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应对
至于攻打九州,会不会使得人族暴怒,进而与北海妖族死战。这句话说得,好像北海妖族不攻打九州,人族就不会对他们出手一般。
这是不可能的,就两族的仇恨而言,仙盟一旦与北海妖族爆发冲突,那人族绝不会作壁上观,而是会在第一时间配合仙盟,共同杀向北海妖族。
妖族与人族间的仇恨,比与仙盟间的仇恨更深。
局势发展至此,无论如何,北海妖族与人族,还有仙盟之间的战争都无法避免了。
既然如此,那打谁不是打。就先打九州,距离又近,实力还弱于仙盟。
……
“嗯,鲲鹏这么果断的吗竟然敢主动进攻,先下手为强。”
鲲鹏命令下达的第一时间,一直在暗中关注北海的敖丙就得到了消息。
他先是诧异于鲲鹏的果决,然后立即联系龙族,调动水族大军,由东海出发,向北海杀去,欲与人族大军联合,共同抗衡北海妖族。
龙族与北海妖族的仇恨也不浅,以往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有机会,那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
鲲鹏不来打龙族,可以,但龙族完全可以选择主动出击,调动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向北海。
“现在要出手吗”
敖丙之后,镇元子也很快的得到了消息。旋即,就见他朝敖丙传音,询问他现在是否要出手。
“不急,先在北海打上几场再说。若我方大占优势,将北海妖族打的连连败退,使其气运大跌,鲲鹏的实力必定会随之受到影响。那时,才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反之,若我方不敌,那我等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当在第一时间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将鲲鹏封印。以免气运被北海妖族掠夺,大涨鲲鹏的实力。”
敖丙朝镇元子传音道,劝他不要着急,先观望观望形势再说。若接下来的局势对他们有利,那就等等再出手。反之,若接下来的局势对他们不利,那就即刻出手。
“道友说的对,是我太着急了,鲲鹏身负北海气运,若不先将这股气运消掉,那就算我等准备的再充分,对他出手时,仍会有意外发生。”
镇元子了然,压下躁动的情绪,耐心等待起来。气运之妙,玄之又玄。
这是洪荒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对强敌动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削其气运。
不然,强敌仍有气运在身的话,那在遇到生死危机的时候,气运就会发挥作用。或是使其遇难成祥,或是为其寻出一线生机。
总之,削掉气运之后,强敌必死无疑。若是没削掉气运,那就会各种意外频生,使得击杀强敌的难度大大提高。
北海为四海之一,气运极其庞大,鲲鹏坐拥此等气运,若不想办法将其削掉,那敖丙等人的这次行动,怕是很难功成。
镇元子也是大气运者,岂会不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心知,再着急也没用,事得一步步来。无数年都等下来了,也不差这几年。
……
北海国方面,此时在此主持大局的,仍是闻仲。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姜子牙在军队中建立足够的威望,接闻仲的班。
所以,闻仲并未离开北海国,返回朝歌,仍在继续教导姜子牙,为他树立威信。
就好比此刻,得知北海妖族来犯后,闻仲立即召集手下的将领前来议事,而负责接待他们的,正是姜子牙。
“诸位,局势至此,有什么话我就直说了,如今北海妖族大举来犯,仅凭我大商之力根本难以抗衡。”
“对此,不知你们有何高见,能助我拒强敌于外”
待众将领到齐后,闻仲的目光先是从他们的脸上一一扫过,待将他们全都看的不自在后,这才沉声问道。
众人沉默,全都不语。要按他们的意思,肯定是放弃北海国,集体往后退。
毕竟,北海妖族的体量极大,可与九州媲美。而大商只是九州诸侯之一,虽然是最强的,但依旧无法与北海妖族相媲美。
真要不顾一切血拼的话,那就是把大商拼光,也不见得能让北海妖族伤筋动骨。
彼此差距如此之大,不想全军覆没的话,自然是及时撤退为好。奈何,众将虽都有此心,却无一人敢提出来。
人族与妖族仇深似海,面对妖族的进攻,谁敢轻言撤退哪怕明知不敌,也是如此。
敢说撤退的人,无论是出于什么考量,事后都会被打上懦弱的标签,前途尽毁不说,还要连累家人亲属受辱。
念及这种后果,众将心中就是再想撤退,也是不敢说出来。不说撤退,无非一死。说了撤退,事后追究下来,那就是生不如死。
“北海妖族来犯,非我大商一国之事,而是九州,乃至整个人族的大事。”
“此事事关人族兴衰,如何应对,已经超出我大商的能力范围。”
“所以我提议,太师可向大王请旨,一边召集天下诸侯派兵支援我等,一边向祖地求救,恳请人族高层派强者来援。”
就在众将沉默之际,姜子牙站出来说道。他的意思很明确,北海妖族来犯,并非是大商一家之事,而是整个人族的麻烦。
是故,大商没必要硬抗。四处摇人就是了,先从四方诸侯那里摇人,让他们派兵增援。
若是不够,人族还有祖地,里面栖息着诸多上古氏族,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好几支强军出来。
要是加上祖地还不行的话,那也无妨,人族还有圣地,即天外天火云洞,三皇五帝以及人族历代先贤皆隐居其中。
人族真要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麻烦,他们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理是这么个理,可就算是四方诸侯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兵增援,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北海妖族的大军距离赶来这里,已经要不了多久了。在四方诸侯的增援到来前,我们要如何在北海妖族的进攻下守住北海国”
有将军反驳道,他们承认,姜子牙的办法确实可行,但问题是,他们现在没那么多时间。“我来守!”“只要你们愿意相信我,全都听从我的命令,那在援军赶来前,我肯定能守住北海国不失。”
姜子牙闻言,立即保证道。
“你保证,你拿什么来保证”对于姜子牙所言,众将自是不信。
他才来军中不久,就受到闻仲的重用,若他资历深厚也就罢了,可偏偏他没什么资历,更没什么功劳。众将见此,心中难免不满。
现在得到机会,立即将这不满宣泄出来,各种难听的话,不停的从他们口中说出,极力的贬低姜子牙。
而对此,姜子牙并未生气。这是他应受的,想要打破规矩走捷径,必然要承受相应的非议。若是连这点非议都承受不了,那最开始就不要走什么捷径。
姜子牙得敖丙举荐,直接被定为闻仲的继承人,这何止是走捷径,简直就是一步登天,惹人不满是必然的。
面对这种情况,他要做的也不是生气,而是用能力证明自己,他确实有能力担此高位。如此,自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而眼下的危局,就是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北海妖族气势汹汹而来,一副要荡平北海国的架势。他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守住北海国,之后谁还敢质疑他的能力
这主帅之位,他实至名归!
正是抱着证明自己的想法,姜子牙这才站出来,主动自荐道。
“诸位的想法,我大概能猜到。但现实是,除了我之外,你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就现在的情况,撤退肯定是不能撤退的,只能死守,以待援军。但要守的话,你们都没有信心守住,只有我有这个信心。”
“既然你们没办法,我有办法,那你们除了相信我之外,还能如何”
众将的顾虑姜子牙很清楚,不信任他呗。可那又如何,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在援军到来前,只有他能守住北海国,众将就是想不信他都不行。
要么信他,要么当逃兵,二选一,没有第三个选择。
“你有何本事,不妨说说。”众将冷静下来后,朝姜子牙问道。
有自信是好事,但这自信是怎么来的,还是要说清楚的。不能姜子牙空口白牙的说他有办法,众将问都不问一声,就立即深信不疑。
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由不得他们不谨慎。
实际上,众将先前是把希望寄托在闻仲身上的,希望他能想出一个办法,助大家解除眼前的危局。
可谁能想到,众将才刚来,还没有开口呢,闻仲就表示他没办法了,希望大家帮他想个办法。
这下好了,众将全都傻了。
当然,能混成将军的,就没几个蠢人。联系闻仲与姜子牙的举动,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俩搁这演双簧呢。目的,就是让姜子牙通过此事,来确立自己的威望。
若是换成别的时候,众将肯定不会轻易上当。但此刻形势危急,他们却顾不了那么多了。管他是不是双簧,只要能守住北海国,保住性命,让他们怎么配合都行。
“诸位,北海妖族亡我之心就算是再急切,也不可能直接大军压境,而是会先派出一部分先锋军。”
“也就是说,我们要守住北海国,只需挡住这波先锋军的进攻即可。”
“之后,待北海妖族的大军赶来,我等的支援差不多也该到了。那时,就算是大军压境,也无需畏惧。”
姜子牙为众人分析道,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往诸侯援军想要赶来北海,时间估计要以百年为单位。
可如今,随着虚空通道越来越普及,交通也越来越便捷了,赶路所需的时间被大大缩短,起码快了千倍万倍以上。以前要走百年的路程,现在十天半月就可以了。
换而言之就是,四方诸侯增援的速度大大加快,他们无需坚守几百上千年。短则十天半月,长则数月,就会有援军陆陆续续的赶来。
增援速度变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北海妖族体量庞大,想要调动全部的力量,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是故,就算北海妖族要攻打他们,仓促之间也只能派出一支先锋军。
面对北海妖族,他们毫无反抗之力。可只是一支先锋军的话,他们想要守住一段时间,还是不成问题的。
“除此之外,我还改善了军阵,威力较之先前提升了数倍。这样,你们该放心了吧。”
生怕无法说服众将,姜子牙又揭开了一张底牌,语气不无得意的朝众将说道。
姜子牙资质差的离谱,以至于仙道难成。按理来说,他应该极为自卑才对。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非但没有自卑,反而极为自信,认为自己乃世间少有的奇才。
若无底气,姜子牙怎敢如此。而他的底气,就源于他进一步完善了军阵之道。
试想,姜子牙能得元始天尊看重,收为弟子,又岂会是普通人他确实足够惊才绝艳,只是没有体现在仙道方面,而是体现在人道方面。
“什么,你说你改善了军阵之道,这怎么可能”
“自妖族开创军阵之道以来,此道历经无数年的发展,早已趋近完美,进无可进了。”
“你一连仙道都没有踏足的小修士,如何敢言自己改善了军阵之道真以为自己是古之圣贤不成快快住口,莫要再在这里哗众取宠了。”
众将闻听此言,第一反应是震惊,接着就是不信。
这话要是从圣人,或是哪位大神通者口中说出来,他们信。但从姜子牙口中说出来,他们却是不敢相信。
军阵之道可是太古初期,人族还未诞生的时代,帝俊太一联合羲皇娲皇鲲鹏等人结合周天之妙,共同推演出的无上之道,为妖族崛起的关键所在。
此道在于集众,应人道变化而生,可集合众生之力,以弱胜强。
妖族诞生初期,实力远不如巫族,他们之所以能在巫族的进攻下坚持下来,并越来越壮大,靠的就是军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