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星火大燎原 > 第八十四章 穿剑河(一)

乌江,

古称延江、黔江。

贵州省的“母亲河”。

乌江发源于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

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

南源三岔河为乌江主源,北源则是六冲河,

两源在黔西县汇合后合称乌江。

激流荡漾的乌江流域跨云、贵、渝、鄂四省的46个县市。

乌江左岸有

野纪河、金沙河、湘江、湄江、六池河、

洪渡河、芙蓉江等主要支流汇入,

乌江右岸有

猫跳河、清水江、瓮安河、余庆河、

石阡河,印江河、唐岩河、郁江等主要支流汇入。

以流急、滩多、谷狭闻名于世的天险乌江可谓是:

水急浪高**,两岸悬崖绝壁丛生,

江流满急切谷穿峡,水声激荡轰鸣震耳。

蓝星时空乌江一战,

黔军自恃天险在前又有碉堡在后些许兵力驻扎乌江北岸即可万无一失,

还有那**军薛岳部十数万精锐尾追红军日夜兼程赶往乌江追剿。

如果红军不能及早渡江必然会腹背受敌再遭重创。

猴场会议后的红军总部断然做出《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

命令红军各部,

在江界河、回龙场、茶山关、岩门、孙家渡、袁家渡等处同时实施抢渡。

因为乌江水流湍急,

过江没有大船的话也要有“蜈蚣筏”,

蜈蚣筏就是用竹木编成的长筏,

在湍急的江水中形似蜈蚣般游动。

那时的王家烈黔军部队,

早已把各种渡江大船带走,

又把蜈蚣筏全都拴在北岸。

但英勇善战的红军接到命令后排除万难一举成功渡过乌江天险,

抢渡乌江中涌现出了很多很多精彩绝伦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如:

红军抵达乌江边最险峻的江界河渡口,

红军总部刘参谋长亲自布置红军战士们上山砍竹,

又向贵州乡亲们或借或买门板、床板、木头等材料,

全力动手扎部队过江必须的蜈蚣筏。

刘参谋长命令红1军团3连连长毛振华组织偷渡小分队。

小分队需要渡江抢占新老渡口连结点板壁山,

完成阻击新老渡口敌人互相增援的重要任务。

可是偷渡小分队强渡时的江风太猛,

乌江里的水漩涡太大,

六只蜈蚣筏竟有五只又被江风涡流卷了回来,

只有毛振华率领四名战士顺利到达了对岸。

渡江成功的毛振华和战士们,

悄没声息地隐藏在板壁山的一处石崖山洞里,

在红军主力发起进攻强渡接近乌江北岸时,

出奇不意地冲入敌黔军守敌的战壕,

一举成功压制住了敌人封锁乌江的密集火力,

保证了渡江大部队顺利登上乌江北岸击溃守敌。

如:

红军总部首长们在渡江的关键时刻,

派先遣队张司令带着仅有的两门迫击炮和五发炮弹,

在部队抢渡过江最关键最需要支援的时候,

神炮英雄赵章成操控迫击炮隔江而轰,

发发命中敌碉堡和敌群,

给予了对岸敌人致命一击,

成功地掩护渡江部队一举登岸打跑敌人。

如:

十八名悍勇的红军战士,

在乌江边喝下烧酒,

奋不顾身地跃入江中,

犹如水中蛟龙仅仅十多分钟就游过了凉入骨髓的乌江,

攀上对岸的峭壁山洞隐蔽其中,

在后续蜈蚣筏强渡乌江时,

泅渡过江的十八名战士立刻发动,

宛如天兵天将掩护主力抢渡,

防守的黔军士兵们在惊惧中仓皇逃窜。

如:

红军利用蜈蚣筏快速渡过一个团兵力,

在乌江北岸站稳了脚跟。

总部刘参谋长抓住机会急调工兵营来到乌江边架设浮桥。

架桥的材料和工具全都是就地取材,

只有最简单的黄竹、门板、木材、绳索,

但红军就是用这些简易材料,

在湍急的乌江上架起了两座浮桥,

乌江天险被神勇的红军奇迹般地彻底征服在脚下。

现在这个时空,

乌江对岸负责防守的侯之担还是料想不到,

西返贵阳的王家烈和嫡系主力也想不到,

远在南京天天谋划的蒋盖思也想不到,

他们现在最担心的最关心的最要紧的,

始终还是贵州省的省府贵阳。

———————

贵州,剑河县,

东邻天柱县、锦屏县,

南连黎平县、榕江县,

西接雷山县、台江县,

北靠施秉县、镇远县、三穗县。

殷周时属鬼方;

秦朝时属象郡镡城县;

汉朝时属武陵郡镡城县;

唐朝时属应州施隆县;

明朝时属黎平府;

清朝时属清江厅;

民国三年命定县名时,

因清江与江苏省清江县同名,

最终取《清江志》中“清江古名剑河”之说,

改清江厅为剑河县沿用至今。

岑松镇就位于剑河县东北部,

剑河、三穗、镇远、施秉四县交界处。

尽管剑河县城的黔军有可能早已逃遁,

没有像样的防守快速攻下各方面的缴获可能很大。

但作战目标明确的先锋师骑二营,

还是严格执行任务放过偏南的剑河县城直扑岑松镇,

将这里的反动势力拔了个遍后立刻封锁戒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