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议,曹操终是决定分两路进攻袁术。
其中一路由于禁、夏侯渊率领,直取小沛、彭城,然后往西攻取下邳、东海,全据徐州。
另一路则是由曹操亲自率领,麾下跟有曹洪、乐进等将,前往谯县,逼近下蔡,寻觅机会渡过淮水攻占寿春。
最后,便是留程昱、曹昂等留守许县,防备荆州的刘备。
曹操途径谯县之时,见有盗贼围困一处坞堡,便出手顺势救下。
坞堡中人出来道谢,听闻是曹操之名,便想要率军投靠。
曹操自然欣喜,询问其姓名,才知唤作许褚。
“虽失恶来,却得仲康!这是我曹操的幸事啊!”
刚刚出征,便得遇虎将!这一次的运气,总算是站在了曹操这边。
另一侧。
于禁、夏侯渊面对着防备薄弱的徐州,亦是轻松拿下!
也就是这时,位于青州的袁谭才得知了南方孙策与袁术开战的消息,并赶紧将消息禀报给了邺城的袁绍。
袁绍在得知曹操趁机拿下徐州后,果然暴跳如雷!
“阿瞒如何能私自进军呢?他还有没有将朝廷放在眼中?”
接着,袁绍便要求河北朝廷发下公文,斥责曹操!
但沮授、郭图两人却难得的意见统一,请求袁绍不要在这个时候与曹操为难。
二人的理由一致,那就是随着安邑之战战败,袁绍在安邑足足损失了数万精锐,实力已然大损。
袁绍实力大损,就意味着曹操的实力变强。
河北朝廷……或者说关东士族若是想要抵御关中朝廷,抵御关中府兵,就必须要更加依赖曹操的力量。
这个时候袁绍若是前去斥责曹操,只怕是百害而无一利!
袁绍虽然憋屈,却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最后,袁绍不但没有斥责曹操,反而是予以奖励,升任曹操为大将军、都督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军事。
不过任谁都知道,袁绍心中必然已经记恨上了曹操,二人的关系终究是随着二人实力上的失衡出现了缝隙。
曹操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崛起之势终于变得势不可挡,将要彻底崛起,雄踞中原!
而曹操势不可挡的崛起,便意味着另一件事——
那就是袁术无法挽回的灭亡。
袁术坐镇寿春,初听孙策反叛的时候,还不怎么惊慌。
可接下来,却是坏消息不断。
孙策、周瑜领兵前往江东,并最终在采石矶与纪灵决一死战!
纪灵也是袁术麾下难得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他亲自上书袁术,陈述起这场战事的利弊。
纪灵给袁术的信上说道:“孙策远道而来,不过是凭借着刚刚收复的半个荆州与我们作战,这其实是犯了作战的忌讳!只要我们坚守城池,等到孙策、周瑜的辎重耗尽或者后方生变,自然就可以轻松取胜了。”
本来袁术已经答应了纪灵这一请求。
但当袁术知道了曹操也开始朝他用兵的时候,终究是恐慌了起来,要求纪灵必须对孙策速战速决!
纪灵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若是一直坚守,他还可以逼退孙策,赢得最后的胜利。
可若是正面出战,他又如何能够敌的过孙策与周瑜呢?
纪灵再次上书陈述利弊,但被曹操吓破了胆的袁术却不断开始催促纪灵,要纪灵出战。
为此,袁术不惜一天之内连发十三道金牌,要纪灵速速击败孙策,之后就立刻北上前来抵御曹操!
纪灵无奈,最后只能是硬着头皮出战。
不出意料。
在正面作战当中,孙策、周瑜轻松就击败了纪灵,一举夺取了采石矶这一江东重镇!
纪灵领兵连连后退,一路退到东面的镇江这才退下。
而这时,纪灵身边的将士不过只剩下百余人。
有下属亲信奉劝纪灵渡江北去,但纪灵却流泪道:“我身为袁家的将领,却不能抵御逆贼,还有什么面目回去面见陛下呢?”
言罢,纪灵便投江而去,留下一众士卒为其哭丧。
江东各郡本就是孙策亲自打下来的。
听到纪灵被孙策击败,江东四郡便立刻派人给孙策送上印信,表达了顺从之意。
位于下蔡的曹操在探得难免战事后,也是立即下令渡淮河,进攻寿春!
曹操遵循郭嘉之计,先派人在上游显眼的地方大量打造显眼的大船,将其塞满了整个江面。暗地里却又搜集周围渔家的小船艨艟,在下游渡口偷偷停泊。
等到袁术的水军被吸引到上游之时,曹军便偷偷的乘坐小船渡过淮水,来到寿春城下。
袁术麾下的官僚将领,普遍有一种“恐曹症”。
本来负责拱卫寿春的陈兰、雷薄,在听到曹操已经渡过淮水之后,便直接丢下袁术,率领部曲逃到庐陵郡落草为寇。
其余官员也是逃的逃,散的散,全然没有半点凝聚力。
也就是在这时,袁术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称帝是怎样的笑话!
跌跌撞撞的来到平日里上朝的宫室,看到其中空无一人,心中更是一阵凄苦。
“陛下。”
突然的动静令袁术都吓了一跳。
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尚书令李儒。
“文优竟然没有离朕而去?”
袁术此刻异常欣慰。
“朕果然没有看错人,文优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李儒看着袁术至今都还穿着天子的衮服,而非换上甲胄迎敌,便知道袁术已经彻底完了。
但李儒还是拱手作揖:“陛下对李儒恩重如山,臣实在不敢愧对陛下。”
“但眼下已然这般局面,陛下总不能够坐以待毙。”
听到李儒的话,袁术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文优还有计策能够救朕?”
李儒点头。
“虽不能保全陛下帝号,但倘若运营妥当,说不定能够令陛下保全性命!”
能够保全性命,就已是天大的幸事,袁术哪里还有不从的道理?
“文优请说!”
李儒轻咳几声,终究是说出了自己的计策——
“陛下可求助于袁绍。”
袁术表情一僵。
但李儒仿佛没看到一样,继续谆谆善诱:
“袁绍毕竟是陛下的兄长,有着血脉之亲!如今陛下落难,袁绍怎能不见死不救呢?”
“只要陛下出言,愿意将帝号送给袁绍,让袁绍继承帝位,说不定就能够解开与袁绍之间的恩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