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三 第183章 多事之秋

太师府。

董卓粗大的手指放到刘万胜的胸口,小小的刘万胜见到擎天一柱袭来,整个四肢也都舒展开来。

随后董卓将自己的手挪开,刘万胜又缩成了小小的一团。

再把手伸过去,刘万胜又一次展开,好似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玩具一般兴奋。

逗弄刘万胜的董卓毫无疑问更兴奋!

毫无疑问,这就是自己的种!

你看那眼睛、鼻子、嘴!

“咯咯咯。”

随着刘万胜突然发出一阵笑声,瞬间将董卓也都逗笑,忍不住上前用自己黝黑的大嘴唇子狠狠贴了上去。

“哇!!”

这一下好似拉响了鸣嘀,刘万胜“挠”的一下便哭起来,董卓赶紧将自己的下巴抬起,有些埋怨的揪着自己的胡子。

董卓的胡须美而浓密,一向都是董卓心中的骄傲,但此刻他却恨不得将自己下巴的胡须全都拿刀割干净,免得伤到了自己的宝贝儿子!

此刻周围有奶娘过来,将刘万胜抱到怀中摇晃,并喂以乳汁,刘万胜这才消停下来,抓着静静吸吮。

董卓双眼始终都在刘万胜的身上没有移开过——

“像我!像我!哈哈哈哈!吃相也和我一模一样!”

此时有侍者来报,说是贾诩、荀彧来报。

董卓虽然依依不舍,却也知道贾诩那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既然来到府中,必然是有要事。

吩咐左右一定要看好刘万胜,莫要让他受到惊扰,董卓这才掩门而出。

不过就在掩住的门很快就又被推开,董卓还是有点舍不得,来到还在吃奶的刘万胜面前又拿手指弹了两下刘万胜的脸蛋,方才再次离去。

“太师。”

贾诩、荀彧手中抱着的,正是刘协从临洮送来的那些讼状。

董卓随手拿过一份读了起来,下一刻面上的慈爱便全部化为乌有。

贾诩、荀彧将讼状放在一旁,供董卓慢慢查看……

一份。

两份。

三分。

……

董卓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熟悉的人,

熟悉的事。

但却以一种极不熟悉的组合方式出现在了一起。

贾诩微微抬眼,见董卓已经是翻完最后一页讼状,便静静等待着董卓的决断。

“这些东西……当真是天子送来的?”

“正是。”

“……”

“已往长安方向而来?”

“正是。”

“……”

董卓的手指放到桌案上,开始不断敲击。

越敲越快,任谁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烦躁情绪。

“文和,孤问你一件事情。”

“太师请说。”

“董璜,能不能保?”

一侧的荀彧微微一愣。

什么叫做董璜能不能保?

太师……竟只想保董璜一个?

贾诩对董卓此问反倒没有奇怪。

甚至凭借他那流利的回答速度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早就在琢磨这件事情——

“要看太师想将董璜保到什么地步。”

“能活命,尽量不要受刑。”

“那就要对其余人狠一些。”

贾诩言及汉律中的一些常识——

昔日高祖入关中,以为秦法过于繁苛,便立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三章之约。

汉室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也就是《九章律》。

之后,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

《汉律》极其严苛,若是真的按照《汉律》来定罪论罪,那只怕朝廷公卿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要拉下去下诏狱!

故此,还有与“律”相对应的“令”。

在“律”、“令”之外,还有程、科、品、条、比、例这些补充条文。

而这些补充的条文,其实就是变相给了权贵们钻法律漏洞提供了条件。

现在董卓要保董璜,可以。

但要付出代价。

“孤为太师、国公!难道还不能保下一个董璜吗?”

董卓以势压人,便是荀彧都以为凭借贾诩的性子,此时多半会选择退让,谁知贾诩却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昔日便是制订《九章律》的萧何也因贪污之罪受到了律令的惩处,太师如今想要不顾律令,直接保全董璜,这样真的合乎礼法吗?”

不是不能保。

但不能直接保。

不然那么多的程、科、品、条、比、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大汉律令神圣而不可侵犯。

若是董卓因为此事开了条口子,那带来的后果是谁都承担不起的。

“混账!”

董卓突然喝骂,荀彧还以为董卓是在怒斥贾诩,结果发现董卓在骂的时候竟然是对着讼状骂的。

“他怎么能做这样的蠢事?敢在临洮那里种植什么牡丹?还敢在后院圈养什么虎豹?还敢欺压乡里邻间,他难道不知道这些人才是董氏的支柱吗!”

董卓是董氏的创业者。

而董卓是如何创业的?

自然是凭借军功创业!

但一开始怎么立下的军功?

西凉铁骑?羌人首领?

一开始谁会搭理董卓?

不还是那些同乡的故友吗?

包括董卓最为精锐的飞熊军中,里面的老卒大都也是临洮人。

若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留在家乡的亲人被董卓的亲眷欺负了,他们又会怎么想?

所以在董卓心中,这一开始就不仅仅是自己亲眷的事情。

而是自己亲眷,与自己立身之本之间的矛盾!

蠢!

愚不可及!

见到董卓暴怒,贾诩此刻也说出了方案——

“太师,陛下既然是将董璜这些人先送往长安,而不是就地按照汉律定罪,心中必然已是有了章程。”

“若是太师真的愿意不顾一切代价保全董璜,不如等到天子回来后,再做打算。”

……

正如刘协将处理这场政治风波的皮球踢给贾诩一样,贾诩也在董卓面前将如何保全董璜的问题踢给了刘协。

但荀彧看看贾诩,又看看董卓,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自己跟着贾诩前来太师住处,不是为了解决陛下与太师之间有可能爆发的政治风波吗?

可为何,他二人连提都没有提上一嘴?

不但没有提,董卓自己甚至直接认下了这笔账,直接就默认了这些罪行确实是自己的族人犯下的错误,而不是天子故意陷害。

这……对吗?

本来荀彧都已经做好了死谏的准备。

但想象中的争锋相对却并没有出现,无论是董卓还是贾诩都下意识的开始走起下一个流程,丝毫没有怀疑这些讼状的真实性。

……

直到从董卓府邸中退出来,董卓和贾诩之前甚至连提都没有提及一下。

“贾令君,这……”

“嘘。”

贾诩将手放在唇边,示意荀彧噤声。

“既然太师没有提,那不就是最好的结果吗?”

荀彧挠着头:“有没有可能是太师没有想到?”

贾诩:“……”

没好气的瞪了荀彧一眼。

“太师只是更擅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政务,并不是说太师就什么都不知道、不清楚。”

“倘若太师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现在的朝廷早就是王允做主了。”

“太师如此处置,显然只有一个答案。”

而这个答案,自然也是显而易见。

荀彧脸上露出释然。

“既然如此,下官也就放心了。”

贾诩正了正衣冠:“我早说过,不要去怀疑陛下。”

“随意揣测陛下与太师,只会给自己酿成大错。”

荀彧不好意思的朝着贾诩行礼:“贾令君的话,我记下了。”

无事一身轻。

荀彧只觉得走路都轻快了几分。

眼下他也不想回到尚书台去,而是转身回了自家宅院。

有时候,也该学学贾诩,不为公务缠身,多去想些别的东西。

也就在这个时候,荀彧眼中的长安好似突然脱去了一层灰尘,变得愈发喜人。

到了家中,荀彧换上常服,给自己点了熏香,舒舒服服的沐浴过后,便将湿漉漉的头发搭在一侧,随手挑了一卷《西京杂记》放在手上阅读。

《西京杂记》乃刘歆所著,记载的都是一些逸闻趣事。

比如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

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

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

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

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

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

若是以往,荀彧是绝不会翻看这些杂文的,只会觉得阅读这些东西未免有荒废岁月之嫌。

但此刻,荀彧却读的津津有味,全然忘记了外界的诸多纷扰。

待读完一卷,虽熏香已尽,发梢已干,便是星月都已悄然爬上屋顶,荀彧却并不觉得疲倦,反而是神清气爽。

“难怪贾令君平日里总是将政务推脱给我,原来日子竟是能过的这般惬意。”

长发披肩,荀彧步于庭中,只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再定睛一看,才道是竹柏影也。

可惜这般的惬意终究不得长久。

就在荀彧一人于庭中踱步之时,却有府中侍者闯入打搅,将一院落的积水荡起阵阵涟漪。

“主上,谒者仆射皇甫郦求见。”

不在白日拜见,而是在黑夜阴影中悄悄找上门来。

荀彧微微一叹,心境也是跟着这院中涟漪震荡起来。

“终究还是多事之秋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