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六 第474章 泰山封禅?

不过如今船只未到,刘协就算是干着急也没什么用处。

“青州荒芜,最要紧的还是先将粮食种下去,维持春耕。”

刘协在等待间隙,只得让司马懿负责青州政务,主持青州今年的春耕。

袁谭将青州百姓全部带走,现在青州的土地数量要远远大于人口数量。

将这些土地尽快利用起来,确保今年青州的粮食收成,如此才能够保证就算将那些青州百姓都给追回来,也能够提供上粮食。

“河北府库中的粮食,大概要用于此次远征辽东。徐州、淮南的粮食今年也顶多自给自足,从荆州调粮路上的耗费又太大。”

刘协安顿司马懿:“一定要尽可能的将青州田地恢复春耕。”

“喏。”

不过现在青州人口严重不足也是事实。

司马懿也询问刘协:“陛下,能否将青州均田的田地数目增加?”

“比如……一人可以得百亩,乃至两百亩农田?如此,说不定才能够将青州的田地尽可能开垦?”

听到司马懿的意见,刘协第一个反应便是——

“农户能够照料的过来吗?”

田地,不是分的越多越好。

受耕作技术的限制,一个成年男子能够耕耘七十亩露天其实就是最合适的。

再多,其实反而对农事无利。

“应该没问题。”

司马懿心里估算了一番。

“自从和草原开始贸易以来,其实河北的耕牛数目一直稳健增长,完全可以多调一些到青州来。”

“此外,曲辕犁还有肥料,一个省力,一个省时,现在一个农户能够耕作田地的数目比之前其实要增加了三成不止!”

如今的生产力,在不知不觉之间,其实比之二十年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不光是粮食产量发生了进步,就连一个百姓能够耕作的土地也是增加了不少。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产力的提高,才能够让百姓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科举,去河北的冶铁工坊、长安的制砖工坊前去劳作。

只不过这些变化都十分隐晦,以至于极难有人发现。

今天司马懿详细给出一些数据后,刘协才知道如今的生产力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方式来计算。

“这些都是孔明平日整理工部文书的时候计算出来的。”

司马懿也没有刻意隐瞒功劳。

“孔明对这些涉及到算术的事情一向比较关注,耕牛数目的增加,还有百姓比之之前清闲的结论也是他得出来的。”

“嗯。”

刘协点头。

“总算能听到一件好事。”

“可是仲达,即便一人多均些田地,怕是也不能够将青州之事解决吧?”

如今的青州,大抵只剩下十五万户百姓。

比之巅峰时期,要少了整整三倍。

若是处理不好,青州怕是会迅速衰败下去。

“陛下,倒还有一策。”

“仲达说来与朕听。”

“以前官府统计的时候,其实并未将沦为奴籍的奴婢算入进来。”

“如今青州人口空缺,若是陛下能够赦免一部分奴婢,分予田地,这青州之田地,大致也就不会太过荒芜了。”

奴婢?

刘协很早以前便知道这个问题。

虽然他很想喊一声“大汉没有奴婢”之类的话语……

但是奴仆和田贷一样,都是让人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存在的产物。

将儿女卖入富贵人家,那救活的可不单单是儿女,还有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

《建安律》中其实也有限制奴婢数目的律法条例,但却也只是限制,而不是全面禁止。

如今经过司马懿这么一提,刘协亦是若有所思。

“让那些奴婢脱离奴籍,确实是功德一件。”

“此事便交给仲达了,而且青州之地,其实不光是能依靠田地而生,将来还有别的活计可以求生,若是能够将那些奴婢尽数转为普通百姓,对将来也有好处。”

司马懿对前面那句话还是赞同。

不过在听到后面的言语时,便立刻意识到天子怕是又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

“天子准备做什么?”

刘协也没有什么好隐瞒。

“如今大河能够通航,并且能够从雒阳一路抵达青州的出海口。”

“仲达聪慧,又在荆州待过,应当晓得,华夏之大,东西南北何止万里?”

“之前即便是极南的楚国,占据的地方也不过是长江北面之地……但如今,大汉的疆土已经延伸到了南面的交州,沟通起来属实不易。”

“还有安南都护府设立前的蜀地,库府盈余。就是因为和关中之间有秦岭阻隔,道路艰难,使得物产虽有盈余,却只能堆在府库中,让其慢慢腐朽。”

“若是能够将大河、长江、中原水系,还有青州的海运都运用起来,疏通市场,促进钱财货物的流通,如此必能改善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

大汉的经济,太过死板。

受限于制度还有几乎“坚不可摧”的小农经济,使得百姓创造的许许多多的价值都是在这死板中慢慢被磨灭,化为乌有,形成了恐怖的浪费。

现在还能够通航的大河。

中原密布的水网。

南面堪称天赐的长江。

还有青州东面,这浩瀚无垠的大海。

这些,本该是大汉的血管,将鲜血输送到各个地方,支撑起大汉这个强壮的巨人。

但大汉的心脏却始终都没有激活,每次都是有气无力的跳动。

如今既然已经实控这些,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五脏六腑,那刘协也有必要,同时也有义务,让大汉的心脏开始跳动,让血液在大汉的身躯中流淌,生生不息!

司马懿则是古怪的看着天子。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天子为何对着逃亡袁谭的辽东死追不放。

天子的征途,貌似早早就变成了星辰大海。

现在袁谭将大量青州百姓裹挟到辽东去,便是给大汉东面的海运塑造了一个不可控的危险因素。

哪怕是为了将来青州的海运,那也绝对不能让袁谭在北面作为一个尖刺狠狠扎在辽东!

“陛下,臣知晓了。”

就在天子与司马懿商议政务之时,门外突然有侍者来报——

“陛下,华歆等人在外求见,想要奏请陛下泰山封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