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四 第264章 高祖之风?

“但朕有些事情也要和你们说明。”

刘协看到二人的神色,便知道二人想多了。

“此次战事过后,军队制度肯定要有所改革。”

“以往的将军,与现在的将军,怕是在地位上有些不同了。”

放在以前,一个校尉手中动辄就有数千兵马,典型的便是北军五校。

便是皇甫嵩、卢植、朱儁他们率军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初始职位也不过是中郎将。

至于将军,更是数量稀少,而且没有实权。

但随着战事的逐渐频繁,大汉显然不可能再去吝啬将军之位的授予。

随着军功的逐渐增加,将军、中郎将的称号肯定会“增发”,其含金量也必然会出现贬值。

“所以,你二人不必有太大的负担。”

听完天子的解释,郝昭、郭淮心中稍稍一安。

老实说,若是真的将他们的位置突然提到与现在吕布、牛辅一个级别的杂号将军上,他们自己都会惶恐不安。

现在听天子这么解释,二人这才欣然接受自己的将军之位。

“你二人都是少年俊才,日后早晚要出一番事业。”

刘协勉励二人:“打仗打到最后,不可能只凭勇武,你二人要多去读些书籍……兵书、算术书,还有医书,都可以去看看。”

“喏。”

刘协说完,便在一旁的桌案上翻找着什么。

“这些东西还未记录成册,但都是朕自己闲时随便解出来的一些题目,你二人都拿去看看。”

“喏!”

两人拿到手中,见上面不光是有一些关于行军测算的算术题目,还有天子写的一些“细蛊”之论,显然都是为了战事用心整理出的要点。

“很多东西,比如“细蛊”之说,大多老人都会觉得危言耸听,从而不屑一顾。但你二人都是年轻人,从身边之事中都应该能够发现此类案例比比皆是,只要稍微思索便能想到其中缘故。”

如今有不少士卒在战场上都受了伤害,“细蛊”一事也再次被刘协提及,顺便也是告知了郝昭、郭淮等年轻将领,让他们小心防范,尊敬生命。

若是能在“小心防范”的基础上“仔细钻研”一下,那显然就更好了~

“谢过陛下!”

二人得了官职、爵位,又亲受天子“传道”,多少有些晕头转向,谢完恩后便迷迷糊糊的出了天子行帐,甚至险些和后进来的一人撞上。

正进门的沮授避开郝昭、郭淮二人,来到帐中,面见刘协,口称天子。

“朕也算是伯枢的天子吗?”

刘协与方才接见郝昭、郭淮时温和的态度截然不同,浑身散发出杀气,令沮授不敢直视。

“论你主,难道不该是袁绍吗?”

“论你的天子,不该是那个东海王后裔刘和吗?”

“朕至今还记得,袁绍昔日册立刘和为天子的时候,可是直接将东海王立为了后汉大宗,甚至造谣朕并非孝灵皇帝之子……这些东西,难道是朕记错了?”

沮授跪倒在地,虽冷汗直冒,却还是辩解道:“当时确是无可奈何。”

刘协被气的发笑。

无可奈何,所以册立了一名天子?建立了一个伪朝廷?

刘协摇着头,却也知道这些士人的脾性。

“那朕现在杀你,是不是也是无可奈何呢?”

沮授在听到刘协似乎对自己真的起了杀意后,反倒不似之前那般诚惶诚恐,而是挺直脊梁:“君要臣死,臣自然不得不死!”

“别在朕面前扮的和个忠臣一样,朕看不惯你们这幅样子。”

刘协有时都搞不懂这些士人是怎么想的。

嘴上全是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的话,做的却又全是腌臜龌龊、分裂国家的事。

要是沮授这个时候能站起身来骂自己一顿,刘协说不定反而会对沮授起钦佩之心。

两面三刀,刘协当真看不惯。

“沮授,你可知袁绍为何会败给朕?”

刘协本以为沮授会默不作答,谁料沮授却是点头。

“袁公终究是外宽内忌,不能使其麾下众志成城。”

“方才罪臣见陛下先行召见了立下军功的郝昭、郭淮两位将军,予其封赏后,这才招呼罪臣进来……”

“若是换成袁公,大概会第一时间先召见我来此地,以体现自己的仁义。之后才会给有功之士封赏。”

“袁公如此刻薄对待内外,又如何能够令麾下对他臣服呢?想必这就是袁公失败的原因吧?”

“……”

沮授将袁绍的失败,归结到了其性格上面。

在他看来,若是袁绍也能和天子信任董卓,信任西凉军一般信任河北世家,只怕天下早就落入到袁绍手中了!

“呵。”

刘协发出一声嗤笑。

沮授不解:“天子何故发笑,难道罪臣说的不对?”

“当然不对。”

刘协看了眼沮授。

“世人常说袁绍内忌外宽,不似人君……但朕却要为袁绍说句公道话。”

“袁绍虽罪恶多端,但到底也算是枭雄,不至于那般愚蠢。你们以为袁绍是败在了自己的性格和才能上,属实有些太过小看袁本初了。”

沮授愕然。

刘协继续道:“外宽内忌,并非袁绍的性格,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做。”

“朕之前曾与人说过,张角、太师、袁绍,都是挑战者。”

“张角想以寒门之力挑战世家豪门与巍巍皇权。”

“袁绍想以世家豪门挑战巍巍皇权。”

“太师却是要合寒门之力与巍巍皇权挑战世家豪门。”

“每种选择都有其要面对的困难。”

“寒门式微,袁绍甚至根本没有将其放在眼中过。”

“皇权旁落,又有袁绍、袁术这样的人在,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

“故此,无论是张角还是太师,走的都是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自然走的都要艰苦些。”

“袁绍自以为制衡世家,效仿世祖皇帝刘秀那样就能变得轻松些,但其终究是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也小瞧了世祖皇帝的能耐。”

制衡世家……

哪来的那般容易?

从古到今,也不过是出了刘秀那么一个大怪物,外加孙权那么个小怪物而已。

都说袁绍外宽内忌,那曹操呢?

曹操后来也是逼死了荀彧,并且将自己的势力迁徙到了河北,让河北世家与一直扶持他的颍川世家制衡,以确保自己与子嗣手中的权力。

从选择了世家这条路开始,很多事情的结局便已经注定。

尤其是世家的存在注定会威胁到皇权,所谓的“外宽内忌”,本质上不过是一条制衡的手段。

历史上袁绍“外宽内忌”了一辈子,死后不还是被人篡改了遗命,促成了袁家分裂,然后让曹操捡了便宜?

对袁绍的失败。

对曹操的失败。

甚至对于晋朝的失败。

刘协统一归纳为——阶级的局限性。

认知上的缺失让他们以为皇权是被世家撑起来的,所以便开始宽待世家,讨好世家。

这就导致了便是沮授这样世家出身的士人,还真的就以为世界缺了他们就不行,皇权离了他们就玩不转,无论是百姓还是天子都要舔着他们。

这样的认知铸就了他们的狂妄自大,导致了便是沮授这个为臣之人,都敢光明正大的说出袁绍“外宽内忌”的言论来。

沮授此刻眼神有些迷离,显然被天子的话击碎了心中某些固有的认知。

“不过你这么认为也是好事。”

刘协突然有些玩味。

“你既然认为袁绍外宽内忌,想必河北群臣中抱有和你一般想法的群臣不在少数。”

“朕倒是很想知道,当你们都开始质疑起袁绍后,袁绍还会不会继续拉拢你们。”

若是整个河北世家都开始背叛袁绍,那袁绍还会不会坚持走“世家路线”。

可若是不走“世家路线”,袁绍还能如何?

与其让袁绍在浑浑噩噩中失败,为什么不让袁绍在清醒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无可奈何,去杀人诛心呢?

刘协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朕本来是想杀你的。”

沮授这样的河北士族话事人,与现在的朝廷和天子有着天然的对立性,一旦俘获,必然就是一个死字。

但现在,刘协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沮授见到天子如此,亦是心头一动,知道自己怕是有了生还的可能。

不过就在这时,刘协却突然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舒缓自己脑海中传来的阵痛。

“算了,朕还没有想好。”

“朕连续三天没睡,总归是有些困了,现在脑子里一团浆糊,想不明白诸多事情。”

刘协起身,摆了摆手。

“朕先去睡一觉,你在这里候着。”

“等朕睡醒后,再来决定杀不杀你。”

说完。

刘协竟真的抛下了跪在原地的沮授,独自回到后面睡觉,不多时便传来了鼾声。

沮授:?

天子能不能不要这么随便?

睡醒后才要决定杀不杀自己?

自己难不成就要一直在恐惧和惴惴不安中等待着天子睡醒?

……

可从后方传来的鼾声却做不得假,让沮授知道天子恐怕是真的已经睡着了……

天子这样的松弛感让沮授苦笑中又想到史书上的一个人物。

“如此,便是高祖皇帝之风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