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汉末浮沉书 > 第132章 大部踏进

黄元得知吕常攻下益阳,大喜过望,急忙和法正、郑度一起前往。不出意外的话,这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他们的东大门。

过了沅水,再渡过资水,才是益阳。

资水在益阳被一分为二,一条向东汇入湘水,一条向北,汇入沅水。益阳北面是洞庭沼泽区,南面是山区,东面是湘水平原,西面是沅澧平原,这便使得居中位置的益阳成为荆南的通衢之地,位置极其重要。

所以黄元才会冒着被刘表忌惮的风险,也要占领这里。

众人驱车向南,马车之中,黄元便提起了自己的规划。

“孝直,子制,咱们现在有五县,但还不够。我这一路走,一路看,沅水以南,资水以北,这一片广大区域,并无一个县。”

“明公想新设县?”

“准确地说是筑城。往后益阳会成为一座军塞,周边自不能大搞建设。我想着在资水和沅水之间设一县,既和益阳成犄角之势,又能作为益阳的后方。”

法正道:“我记得益阳北面的沅水乡,位于资水北线西岸,正好建城。”

“既然濒临资水,如何叫沅水乡?”

“或许因为此地属于汉寿县吧。”

众人听了,俱是大笑。

这时郑度说道:“明公,其实不独沅水乡可设县,我以为还有数地亦可。”

黄元有些吃惊道:“还有数地?”

“明公,咱们现在虽与刘表关系亲密,可未来之事,却是难说。我以为油江口和石首山二地,可筑城塞,以为北面屏障。

一旦刘表从江陵突然对咱们动手,此二地可在最快时间内向我军预警。哪怕此二地守不住,也能让我军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其二便是洞庭以西,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更有群山为屏障,在此设县,既能养活大量人口,又能俯瞰云梦动向。

洈山以东,长江以南,是前汉的高成县(治今湖北省松滋县南),后汉时废,若是占据此地,咱们便能将防线直推到长江边上。”

黄元没想到郑度的思路如此开阔。将作唐北线推到长江,和南郡共有长江天堑,安全性必然大大增加。

黄元默默思索着此事的可行性,忽然反应过来。郑度说得几个地方,都属于南郡,不归自己管。

“子制,咱们要真这么做了,刘表不得跟咱翻脸。”

郑度听后说道:“我倒是觉得,现在是个良机。张羡叛乱,刘表为了让咱们帮他对付张羡,什么都会答应咱们的。”

黄元想了想,还是没有同意。

“如此有些激进了,说到底,不能和刘表的关系闹得太僵。”

郑度还想争取一下,便道:“不若先在洞庭西岸设县,这里大部属于长沙郡,小部属于南郡,也是人迹罕至。

哪怕这事闹大了,也不过是辖区之争。”

“子制所言极是。”

法正见状也说道:“可以在石首乡以修仓库的名义,修建一城,对外便说是货物转运之用。这里离着作唐不远,从北面来的货物都要运到这里,总不能不许咱们使用石首乡的渡口吧。

至于原高成县,咱们便派人前去开荒,再想办法换了此地的有秩、三老。

最后再将军队换成僮仆、伙计等身份,安排到石首、高成等地,毕竟咱们建了这么大的仓库,总得有人看管吧。如此一来,咱们便在事实上控制了这些地方。

哪怕刘表以后质问此事,咱们的回答也是有理有据的。”

黄元听后大笑,这二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损,但不得不说,确实管用。

只要自己在名义上不做出让刘表不满意的事,哪怕真的将这些地方实际控制,他暂时也不会跟自己翻脸的。

总结起来,便是闷声发大财。

“那就设两县,沅水乡旧地,便是沅水县(今湖南省沅江市)。至于洞庭湖下的新城,便叫洞庭县(即安南县,今湖南省华容县)。

再建石首山和油江口的仓库。”

沅水、洞庭二县人口不多,只能算小县,设长不设令。

“诺!”

“新增了汉寿、益阳、沅水、洞庭四县,单是令长的人选也是头疼啊。”

黄元身边不是没有人,可是一县之长,权力极重,总不好贸然任命。可若是把身边重臣都放出去担任令长,黄元身边又没人了。

郑度听了黄元的抱怨,立刻说道:“张君嗣此人,干理敏捷,可为一县之长。”

黄元手中就这几个县,每个令长都是重臣,这个时候,郑度自然要抢先出手,占据有利位置。

法正听后,立时反驳道:“张裔此人,尚未彻底归附,如何能担此重任?”

“张裔两度出使武陵郡,说服杜伯持,立有大功,又负责钱粮用度,亦无疏漏。再说他本来就做过鱼复县长,也算熟悉县中事务,如何不能为一县之长?”

黄元听后点点头。

“张裔若是安心在作唐,才干确实能担令长之任。”

法正眼看黄元都赞同此事,自不好多说。而郑度的人占了一个位置,他自不甘落后,可是他亲近之人,多是武将,身边并无适合的人。

黄元为何最信任法正,除了二人亲密的关系,也是因为法正除了孟达,没什么故旧,结不成党羽。

“明公,子敬可行。”

“零阳很重要,离不得子敬,我准备让他直接为零阳长。”

黄元一句话,断了法正调孟达到汉寿为令的心思。

诸县之中,汉寿人口最多,最为富庶,因此最是重要,无论是郑度还是法正,都想将此地控制在手中。

眼看调孟达去汉寿不可能,而黄元身边的法正、郑度、杨洪、刘巴亦不可能,黄元也不可能将如此要地交给他从襄阳带回来的新人,那么最有可能的,真的是张裔。

法正自不能接受。

他拿不到,也不能让郑度拿了。

于是法正再次说道:“我听说名士和洽,避居于汉寿。此人清和干理,一世美士,若能招揽此人,必然能增强明公在南渡士子中的声望,引得更多人才来投。”

郑度听了,不由得瞪大眼睛,法正这是要损人不利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