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摇身一变 > 第六百二十八章 故人东来

萧宪还真没有说谎。

上一回,契丹人虽然退了,也被李云很范阳军在一块,打伤了筋骨,但是归根结底,元气未伤,加上那个时候,契丹人刚刚覆灭渤海国不久,尚且没有消化,此时又是一年时间过去,契丹人早已经从去年的失败里恢复过来。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退去的契丹人就已经去而复返,虽然没有开始直接进攻,但是蠢蠢欲动的模样,遮掩都遮掩不住。

萧家父子,无疑是有野心的,要不然萧宪当初也不会千里迢迢的赶去关中,去“勤王救驾”。

毕竟,范阳军也是当世最强的几个边军之一,他萧宪的年纪,同韦全忠也没有大上多少。

手握重兵,又时逢乱世,不说正当壮年,精力也算充沛,这些条件加诸在一个人身上,但凡有一丁

点野心,都会被无限放大。

但是,随着契丹人的做大,范阳军的确不好动弹了,他想动,就只有放弃范阳的基业,领兵南下,去竞逐中原。

到时候,整个北方都要面临契丹人进犯,整个北方,包括中原都会大乱起来。

虽然这么做,会让整个北方的所有势力一同面对契丹人,但是无异于自绝于天下,取得天下的概率太小太小。

而且,范阳军的将士们,很多都是幽燕一带的本地人,一旦契丹人进犯,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会家破人亡,到时候范阳军,很有可能人心尽丧,自己就把自己玩没了。

当然了,这其实也分人。

如果韦全忠,梁温这些个人,在萧宪的这个位置上,他们大概率会不管不顾,而且一定会以此向天下各个节度使要挟,一旦其他节度使不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便会放契丹人入关。

而萧宪……做不出这种事情。

父子二人敷衍了这位青州使者几句,就打发他下去歇息了,送走了此人,萧恒回到了正堂,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低声道:“爹,中原已经乱纷纷一片了。”

萧大将军低头喝茶,然后抬头看了看萧恒,问道:“我儿有什么想法?”

萧恒坐了下来,考虑了一番,无奈道:“现如今,哪怕是最有利的情况发生,无非就是李云与韦全忠在中原两败俱伤,两个人都无力在中原维持下去,各自退去。”

“可即便如此,有契丹人坠住咱们的手脚,我们也动弹不得。”

萧宪看着萧恒,轻声道:“还是可以动的。”

萧恒一怔,抬头看着老父亲。

萧大将军继续说道:“如今,武周朝廷已经无以为继了,收税也收不到咱们的头上,再加上这几年,范阳的地盘扩张了不少,整个河北道,都在我们治下。”

“这一年时间,为父也没有闲着,多征募了数万新兵,已经可以投入战场。”

“为父估算过。”

萧大将军低头,掐着手指算到:“七八万人,就可以守住范阳关隘,拦住契丹人,至少是拦住他们一段时间。”

“现在,李云跟韦全忠,在中原折腾的起劲,让他们折腾去,再有一年时间,我们范阳就能够腾出来一支差不多七八万人的兵力,可以随时投入战场。”

“虽然跟他们相比,依旧有一些吃亏,但是也不是全然不能动弹,只要寻到合适的机会,我父子还是可以入场的。”

萧恒点了点头,突然开口问道:“爹,您觉得李云这个人…”

萧大将军低头喝茶,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说道:“现在回头看来,此人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兵事,更不在他那一身勇力,而是在眼光上,格局上。”

“他很早,便在江东开始布局,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甚至,天子的胞弟,现在就在金陵城里住下,他腾挪的余地太大了。”

“哪怕这一次中原之争他败了,只要他人不死,回到江东,很快就可以卷土重来。”

“要是形势上不对,他还可以把武二当成大旗给捧出来。”

“这些,都是我们范阳做不到的。”

萧大将军低声道:“从前,江东的弱点,在于战力不强,但是从现在中原之战的战报看来,江东军的战斗力,一天强过一天了。”

“恒儿。”

萧大将军喊了一声,萧恒立刻低头应是:“孩儿在。”

“你也要去忙活忙活,想办法…”

“想办法给我们范阳,弄一个皇亲回来。”

“离皇帝越近的越好,要是弄不到近的,弄个远一些的也成,但是不要太远了。”

萧恒一怔,然后有些吃惊:“爹,大周到这个境地了么?”

“早已经到了。”

萧宪看着自己的儿子,开口说道:“那李云,估计六七年前就已经瞧出来了,只是你我父子,至今才看明白而已,还有…”

萧大将军站了起来,缓缓说道:“契丹使者前段时间不是来了么?你去同他说,今年年底之前,我同意跟他们的契丹汗…”

“见上一面。”

萧大将军背着手离开:“不管能不能谈成,见一见也是没有坏处的。”

萧恒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是,孩儿这就去办。”

…………

乌飞兔走,不觉已经到了昭定五年的深秋。

天气,一天冷过一天了。

此时,李云的行辕依旧在陈州,没有动弹。

而他麾下两路兵马,苏晟奉命正在山南东道以及中原几个州郡,大肆征召新兵,训练新兵。

因为江东军从创立以来,待遇就相当不错,这会儿占下了这些个州郡之后,在李云的约束,以及稽查司的监管之下,也没有怎么作恶,更没有怎么欺压百姓。

以至于江东军的名声,至少在这些地方还是不错的,征兵进度也相当顺利。

而另外一路大军,在赵成孟青的率领下,已经成功占下了颖州亳州两个州,并且将战线推到了徐州。

只不过徐州,有平卢军驻扎,赵成的推进就不可能太过顺利,双方甚至还打了几仗,发生了一些小摩擦。

死了几十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李云就几乎没有怎么动过了,最多就是骑着马,跟姚仲一起,看一看陈州以及附近州郡土地,以及百姓近况。

其他时间,他或者在处理政事,或者在琢磨下一年的战略目标。

“上位。”

陈州行辕里,姚仲站在李云面前,低着头说道:“山南东道的均州,陕州,邓州等几个州,此时均已经完成了编户齐民,属下同杜公通了书信,杜公那里也已经派了人手过来,不过杜公说,他离得太远,不清楚这些州郡的情况,因此只派了人,没有安排人事。”

李云这会儿正在翻看九司送来的,有关都畿道河南府,以及洛阳的文书,闻言放下手里的文书,看了看姚仲,笑着说道:“既然这样,姚先生自行安排人事就是了。”

说到这里,李云顿了顿,继续说道:“各地的主官,也不必全用江东来的,毕竟他们也不了解当地的情况,旧周的原官,可以酌情留用,不过要记住一个原则。”

李云伸手敲了敲桌子,定下了人事任命的标准。

“各州各县,主官副官,两个人里必须要有一个是江东来的。”

这话的意思是,州一级的刺史和别驾,县一级的县令县丞,主副两个官可以都是江东来的,但不可以都是旧周原官。

他看着姚仲,继续说道:“姚先生也要叮嘱那些江东来的官员,身在其职,就要行其势,若是做了副官,不可倚仗江东身份,欺负主官。”

姚仲深深低头:“属下明白,属下立刻就去安排。”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上位,这些州郡的事情太多,这些事情,属下也征召了几个当地的读书人,还有有名的士人儒者,协助属下办差…”

李云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开口笑道:“本王的金陵魁首,如今也开始拉帮结派了。”

姚仲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低头叩首:“属下万万不敢,万万不敢!”

“开个玩笑,莫要当真,莫要当真。”

李云亲自把他扶了起来,安慰了他几句,然后笑着说道:“今天就到这里,一会儿我还要见个客人,姚先生先下去忙罢。”

姚仲松了口气,然后看着李云,下意识问道:“上位,是哪里来的客人…”

“青州来的。”

说起这个人,李某人看着桌子上的文书,神色也变得有些古怪。

“没曾想,他竟亲自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