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六 第436章 釜底抽薪!

江东,

吴县。

“袁谭称王了。”

“嗯。”

周瑜一身清雅素服,身前放着一床古琴。

在他对面的,则是戴有一雕有睚眦黄金面具的孙策。

“那我们是不是也能动手了?”

“……”

几年的风霜,让周瑜开始有了许多顾忌。

“荆州那边的情况,已经是摸透了。”

“文聘率领一万荆州兵镇守江陵,甘宁的水军停驻在公安,能够随时出发控制水道。”

“此外,若是情况一旦有变,中原的关羽,南阳的张辽,还有益州的兵马也会在第一时间支援江陵。”

“我们想要夺取荆州,其实并不容易。”

孙策又问:“那广陵呢?”

“广陵太守陈登一向悍勇,前不久呕虫身亡后,曹操便让宗室大将曹仁接替了陈登的位置。”

“曹仁除了收拢了陈登原本的部曲外,似乎还带来了一些虎豹骑,驻扎在江都一带。”

周瑜说完两面的情况,还是忍不住发问:“伯符,当真要想着两面一同进攻吗?”

若周瑜这句话传出去,只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孙策,竟然想要同时进攻大汉和曹操!

“嗯。”

孙策平静回应。

“荆州对于江东至关重要,同样淮南、广陵两地,对于江东同样十分重要。”

“如今袁谭被那些儒生蛊惑,必然会引去朝廷大部分的注意力。”

“曹操素来奸诈,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故此一定会朝中原进发。”

“换而言之,荆州还有曹操的后方必然会十分空虚!正是我等最后的机会!”

两面进攻!

素来为兵家大忌!

但一旦操作得当,便是两头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江东如今已经做好了,要成为最后黄雀的准备!

“既然如此,有些事情也该提前布置。”

周瑜看了眼屋外,朝旁边的侍者点头。

很快,便有一人从屋外走了进来。

李儒,李文优。

“见过主公,见过都督。”

李儒一口一个“主公”喊的十分亲切,但这亲密的称呼在孙策耳中只觉无比刺耳!

周瑜也不和李儒客套,选择直奔主题——

“你可与天子言明,江东愿意配合朝廷,发兵进攻曹操!”

“你留在江东,就是为了给朝廷传递消息。”

“如今便是要让你给朝廷约个时间,与江东一起进攻曹操!”

……

李儒听完周瑜的话后,微微躬身。

“我会将都督的意思禀报朝廷。”

“只是都督若是决定发兵,那江东内部该怎么办呢?”

周瑜:“什么意思?”

“都督与主公虽然烈火烹油,但底蕴终究不如朝廷深厚。”

“都督如何敢保证,一旦带兵离去,江东不会动乱呢?”

李儒言语字字恳切。

若不是知道李儒的真实身份,周瑜怕是会真的以为李儒诚心在为江东考虑。

就在周瑜想要回答的时候,孙策却蓦然发声:“吾弟孙权会留在江东主事,所以江东便不劳文优忧心了。”

李儒明白过来,高赞孙权聪慧,孙策英明,随即便按照周瑜的意思,往长安发去信件。

但李儒的信件却有一明一暗两封。

明的那封,就是按照周瑜的说辞,交代江东有意和朝廷进攻荆州。

而暗的那封,则是李儒自己的推测——

“若仅仅是进攻曹操,孙策周瑜断不会一起出兵。”

“但如今孙策却说会让自己的弟弟孙权主事,这说明孙策、周瑜必然会同时不在江东。”

“所以,孙策有很大概率会从荆州、徐州两个方向出兵,谋夺两地。”

李儒这两封信件一并送往长安,刘协第一时间便将贾诩、荀彧、杨修、司马懿、诸葛亮等人唤来。

最先做出反应的正是杨修。

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李儒竟然是朝廷的探子,而且还是一个光明正大的探子。

随着当年淳于琼在雒阳交代出何氏篡改孝灵皇帝遗旨后,李儒的风评其实已经挽回了很多。

毕竟,杀掉一个废帝,和杀掉一个谋逆之徒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杨修之前还和天子提议过,要不要将李儒从江东召回长安。

只是天子每每闻之,却是笑而不语。

今日才知道,李儒竟然早就是天子这边的人?

“那昔日在袁绍那边?”

“是。”

“那昔日在袁术那边?”

“是。”

“那如今在孙策这边?”

“是。”

杨修小声询问天子:“李儒这样,他就不怕死吗?”

当内奸就算了,如今竟然是让孙策和周瑜早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

作死从来也不是这么个作死法啊!

而刘协却看向了荀攸,荀攸此刻也是教育杨修这个毛糙的年轻人——

“以往汉室不强大,袁绍和袁术称李儒为“细作”倒没什么。”

“但如今大汉光复十州,这个时候孙策应该称李儒为什么?”

杨修挠挠头,有些不大确定的问道:“李儒现在……大概率相当于孙策的爹?”

虽然比喻粗鄙了些,但情况确实差不太多。

李儒亮明身份前往江东,反倒是成了江东的一尊大神。

只要孙策不是下定决心和朝廷翻脸,那李儒就是能对江东予取予求。

甚至如今,就连周瑜都要通过李儒来和天子传话!

“啧啧,细作做到这个份上,怕是和当年的苏秦、张仪没有什么区别了!”

杨修对李儒的胆色感到钦佩,但对于他信中的言语却有些不信。

“孙策疯了才会同时对荆州和徐州动手?”

“江东一向地狭民贫,他如何敢在这个时候招惹汉室?”

杨修本以为自己的话语会得到认同,但无论是天子,还是贾诩、荀彧、司马懿、诸葛亮,都没有赞同的意思。

“德祖。”

司马懿此刻开口。

“你太聪明了。”

杨修先是一愣,随即笑嘻嘻的摇头:“哪里哪里。”

岂料司马懿紧接着就说道:“正是因为你太过聪慧,所以很多事情你都想不明白。”

“以你的聪慧,自然能够轻易分析出大汉与江东孰强孰弱,同时以为孙策在这个时候同时招惹两方是不合理的……但有些时候做事,人其实反倒是要蠢笨一些的好。”

“若是知道不能为,于是就不为。这固然是聪明人的思维,但有的时候,未尝也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司马懿请天子展开舆图,在上方演示。

“将来这场战事,必然十分纷乱。”

“因为无论是袁谭还是曹操、孙策都知道,此战便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如今袁谭称王,想要顺应谶纬之言,在河北引起骚乱,最起码高顺、赵云两位柱国的兵马不能轻动。”

“而身在辽西,防备公孙度的徐荣将军也不能轻动。”

“能进攻青州的,不过只有如今在渤海的张飞一部兵马。”

“但张飞将军麾下士卒多数都是新兵,战力不强,显然不能调用一部兵马就取下青州,最起码还要调动一名,甚至两名柱国前去进攻青州。”

“除去我方才说的河北兵马,还有正在中原的关羽将军部兵马,朝廷能够调动的,不过牛辅、吕布、张辽、张绣、徐晃五位柱国的兵马。”

“牛辅将军如今领兵部尚书,需要留守长安。”

“张辽将军已经前往南阳,随时准备前往支援中原战场。”

“剩下能够调用的,无非就是吕布、张绣、徐晃三位柱国。”

“到时候一旦青州久攻不下,拖住一名柱国,然后曹操再突然猛攻中原,德祖难道以为孙策就真的没有机会吗?”

杨修此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今的大汉固然强大,但同时大汉的战线也被拉长到一个恐怖的境地。

北到辽东,南到荆南。

两者相距,何止万里?

若是不能仔细恰当的调动兵马,怕是还真有可能被孙策给钻了空子!

诸葛亮此刻也站了出来。

“但好在,如今的局势虽然混乱,但主动权却依旧掌握在朝廷手中。”

“曹操在等着朝廷出兵进攻青州的时候,他好出兵中原。”

“而孙策在等着曹操出兵进攻中原的时候,他就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换句话说……就算他们有这谋划,也是在笃定了“朝廷会率先进攻青州”的基础上进行谋划的!”

“倘若,朝廷不按照他们的谋划走呢?”

诸葛亮,赫然是想要釜底抽薪!

无论是曹操还是孙策,甚至是袁谭本人都以为朝廷会先攻青州,毕竟如今就袁谭跳腾的最欢,并且做出称王之举。

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将这个“前提”直接给粉碎!

司马懿是在场众人中最先反应过来的。

他此刻仿佛和诸葛亮心有灵犀,瞬间便猜到了诸葛亮的计策——

“孔明的意思是,不攻青州,先击曹操!”

是了!

虽然袁谭如今闹腾的最欢,但大家都能看的出来,真正危险的,首先还是曹操和孙策!

孙策的江东有长江天险,不大可能直接平推过去。

但是曹操的徐州却是一马平川,完全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强兵直接拿下!

釜底抽薪!

以点破面!

而杨修也迅速跟上两人的脑子,当即戏谑道:“若是孙策知道了我们率先进攻曹操,那他还敢不敢按照原定的计策两头作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