最能打的时候。

但是吧,淞沪会战,战士用命长官拉稀。到后面豫湘桂大撤退,给小日子送了多少装备。连老美都气的不行,毕竟自己援助老蒋的武器屡屡出现在小日子手里,谁也受不了。果然没有起错的外号,运输大队长实至名归。

八路这边不饱穿不暖,体能就弱,至于说训练,更不充分。火力对比就更悬殊了,不然三枪八路是怎么来的,主力部队平均才三发子弹,打完就得上刺刀,关键体力和刺刀训练远远不如小日子,往往要三四个人才能干掉一个小鬼子。

想想亮剑里面李云龙的话。

我刚接手新一团的时候,部队发型乱,缺少护发经验,最重要的缺少发胶,啫喱水全团不到十瓶,焗油一瓶都没有,发胶还是老牌发蜡,就这样,两个人还分不到一瓶发胶。

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

旅长说要发胶没有,要秀发有一头,你李云龙看我这头秀发值多少发胶就砍了去换发胶,想要发胶,自己想办法去,你有能耐当团长就有办法弄发胶,少拿这些屁事来烦我!

啊不对,错了,重来。

是我刚接手新一团的时候,部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部队缺乏训练,缺少实战经验,最重要的是缺少武器装备。轻机枪,全团不到十挺,重机枪,更是一挺都没有。步枪是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磨平了。就这样,两个人都分不到一条枪。

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旅长说,要枪没有,要命一条。你李云龙看我的脑袋值几条枪,你就砍了去,拿去换枪。

虽然亮剑是影视剧,但是相对来说很多地方还是比较还原当时的情况的。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力不足,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兵都被美利坚炮火洗地了,中国战场出现了好多匆忙训练就上战场的新兵,甚至还有娃娃兵,那时候小鬼子才好打很多。

因此赵琳觉得,未来形势非常艰苦,如果不用思想武装战士们,就凭八路的艰苦条件,即使有出色的政工,也难免会有个别战士思想滑坡。

至于说帮助后勤老张,那简单,虽然不是学会计的,但是现在也不可能像现代企业一样麻烦了。只需要记录一下进出算算总账,用不了多少心思。打定主意,赵琳精心挑选了几首诗准备扫盲班。

很快就到了上课的时候。晚饭过后,因为是第一节课,政委怕战士们取笑赵琳一个姑娘家,又怕她脸皮薄,镇不住,特意来听课帮赵琳撑场子。

赵琳到了以后,说是教室,其实就是村里一个棚子,只有个顶能防雨,四面透风,好在现在是秋天也不冷。

战士们看到一个年轻白净的姑娘就有忍不住起哄的,赵琳见状也不理会。直接开始上课,先问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部队一直坚持给大家上扫盲班。战士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没文化当不了干部,有的说不知道。

赵琳接下来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有个村子叫李家村,有个叫王大柱的农民,家里婆娘死的早,就给自己留下个女儿叫小芳,父女俩相依为命。

有一年遇上干旱,田里遭了灾交不上租子,王大柱只好请求地主老爷宽限一阵子,地主老爷同意了,要求王大柱写下欠条,某年某月欠多少钱粮。这王大柱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地主拿来一张纸,王大柱就按了手印。

过了一个月,地主来要钱,王大柱还不上,地主就把王大柱的地收走了。王大柱去衙门理论,结果衙门告诉他,上面他按了手印,今年地租用地抵了。”

听完这个故事不少战士都义愤填膺,大骂地主卑鄙无耻。

这时候赵琳趁热打铁“同志们,看到了吧,这种故事我相信全国各地都有。就是因为咱们好多农民兄弟不识字,被地主莫名其妙签了卖地卖儿卖女的契书。

虽说地主欺负咱老百姓的办法多的很,但是如果咱们识字,地主这一招就不灵了。更何况,如果大家识字,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等将来赶走了日本鬼子,咱们回了家乡也能有一技之长。”

经过这一个小故事的互动,战士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赵琳写下了今天要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那首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更无一个是男儿。

接下来赵琳给战士们简单讲述了一下这首诗的意思,用激将法问战士们“同志们,如今咱们也面临着日本鬼子的侵略,我们能投降吗?能让女同志嘲笑咱们不是爷们儿吗?”直接把战士们的情绪拉满,嗷嗷叫着要坚决赶走日本鬼子,不做亡国奴。

如今汉奸伪军猖獗,战士们学这首诗非常合适,而且这里面的字也非常简单,一天学一句,五天的课程安排就有了。

当天的学习结束以后,政委找到赵琳把她好一顿夸,随后又跟徐团长说了课堂的事情。两人一致认为赵琳的识字班教学形式非常好,而且还顺便分担了一部分部队教导员对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同时政委建议,还可以让赵琳接触一下根据地的地方工作,相信她也一定能很好的完成。

接下来一个月,赵琳陆续教了战士们,王昌龄的出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于谦的石灰吟。

感觉爱国主义,反抗侵略方面,战士们都思想坚定不移了。赵琳又把课程内容转向了揭露老百姓贫苦的原因,希望能让战士们更深刻理解,自己参加的是一支人民的队伍,是一支为人民当家作主,为老百姓谋幸福的队伍。

首先就选了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随后又教了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些可以说是大多数战士们都切身体会到的,学习的时候大家热情高涨,对自己加入八路军更自豪了。

接下来赵琳计划教战士们学习一些政治,学习解放的道理,学习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政策、法令。通过学习,明白为什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以及如何去争取胜利等道理,大大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