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六 第433章 出人命了!

青州,北海。

“大将军,冀州和曹操都传来消息。”

堂中端坐一人,相貌与袁绍有七八分相似,身形魁梧,姿容不凡。

但细看之下,劝见其两眼慌乱,随时随地都观察着周围,似乎是在畏惧什么东西。

这份怯懦使得那般皮囊全然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叫人以为此人是个外厉内荏的银枪蜡头!

此人便是在河北之战后直接逃到青州的袁谭。

来到青州后,袁谭便自称大将军,时刻准备按照父亲袁绍的遗计反攻冀州。

但随着天子击败轲比能后,袁谭便大叹一声:“袁氏危矣!”

如今虽然修缮了齐长城,但袁谭依旧没有安全感,将心思都放在了别处。

此刻听郭图来汇报消息,也只是目光游离,似乎全然不想听到冀州和曹操的消息。

“大将军。”

郭图见到袁谭如此,又是可怜,又是可恨。

但想到先主袁绍的音容笑貌,还是努力劝着袁谭。

“大将军,河北安阳人士钟公曾经受过先主恩惠,如今传来消息,表示愿意配合大将军一起反攻河北。”

“此外,曹操也传来消息,说是想要与大将军一同从青州出兵,夺取兖州!”

“大将军!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切不可轻易放过!”

反攻河北……

这四个字在袁谭脑海中一瞬间便搅起千层巨浪!

可这巨浪来的快也去的快,袁谭很快就恢复平静——

“哦。”

“哦?”

这是什么反应?

郭图一辈子跟着袁绍出生入死不知多少回,见过多少常人这辈子都见不到的场面?

但是袁谭这回应,郭图是真没见过!

“大将军!此乃千载良机!万万不能错过啊!”

郭图再劝,并且故意将声调调高了几分。

“哦,没错,没错,确实是千载良机……”

袁谭随意应和着,之后竟然转身就走,完全没有了下文!

噗通!!!

郭图突然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大将军!您难道忘记先主在临终前的嘱托了吗?”

“如今的河北,还有不少袁氏故吏盼着您回去重振山河,这些难道您都不在乎吗?”

郭图情绪激动,一把拉开了自己的衣领,露出里面骨瘦如柴的胸膛。

“倘若大将军果真失去了大志,还望大将军看在臣辅佐先主的份上,予臣一个痛快!”

袁谭愣愣的看着郭图,随后不自觉就流下了眼泪。

“公则之言,我又岂能不知?”

“但如今,你我困局齐地,哪里还有什么大志可言?”

“曹操狡诈,说是愿意帮我们反攻河北,实则心中必有其他主意,和他交往,无疑于是与虎谋皮!”

“那冀州人士,土地、佃户、奴仆、钱粮尽数都被朝廷扫了去,哪里还能帮我反攻河北?”

“现在,我虽还为齐地之主,可却已经是冢中枯骨,没有半分胜算了!”

袁谭不傻。

相反,作为袁绍最倚重的长子,袁谭可能能力上有些欠缺,但他的头脑从来都是异常清醒。

可正因为清醒,所以袁谭知道,自己绝对不可能战胜朝廷,战胜那位天子。

任何的挣扎在那位天子面前都没有丝毫的作用。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在恐惧中渡过自己的一天一天又一天。

想到此处,袁谭也是情难自已,竟然跪倒在郭图面前,相拥大哭!

但哭又能如何?

难道哭过后,这日子就不过了不成?

郭图趴在袁谭的肩膀上将自己的泪水抹去,随即就将袁谭扶起,正视对方。

“大将军!那天子虽然强盛,但也并非是无懈可击。”

“如今的朝廷着重推广王充的《论衡》之学,对马融、郑玄等名儒的学问一概弃之不顾!”

“河北、中原多数名士对于朝廷推崇王充之学都颇为不满!所以大将军您的盟友,其实远远比您想的要多的多!”

“至于曹操……曹操虽然奸诈,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与我们翻脸,攻打青州。”

“他愿意联合,就自管让他来!这样也算是多出一分力量!”

郭图眸中有光泽闪动。

“现在,绝对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臣知道大将军您在谋划一些事情……可若是连这最后的机会都不去尝试,大将军您难道真的甘心吗?”

“……”

袁谭沉默一阵,面上的泪水也渐渐干涸。

“这一次,果真有把握吗?”

“大将军,这世上不是所有事都要有把握再去做的!”

“……”

再度沉默。

良久,袁谭终于是缓缓抬手,握住了腰间的剑柄。

“既如此,便最后试上一试!”

“我就不信,这天命,还真就在他汉室手中!”

……

……

长安。

刘协并不知道曹操在见到曹丕那封信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但张飞却已经被调往渤海,负责监视青州的袁谭。

张辽也打着支援文聘的名号,领五千骑兵停驻在了南阳。

军事行动已经悄咪咪的开始,但是身为如今大汉中枢的长安却依旧安详和平。

显然,如今这种规模的战事已经不需要刘协像挤水一样将大汉朝廷给榨干,苦巴巴的去过日子。

“等到科举落下帷幕,便是一统青徐的时候!”

刘协心情惬意,悠哉悠哉。

但一想到贾诩当时的警告,就又坐起身翻翻公文,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

兴许是刘协的虔诚起了效用,反正今年的科举总算没出什么差错。

顺利的开始,顺利的进行,顺利的结束。

今年科举的考题不出意料依旧将考点放在了律法和算术两方面。

唯一不同的就是通过一道算术题目十分隐晦的抬高了王充所著的《论衡》,首次通过官方途径表达了对“天人感应”学问的全盘抛弃。

……

面对朝廷在科举中塞私货的行为,诸多老儒生都是无可奈何。

朝廷的手法就是这样。

对学术上的事情,表面不插手,不干预,不表态。

可实则,却是在科举考试的试题中做出筛选。

对于还在坚持“天人感应”的儒生,愿意研究就尽管研究去,但这辈子怕是难以踏入官府的大门!

除非是愿意抛弃自己前生所学,乖乖的变成天子的形状……

就比如曾经的大儒,同时也是天子如今的老岳父之一的伏完!

伏完在闭关苦读两年之后,竟然真的踏上了科举的考场!

不但踏上了科举的考场,甚至还进入了前百!

以至于刘协拿到伏完的试卷后都不敢置信!

“学霸,真不愧是学霸!”

按照老规矩,前一百名的试卷都是由天子亲自批阅并予以排名。

在看到老丈人试卷的时候,刘协当真恨不得将伏完排在第一,然后疯狂去打那些守旧儒生的老脸!

但奈何,大汉人才济济,这一届当中,依旧是涌现了不少天骄似的人物。

陆逊。

曹丕。

曹植……

和坊间预测的一样,这三人也都一并杀到了前百,并且远远甩开其他人一大截,名列前茅!

其余还有一些如牵招、仓慈这样来自河北和中原的大才,也都共同参与了这次科举,中了名次。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

而那个继司马懿、诸葛亮之后的,第三位大汉的科举状元也浮出水面——

“陆逊,陆伯言。”

之后,曹丕第二,曹植第三。

至于伏完,则被排在了第六的位置上。

金榜公示。

在开战前的最后一件大事也已经完成。

“这次是真的没事可做了!”

刘协难得有一天放松精神,顺便将诸葛亮还有雍华、卑蔑两位国主叫来,询问他们能不能写一本关于大夏遍地都是黄金和牲畜的《西游记》……

就在刘协想着怎么将大夏描述为“房屋的房梁都是黄金制成”、“河里的水流都是牛奶”的富裕之地时,主事刑部的尚书苏则脚步慌乱的闯了进来。

“什么事?”

如今又不是秋天,刑部按理来说不会这般匆忙才是!

“陛下!”

苏则额头青筋直爆:“长安今日出人命了!”

刘协眉头一皱。

如今长安能够容纳百万人口,可以说每一天都有人在长安因为意外身亡。

但能让一部尚书急匆匆的来见天子,这就注定了不是小事!

苏则快速向天子解释起了前因后果。

“陛下可能不知,早在数年前,就有商贾借用科举做起了生意。”

“他们向士子保证,收钱百贯,保证士子能够考上科举。可若是考不上的,就要退还九十贯五铢钱。”

“但这种商贾常常是言而无信,不愿退钱……今日便有一名退钱不果的士子一头撞死在了金榜上,引发骚动!”

一头撞死在了金榜上?

刘协瞳孔一缩。

诸葛亮也是愕然的看向苏则。

难怪堂堂一部尚书竟然这般着急的前来面见天子。

竟然有士子直接撞死在了金榜上?

这般行径,和直接在高祖宗庙前自裁有什么区别?

刘协目中透着杀气:“那家商贾姓甚名谁?”

“回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那商贾乃是河北安阳人士,姓钟名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