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河起誓,这本就是世间最沉重的誓言!
特别是世祖皇帝在指洛水为誓,并且一直遵守诺言后。以山河为誓,更是有了天子法理的加持。
韩遂想让刘协或者董卓以渭水起誓,就是笃定了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毁约!
刘协愤怒的看着槐里方向。
他本以为,士孙瑞那类不顾百姓死活,只顾争权夺利之人,便已是穷凶极恶。
不成想,韩遂竟然直接以手无寸铁的百姓相要挟他这个天子!
如此行径,简直闻所未闻!
“告诉韩遂——”
刘协此刻,也不想用什么鬼神之说吓唬韩遂这样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只想展示朝廷和他这个大汉天子的态度。
“大汉天子,永远不可能和汉贼妥协!”
身后跟来的董卓听到刘协此言,亦是咧嘴一笑,露出自己的獠牙——
“奉先直接攻上去!孤倒要看看,他能绑来多少百姓!”
连刘协都没有妥协,就更别说董卓了。
便是韩遂将全槐里的百姓都绑来从城墙上扔下去,董卓依旧不会皱半点眉头!
“太师且慢。”
刘协不想和韩遂谈判。
但也不愿看着这么多百姓就在自己面前摔死。
身为大汉天子,却坐视百姓被敌人摔下城墙,那还谈什么护佑百姓,还谈什么天子职责?
“陛下,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不让打,也不能谈,那难道就这么空耗着吗?
刘协此时也没想到,明明都已经扫清了所有障碍,结果被韩遂这么个东西给恶心了一口!
“和他说,若真是个爷们,便放了那些百姓!”
“朕不可能放他回到陇右!但是却可以放过他在陇右的家人!”
“便是为了家眷着想,他也不该做此行径!”
但很可惜。
韩遂并不是那种能够为了家眷牺牲的传统汉人。
常年与羌人厮混在一起,韩遂心中血脉的观念早已单薄的可怜。
想要以家人的安危要挟他,明显是找错了方向。
双方就这般一直僵持。
董卓几次都劝刘协,要刘协不要再顾百姓生死,直接破城将韩遂拿下。
但刘协还在犹豫。
牺牲平民百姓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只是简单的一条底线。
乱世之中,跨过这条底线的诸侯将领其实不少。
但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跨过这条底线,所以才会显得继续恪守这条底线的人愈发珍贵。
毕竟,能跨过第一次,必然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从同情变成漠视,从偶尔变成习惯。
刘协就站在营寨处,盯的对面的槐里城墙出神。
而韩遂见对面不再回应,亦是开始了与外界的僵持。
或许是站在城墙上的百姓在这僵持中略微有些疲惫,一个人忽然脚底踩空,发出一声哀嚎!
随着重物坠地的声音,那哀嚎也立刻戛然而止,只剩下一滩碎肉。
这人的坠落,好像直接拉着刘协也一同坠了下去!
刘协鼻子不自觉的耸动,将吕布唤到了身边。
“奉先……”
可话到嘴边,刘协还是送不出去。
吕布也知道刘协的挣扎,便请求天子暂回营寨,不要去看待会攻城的景象。
“掩耳盗铃吗?”
刘协正要下令,突然有斥候通报,说是有人求见。
“这个时候还能是谁?”
刘协心情烦躁,本不愿见,可又不知是不是想要逃避一些东西,还是选择了让他们进来。
“陛下圣躬安!”
来的是两人,都着布衣。
“陛下还记得草民吗?”
其中一人的话莫名其妙。
刘协看着他那熟悉又陌生的脸,仔细回忆。
幸好刘协平日都在宫中,并不常见陌生面孔,还真让他想起来了眼前之人是谁!
“如是当时在市肆卖粮的那个东家?”
之前有人私铸小钱,还专门用粮食去换取朝廷铸造的五铢,以破坏食货秩序。为此刘协还专门带着董卓到长安市肆上的粮铺堵人。
当时去的粮铺,要是刘协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叫做……
“草民姓韦。”
“对了,就是那个韦氏粮铺!”
刘协终于想起来。
当时他还感慨,敢将自家姓氏挂在牌匾上的粮铺还真不多见,所以有些印象。
“陛下,这便是草民的主家,杜陵人。”
这粮铺东家不过是来搭个关系,真正主事的,还是与这东家一起过来的那人。
此人虽与粮铺东家一般都着布衣,但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股不俗的气势,应当是位名士。
“京兆郡主簿韦康韦元将见过陛下!”
韦康。
刘协不认识这是什么名士,但一侧的董卓却似乎想到什么——
“韦康?凉州牧韦端是你什么人?”
“回太师,正是家父!”
“原来是韦休甫之子,难怪觉得你眼熟!”
董卓见刘协一脸茫然,亦是主动解释——
“其父韦端,素有声望,与同郡金尚、第五巡并列,时人号为“京兆三休”。臣之前还迁其为凉州牧,故此还算熟悉。”
被董卓迁为州牧!
那就意味着,韦端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看看董卓举荐的其他州牧就知道了——
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还有一些郡守,如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人,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士!
更何况凉州是董卓的老家,董卓必然不可能选择一无能之人前去治理家乡……由此可见这韦氏一族实乃名门。
但刘协还是不解,为何韦康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见自己。
“陛下,王允、韩遂等逆贼据守城池,其实麾下并无正经士卒,不过是调用了当地一些豪族的私兵。”
“臣出身于京兆韦氏,与关中各地名门也素有来往。如今贼人调用豪族私兵据守城池、对抗朝廷,不过犹如无根之水,虚浮没有根基。臣请求陛下准臣对城中故人晓其利害,他们必然会迷途知返,收回私兵,擒拿逆贼!”
韦康竟然是来献策的!
京兆韦氏,虽不及汝南袁氏、弘农袁氏这样的望族。可在关中一地还是颇具声望。
若是他们进城劝导那些槐里豪族,说不定还真的能将兵权夺过来,令韩遂没了士卒,自然也就没了能够威胁朝廷的基础。
“元将若能做成此事,自当是槐里百姓的恩人!”
其实。
刘协在听完韦康的家事和谋划后,已经大致猜到了对方的心思——
如今,王允谋划失败,关东联军再次退败,再加上董卓此次在河东的战果,已经让这些聪明人意识到,董卓短时间内必然不可能会失势!那些关东诸侯短时间内也必然不可能攻入关中。
所以这些在关中的世家急需要找一个靠山。
哪怕这个靠山是杀人如麻、名声败坏的董卓,他们依旧不得不闭着眼睛亲上去,以保全自己的宗族产业。
从某种角度来说,和之前的马腾一样,韦康此时的献策同样是见风使舵。
但无论如何,这风的方向,终究是大汉的方向,是朝廷的方向,使刘协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元将此计若成,朕必然会代槐里父老谢过元将!太师也会将元将的功劳记在心中!是吧?”
董卓点头。
“汝父虽被孤表为凉州牧,但因道路阻塞,其实一直未去上任。若是此次能够事成,那就将他迁为九卿这样的朝官,不用在路上奔波。”
韦康此次来,也不是为了金银财宝或者官爵声望这些蝇头小利来的。
他真正想要的,还是在刘协、董卓面前混个眼熟,占得先机。
所以刘协也就给了他想要的,三言两语之间就在暗中完成了一次政治交换。
“谢陛下!谢太师!”
韦康听到董卓的承诺,亦是满腔斗志!
成了!
韦氏,第一时间就抱上了天子和董卓的大腿!
至于日后会不会被关东世家唾骂……那等到以后再说!
现在关中世家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而不应该去考虑什么名声、什么贞洁。
再说……
效忠朝廷,效忠天子,效忠太师,这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反倒是关东世家,竟然敢进犯我大汉朝廷,这不是汉贼是什么?
明明是他们的错,他们哪有脸来骂我?
我呸!
……
想必日后,为董卓辩经的关中大儒只会越来越多,直到双方哪一方中出现绝对的胜者。
韦康等到天色稍稍黯淡,便悄悄将几分书信绑好,射到了城池角落。
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等到了火光,等到了骚动。
等到城墙上的百姓犹如烈火一般汹涌燃烧,刘协便知道,韦康的计策,竟然还真的成了!
“世家之威,恐怖如斯啊!”
但此刻不是想这些东西的时候。
因为当骚乱扩散到极致时,轰然传出一声巨响——
槐里县城的城门,开了!
而就在城门开启的刹那,一道人影从城墙上急速坠落,重重摔到城门口,成了一滩烂泥。
是韩遂。
“兵马直接入城,从韩遂的尸身上踩过去!”
刘协下达了一道有生以来最为残暴的命令,可他却并未觉得有丝毫不妥。
韩遂既已伏诛,那最后要面对的,自然只有一人!
刘协与董卓对视:“终于要见到王子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