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第138章 出卖董卓

“袁本初,你是不是耳朵有毛病?”

李儒敲了两下剑柄,然后一把将其弹开。

“我都说了我本就是细作,本身就是行张仪、苏秦之事的弃子。谁和你说我是伍子胥了?”

“不过道理我懂,若是什么都拿不出来,你也不会信我。”

李儒挺直身子——

“我有河东军情要讲!”

“讲!”

“董卓已决定今年开春之后,立刻用兵,自河东北上太原,彻底夺取并州!”

消息一出,满堂皆惊!

郭图失声:“不可能!”

“如今关中天灾人祸不断,朝关东各处求购粮食救灾,哪还有余力发动进攻?”

“况且,之前董卓不是说好了今年不动兵事吗?怎会这般出尔反尔?李儒!汝莫要蒙骗袁公!”

李儒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郭图……

“郭公则,你昔日不过一计吏。我本以为你如今已经脱胎换骨,却想不到还是这般愚蠢!”

郭图脸色红涨。

李儒询问:“关中确实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关他董卓什么事?你们难道觉得董卓真的是一个仁物爱民之人吗?他各处购买粮食,不过是为了兵事着想!至于关中百姓会饿死多少人,你们以为董卓会在乎吗?”

“至于出尔反尔……董卓那样的汉贼,难道会在乎这些小事吗?亏你还做了朝廷的尚书令,当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被李儒一通数落,但郭图却仿佛察觉到了什么盲点!

对了!

他终于明白,为何自己一直以来有种诡异的感觉。

董卓素来残暴,可他竟然愿意购买粮食去救灾?

这样的画风属实令人感到违和!董卓难道还能突然转了性子不成?

现在听到李儒这么一解释,他便彻底明白过来!

董卓,还是那个残暴的董卓!

所谓的“买粮”,不过是董卓狡诈虚伪的又一招骗术!

不光是郭图,便是袁绍此刻也莫名心安。

就应该如此!

李儒口中的那个董卓,才是他们认知中的董卓!

购买粮食?救治灾民?颁布仁政?

那是董卓应该做的事情吗?

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此刻都相信了李儒!

其实并不是相信李儒。而是相信董卓,相信他们印象中的那个董卓!

“文优,失礼了。”

袁绍可谓枭雄,也不顾自己的宝剑刚才还搭在李儒脖子上,直接就乐呵呵的上前将李儒扶起。

“孤自然相信文优,只是董卓奸诈,孤实在是不得不小心。”

“文优既能弃暗投明,孤自是心中欣喜,应当以礼待之!”

……

方才的杀气、威势,全都变成了一团和气。

“文优志气高远,素有名声,如今辅佐真正的天子,必然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真正的天子?

如今袁绍,连“刘”这个姓氏,都不愿提起了吗?

崔琰在一旁微微侧目,对正在拉拢李儒的袁绍愈发有些不满。

可谁知,李儒却并不领情。

他摇头道:“河北朝廷,怕是难成大业!”

……

这已经不能称作狂傲了,完全就是不识抬举!

袁绍强压心中怒意:“文优为何有此言论?可是在前来河北的路上看到什么龌龊之事?若是真有此事,还请速速告知,孤一定严厉惩戒涉事官吏!”

不但礼贤下士,便是态度都没有一丝毛病。

袁绍本以为,自己这般多少会令李儒对自己有些尊敬之意,却不想李儒变本加厉,直接略过了袁绍,去询问一言未发的崔琰:“敢问足下可是河北士人?”

“清河崔琰,崔季珪。”

崔琰神色倨傲,显然是有些看不上李儒。

而李儒直接拉住袁绍的衣袖,另一只手则是指向崔琰:“袁公!此贼便是朝廷大贼!还请速速斩之!”

……

……

袁绍自诩出身名门,半生见过的风景已经足够精彩。

但今日李儒三番两次的不按常理出牌,已然是将袁绍闹腾的全然没了脾气。

直接找上门,说自己是细作就算了,现在竟然直接让自己斩了崔琰?斩了这位河北名士?

李儒……莫不是遭受董卓酷刑太重,已经得了失心疯不成?

“文优,此乃崔琰,崔季珪,乃河北名士,并非大贼。”

李儒冷笑:“士族,便是大贼!”

袁绍、崔琰、郭图齐齐一怔。

“袁公可知我为何说河北朝廷永无成就大业的机会?”

“如今恰逢乱世,自当有草莽英雄独掌权柄,以天命之身青史留名!”

“可如今士族沆瀣一气,在各地抱团取暖,对抗中枢……这般作为,让英雄如何能够独掌权柄?”

“关中董卓,虽不算英雄,却无人能够掣肘于他!”

“在董卓还未掌权之时,他就杀了一批关中士族。”

“在迁都长安后,他又杀了一批关中士族!”

“之前王允谋事败露,更是将关中最后敢于反抗董卓的士族杀干净了!”

“现在剩下的那些士人,董卓让他们走十步,他们就绝对不敢走九步!”

“拥有如此权柄,才是能够成就大业之基!”

“现如今袁公明面上坐拥河北,带甲十万!可其实如何呢?”

李儒再次发出讥笑:“听闻袁公麾下士卒,连太行山中的黑山贼都无法打败?”

“连小小的黑山贼都无法击溃,那日后如何还能成就大业!!!”

李儒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揭袁绍的伤疤!

即便袁绍本身就是仰仗士族,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可正因为有了今天的地位,那些士族反倒是成了掣肘袁绍的阻碍。

尤其是随着河北朝廷建立,袁绍与河北本地士族之间的缝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扩大。

而有关黑山贼的战事,更是让袁绍感到羞恼。

养寇自重……哪怕是再昏庸的诸侯都不会允许手下人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何况袁绍也算不得庸主。

如此,更让这件事成为了袁绍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即便袁绍已经愤恨到如此地步,却还是不能当众撕破脸皮。

“文优此言,还是有失偏彼了。河北士人不仅德高望重,并且一直为国尽忠,没有其余想法。”

“至于与黑山贼的战事,不过是贼人一时猖獗罢了,不日便能将他们彻底清除干净。”

袁绍想要赶紧跳过这个话题:“文优方才说,董卓假意救济灾民,实则是为了战事考虑?”

“正是!”

闻言,袁绍也锁紧眉头。

“太原对于河北来说实在太过重要,是万万不能拱手相让的。”

“但如今太原之地,却还在张燕那群黑山贼寇手中。”

想到此处,袁绍面向郭图:“公则,拟一道诏令,命高干务必在一月之内拿下太原!不然的话,让他提头来见!”

郭图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名义上,这道诏令是下给高干的。

而高干是袁绍的亲外甥,又是中原人,所以袁绍此举算是大义灭亲。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高干虽然领军前去扫荡并州,但麾下将领可是张郃、高览这样的河北将领。

故此,明面上袁绍是给高干下死命令,实则却是向河北士人发出了最后通牒——

“太原,我袁绍必然要拿在手中!”

果不其然。

在袁绍命令郭图下达诏令后,崔琰的神情也变的有些难看。

不过他也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崔琰如今不过朝官,如何能在军事上的事情对袁绍指手画脚?那岂不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而且虽然内斗,但崔琰也深知太原对于河北的重要性。

一旦太原丢了,被董卓掌控在手中,那对整个河北都是绝对的灭顶之灾!

昔日,公孙瓒以白马义从纵横河北时,就足够令人胆寒。

若是董卓的西凉铁骑从太行山中宣泄下来,那河北拿什么阻挡?

故此,便是不想认,河北士族也要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而袁绍此刻心情大好!

虽然他还是有些厌恶李儒的狂傲,却对李儒的到来无比欣喜!

仅仅一条消息,就让他压过了河北士族一头,夺回了太原郡!

与真实的利益相比,些许不敬,他袁绍也不是不能忍受。

“来,文优,你与孤仔细说说,当日董卓是如何强逼你鸩杀天子的?还是说其实你并没有做此事,不过是董卓栽赃陷害?来来来,总之细聊……”

眼见袁绍对待李儒好似座上宾,崔琰心中更是有些怒气。

“袁公,如此外宽内忌,难道不觉得厚此薄彼吗!”

——————

………………

太原郡治所,晋阳。

几个守城的黑山贼兵聚集在一起,点起篝火取暖。

“听大首领的意思,是要我们撤出晋阳,把这里交给袁绍?”

“……”

几名贼兵都有些沉默。

“娘的!打袁绍死了那么多弟兄!乡亲!结果现在你告诉我要将太原拱手相让?这到底是在做什么?过家家吗???”

有一年纪较轻的贼兵突然破口大骂!

明明说好的,他们跟着张燕干,是为了保护父老乡亲,是为了讨伐不行人道的朝廷,是为了与权贵抗争到底,是为了让天下人都有食吃,有衣穿……

为了这些,究竟死了多少人?

可现在你却告诉我,与袁绍的对抗,不过是在演戏?

他们拼死守护的财富和土地,统统可以拱手相让!

那他们这些跟着起事的士卒算什么?玩具吗?耗材吗?

他们的理想、抱负,又算什么?难道是哄骗他们编造出的谎言吗?

那些渠帅们念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时,内心当真不会发笑吗?

“啧!行了!”

想必年轻人的不甘,几个老卒明显都很淡定。

“世道不是一直如此吗?”

“管他喊什么号子,能把每日的粮晌发够,让我们养得起婆姨和儿子,那老子就愿意跟着他干!”

“什么理想?什么大义?也就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有那些腐儒相信这些。理想再好,还能填饱肚子不成?”

那年岁最大的老卒更是揭穿了昔日的真相——

“当时太平教起事,你以为大家伙是信了大贤良师的话跟着他干吗?”

“错!”

“是因为大贤良师是真的能给我们看病,真的能给我们这些穷人喝口热汤,真的将夺得的粮食分给我们,让我们填饱肚子!”

“若非如此,你以为谁愿意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去造反?啊?”

几个老卒你一言我一语,毫不留情的将曾经温暖又虚伪的假象撕的粉碎,又将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缓缓道出。

“后生,我与你说个实在话。”

“等你有了自己的婆娘,有了自己的娃,你就知道,什么都他娘的是假的!只有吃到自己家里人肚子里的粮食才是真的!”

“一天天的,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好好吃饭,好好过日子!多攒些钱财,这才是你该干的事情!”

说话间,老卒见到城门口有一支商队行来,便果断抛下了对年轻人的说教,笑嘻嘻来到对方面前。

对面的东家显然也是老手。

不但偷偷往老卒手中塞了一个鼓囊囊的钱包,还从车上搬下来几袋粮食,放在老卒身边。

上道!

什么检查也不过是随意瞅上两眼,挥挥手就让对方通行。

老卒重新坐了回来,将钱包中一串串的五铢钱分给大伙。

“看!这才是好东西!才是你该想的东西!”

老卒还专门将一串五铢钱丢给方才的年轻人。

“下次你自己去,锻炼锻炼。可惜了晋阳这么个好地方,我等这一走,只怕再也捞不到这样的肥差了。”

年轻人刚才固然义愤填膺。

但在那五铢钱朝他砸来的时候,他还是果断的放入怀中。

“老哥哥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从南面来的商队来的太勤了?南面的河东那里不是说都是敌人吗?这般频繁来往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年轻人的一再追问终于让老卒有些不耐——

“来的勤快对我们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你管河东那边是谁?连上面那些大人物都不在乎,偷偷和他们做生意,你倒是会为他们操心!”

老卒骂骂咧咧:“真不长记性!我就看你以后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些大人物会不会对你也是这般上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