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七 第513章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天子震怒,百官畏惧!

长安城官吏、百姓皆奔走相告,以为是出了大事。

“莫不是哪里又有叛乱?”

“难道是北面的匈奴打过来了?”

“江东!肯定是江东出了问题!奶奶的!我早说孙权那玩意不是什么好人!”

“……”

议论纷纷。

直到逐渐有高官府中传出消息,所有的声音才变的一致。

“竟然是西域?”

“西域的美人倒是不错!”

“《班定远伏魔记》你们看过没有?准是西面又出了祸事!”

长安这些年往来了不少西域商人,加上最近相传为皇后所作的《班定远伏魔记》,都让长安百姓对于西域并不陌生。

而当在得知西域竟然有人敢围攻汉使时,顿时惹得长安百姓群情激奋!

“狗娘养的!反了天了!看我好好制裁疏勒!”

“敢问兄台要怎么制裁?”

“我家中前不久刚买了一名来自疏勒的歌女,看我回去就狠狠制裁她!”

“原来如此!不如我能否一同前去制裁?”

“……”

长安民间的舆论在种种莫名其妙的推波助澜下彻底燃爆,而此刻的大汉朝廷也是不遑多让。

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兵部尚书兼车骑将军的牛辅第一个带头进言:“还请陛下出兵,讨平疏勒!”

身为凉州人出身的牛辅,平日就对西域诸国看不上。

凉州的羌人、鲜卑人之前跳弹两下就行了,什么时候轮到你西域诸国在这狂吠?

而其余武将见到牛辅这个老大哥都出面,哪怕是为了情义,也要站出来声援一二!

至于那些文官……

文官的消息,往往比武将更加灵通。

封邦建国!

随着天子、中书令贾诩、尚书令荀彧达成一致,这件事情已是早晚的!

而天子已经明确,不会分封九州之地,当做封国。

而除了九州,如今已知最富饶的土地在哪?

西域啊!

有些官员甚至心里极其阴暗的以为,于阗国之事,说不定都是天子命马超几人自导自演!

为的,就是要灭其国!夺其地!

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天子简直做的太棒了!

不少官吏心中都开始打起算盘。

封邦建国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情,他们肯定是不敢想。

毕竟那么多柱国都在虎视眈眈,什么时候轮到文官封国了?

就算是文官封国,有这个资格的人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出身西凉,与大汉,与天子患难与共,经历了大汉朝廷从无到有的中书令贾诩。

天子问政,保全关中,奇策破敌,经营地方的礼部尚书荀攸。

勤勤恳恳,经营河东,稳固朝廷财政,在最困难时期支撑起来河东这个桥头堡的吏部尚书钟繇。

王佐之才,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的尚书令荀彧。

经天纬地、卧龙出山,一鸣惊人!在西南开辟安南都护府,拓地千里,同时身为《论衡》大家的工部尚书诸葛亮。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主持数场大战无一败绩的侍中司马懿。

除了这六个人外,哪怕是身为三公的刘表、杨彪都不可能服众。

而且随着天下逐渐平定,今后就算有文官立功,也不可能超过上述六人。

杨修之前痛哭,就是因为知道自己一旦错过青州之战和辽东之战,便再也没有能够立下足够功勋的机会。

连杨修都如此,更何况他人?

所以大家对封邦建国的荣耀并不在乎。

大家真正在乎的,是封邦建国之后的利益。

如宗周一般谋建封国,总要设置官员吧?

而一个国相之位,那可是多少人挤破头都得不到的位置?

一旦大汉真的施行封邦建国,不知道能创造多少官员的就业岗位!

这其中的利益和门道,怕是比大河都深,比长江都广!

若是不争取一把,那可就真的是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臣附议,出兵征讨疏勒!”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站在最前方的尚书令荀彧突然出了满背的汗水。

荀彧这才知道,天子和贾诩为什么说封邦建国乃是大势所趋。

按照今天这样的热切,即便天子不说服自己,依然有能力将封邦建国的事情给推行下去!

而在面对这般大势的情况下,天子还坚持耐心说服自己,荀彧实在是忍不住感激涕零。

大汉群臣,此刻有九成九已经出列!

这才是大汉!

这才是曾经那个,和匈奴拉锯数百年,发兵胖揍周围无数邻居的大汉!

对外战,大汉从来没怕过!

何况如今连鲜卑、匈奴、乌桓、南蛮、骠国、高句丽、扶余、三韩都给收拾了,难道还收拾不了你区区一个疏勒?

不过此刻人群中还是有人并未被冲昏头脑。

身为三公的太傅刘表雍容华丽,自百官前方出列。

见到刘表,方才火热的氛围顿时一寒。

刘表或许不算功高,但其在朝堂中的地位却不容动摇!

当年单骑入荆州,在山河破碎之时,守着关东最后一片土地,并且用荆州的粮食源源不断救济关中,以及如今已经成为了《论衡》学派的掌门人……

这些光环加起来,刘表或许没有什么实权,但只要是他在朝堂说出口的话,便是天子也要认真对待,不敢随意驳斥。

百官是真的怕刘表不同意此事,让朝廷出兵疏勒化为泡影……

而刘表此刻站出来,也确实是要向天子谏言。

只是谏言的内容,却不是众人想的反驳天子……

“陛下,疏勒之国,屡次与汉室作对,如今已是犯了众怒。”

“这样的小国,之所以屡生事端,皆因心中没有道德礼法,属实是人神共愤!”

“所以,臣有提议——”

刘表,这名曾经单骑入荆州,强压一州豪强的老虎,终于在某位不良天子的授意下,第一次在朝堂上露出自己的獠牙!

“臣提议,此次出兵,应当灭其国,绝其嗣,彻底灭亡疏勒,以敬效尤!”

嘶……

倒吸冷气之声不绝于耳!

百官都诧异的看着刘表。

平日里看着慈眉善目的,没想到竟然这般凶狠?

而不少年老的官吏,此刻也想起刘表年轻时的那些事情,不由心神巨震!

一个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人。

能够在荆州那种世家盘踞,依然能够掌握部分权利的人。

以及,最后毅然决然排除众议,决定向朝廷献上荆州的人。

这样的人,难道能是善茬?

而有些心思灵敏的想的也更加深远。

封邦建国。

论功绩,刘表必然是捞不到一个封国。

但是众人都忘了一件事——

刘表,可是姓刘的!

人家本来就是刘氏后裔!

单单这个姓氏放在这,将来分封土地,成为诸侯的概率就要比其余人高一大截!

难怪刘表要突然冒出来掺和这一手。

而普天之下,还有能力让刘表出面做事的,估计也只有一人了。

不少官员齐齐抬头,看了上方的天子一眼。

既然如今已经知道了是天子在演戏,那所有人都要坚持住,让天子将这戏给演完!

果不其然!

很快又一名演员上场——

太保杨彪。

“此事不妥!”

大佬吵架,其余人自然没有掺和的必要,静静看两人将这出戏给演完。

杨彪:“当年武王伐纣之后,分封诸侯时,仍然将与周王室敌对的商人封于宋国。”

“保存社稷,乃是“兴灭继绝”的正礼,不可轻易废除!”

连周武王姬发在击败纣王后,都要将殷商的遗民故老册封于宋国,保证其社稷不绝,现在的大汉哪里能够直接将别人的社稷给断绝呢?

表面上,这话是在劝刘表不要激进行事。

但所有人都知道,杨彪此刻就是在给刘表打配合,就差摇个旗子告诉刘表——您一定要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啊!

而刘表也早有准备,当即对杨彪说道:“太保有所不知。疏勒国上至国主,下至庶民,都不学汉礼,不说汉字……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天子在不久前,刚刚对华夏下了定义——

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二字,与血脉相貌无关!只与礼仪文字有关!

无论是殷商还是之后的宋国,有谁敢说他们不是诸夏?

而当时的天下,可不止还有诸夏。

当时的天下,还有另外一众可恨的生物,被众人唾弃!

夷狄!

只要认定对方是夷狄,那诸夏的道德礼仪,自然就和对方没了关系!

而杨彪此刻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吾与西域相隔万里,故此听人唤作“疏勒国”,便真以为对方是有礼仪的诸夏之国,却不曾想对方竟然和夷狄无二!”

“既如此,自然也就不用遵循华夏礼仪了!”

兴灭继絶,那是华夏之间的传承,和你夷狄有什么关系?

对于夷狄,无论是霸道的齐桓公还是温和的孔夫子,都早早就在史书上给出答案——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弄他!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