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三 第155章 千里觅封侯!

贾诩听到荀攸想要随军出征,一言不发。

待到了尚书台,要去办理荀攸的旌节时,贾诩才难得主动对荀攸开口——

“终于摆脱尚书台的政务了,可喜可贺。”

荀攸接过自己的旌节,上面的身份已经从“黄门侍郎”变作“柱国将军参军”。

“尚书台乃是处理朝廷政务的中枢所在,不知有多少人削尖脑袋也要往这里调任,怎么贾令君反倒是对尚书台这般嫌弃?”

“呵。”

对荀攸的这场面话,贾诩只是笑而不语。

尚书令确实权柄甚重。

可权柄,往往也意味着危险。

就比如这一次董旻之事。

当时贾诩只是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却不小心令董卓的弟弟丢掉性命。

也就董卓没有迁怒旁人……或者说董卓在天子的引导之下,已经不像先前那般暴虐,不然贾诩估计自己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但偏偏。

因为贾诩凉州人的身份,因为天子与太师之间的特殊关系,他就是想要学萧何自污自保都做不到。

故此,看着荀攸终于能离开尚书台,贾诩心中也是难得酝酿出一点惆怅。

荀攸其实也知道贾诩到底在说什么。

只是因为之前那件事,荀攸对贾诩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埋怨。

不过既然他如今要离开尚书台,那有些话也应当与贾诩说清楚。

“贾令君,其实天子之前召我入宫了一次。”

贾诩瞳孔松了松:“确有此事,我记得是去年临冬,天子唤你入宫,向你询问荀彧的事情?”

“正是,不过当时天子还告诉了我另一件事。”

荀攸首次郑重的朝着贾诩行礼:“之前若非贾令君相救,将我与士孙瑞的谈话呈递给太师,只怕太师回来后依旧会杀我。”

“此为救命之恩,攸没齿难忘。”

贾诩没想到天子竟然将此事告知了荀攸,当即有些不忿,觉得天子应当与自己知会一声。

“一码归一码,你那日在尚书台中,有倾覆汉室、谋害天子之嫌,我必须要对你小心谨慎,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天子对我的知遇之恩。”

“之后又见你确实才华在身,不应这般故去,这才将你的言辞告知太师……至于最后决定杀不杀你的,还是天子与太师,而不是我。”

贾诩即便到现在也不承认是自己救了荀攸,依旧低调。

但荀攸也不在乎。

“世人皆以为贾令君名不符实,不配担任尚书令之职。”

“但攸却知道,贾令君不过是精于谋生,不喜扬名罢了。没有名士推崇贾令君,也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贾令君的才智罢了,而且贾令君对待天子同样是忠心耿耿,也正是因为如此,天子才将朝廷的政务全权托付给贾令君吧?”

荀攸一般不夸人。

可一旦夸起来,倒是让贾诩还挺受用的。

“公达临行之前与我说这些,怕不仅仅是要化解昔日芥蒂吧?”

“自然。”

荀攸承认了自己另有所图。

“吾虽离开尚书台,但叔叔荀彧还在尚书台做事。”

“世人常言我那叔叔七窍玲珑,长袖善舞。但我却知道,其本心极为刚烈,不然也不至于来到关中,辅佐天子。”

“若是我那叔叔以后有得罪贾令君或者太师的地方,还望贾令君能够宽大处置。”

亲族,血浓于水啊。

荀攸在尚书台待的这些日子,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此处的压力。

不光要面对大汉朝如今诡异的政治格局,顶头上司还是个小心眼的……

无论如何,荀攸都想为荀彧拉来一份保护。

“荀文若才智双绝,不但被评为王佐之才,就连天子都对其赞赏有加……又怎么会受到处置呢?公达还是多虑了。”

虽没有明说,但贾诩的语气显然还是应下了此事。

“只是……”

贾诩话锋一转:“你为何会以为我会针对荀彧?难道觉得我是小肚鸡肠之人吗?”

荀攸额上流下一滴冷汗——

“下官不敢!”

贾诩的脸始终严肃。

但下一刻,猛地笑了起来:“不过说个玩笑而已,公达不必这般紧张。”

“对了,方才公达说‘世人皆以为贾令君名不符实,不配担任尚书令之职’?敢问公达说的“世人”是谁?”

……

荀攸揣着自己旌节,脚步虚浮的从尚书台中走出。

和贾诩在一起,消耗的心神实在太大了!

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在知道贾诩曾对自己施以援手后,还是让自己叔叔荀彧离贾诩远点。

荀攸走下台阶,无论如何,他终于是不用搅在这尚书台中,终日头疼度日了。

此时从台阶下走来两名文吏。

两人相貌都颇为神俊,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

他二人朝着荀攸行礼,荀攸一时好奇,本想询问他二人的姓名官职,不过一想到自己已经不在尚书台中从事政务,便熄灭了这样的心思。

“敢问上官,贾令君在其中吗?”

“在的。”

荀攸没想到二人反而主动朝自己搭话,其中一人甚至主动问起了军情——

“敢问上官,朝廷是否要出兵征讨羌人,平定凉州了?”

荀攸自不会将军情泄密,而是皱眉询问:“汝等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又来查证此事做什么?”

这两人都操着扶风口音,荀攸要小心一手是凉州的细作。

二人朝着荀攸拱手道:“实不相瞒,我二人都是贾令君近期新提拔的县令!”

“朝廷要用兵的消息……是因为家父与太常韦端是世交,从其闲聊中探得了这个消息。”

“上官放心,我二人再未对任何人提起此事。只是想着借此机会跟随大军前往西面建功立业!”

荀攸这才释然。

“你二人是想学班定远投笔从戎?”

二人听荀攸将自己比作班超,没有丝毫腼腆之意,反而认下此事!

“正要学班定远故事!为大汉开疆辟土!自马上建功立业!”

好气势!

荀攸眼前一亮,只觉这二人的志气惊人。

“你们年纪轻轻就已是县令,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可若是跟从大军,很有可能是从一介白身做起……而且我听你说你父和太常韦端是故交,想必也是关中名士,日后自可安稳升迁,何必要前往苦寒之地饮霜雪、枕矛革呢?”

二人依然丝毫不惧!

“便是白身又当如何?”

“前往凉州,求的就是一个建功立业!若是日后不能食俸两千石,那是白身还是千石佐吏,又有何区别?千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这才是我等大汉良家子的志向啊!”

好一个‘千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

荀攸察觉到对方的意志如此坚定后,亦是点头赞扬。

只是……

荀攸默默回想了一下。

自己现在的品秩好像就是千石……

从这两个年轻人的身上,荀攸仿佛看到了李儒的影子。

功利、胆大。

但同时,也充斥着朝气!

这样的人逐渐涌现出来,看来日后果真会是大争之世啊!

荀攸终究还是没忍住,询问起二人的名字。

“孟达!字子敬!扶风郡平陵县人,家父乃是前任凉州刺史孟他!”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祖父乃扶风法高卿!”

听到二人告知姓名,荀攸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不错。

一人是两千石刺史之子,一人是关中大儒法真,法高卿之后。

这样本该前途无忧的公卿之子却愿意前往凉州建功立业……大汉有望啊!

荀攸朝二人点头示意,便轻轻离去,期待日后在凉州的相见。

孟达在荀攸走远后才猛的一拍脑门:“忘了询问那位上官的名字!看他品级不低,若是结个善缘,对以后也有益处!”

法正倒是不以为然:“我二人是要前往凉州建功立业的,又不在官僚中厮混,就算认识尚书台的人又如何?”

“我法孝直是要成为两千石大员的人!可不愿与他人虚与委蛇!只待我拖紫垂青之日,自有如他那般的小吏前来向我拜见。”

“唉,孝直你啊……”

孟达叹气摇头。

自己这位好友哪里都好,才华学识都远超他人,日后的成就别说两千石,便是三公九卿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是性子有点乖张,若非珍视其才华且宽宏大量的人,只怕是难有上官容他。

“只盼此次前往凉州后的上官是这样的人吧。”

不然的话,就只能乞求有更大的上官赏识了。

但贾诩他们又并不熟悉,难不成还有更大的上官能够保全他们吗?

所以法正这性子,得改!

二人在门口递上名帖,见到了贾诩,向贾诩诉说了自己的意图。

贾诩在纠结一番后,还是决定了放人。

这一次陇西之战注定艰难,而法正、孟达的才华他都是知晓的,将这二人派到凉州,也能为胜利添上一丝保障。

只是让贾诩不快的是,这两个小子竟然在自己刚刚给他们提拔后就要跑路?

……

不过一想到现在尚书台的政务大都是荀彧在处理,就算人跑了,最后累的也是荀彧而不是他,贾诩瞬间就觉得有些无所谓。

至于方才荀攸那番要他帮衬荀彧的话,更是被贾诩全然抛之脑后。

贾诩看着法正、孟达二人朝气蓬勃的背影,亦是有些感慨——

“劝君惜取少年时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