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五 第373章 天子骗局

刘协看着头上的烈阳,没有如释重负,也没有欣喜若狂。

听到身后有器物和身体坠地之声,刘协便一直走到了宫室的下方,转入旁边一间小房:“召元常和公达二人前来,朕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钟繇和荀攸来到此处,共同行礼。

“这些年来,你二人一个在河东御敌,一个在雒阳经营,都很辛苦。”

“如今攻破邺城,朕总该是让你们都去歇息歇息的……”

“但朕毕竟是在大河边上吟过那首诗,你们可知朕最喜欢哪句?”

钟繇:“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荀攸:“可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两句都很好,但是里面的道理太深,朕讲不明白,其他人也听不明白。”

“朕最喜欢的,还是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袁绍即便死了,却还是抱着念想,以为朝廷会被逐出河北,朕会被逐出河北,朕总不能现在就歇着,真随了他们的愿。”

刘协拍拍身边的箱子:“这是袁绍给朕留下的东西,你们可以看看。”

钟繇、荀攸来到身前打开箱子,见到里面文书上记录的内容后都是义愤填膺:“怎敢如此猖狂?”

“陛下可是要我们按照名单依次杀过去?”

二人这些年在战场前线历练,早已没了之前还是寻常文士的柔软心肠。

教化这种东西,终究不如刀剑来的畅快!

但刘协只是又掏出一封公文放在桌案上:“这是河南发生的事情,朕怕影响军心,所以没有将此事公之于众,现在你们倒是可以看看。”

这封公文记载的,正是张邈复叛之事。

两人脸色铁青。

“看明白了吗?”

“朕这个时候若是杀的太过,河南之事依旧会在河北上演。”

“若是这个时候乌桓、东鲜卑再从北面来攻,和袁谭夹击河北,倒真的遂了袁绍的愿,将朝廷重新赶出河北!”

打天下难。

守天下更难!

这也是刘协没有庆祝,第一时间召钟繇和荀攸这两名故人来此商议的缘由。

荀攸虽在外历练多年,但骨子里的正气却还未散去,反而变得愈发坚定。

此刻荀攸赫然质问天子:“难道天子是想要对他们手下留情吗?”

“手下留情倒不至于。”

刘协当然不可能去做那样的蠢事。

对付世家豪族的前提便是八个大字——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一群贵族大老爷怎么可能去与底层的牛马共情?

但这终究是政治。

而政治,也是一种战争。

战争中,只有一条胜利的法则:那就是以多欺少,将朋友搞的多多的,将敌人搞的少少的。

事实上,刘协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当初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吕布在行伍中教导士卒认字,并在数年后开花结果,让朝廷有了压制士族的本钱。

但河北不同。

河北,并没有关中那样的土壤。

若是杀士族杀的太少,对方必然会卷土重来,符合袁绍的期盼。

若是杀的太多,又未免会在河北百姓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让河北百姓以为天子和朝廷爱关中之民而不爱河北之民,引起地域之间的纷争。

这两种局面,刘协哪一种其实都不愿看到。

所以……

“所以朕自从收到张邈复叛的消息后,便一直在思索如何治理河北。”

“朕现在有个框架,想着将这里搭建出来。”

刘协的言语引起钟繇和荀攸的警觉!

“天子,此事关系甚大!还请陛下回到长安,见过贾令君与荀仆射之后,再做打算!”

虽然天子还没有明说,但他们二人都是感觉天子要做一件大事!

既然是大事……他钟繇和荀攸虽都是两千石的官吏,也是一早跟随在天子身边的亲近之臣,可毕竟不在中枢,此刻若是做出这样的决定,恐怕有逾越之嫌!

“待回到长安,就来不及了。”

“河北的事,总要朕亲自留在河北才好解决。”

“而且只是前来商议而已,朕又没打算绕开尚书台单干,你们这么紧张做什么?”

钟繇和荀攸听到天子最后一句解释,总算安下心来。

不过天子第一句话,就让两人的心提了起来——

“朕打算改革官制。”

二人倒吸一口冷气。

虽然知道天子要做的事必然很大。

但他们没有想到,竟然大到了这么大的地步!

“你二人先别急着劝朕,你们先听朕好好说。”

“三公九卿制度,其实在后汉已经派不上什么大用。”

“从孝武皇帝建立“内外朝制”以来,尚书台已经是逐渐取代了三公九卿制度。等到光武皇帝设立台阁制后,更是大小事宜皆出自尚书一省。”

“便是朕也一样,三公九卿在朕面前不过是个摆设,随便什么都扔到尚书台中!如今的尚书台,若非是有文和、文若两个人盯着,怕是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尚书台这般臃肿,做事效率难免低下……以往朝廷仅有关中的时候还算能够撑住,等到日后光复了凉州、益州、荆州等地后,便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若是再将河北和河南的政务一窝蜂扔到尚书台去,即便是文和、文若这样的人物,也绝对撑不住。”

“你二人都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钟繇和荀攸听到天子如此言语,突然发现好像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的尚书台,已然是一个臃肿到了极致的可怕机构。

哪怕天子设立了御史台出来监管,却依旧是有些有心无力。

大汉对于官制的改革,确实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不过钟繇和荀攸还是没有轻易被天子蒙骗过去:“这事固然再怎么着急,也总该是能回到长安去商议!况且此事与河北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

刘协沉声道:“朕既然想要改革官制,就必然会将三公九卿彻底拆成空架子。”

“但河北的士人却不知道这点。”

“所以朕是想拿出一部分三公九卿的位置,拉拢一些在河北名声好的士人,让他们得以虚居高位。”

“如此一来,既在表面上安抚了河北士族,即便朕杀些人,也会让他们心甘情愿。同时又不影响“先科举,后为官”的原则,避免再有张邈这样的人心生不满,你二人以为如何?”

这下二人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天子要改革官制,便是要将实权彻底从三公九卿手中拿走,设立新的机构。

但河北士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完全可以用这些虚职来拉拢他们。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后,朝廷大概率已经能够在河北建立与关中、河东一样的体系架构,让河北的局势趋于稳定。

只要能够将田地分发下去,在河北扶立大量的寒门府兵,让他们成为河北的中流砥柱,取代世家在河北的生态地位,那朝廷对于河北的治理自然也就算成功了。

“此计,甚好!”

钟繇和荀攸本来都对天子在河北改革官制有些惶恐,害怕天子和尚书台那边起了什么矛盾。

但现在既然是仅仅需要将三公九卿的几个位置给空出来,用以安抚河北世家,心中自然也就平定下来。

“将消息放出,就说朕愿意舍出几个三公九卿的位子给河北士人,让他们以为朕终于是怕了他们,要与他们“同流合污”。”

“这样,河北的抵抗就会小上许多。”

“之后,他们若是再埋怨朕,就休怪朕不讲情面了!”

三公九卿,看似尊贵,但随着天子将要进行改革官制,很快就会变得一文不名。

谁要是看上了这几个位子,固然会变得一时风光,但也永永远远失去了在大汉朝堂上立足的可能。

这东西,便是天子放下的饵。

而且,还是愿者上钩的饵。

为的,只是暂时让这些河北的世家大族乖巧一些,给朝廷还有河北寒门挤出一些发展的时间。

待事成之后,便与天子无关了!

而河北士人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本来还挺闹腾的一些声响瞬间变的偃旗息鼓!

三公九卿之位!

尤其是三公!

那可是有专门的开府权柄的重臣!

天子愿意拿出这些位置来给河北士人,就已经说明了天子做出了妥协!做出了退让!

“什么嘛!之前气势汹汹的,原来不过是个软脚虾,一见到我们就软了。”

“就是!以往那些话,说不定都还有袁绍编造出来欺骗我们的缘故!这天子对待我们河北士族不还是挺和善的吗?”

“就是!哈哈哈哈哈!天子早说如此啊!那我必然会箪食壶浆,以迎圣天子啊!还理他袁绍作甚?”

“是极!是极!”

“……”

被天子关押起来的沮授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但他一听,便觉得这话不可信。

那位天子明明都已经彻底占据了上风,哪里有这个时候放弃的道理?

骗局!

绝对他娘的是骗局!

尤其是天子之前对他说过“重头来过”四个大字。

从这四个字里,沮授明显能够感受到天子的信念之坚定,完全就好像是巍峨泰山一般,令人敬畏。

那可能突然之间,就改了主意,变得和袁绍一样?

天子,究竟是在耍什么花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