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诞生,闻得消息的百官自是全都奉上礼物庆祝。
一些军中的校尉、将官,也是自发组织起宴席招待客人。
因为这不光是大汉帝国的嫡长子,更是流着西凉军血脉的嫡长子。
随着刘董的诞生,所有西凉军士卒心中仅剩的一丢丢顾虑也顿时烟消云散。
又一个月后,另外一个消息也从宫中传来——
天子已决定册立刚刚满月的刘董为皇太子。
一时间,举国欢庆!
太子者,储君也!
虽然天子近些年来已经向大汉的百姓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天子,但终归是给百姓一种虚幻的危机感。
只因如今宗室凋零,若是没有储君坐在那个位置上,终究是令人有些担忧。
但随着册立太子的消息一出,百姓的心也彻底放回到自己肚子里。
说句不好听的。
即便现在刘协暴毙,大家好歹也都知道应该继续效忠于谁,让大家心中都有了主心骨。
虽然一个才刚刚满月的太子稍稍有些离谱,可即便如何,那也是太子!
随后,宫中陆续再次传来三个好消息。
蔡大家为天子诞下一女,取名易安。
伏贵妃为天子诞下一子,取名世民。
董贵妃为天子诞下一女,取名太平。
忽然之间,便是两名皇子,两名公主的诞生,一时之间大家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庆祝,最终也只能是叹服——
“天子,是真的猛!”
加上近期从各地前来参与科举的士人齐聚长安,一时之间更是将长安的氛围彻底推上了高潮!
……
长安西市一处市肆。
“士元,你怎么看陛下诞下子嗣一事?”
“还能怎么看?当然是好事喽!”
几个操着荆州口音的士子坐在一起,要了些美食饮酒作乐。
被唤作“士元”的士子相貌看上去有些不大聪明,不但稍稍有些对眼,脸上也长了颗带毛的痦子。
他拿起筷子捡了一块肉放入口中,不由闭上双目,好吃的嘴唇都颤抖起来。
“此菜名曰红烧肉,据说是天子专门为体恤皇后研制出的一道菜。”
“能够将腥臊的猪肉做成这样的人间美味……天子莫不真的是神人下凡?”
对面的士子轻轻一笑:“天子是不是神人下凡我不知道,但我旁边这位真可谓是神人!孔明,我说的可对?”
诸葛亮有些无奈:“元直又在取笑我了。”
……
这桌士人,正是前来长安参与科举的诸葛亮、庞统、徐庶、崔钧、石韬、孟建。
徐庶少年侠气,听到诸葛亮自谦,一只被剑柄磨出老茧的大手直接拍到了诸葛亮背上:“连天子都以为你有状元之才,怎么这个时候谦虚起来了?”
说完,徐庶又踹了一脚庞统:“士元!你别耍滑!天子诞下子嗣当然是好事,可我问的又哪是这个?”
庞统趁机又将一块红烧肉塞在嘴里,这才悠哉悠哉的说道:“有什么好说的?无非是天子给子嗣取的名字中都有些门道。”
徐庶偏要听听:“是什么门道?”
“长子用母姓为名,可见天子是将对太师的思念寄托到了太子身上……就是在之后避讳的事情上或许有些难处,却也不是什么大事。”
“二子取名“世民”,显然有“经世济民”之意,算是天子借用子嗣之名展现抱负。而且现在多以单字为名是贵,双字为名是贱。可如今天子主动给皇嗣取下双字名,以后想必也会有更多人效仿。”
庞统倒是乐得如此:“单字取名就那么多,时不时就有重复的。现在天子以身作则,以后总归不会出现那么多同名同姓之人。”
“至于两名公主,一人曰易安,一人曰太平……这名字与皇子名讳的远大抱负不同,反倒是能够体现天子仁德的本性。”
庞统说到这,嘴角还有些局促的笑意:“我猜天子必然是喜欢公主胜过了喜欢皇子。若不然哪有这样取名的?”
“好好吃你的肉!这还堵不上你的嘴?”
徐庶本来是想听个热闹,但当听到庞统连这话都敢说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又踹了庞统一脚。
“不是你让我说的吗?说了你又不乐意!”
庞统显得有些委屈,同时为了补偿自己,也顺便夹走了徐庶的那份红烧肉……
诸葛亮也开口奉劝庞统:“长安不比荆州,士元定要谨言慎行。”
“士元也不希望,好不容易得来的科举机会,就因为一句口舌之快而失去吧?”
建安三年的科举,形势不同于建安一年。
因为朝廷如今光复了益州、荆州,士子的数量增加了数倍。
朝廷显然没条件让这些所有的士子一并参与科举,只能是让各州先行筛选来到长安参与科举的士子。
而筛选的条件,就是默写完整的《建安律》……
没错。
在建安一年的时候,只要你背下完整的《建安律》,那你就能考中,就能担任官吏。
但在建安三年,背下《建安律》不过是参与科举的门槛……
所以庞统当然不想因为胡言乱语几句就被剥夺了资格。
庞统还自嘲的摸着自己那张脸:“也幸亏是有科举。”
“若是之前,凭借我这相貌,如何能够登堂入室,求得仕途呢?”
大汉之前的察举制,对相貌一项也列在考核之内。
而凭借着庞统的相貌,只怕他这辈子都不大可能成为官吏……
故此,即便庞统并不是寒门士人,也依旧对朝廷的科举制充满了感激之情。
徐庶知道庞统对自己的相貌极为敏感,此刻听闻庞统此言后也是出言安慰:“别说是考中授官!士元说不定都能直接考个状元!与那司马懿一较高下!”
之前司马懿效仿班超斩杀许攸,又在襄阳抵挡了曹操数月,已然成为了年轻一辈公然的佼佼者!
但徐庶相信,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都不一定比那司马懿要差!
这第二届科举的状元之位,他们荆州士人要定了!
庞统听后连连摆手:“我肯定比不过孔明。”
“不说别的,今年的科举必然是有算术、器械一类的题目,这些题目我如何能与孔明相提并论?”
论文章,论谋略,庞统不是自大,他是真的敢与诸葛亮一较长短。
但论算术和器械……
算了算了……
庞统无比郁闷:“孔明前不久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月英为妻,听说此女也是个擅长算术和器械的,人家白天也学,晚上也学,我哪比的过?”
“而且之前天子还托阎象给孔明送去一本手札,里面也尽是些数理……啧啧!”
徐庶听了这话确实不乐意起来:“天子送给孔明的那本手札你我又不是没看过,奈何我等实在是愚笨不知其中要理又能如何?”
“至于擅长器械的黄氏女……嘿嘿!这你怕是遇不到了!”
庞统翻了个白眼,却也开始“拷问”诸葛亮。
“孔明,天子给你的手札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我等都看不懂,只能是你给我们说说了!”
诸葛亮也不藏私,只是露出苦笑:“我也不过悟出了其中的一些皮毛,只是解出了些算术方面的内容。”
“比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庞统:?
徐庶:?
崔钧、石韬、孟建:???
庞统头疼的摆摆手:“还是不要再说了!”
“若是在考场上真遇到算术一类的题目,那我也只能是自认倒霉!”
对于和诸葛亮之间的差距,他们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反正他们料定,天子总不可能专门出一道只有诸葛亮能答上,然后其他人都干瞪眼的题目吧?
“只要能够将其他题目答好,肯定也是能够高中的。”
几人又尝了几道长安的名吃,也不敢喝的太醉,便回到朝廷为他们准备的驿站当中休息。
不光是荆州士人。
其余地方同样也有许多士人参与科举。
比如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司马孚。
太原人温恢、河东人裴潜、扶风人庞延、酒泉人庞淯、天水人阎温、犍为人杨洪、广汉人秦宓……
这些平日里隐居在各处的青年俊杰都汇聚到了长安,打算参加这大汉朝的第二次科举。
以往的察举制,即便他们如何努力,升迁的通道都不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的命运也始终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过。
但科举不同。
白纸黑字。
所有人都是答同一张试卷,自己的前途命运,全部都在自己的笔下。
这笔下能够写出个龙飞凤舞,也能够写出个前程似锦。
掐在这些士子脖颈上四百年的大手轰然松开,他们又哪里有不拼命的道理?
所有人都是跃跃欲试,期待着高中,尤其期待着进入前百名后在灞桥边金榜题名,更期待进入前十后被朝廷官吏在长安赞唱姓名!
甚至有传言,上一届状元司马懿,乃是天子亲自前往住处征辟!
天子亲自征辟!
这是何等的荣耀!
即便是传闻中的姜太公怕也不过如此了吧?
一想到天子有可能亲自来到自己府中征辟,这些士人便激动到浑身发颤!
这次科举,他们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