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之后,顾盼灵把自己的身份,还有顾家这么做的目的,全部都说了。
“也就是说,刚才那人是你的舅母?”
顾盼灵点点头,舅母是亲的,但是她不是顾昌平的女儿也是真的。
她卖惨道:“王爷不用奇怪,反正我小时候就是被虐待过来的,差点儿死在他们手里。”
这就是她不想提过去的事的原因吗?
谢易浔敛眸,居然有点心疼她,在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居然不咸不淡。
但她一定受了很多苦,所以才会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这件事情,我会帮你处理。”谢易浔向顾盼灵保证。
她立马拍马屁:“我就知道,善良慈悲的王爷怎么会对我袖手旁观呢?”
接着,谢易浔又道:“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顾盼灵下意识的问。
不会又是那种要陪他睡觉的无理要求吧?其实只要不是太过分,自己都能答应。
谢易浔的话倒是出乎她意料。
“那就是你以后做什么事情不要瞒着我。”
这多简单,顾盼灵一口答应了,反正过来人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你在乡下时,周围的父老乡亲可知道你的存在?”
那是自然,宋大娘出了名的心坏,之前原主没办好事情,被追着跑了整个村子,暴揍了一顿。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宋大娘的秉性,也很可怜父母早亡、唯一能依靠的外祖母也去世的原主。
所以原主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遵从外祖母去世前的遗愿,让原身去投奔京城里的那个有钱的远房亲戚。
后来便抱着天无绝人之路的想法,来到了京城,又因为相貌与顾云瑶几分像,便顶着顾家女儿的身份替嫁给男主。
她点点头,到嘴边的话还是没有说出来,她还是怕谢易浔知道前因后果之后,做出什么事情,毕竟她的命只有一条。
“那就好办了。”
而谢易浔没有读心术,自然不知道顾盼灵心中所想,于是便以为只要证明宋大娘就是她的舅母,那一切都好办了。
而且最好顾盼灵和他一起去。
谢易浔忽然抬头问她:“你还愿意回去那个你长大的地方吗?”
愣了一下,顾盼灵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原主之前在,事关她身为良民的清白,顾盼灵点点头:“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走吧。”
原主在的熊家村离这里不远,就在京城十几里外,一个时辰的路程,马脚力快一点,便到了。
许久没有来到这里,再次踏上熊家村的土地,顾盼灵身体里有一张异样的感觉,像是条件反射逃避一样。
注意到她的异样,谢易浔劝道:“如果不行,你可以回马车。”
她顾盼灵是那种畏畏缩缩的人吗?谢易浔才问完话,顾盼灵就走出去几米远。
这个时辰,熊家村出来耕作的农民很作,远远的两个陌生面孔,不禁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路过的人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妈呀,这两个人身上穿都是绫罗绸缎,一看就是有钱人家,来头不小。
有胆子大一点的上去问顾盼灵,目光时不时打量谢易浔,这个男人看起来比女人不好相处。
“你们找谁呀?”
问话的是一个大娘,顾盼灵瞧见她的,第一眼总觉得有点熟悉,想了半天才记起来,这位黄大娘曾和原主有过过节。
原身偷吃她家黄瓜被打了一顿。
不打不相识啊,顾盼灵感慨,回来看看见了认识的人,那事情不就好办多了。
不过这个大娘似乎有点健忘,好像没认出来她。
顾盼灵撩了撩头发,把大脸盘子怼出来,问她:“您不记得我了吗?”
这两个貌似很有钱的人难道和自己认识?大娘眼睛瞬间亮了好几分。
顾盼灵直接报了自己的身份:“您当初为了一根黄瓜,追着我跑了大半个熊家村。”
经过顾潘盼灵一提点,这位大娘很快记起来,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不过,她眼里还多了其他复杂神色,最多的就是疑惑。
以前那个顾盼灵,身上总是脏兮兮的,没有一点姑娘家家的样子,到了婚配年龄,倒贴人家都不要。
而她锦衣绸缎的且不说,旁边还站着一位贵气逼人、不知身份的人。
虽然她和顾盼灵确实有八分相似的脸,也自报身份了,但是黄大娘依旧不敢相信,面前的人是顾盼灵。
不管是不是,黄大娘都决定先讨好她,于是便打趣的说:“那时候我有眼不识泰山,居然打了您。”
“您若是还想吃黄瓜,尽管吃个够。”
这态度,还真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见村口的黄大娘已经和这两个人聊起来,其他人也围过来凑热闹,生怕错过了什么好东西。
当黄大娘说这个是之前村子里的不修边幅的顾盼灵时,大家都不相信觉得她说的是真话。
那个顾盼灵怎么能和面前这个端庄的姑娘相提并论。
“黄大娘,你就别开玩笑了,那顾丫头明明是被那家子缺德的人赶走了,怎么会回来看咱们。”
顾盼灵心里面默默嘀咕,确实,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她也不会回来熊家村这个充满了不好记忆的地方。
谢易浔开口,“她说的没错,你们面前这位就是顾盼灵,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确实是投奔了一个好人家。”
谢易浔说的话让村民们十分震惊,不过他们也捕捉到了几个关键信息,那就是顾盼灵真的成了有钱人。
而且还回来了。
“真是那顾丫头啊?以前不是见着咱们没大没小龇牙咧嘴的吗,怎么现在变得这么有礼貌了?”
“就是啊,感觉都高攀不起了。”
有路过的几家姑娘瞧见谢易浔,眼珠子都快掉了。
一个个的真没出息,狗男人哪有那么好。
大家七嘴八舌一句我一句,顾盼灵好不容易才插嘴。
她此行的目的就是证人证自然,越快越快越好。
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钱且爱钱。
“乡亲们,我有事要拜托大家,事情办成了了十五两银子。”
熊家村一家一年的开销也没有一两银子,十五两对于顾盼灵可能只是几根草药的价。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大家争先恐后的要帮忙,顾盼灵只选了几个平时和宋大娘关系差点的,还有住在原主家附近的人。
宋大娘最爱面子,当初将她挤兑走了不说,还舔着脸告诉别人说是她发善心,让顾盼灵去投奔好人家。
而她挑这些人,大多都是当时看不惯宋大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